1.《城市名片》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1.《城市名片》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5-07-16 23:29: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城市名片》教案
学科 初中美术 年级册别 七年级上册 共1课时
教材 人教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城市名片》是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的内容。它聚焦城市文化与美术设计的结合,通过介绍城市名片的概念、要素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审美能力。此内容有助于学生将美术知识应用于实际,提升对城市文化的认知。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美术基础和观察能力,但对城市名片设计较陌生。他们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然而,在提炼城市特色、融合文化与艺术设计上可能存在困难。教学中需结合实例引导,组织实践活动,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
课时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1. 能够敏锐感知不同城市名片中的色彩、图形、文字等元素所营造的独特美感和氛围。
2. 学会从艺术角度欣赏城市名片,提高对城市文化艺术表现形式的审美鉴赏力。
艺术表现
1. 熟练运用绘画、手工制作或电脑设计等艺术手法,准确表现城市特色。
2. 合理运用色彩、图形、文字等元素,创作出具有一定艺术水准的城市名片作品。
创意实践
1. 在城市名片创作中大胆尝试创新,提出独特的创意和设计方案。
2. 能够将收集的城市资料进行整合与再创造,解决创作中的实际问题。
文化理解
1. 深入理解城市名片作为文化载体的重要意义,增强对城市文化的认同感。
2. 尊重不同城市的文化差异,树立传承和弘扬城市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全面掌握城市名片的构成要素,包括图形、文字、色彩等,并理解其相互关系。
2. 学会从城市特色中提炼代表性元素,运用到城市名片设计中。
3. 熟练运用至少两种创作城市名片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技巧。
难点
1. 在城市名片设计中突破传统思维,展现独特创意和个性。
2. 实现城市名片文化内涵与艺术表现的完美融合。
3. 有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实践活动,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欣赏法、讨论法、实践法、调查研究法、示范法、评价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美术创作材料、调查工具等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趣味导入 播放视频
(1) 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关于世界各地著名城市的宣传视频,视频中详细展示纽约的繁华都市风貌,高楼大厦林立,街道上车水马龙,人们行色匆匆,展现出这座国际大都市的活力与繁忙;巴黎的浪漫艺术氛围,埃菲尔铁塔在夕阳下散发着金色的光芒,街头艺术家们尽情地展示着自己的才华,塞纳河两岸的咖啡馆里坐满了享受生活的人们;北京的悠久历史文化,故宫红墙黄瓦,庄严肃穆,长城蜿蜒在崇山峻岭之间,彰显着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坚韧精神。
(2) 视频播放结束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在这些城市中,哪些元素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让你们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形容这些城市,你们会怎么说?”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 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对学生的独特见解和精彩表述给予肯定和鼓励,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城市的特色和独特之处,为后续的教学内容做好铺垫。
(4)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特色,这些特色可以通过不同的元素来体现。
(5) 再次展示视频中的一些精彩画面,帮助学生回顾那些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元素,加深对城市特色的理解。
(6) 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艺术的方式来表现这些城市的特色,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7)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一步了解这些城市的更多信息,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
(8) 过渡到下一个教学环节,展示不同城市的名片,引发学生对城市名片的兴趣。
展示名片
(1) 展示几张不同城市的名片,如上海的城市名片以东方明珠为主要元素,东方明珠高耸入云,周围环绕着现代化的建筑,体现了上海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杭州的城市名片以西湖为核心,西湖湖水清澈,波光粼粼,周围的山峦、断桥、雷峰塔等景色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了杭州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底蕴。
(2) 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名片,提出问题:“这些名片是如何展现城市的特色的?你们觉得城市名片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从名片的元素、设计等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想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4) 巡视各小组的讨论情况,适时参与小组讨论,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启发,鼓励学生深入思考问题。
(5) 请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言,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认真倾听代表的发言,对小组的讨论成果给予肯定和评价,同时引导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质疑。
(6) 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城市名片是城市的文化符号和形象代表,它能够宣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知名度、吸引游客和投资、传承城市文化等。
(7) 展示更多不同类型的城市名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城市名片的多样性和魅力,激发学生对城市名片设计的兴趣。
(8) 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城市名片,为后续的知识讲解做好铺垫。 1. 认真观看视频,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2. 大胆发言,分享自己对不同城市的印象和感受。
3. 仔细观察展示的城市名片,参与小组讨论。
4. 选派代表汇报小组讨论结果。
评价任务 观察敏锐度:☆☆☆
表达准确性:☆☆☆
参与积极性:☆☆☆
设计意图 通过播放视频和展示名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思考城市特色和城市名片的作用,为后续的知识讲解和创作实践奠定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知识讲解 城市名片的概念与作用
(1) 详细讲解城市名片的概念,强调城市名片是一座城市的文化符号和形象代表,它通过简洁而富有创意的设计,将城市的特色、文化、历史、风貌等信息以视觉的形式呈现出来。
(2) 举例说明城市名片的重要作用,如悉尼歌剧院作为悉尼的城市名片,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成为澳大利亚文化的象征之一;北京故宫作为北京的城市名片,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3) 展示更多因城市名片而闻名于世的城市案例,如维也纳以音乐之都的名片闻名全球,吸引了众多音乐爱好者和艺术家;丽江以古城和纳西族文化为名片,成为国内外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案例,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城市名片的重要性。
(4)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了解,谈谈对城市名片作用的认识和体会。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所知道的其他城市名片及其带来的影响。
(5) 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和点评,强调城市名片在宣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知名度、吸引游客和投资、传承城市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6)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出具有影响力的城市名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设计意识。
(7) 展示一些设计成功和不成功的城市名片案例,让学生对比分析,进一步理解城市名片设计的要点和重要性。
(8) 过渡到城市名片的构成要素的讲解,为学生深入了解城市名片的设计打下基础。
城市名片的构成要素
(1) 系统讲解城市名片通常由图形、文字、色彩等要素构成。强调图形是城市名片的核心元素,它可以是城市的标志性建筑、自然风光、特色文化符号等,如埃菲尔铁塔代表巴黎,长城代表北京,富士山代表东京等。
(2) 详细阐述文字在城市名片中起到说明和补充的作用,包括城市名称、宣传口号、相关介绍等。强调文字的字体、排版和颜色要与图形相协调,突出城市的特色和风格。
(3) 讲解色彩在城市名片中的重要性,不同的色彩能够传达不同的情感和氛围,如红色代表热情、活力,蓝色代表冷静、理智,绿色代表自然、生机等。强调城市名片的色彩选择要与城市的文化内涵和主题相契合,营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4) 选取几张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名片,如伦敦的城市名片,图形部分是伦敦塔桥和大本钟,直观地展现了伦敦的标志性建筑;文字部分包括“London”字样和一些简洁的宣传语,突出城市名称和特色;色彩上以经典的蓝、红、白为主色调,体现了英国的传统色彩和优雅气质。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名片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5)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他城市名片的构成要素,探讨如何通过合理运用这些要素来展现城市特色。
(6) 巡视各小组的讨论情况,适时参与小组讨论,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启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城市名片的构成要素。
(7) 请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言,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对代表的发言进行评价和总结,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城市名片构成要素的理解。
(8)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收集一些城市名片,分析其构成要素,并记录下来,为下节课的创作实践做好准备。 1. 认真听讲,理解城市名片的概念和作用。
2. 参与讨论,分享自己对城市名片作用的认识。
3. 仔细分析教师展示的城市名片构成要素。
4. 参与小组讨论,汇报小组讨论结果。
评价任务 概念理解:☆☆☆
案例分析:☆☆☆
讨论参与:☆☆☆
设计意图 通过系统的知识讲解,让学生全面了解城市名片的概念、作用和构成要素,为学生的创作实践提供理论支持。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审美水平。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案例欣赏与分析 活动一:国内城市名片欣赏 展示北京的城市名片
(1) 展示以故宫的全景图为主体图形的北京城市名片,画面中故宫红墙黄瓦,宫殿错落有致,展现出其宏伟壮观的气势。采用金黄色和红色为主色调,金黄色象征着皇家的尊贵,红色代表着吉祥和繁荣,搭配“北京 —— 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字,简洁明了地突出了北京的城市定位。
(2)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名片,提出问题:“从这张名片中,你们能感受到北京的哪些特色?为什么选择故宫作为主体图形?金黄色和红色的运用有什么寓意?”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
(3) 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对学生的正确观点给予肯定和表扬,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补充和纠正。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故宫作为中国古代皇家宫殿的代表,是北京历史文化的象征,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金黄色和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与北京的城市定位相契合。
(4) 展示故宫的一些历史图片和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宫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进一步感受北京的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
(5)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对北京城市名片的理解和感受,探讨如何通过名片更好地展现北京的特色。
(6) 巡视各小组的讨论情况,适时参与小组讨论,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启发,鼓励学生提出独特的见解和想法。
(7) 请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言,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对代表的发言进行评价和总结,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北京城市名片的理解。
(8) 过渡到下一个城市名片的欣赏,激发学生对其他城市名片的兴趣。
展示成都的城市名片
(1) 展示以一只可爱的大熊猫在吃竹子为图形部分,背景是成都的城市天际线的成都城市名片,文字为“成都 —— 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画面中大熊猫憨态可掬,生动形象,城市天际线则展现了成都的现代化发展。
(2) 提问学生:“这张名片是如何体现成都的特色的?大熊猫在成都城市名片中的作用是什么?宣传语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从名片的元素、设计和宣传语等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分享自己对成都城市名片的理解和感受。
(4) 巡视各小组的讨论情况,适时参与小组讨论,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启发,鼓励学生深入思考问题。
(5) 请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言,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对代表的发言进行评价和总结,强调名片通过大熊猫这一极具代表性的元素,展现了成都作为“熊猫故乡”的独特魅力;背景的城市天际线展示了成都的现代化发展;宣传语简洁而富有感染力,能够吸引人们对成都的向往。
(6) 展示成都的一些与大熊猫相关的旅游景点和文化活动图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成都的特色和魅力。
(7)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城市名片中突出城市的特色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创新思维。
(8) 为后续的国外城市名片欣赏做好过渡。 1. 仔细观察北京和成都的城市名片,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2. 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3. 选派代表汇报小组讨论结果。
4. 认真听取教师的总结和评价。
评价任务 观察分析:☆☆☆
讨论参与:☆☆☆
观点表达:☆☆☆
设计意图 通过欣赏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名片,让学生直观感受不同城市的特色和文化内涵,学习名片设计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名片中的元素、设计和宣传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审美水平。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案例欣赏与分析 活动二:国外城市名片欣赏 展示纽约的城市名片
(1) 展示以曼哈顿的高楼大厦为主体图形的纽约城市名片,画面中高楼林立,灯火辉煌,运用强烈的色彩对比,突出城市的繁华和现代感。文字部分包括“New York - The Big Apple”等字样,“The Big Apple”这一独特的称呼增加了城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2) 引导学生分析名片,提出问题:“纽约的城市名片传达了怎样的城市形象?为什么称纽约为‘The Big Apple’?这种表达方式对城市名片的宣传有什么作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
(3) 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对学生的正确观点给予肯定和表扬,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补充和纠正。引导学生理解纽约作为国际大都市,其高楼大厦代表着现代化和繁华;“The Big Apple”这一称呼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爵士乐手,后来逐渐成为纽约的代名词,它增加了城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让人更容易记住纽约。
(4) 展示纽约的一些著名景点和文化活动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纽约的城市形象和文化特色。
(5)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对纽约城市名片的理解和感受,探讨如何通过名片更好地展现纽约的特色。
(6) 巡视各小组的讨论情况,适时参与小组讨论,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启发,鼓励学生提出独特的见解和想法。
(7) 请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言,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对代表的发言进行评价和总结,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纽约城市名片的理解。
(8) 过渡到下一个城市名片的欣赏,激发学生对其他城市名片的兴趣。
展示威尼斯的城市名片
(1) 展示画面中是一艘在运河中行驶的贡多拉船,周围是古老的建筑,色彩柔和而富有诗意,文字为“Venice - The City of Water”的威尼斯城市名片。
(2) 提问学生:“从这张名片中,你们能体会到威尼斯的什么特色?贡多拉船在名片中的象征意义是什么?这种设计风格与威尼斯的城市氛围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从名片的元素、设计和氛围等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分享自己对威尼斯城市名片的理解和感受。
(4) 巡视各小组的讨论情况,适时参与小组讨论,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启发,鼓励学生深入思考问题。
(5) 请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言,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对代表的发言进行评价和总结,强调名片体现了威尼斯作为水城的独特风貌,贡多拉船是威尼斯的标志性交通工具,象征着威尼斯的浪漫和悠闲;柔和的色彩和诗意的画面与威尼斯的城市氛围相得益彰。
(6) 展示威尼斯的一些运河风光和贡多拉船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威尼斯的独特魅力。
(7)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城市的特色和氛围来设计城市名片,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创新思维。
(8) 为后续的小组讨论与分享做好过渡。 1. 仔细观察纽约和威尼斯的城市名片,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2. 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3. 选派代表汇报小组讨论结果。
4. 认真听取教师的总结和评价。
评价任务 分析深度:☆☆☆
讨论参与:☆☆☆
观点创新:☆☆☆
设计意图 通过欣赏国外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名片,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城市的特色和文化差异,学习不同的设计风格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名片中的元素、设计和氛围,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案例欣赏与分析 活动三:小组讨论与分享 分组讨论
(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围绕一张城市名片进行深入讨论。为每个小组提供一张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名片,如上海、巴黎、悉尼等城市的名片。
(2) 明确讨论问题,如“这张城市名片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名片中的图形、文字和色彩是如何相互配合来传达城市特色的?”“你认为这张名片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讨论。
(3) 强调讨论的要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想法,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4) 巡视各小组的讨论情况,观察学生的讨论氛围和参与度,适时给予指导和启发。对于讨论偏离主题的小组,及时引导他们回到讨论问题上来;对于讨论遇到困难的小组,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5) 鼓励小组内成员之间相互交流和合作,共同分析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提出多样化的观点和建议。
(6) 提醒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做好记录,以便后续的分享和汇报。
(7) 控制讨论时间,确保讨论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8) 为小组分享环节做好准备,鼓励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
小组分享
(1) 请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分享,向全班同学介绍小组讨论的结果。要求代表发言时语言表达清晰、有条理,能够准确地传达小组的讨论观点和意见。
(2) 认真倾听代表的发言,对代表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引导其他小组的学生认真倾听,尊重他人的发言。
(3) 组织其他小组的学生对发言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提问和质疑,促进小组之间的交流和互动。鼓励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发言小组的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回答。
(4) 对各小组的分享进行点评和总结,肯定各小组的讨论成果,同时指出存在的不足之处和改进方向。强调从多个角度欣赏和分析城市名片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习其他小组的优点和长处。
(5) 结合各小组的讨论结果,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城市名片设计的理解,引导学生总结城市名片设计的要点和方法。
(6) 鼓励学生在后续的创作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创作出更优秀的城市名片作品。
(7)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表扬表现优秀的小组和个人,激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8) 为实地考察与资料收集环节做好过渡,布置相关的任务和要求。 1. 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2. 推选代表进行发言,准备分享小组讨论结果。
3. 认真倾听其他小组的发言,提出问题和质疑。
4. 听取教师的点评和总结,学习其他小组的优点。
评价任务 讨论参与度:☆☆☆
观点独特性:☆☆☆
分享表现力:☆☆☆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讨论与分享,让学生在交流和互动中进一步深化对城市名片设计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与相互学习,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创新意识。同时,通过教师的点评和总结,帮助学生总结城市名片设计的要点和方法,为后续的创作实践奠定基础。
实地考察与资料收集 实地考察规划
(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确定一个考察主题,如城市的历史建筑、自然风光、特色美食、民俗文化等。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进行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小组都有明确的考察目标和任务。
(2) 指导学生制定实地考察计划,包括考察的地点、时间、方法和注意事项等。例如,考察历史建筑的小组可以选择当地的古建筑群、名人故居等作为考察地点;考察自然风光的小组可以前往城市的公园、湖泊、山脉等地。提醒学生在考察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遵守考察地点的规定。
(3) 帮助学生明确考察的目的和意义,强调实地考察是为了收集与城市特色相关的资料,为城市名片的创作提供素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考察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和数据。
(4) 组织学生讨论考察计划的可行性和合理性,鼓励学生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对学生的计划进行审核和指导,确保考察计划具有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5) 为每个小组提供必要的考察工具和资料,如地图、笔记本、相机等。提醒学生在考察过程中要认真记录和拍摄相关的信息和画面。
(6) 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要求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协作、相互支持,共同完成考察任务。
(7) 安排好考察时间和行程,确保考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8) 鼓励学生在考察过程中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资料收集方法指导
(1) 向学生介绍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如实地拍摄照片、绘制草图、记录文字信息、进行问卷调查、采访当地居民等。详细讲解每种方法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这些方法收集有效的资料。
(2) 强调资料收集要具有针对性和全面性,围绕考察主题收集相关信息。例如,在拍摄照片时,要注意选取能够体现城市特色的角度和场景;在进行问卷调查时,要设计合理的问题,了解市民对城市特色的看法和建议。
(3) 展示一些优秀的资料收集案例,让学生学习借鉴。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资料收集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如何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类。
(4) 组织学生进行模拟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尝试运用不同的资料收集方法。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和不足之处。
(5) 提醒学生在资料收集过程中要注意保护考察地点的环境和文物,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
(6) 鼓励学生在资料收集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采用独特的方法和视角收集资料。
(7) 为学生提供一些资料整理和分类的方法和工具,如文件夹、标签等。引导学生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合理的整理和分类,以便后续的创作使用。
(8) 强调资料收集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收集到的资料是城市名片创作的基础和源泉。
实地考察与资料收集实践
(1) 学生按照小组计划进行实地考察和资料收集活动。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确保学生的安全,并及时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2) 关注学生的考察进展和资料收集情况,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考察活动。对于遇到困难的小组,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3) 提醒学生在考察过程中要注意团队合作,相互协作,共同完成考察任务。引导学生在考察过程中进行交流和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4) 鼓励学生在考察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和线索,及时调整考察计划和资料收集方法。
(5) 指导学生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初步的整理和筛选,去除无用的信息和数据,保留有价值的资料。
(6) 提醒学生在考察结束后,要及时对考察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后续的创作实践做好准备。
(7) 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考察活动的收获和体会,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8) 对学生的考察活动进行评价和总结,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成果,同时指出存在的不足之处和改进方向。 1. 参与小组讨论,确定考察主题和计划。
2. 学习资料收集方法,进行模拟练习。
3. 按照小组计划进行实地考察和资料收集。
4. 分享考察活动的收获和体会。
评价任务 考察规划:☆☆☆
资料收集:☆☆☆
团队协作:☆☆☆
设计意图 通过实地考察和资料收集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城市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信息收集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时,为学生的城市名片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
1. 整理实地考察和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和筛选。
2. 绘制城市名片的草图,确定大致的设计方案。
3. 选择一种创作形式(绘画、手工制作或电脑设计),准备进行城市名片的创作。
拓展作业
1. 尝试运用不同的艺术手法和表现形式,创作多张城市名片草图,比较并选择最佳方案。
2. 与同学交流自己的创作思路和设计方案,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作品。
3. 收集其他城市的优秀名片作品,分析其设计特点和创意,为自己的创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板书设计
城市名片
一、概念与作用
- 文化符号、形象代表
- 宣传、提升、吸引、传承
二、构成要素
- 图形:标志性建筑等
- 文字:名称、口号等
- 色彩:情感、氛围
三、设计要点
- 提炼特色元素
- 元素配合传达特色
- 创新与文化融合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教学方法多样,通过欣赏法、讨论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参与度较高。例如,在案例欣赏与分析环节,学生能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对城市名片的设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 注重实践活动,安排了实地考察和资料收集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城市的特色,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信息收集能力。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了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探索精神。
3. 引导学生创新思维,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创新,提出独特的创意和设计方案。部分学生的作品展现出了新颖的创意和独特的风格。
不足之处
1. 时间把控不够精准,在小组讨论和分享环节,由于学生讨论比较热烈,导致时间过长,后面的实地考察和资料收集环节有些仓促,部分学生没有充分完成任务。
2. 对个别学生的关注不够,在学生创作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但仍有个别学生表现不够主动,教师没有及时发现并给予足够的关注和指导。
3. 评价方式有待完善,在评价学生作品时,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比重较小,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