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2 物态变化--【好题汇编】湖南五年2021-2025中考一年模拟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地区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02 物态变化--【好题汇编】湖南五年2021-2025中考一年模拟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地区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7-16 22:42: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2 物态变化
五年(2021-2025)中考(一年模拟)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研真题,明考向。为了进一步配合广大师生复习备考,21教育重磅推出《(2021-2025)五年中考真题和一年模拟分类汇编》系列。本套资料设计科学,根据地区试题汇编,按照知识点构成情况,将试题分解组合,全面呈现各学科知识点在五年中考和一年模拟题中的考查情况,是考生掌握当地中考命题动向、熟悉中考考查方式、复习备考不可或缺的精品资料!
1.(2025 长沙)民间艺人制作“糖面”时,其中一个环节是把糖块加热成液态糖浆,此过程中的物态变化是(  )
A.升华 B.凝华 C.熔化 D.汽化
2.(2025 湖南)夏天,小明将湿衣服晾在向阳通风处,衣服变干的过程中,水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液化 B.汽化 C.凝固 D.熔化
3.(2025 长沙)图甲是小星改进后的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其中A管开口。
(1)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
(2)小星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他观察到水从第5分钟开始沸腾,由图可知,水在沸腾时温度     ;
(3)小星在水沸腾后撤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后,在A管口连接抽气泵抽气使烧瓶内气压减小,水再次沸腾。由此可知,水的沸点随气压的减小而     。
4.(2025 湖南)小伟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小烧杯中的水能否沸腾。两个烧杯中装有初温相同的纯净水,当大烧杯中水温接近90℃时,每隔2min分别记录一次两支温度计的示数,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1)为获取实验数据,本实验用到的测量工具有烧杯、温度计和     。
(2)如图丙,温度计的示数为     ℃。
(3)本次实验中,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大烧杯的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且温度保持不变,小烧杯的水中始终没有大量气泡产生,温度也保持不变。此时小烧杯中的水是否沸腾,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
5.(2024 长沙)“玉阶生白露”“人迹板桥霜”,关于水蒸气遇冷形成露和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露的形成是汽化 B.露的形成需要吸热
C.霜的形成是升华 D.霜的形成需要放热
6.(2023 常德)关于生活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高压锅煮食物熟得快,是因为锅内气压大,沸点低
B.人出汗后吹风扇会感觉更凉快,是因为加快了蒸发
C.夏天,从冰箱拿出来的饮料瓶外壁会冒汗,这是一种液化现象
D.湖南的冬季,窗户上的小水珠常出现在玻璃内侧
7.(2023 长沙)古诗“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中,竹叶上出现露珠是(  )
A.熔化现象 B.液化现象 C.凝华现象 D.汽化现象
8.(2023 永州)今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在炎热的夏天可以吃上远方的新鲜食品,人们为了防止食品在长时间运输中腐烂变质,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给食品降温,这是因为(  )
A.干冰熔化吸热 B.干冰液化吸热
C.干冰升华吸热 D.干冰凝华吸热
9.(2023 衡阳)自然现象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
10.(2023 岳阳)铸造青铜器时,工匠将铜料化为铜液注入模具,铜液冷却成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态铜料化为铜液需要放热 B.固态铜料化为铜液是熔化过程
C.铜液冷却成形需要吸热 D.铜液冷却成形是凝华过程
11.(2023 益阳)夏天的清晨绿叶上形成露珠是     (填一种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这一过程需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2.(2023 娄底)市场上出售的一种网红食品——液氮冰激凌,标准大气压下,液态氮的沸点为﹣196℃,其制作过程主要是在冰激凌上倒入液态氮,使周围“烟雾缭绕”。“白雾”形成时的物态变化是     ,该过程需要     热。
13.(2023 常德)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     ℃。
(多选)14.(2023 株洲)在试管中放少量固态碘,塞紧塞子后放入热水中。当固态的碘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后,将试管从热水中拿出,再放入凉水中,碘蒸气又会变为固态的碘。在上述实验中,碘经历的过程是(已知标准大气压下碘的熔点约114℃,沸点约184℃。)(  )
A.熔化和凝固 B.汽化和液化
C.升华和凝华 D.吸热和放热
15.(2023 湘潭)用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探究室温下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将冰打碎后放入烧杯,温度计插入碎冰中。图2中温度计示数为     ℃。
(2)由实验数据绘制成图3所示图像,可知,AB段该物质是     态,BC段     (选填“需要”或“不需”)吸热;由实验可知,冰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研究表明晶体的熔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晶体的熔点越低,如图4,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将拴有重物的细金属丝挂在冰块上,金属丝下方与冰接触处的压强     (选填“增大”或“减小”),从而使冰的熔点     (选填“升高”或“降低”)了,金属丝下方的冰块熔化,熔化而成的水又很快凝固,金属丝穿冰块而过且不留缝隙。
16.(2023 怀化)图甲是探究晶体海波熔化过程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由乙图可知海波熔化时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且温度     (选填“升高”或“保持不变”或“降低”)。BC段对应温度如图丙所示,则海波的熔点是     ℃,可选用     (选填“实验室温度计”或“体温计”)进行测量。
17.(2023 长沙)环卫工人往结冰的桥面撒盐加快冰的熔化,激发了小明探究盐水凝固点的兴趣。他把两杯浓度不同的盐水放入冰箱冷冻室里,当杯内的盐水中出现冰块时测量它们的温度,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每支温度计的单位都是摄氏度),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从实验现象可知,盐水的浓度越高,其凝固点越     。
18.(2023 常德)为加强消防安全,在学校楼道内必须配备消防设备,其中常见的有干冰灭火器。当发生火灾险情时,我们可打开灭火器阀门对准火源根部灭火。请利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干冰能快速灭火的原理(字数不超过100字)。
19.(2022 长沙)铸造青铜器时,工匠将铜料加热化为铜液注入模具,铜液冷却成形,青铜器铸造初步完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铜料化为铜液需要放热 B.铜料化为铜液是熔化
C.铜液冷却成形需要吸热 D.铜液冷却成形是凝华
20.(2022 益阳)二十四节气科学地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水在不同节气发生物态变化时的吸热或放热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
A.立春之日风解冻,冰熔化成水要放热 B.立秋五日白露降,水蒸气液化成露水要放热
C.霜降节气寒霜降,水蒸气凝华成霜要吸热 D.立冬之日水始冰,水结成冰要吸热
21.(2022 张家界)下列是小李同学在劳动实践活动中采取的系列措施,其中为了减缓蒸发的是(  )
①使用酒精灯加热,不使用时盖上灯帽
②植树时剪掉多余的枝叶
③把洗过的衣服晾晒在通风处
④培育玉米苗时盖上地膜
⑤将收割的小麦摊开晾晒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④
22.(2022 娄底)图甲是观察物质熔化和凝固现象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安装图甲所示的器材时,应按ABC的先后顺序进行安装
B.实验中,需要观察试管内物质的状态,并记录温度和加热时间
C.由图乙可知,该物质的熔点为90℃
D.该物质属于非晶体
23.(2022 衡阳)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可以判断(  )
A.该物质是非晶体
B.该物质的熔点是80℃
C.第10min时,该物质已完全熔化
D.该物质在10~25min内没有吸收热量
24.(2022 常德)将某物质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关于该物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量相同的该物质d点的内能跟c点一样大
B.50℃时该物质可能处于液态
C.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80℃
D.用该物质制成的液体温度计能测量沸水的温度
25.(2022 常德)下列估测中正确的是(  )
A.水芯笔的长度约30cm B.做完整套眼保健操用时约50s
C.某中学生百米赛跑的速度约25m/s D.淋浴用热水的温度约42℃
26.(2022 郴州)下列诗句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
A.“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雾失楼台,月迷津渡”——“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冰”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27.(2022 永州)“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的形成是属于下列哪种物态变化(  )
A.熔化 B.凝固 C.汽化 D.液化
28.(2022 湘潭)下列实例中属于熔化的是(  )
A.积雪消融 B.湿手烘干 C.瓦上结霜 D.湖面起雾
29.(2022 郴州)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对下列生活情景,分析正确的是(  )
A.飞行员跳伞时,在减速下降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B.公交车紧急刹车时,乘客容易向前倾倒,是因为乘客具有惯性
C.用水平推力推木箱,没有推动,是因为水平推力小于木箱受到的摩擦力
D.用高压锅煮饭,锅内气压升高时,水的沸点降低,更容易把饭煮熟
30.(2022 岳阳)下列自然现象与物态变化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
A.初春,冰雪消融——熔化 B.夏天,大雾弥漫——汽化
C.深秋,霜打枝头——凝固 D.冬天,冰封江面——凝华
31.(2022 怀化)为了迎接中考,妈妈为小星改善营养,炖了一只鸡,小星刚进家就闻到浓浓的香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做热运动 B.鸡汤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增大内能
C.鸡汤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升高 D.炖鸡的高压锅是利用气压越高,液体沸点越低的原理
32.(2022 湘西州)如图所示,下列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熔化的是(  )
33.(2022 郴州)图中测量仪器的使用,操作正确的是(  )
A.图甲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 B.图乙用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
C.图丙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 D.图丁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
34.(2022 怀化)下列估测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
A.课桌高为2m B.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8℃
C.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D.我国家庭电路电压为110V
35.(2022 张家界)北京冬奥会赛道上的雪是利用造雪机将液态的水粉碎成雾状的小水滴,当小水滴遇到寒冷的外部空气     成小冰晶。自然降雪是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从而     成微小的冰晶,这些冰晶聚集起来变成雪花飘落大地。(填写物态变化名称)
36.(2022 益阳)小明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该装置的错误之处是     ;
(2)将烧杯盖住的目的是     ;
(3)小明做完实验后又进一步探究了沸水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得到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如果要喝一杯奶茶(牛奶与茶水的质量之比约为1:2),有A、B两种方案可选择:
A.先将滚烫的热茶冷却5min,然后加冷牛奶
B.先将冷牛奶加进滚烫的热茶中,然后冷却5min
结合图像乙,你认为方案     的冷却效果较好。
雨过天晴,荷叶上散落着许多水珠,它们大小不一,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晶莹剔透,如图所示。
37.从物质的分类看,荷叶上的水珠属于(  )
A.晶体 B.固体 C.液体 D.气体
38.透过水珠看叶片,叶片上的纹理变粗了。此时水珠相当于一块(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平面镜 D.玻璃板
39.两颗小水珠可以结合成较大的水珠,说明(  )
A.水分子间存在间隙 B.水分子间存在引力
C.水分子间存在斥力 D.水分子不停地运动
40.(2021 长沙)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下列诗句中所包含的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蜡烛“流泪”是液化现象
C.“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41.(2021 娄底)水的物态变化使自然界有了雨、露、雾、霜、雪等千姿百态的奇观,如图所示。下列描述的几种现象中,通过汽化形成的是(  )
A.图甲植物上的“露珠消失” B.图乙春天来了“冰雪消融”
C.图丙严寒天气“泼水成冰” D.图丁冬天树木上的“雾凇”
42.(2021 邵阳)新宁崀山被有关专家誉为“丹霞之魂,国家瑰宝”、“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之一”,其中八角寨景区常年云雾缭绕,这些云雾的形成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了(  )
A.液化 B.熔化 C.凝华 D.汽化
43.(2021 湘西州)下列图像中属于晶体熔化时温度变化曲线的是(  )
A. B.
C. D.
44.(2021 常德)电饭煲煮饭煮熟后,揭开锅盖时往往会有水从锅盖上流下,锅盖上的水经历的物态变化是(  )
A.先熔化后凝华 B.先凝固后汽化
C.先汽化后液化 D.先熔化后液化
45.(2021 岳阳)“阳光大课间”增强了学生体质,丰富了校园生活。活动中涉及中学生的数据符合实际的是(  )
A.质量50kg B.体温50℃
C.跑400m用时10s D.身高1.63cm
46.(2021 张家界)如图所示四种场景,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进行估测,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图甲中国旗的长度约为6m
B.图乙中学生在平直公路上正常骑行自行车的速度约为5m/s
C.图丙一颗鸡蛋的质量约为1kg
D.图丁南极的气温约12℃
47.(2021 郴州)有关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初夏清晨,花、草、树叶上出现的露是水蒸气液化而成
B.秋天早晨的浓雾在太阳照射下很快消失是升华现象
C.北方的冬天,窗户玻璃上出现的冰花是水凝固而成
D.北方的冬天,人们呼出的“白气”是水汽化而成
48.(2021 湘潭)下列估测值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50℃ B.人的脉搏频率约180次/分钟
C.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g D.日光灯的额定功率约为1000W
49.(2021 郴州)同学们通过两年的物理学习,相信大家对生活中的许多物理知识都有所了解。下列描述符合实际的是(  )
A.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3V B.人的正常体温大约是37℃
C.一名中学生的质量大约是500kg D.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0m/s
50.(2021 永州)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 B.夏天打开冰箱有“白气”产生是汽化现象
C.秋天的早晨草上有露珠出现是凝华现象 D.衣柜内的卫生球变小是汽化现象
51.(2021 娄底)“向东街牛肉粉”是娄底人民喜欢的美食,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粉,让人酣畅淋漓,端碗时很烫手是通过     增加了手的内能;吃的时候要先吹一吹,使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加快,从而加快液体蒸发     (选填“吸热”或“放热”),易于入口。
52.(2021 永州)如图所示是某固体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固体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该固体吸收热量,温度     (选填“升高”或“不变”)。
(多选)53.(2021 株洲)在野外,用塑料袋套在树叶浓密的嫩枝上,扎紧袋口,经过一段时间,就会出现许多小水珠,这些小水珠(  )
A.附着在塑料袋的内表面 B.附着在塑料袋的外表面
C.由叶片中的水先蒸发后液化而成 D.由空气中的水先升华后凝华而成
54.(2021 怀化)如图甲是小明同学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图乙中温度计显示的是固体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     ℃。
(2)每隔1min记录一次物质的温度及状态,作出图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图丙中BC段物体处于     状态(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此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温度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4)比较图丙中的AB段与CD段可知:物质在AB段的比热容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CD段的比热容。(加热过程中可认为被加热的物体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55.(2021 长沙)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象征了温度的变化,要准确地判断温度的高低,就要用温度计进行测量。如图甲是一个自制温度计,把它从热水中取出,再放入冷水中,可观察到细管中液面的位置缓慢变     ;在读数时,乙图中的     方法是正确的(选填“A”、“B”或“C”);请读出丙图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温度计的单位是摄氏度)
56.(2021 常德)小芳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
(1)甲图装置错误的地方是     。
(2)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如图乙中     (选“A”或“B”)。
(3)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了如图丙所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     。
(4)通过这个实验,小芳终于明白妈妈用炉火炖老母鸡时,在沸腾后总是     (选填“保持大火”、“调为小火”)的道理。
57.(2021 湘潭)冬天给道路撒盐,可以有效地防止事故发生,为了解其原因,小明用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探究盐冰(浓盐水冻成的冰块)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将盐冰打碎后放入烧杯,温度计插入碎冰中,图2中温度计示数为     ℃;
(2)观察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其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3所示,由图可知盐冰的熔点为     ℃;熔化过程中,盐冰水混合物的内能     (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3)实验时烧杯外壁出现水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4)由实验可知,盐冰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58.(2021 张家界)如图是某物理兴趣小组进行“探究某物质熔化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
(1)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由乙图知晶体熔化时的特点为继续加热温度     ,该物质的熔点为     ℃。
(3)在第6min时该物质处于     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4)实验完毕后,小组同学将试管中的物质换成了水,然后继续使用相同器材加热,想要探究水的沸腾现象。在探究过程中,发现当烧杯中的水开始沸腾之后,试管中的水     (选填“能”或“不能”)沸腾,这是因为     。
59.(2021 益阳)关于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实验装置应选用图中的     ;
(2)冰块要用     (选填“较大的冰块”、“碎小的冰块”或“大冰块和碎小的冰块都可以”)。
(3)如图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的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在t1~t2这段时间里,实验物质的状态是     。
60.(2021 湘西州)小明发现自从入夏以来,家中地面瓷砖常常出现小水珠,这种现象通常称为回潮“冒冷汗”。请你用物理知识解释一下“冒冷汗”的原因。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2025 岳阳楼区校级模拟)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
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升华现象
C.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凝华现象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
2.(2025 鼎城区模拟)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
A.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
C.一点也不熔化 D.无法判断
3.(2025 邵阳模拟)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物态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
A.壶中的水烧开时,壶嘴喷出的“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B.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变模糊是液化现象
C.冻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凝华成冰,后又升华成水形成的
D.游泳上岸后,身上感觉冷是因为水升华吸热
4.(2025 长沙模拟)莆田传统美食——炸豆腐,制作时将豆腐放入油锅中能听到“呲啦”声,该现象是豆腐中的水分遇热油发生了(  )
A.熔化 B.汽化 C.升华 D.凝固
5.(2025 湖南模拟)大量中华诗词蕴含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6.(2025 湖南一模)早在公元前1650年,我国劳动人民就掌握了青铜器铸造技术,将液态铜倒入陶范(模具)中冷却成固态青铜器,如图所示。液态铜冷却成青铜器这一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 B.凝固 C.液化 D.凝华
7.(2025 长沙模拟)在“祝融号”火星车的顶部,有一个集热器的装置,如图所示,里面装有一种叫“正十一烷”的物质。该物质在白天温度高时为液态,夜间温度低时会变为固态,从而维持车内温度稳定。当夜间温度低时该物质会(  )
A.凝固放热 B.凝华放热 C.汽化吸热 D.液化放热
8.(2025 长沙二模)二十四节气中蕴藏着丰富的物理道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立春时节冰化成了水,水的形成是熔化现象,需要放热
B.白露时节草叶上有露,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C.霜降时节枝头上有霜,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D.冬至时节房檐上有冰,冰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9.(2025 衡阳模拟) 2025年蛇年,我们迎来了首个“非遗版”春节。春节期间,全国多地上演非遗打铁花(如图),其主要过程是将生铁烧至1600℃以上化成铁水,一人舀起铁水抛向空中,另一人则用力击打空中的铁水,瞬间铁花四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铁花四溅是汽化现象
B.打铁花涉及的物态变化有液化、凝固
C.铁水凝固过程中所含热量不变
D.生铁化成铁水时,需吸收热量
10.(2025 长沙三模)《天工开物》里记载了铸造“钟”和鼎”的方法:先用泥土制作“模骨”,“干燥以牛油、黄蜡附其上数寸”,油蜡上刻上图案后在油蜡的外面用泥土制成外壳;干燥之后,“外施火力炙化其中油蜡”,在油蜡流出后形成的空腔中倒入铜液,待铜液冷却后,“钟鼎成矣”。其过程中,“炙化其中油蜡”和“铜液冷却成钟鼎”涉及到的物态变化分别是(  )
A.液化 凝固 B.熔化 凝固
C.熔化 凝华 D.液化 凝华
11.(2025 长沙模拟)寒假期间,云云到长沙湘江欢乐雪域游玩,一进场馆他就被梦幻般的冰雪世界深深吸引了。欢乐雪域的雪主要来自人工造雪,造雪机在工作时,不断将水吸入,并持续从前方将水喷出形成“白雾”,然后“白雾”变成“白雪”。下列关于欢乐雪域涉及的物理知识正确的是(  )
A.雪场内的松树上出现雾凇属于升华现象
B.雪场内用到的冰块是由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C.云云从雪场走进温暖的餐厅时眼镜变模糊了,这是水蒸气液化导致的
D.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主要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华
12.(2025 祁阳市校级一模)“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的伟大成就之一,包括一年中时令、气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诗句“一朝秋暮露成霜”描述了“霜降”前后的气温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对诗句中所涉及的自然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霜和露都是固体
B.霜是由露凝固形成的
C.露是由霜液化形成的
D.露和霜的形成过程都要放热
13.(2025 益阳一模)“玉阶生白露”“人迹板桥霜”,关于水蒸气遇冷形成露和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露的形成是汽化 B.露的形成需要吸热
C.霜的形成是升华 D.霜的形成需要放热
14.(2025 湘阴县校级一模)如图是冰熔化至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水沸腾时温度不变,说明沸腾过程不需要吸热
B.冰熔化时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C.冰的升温比水快,说明冰的比热容比水大
D.图中DE段表示水的沸腾过程
15.(2025 新化县校级一模)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对下列节气涉及的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寒露”节气,“露”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图乙“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C.图丙“大雪”节气,“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图丁“雨水”节气,“雨”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二.多选题(共2小题)
(多选)16.(2025 长沙模拟)如图所示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①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②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③凝成小冰晶,这就是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④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下列选项中物态变化名称和吸热放热情况正确的是(  )
A.①属于汽化、吸热 B.②属于液化、放热
C.③属于凝固、放热 D.④属于液化、吸热
(多选)17.(2025 岳麓区校级模拟)下列关于实验室用温度计和体温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某同学用没有甩过的体温计测量自己的体温,体温计的示数为38℃,则该同学的体温一定不高于38℃
B.如果没有消毒酒精,可以把体温计放在沸水中消毒
C.实验室用温度计和体温计都能直接测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D.用体温计测体温,读数时,体温计的玻璃泡可以离开人体
三.填空题(共5小题)
18.(2025 古丈县模拟)图A中木块的长度是     cm。图B中温度计的示数是     ℃。
19.(2025 鼎城区模拟)如图是冰箱制冷剂循环路线示意图,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里发生的物态变化名称是     ,此过程     (选填“吸热”、“放热”、“不吸放热”)。
20.(2025 岳阳县模拟)物理来源于生活,处处留心皆学问:水烧开时壶嘴周围冒“白气”,这是    现象。冬天室内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水蒸气发生了    现象。
21.(2025 长沙模拟)《天工开物》记载了古代铸鼎的方法:“凡铸鼎,……火候既足,然后熔铜倾注模底孔中。候冷,揭模,则釜成矣。”其中“熔铜”描述的物态变化是     ,此过程需要     热;若铜液表面出现金属蒸气,金属蒸气在温度较低的物体表面直接凝结成小颗粒,该物态变化属于     。
22.(2025 长沙模拟)如图所示的装置左侧试管的水沸腾时,温度     ;将左边试管中水沸腾产生的水蒸气引导到右边试管的冷水中,右边试管中温度计示数升高,这说明水蒸气液化     (选填“吸热”或“放热”)。
四.实验探究题(共8小题)
23.(2025 长沙三模)在课堂上同学们用小纸锅烧水,如图甲所示。为什么水能烧开而纸锅不会燃烧呢?带着这个问题,同学们开始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如图乙是同学们组装好的实验装置,用酒精灯加热,当水温接近7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同时观察水中的气泡情况。直至5min后观察到水中形成大量的气泡不断上升变大,说明水     (填“尚未”或“正在”)沸腾;
(2)同学们在实验中发现有时温度计上有小水滴影响读数,交流后认为小水滴的成因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在老师的指导下按丙图改进后可以顺利读数;
(3)同学们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成如图丁所示的“温度﹣时间”关系图像,发现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变化的特点是     ;
(4)交流评估环节中,同学们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其中正确的有     (填字母)。
A.纸板上的小孔加快了水的散热,因此小孔是多余的
B.用初温较高的水做实验,可以缩短沸腾前的加热时间,节约能源
C.纸锅烧水实验中,纸锅不会燃烧是因为纸的着火点高于水的沸点,且水沸腾时要不断吸热
24.(2025 岳麓区校级三模)小明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
(1)在实验中观察到水中冒出很多气泡的现象,图乙是水     (选填“沸腾前”或“沸腾时”)的情况。
(2)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水温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则该实验地点可能在     (选填字母序号)。
A.拉萨 B.上海 C.长沙
(3)小明回想起有一次妈妈做菜时,不小心将水滴入热油锅中,油花四溅。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小明用图丁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当试管内的水沸腾时,烧杯中的食用油却没有沸腾,由此可知食用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     (选填“高”或“低”)。
25.(2025 长沙一模)如图所示,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
(1)实验装置仪器安装的顺序应该是     ;
(2)当水的温度加热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直到水沸腾后几分钟为止。某次实验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则水的沸点是     ℃;
时间 0min 1min 2min 3min 4min 5min 6min 7min
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3)加热过程中,烧杯上方出现的“白气”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形成的。
26.(2025 临湘市模拟)某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所用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除温度计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2)安装如图甲所示装置时,应该先确定铁圈A的位置,确定其高度时,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酒精灯。
(3)图乙是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画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分析图象可知:水沸腾时温度     。
(4)在加热过程中,为了缩短加热时间,将烧杯中的水倒掉一部分后继续加热,直至水沸腾。图丙中加热过程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
27.(2025 湖南模拟)某科技实验小组在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时,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烧杯中水质量是200g,获得了下表所示的实验数据。[c水=4.2×103J/(kg ℃)]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99
(1)如图甲所示的温度计读数为    ℃;
(2)通过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水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    。
(3)当烧杯中水从90℃升到96℃时,吸收的热量是    J。
(4)实验完成后,将烧杯中的热水放在室温下自然冷却,将温度传感器探头插入热水中开始测量,一段时间后,计算机根据采集的数据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乙所示,从图像中可以看出热水温度下降的特点是    。
28.(2025 长沙模拟)小柯和小程用如图甲所示的相同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
(1)安装图甲中的烧杯和温度计时,应先确定两者中     的位置。
(2)由图乙中的气泡可判断:此时烧杯中的水     (选填“已经”或“没有”)沸腾。
(3)小柯和小程根据各自的实验数据绘制出的温度﹣时间图像分别如图丙中a、b所示。由图像你可以获取的信息有     。(写出一种即可)
29.(2025 长沙三模)如图甲所示是探究“水的沸腾”实验装置,电热水壶中装有适量的水,接通电源加热。
(1)图甲中温度计读数时,视线A、B、C正确的是     。
(2)图乙中a、b分别是小明与小强依据自己的实验数据所画出的曲线,由曲线a、b分析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规律可知,水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     。
(3)图乙中两人所作的曲线a、b升温与降温过程都不是直线,单独分析图像a或b可知,水的温度越高,    (选填“升温”或“降温”)越快。
30.(2025 开福区校级二模)小青和同学们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
(1)将装有适量碎冰的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根据实验数据,小青绘制了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乙所示的图像中温度的变化特点可知冰是晶体,在BC间这段时间内,物质处于     态;
(2)在完成上述实验后,小青利用烧杯中的水继续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为     ℃;
(3)在将水加热至沸腾的过程中,同学们发现加热时间过长,可以通过     措施,缩短加热时间。
五年真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考点】熔化的概念及现象;凝固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
【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应用能力.
【解答】把糖块加热成液态糖浆,即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考点】汽化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
【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应用能力.
【解答】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湿衣服上的水是液态的,晾干是变为了水蒸气消散在空气中,所以是汽化现象。将湿衣服展开放在阳光下晾,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升高了湿衣服上水分的温度,通风处加快了液体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这些都能加快蒸发,而蒸发是汽化的一种方式。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考点】温度计的读数;沸点及气压影响液体沸点;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图像分析和数据处理.版权所有
【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理解能力.
【解答】(1)图甲中温度计的分度值1℃,温度计的示数是96℃;
(2)由图乙可知,水在5min时到达99℃后,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水沸腾时的温度为99℃;
(3)在A管口连接抽气泵抽气使烧瓶内气压减小,原本不沸腾的水又沸腾了,由此可知气压降低水的沸点降低。
故答案为:(1)96;(2)不变;(3)降低。
4.【考点】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版权所有
【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应用能力.
【解答】(1)实验时要用测量时间的工具:秒表;
(2)由图知: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此时温度计示数为92℃;
(3)由题知,小烧杯的水中始终没有大量气泡产生,不符合液体沸腾时的现象,所以此时小烧杯中的水未沸腾;由图像可知最终小烧杯内水温(接近95℃)低于实验时水的沸点(100℃),不满足液体沸腾的条件,所以此时烧杯中的水未沸腾。
故答案为:(1)秒表;(2)92;(3)未沸腾;依据有:①小烧杯的水中始终没有大量气泡产生,不符合液体沸腾时的现象;②由图像可知最终小烧杯内水温低于实验时水的沸点,不满足液体沸腾的条件。
5.【考点】凝华的放热特点;液化的概念及现象;液化的放热特点;凝华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
【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应用能力.
【解答】A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此过程放热,故AB错误;
C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此过程放热,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6.【考点】液化的概念及现象;沸点及气压影响液体沸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版权所有
【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应用能力.
【解答】A.因为水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增大,沸点升高,煮食物时高压锅的气压比普通锅内的气压高,所以水沸腾时高压锅内的温度高于普通锅内的温度,温度越高,食物熟的越快,故A错误;
B.人出汗后吹风扇会感觉更凉快,是因为加快了空气流动,加快了汗液的蒸发,故B正确;
C.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饮料瓶会“冒汗”,这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C正确;
D.冬季室内温度较高,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放出热量,液化形成小水滴,附着在玻璃内侧,故D正确。
故选:A。
7.【考点】液化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
【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应用能力.
【解答】露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变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8.【考点】升华的吸热特点;升华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应用能力.
【解答】干冰是极易升华的物质,在干冰升华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从而使周围的温度降低,以获得低温,从而防止食品腐烂变质。
故选:C。
9.【考点】液化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
【解答】A、冰雪消融是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故A错误;
B、露珠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液态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故B正确;
C、滴水成冰是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现象,故C错误;
D、雾凇结成是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10.【考点】凝固的放热特点;熔化的概念及现象;熔化的吸热特点;凝固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
【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理解能力.
【解答】AB.铜料化为铜液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过程要吸收热量,故A错误、B正确;
CD.铜液冷却成形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过程要放出热量,故CD错误。
故选:B。
11.【考点】液化的放热特点;液化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
【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理解能力.
【解答】夏天的清晨,绿叶上的露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此过程中放出热量。
故答案为:液化;放出。
12.【考点】液化的放热特点;液化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应用能力.
【解答】“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放热形成小水珠,物态变化是液化,该过程需要放热。
故答案为:液化;放。
13.【考点】温度计的读数.版权所有
【专题】基本仪器的使用专题.
【解答】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在0℃上方,此时的读数为32℃。
故答案为:32。
14.【考点】凝华的放热特点;熔化的概念及现象;升华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
【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理解能力.
【解答】放入热水中,当固态碘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后,将试管从热水中取出,放入凉水中,碘蒸气又会变为固态碘附在试管内壁上,是固态的碘先升华为碘蒸气,碘蒸气又遇冷凝华为固态,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故AB错误,CD正确。
故选:CD。
15.【考点】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压强、液体的压强;应用能力.
【解答】(1)由图2可知,温度计的最小刻度值是1℃,且液柱在零刻度线下方,因此该温度计的示数是﹣3℃;
(2)由图3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0℃不变,符合晶体的熔化特点,所以冰是晶体;晶体熔化需要不断吸收热量,在AB段物质处于固体状态,在BC段物质的温度保持0℃不变,此时吸热,物质正在熔化;
(3)使用细金属丝,在压力一定时,可以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悬挂重物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可以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
因此使用细金属丝和悬挂重物的目的都是增大(钢丝对冰块的)压强,增大压强可以降低冰的熔点。
故答案为:(1)﹣3;(2)固;需要;晶体;(3)增大;降低。
16.【考点】探究固体熔化时的实验数据以及图像处理;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探究固体熔化时实验器材以及固体的选择.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应用能力.
【解答】海波熔化过程的特点是要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内能增加;
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温度在0℃以上,示数为48℃;
海波的熔点是48℃,超出了体温计的测量范围,则选用实验室温度计进行测量。
故答案为:吸热;保持不变;48;实验室温度计。
17.【考点】熔点与凝固点的影响因素;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版权所有
【解答】(1)由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温度在0℃以下,示数为﹣5℃;
(2)小明把两杯浓度不同的盐水放入冰箱冷冻室里,当杯内的盐水中出现冰块时测量它们的温度,此时温度为烧杯内物质的凝固点(或熔点),
由图甲可知,当盐水浓度较低时,温度计示数为﹣2℃,凝固点为﹣2℃,由图乙可知,当盐水浓度较高时,示数为﹣5℃,凝固点为﹣5℃,从实验现象可知,盐水的浓度越高,其凝固点越低。
故答案为:﹣5;低。
18.【考点】升华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
【解答】答:当发生火灾险情时,我们打开干冰灭火器阀门对准火源根部,干冰迅速升华,升华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起到灭火的作用。
19.【考点】凝固的放热特点;熔化的概念及现象;熔化的吸热特点;凝固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
【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应用能力.
【解答】AB、铜料化为铜液为熔化现象,需要吸热,故A错误、B正确;
CD、铜液冷却成形为凝固,需要放热,故CD错误。
故选:B。
20.【考点】凝华的放热特点;熔化的概念及现象;熔化的吸热特点;凝固的概念及现象;凝固的放热特点;液化的概念及现象;液化的放热特点;升华的概念及现象;升华的吸热特点.版权所有
【专题】定性思想;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理解能力.
【解答】解;A、冰化成水,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A错误;
B、露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故B正确;
C、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故C错误;
D、水结冰是凝固现象,凝固放热,故D错误。
故选:B。
21.【考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版权所有
【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应用能力.
【解答】①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控制了液体的表面积,同时避免了空气流动的影响,可减缓蒸发;
②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可减小枝叶蒸腾作用的表面积,从而可减缓蒸发;
③将洗过的衣服晾在通风处,加快了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可加快蒸发;
④利用地膜培育玉米苗,控制了液体的表面积,同时避免了空气流动的影响,可减缓蒸发;
⑤将收割的小麦摊开晾晒,增大了液体的蒸发面积,同时加快了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可加快蒸发。
综上所述,各措施中为了减缓蒸发的是①②④。
故选:D。
22.【考点】探究固体熔化时的实验数据以及图像处理;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探究固体熔化时实验装置的组装顺序.版权所有
【专题】实验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应用能力.
【解答】A、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组装仪器的顺序为自下而上,故A错误;
B、实验中,需要观察试管内物质的状态,记录温度和加热时间,故B正确;
CD、由图像可知,该物质从第10min~20min之间一直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所以该物质的熔点(凝固点)是80℃,故该物质是晶体,故CD错误。
故选B。
23.【考点】根据图像判断熔化过程;晶体熔化的特点.版权所有
【专题】定性思想;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应用能力.
【解答】AB、由图知,此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保持80℃不变,则该物质为晶体,并且熔点为80℃。故A错误,B正确;
CD、由图知,该物质从第10分钟刚开始熔化到第25分钟完全熔化完,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故C、D错误。
故选:B。
24.【考点】根据图像判断熔化过程;温度计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制成的;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熔化与凝固的温度曲线.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应用能力.
【解答】
A、物质的质量不变,在加热的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变大,所以d点的内能跟c点不同,故A错误;
BC、由图象知,该物质在ab段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50℃不变,b点后物质的温度升高,所以ab段为熔化过程,该物质为晶体,且熔点为50℃;50℃时该物质可能处于液态,可能处于固态,也可能处于固液共存态,故B正确,C错误;
D、该物质在cd段吸收热量,温度不变,为沸腾过程,沸点为80℃,要低于标准气压下水的沸点,所以用该物质制成的液体温度计不能测量沸水的温度,故D错误。
故选:B。
25.【考点】摄氏温度的规定及单位;常见的长度及估测;时间的估测;速度的定义;速度的估测.版权所有
【专题】估算综合应用题;理解能力.
【解答】A、水芯笔的长度约15cm,故A错误;
B、做完整套眼保健操用时约5min,故B错误;
C、某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所用时间大概为12s,故速度大约为8m/s,故C错误;
D、我们人体的温度大约37摄氏度,所以洗澡时水温在40摄氏度左右时很好,故D正确。
故选:D。
26.【考点】液化的概念及现象;升华的概念及现象;熔化的概念及现象;凝固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应用能力.
【解答】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冰晶,故A错误;
B、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B错误;
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C正确;
D、冰是空气中的液态水凝固形成的冰晶,故D错误。
故选:C。
27.【考点】液化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应用能力.
【解答】露是地面附近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故选:D。
28.【考点】熔化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
【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综合能力.
【解答】A、积雪消融是固态的冰变为液态水的过程,是熔化,故A 正确;
B、湿手烘干是液态的水变为气态的水蒸气,是汽化,故B错误;
C、瓦上结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形成的,是凝华现象,故C错误;
D、湖面起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故D错误;
故选:A。
29.【考点】沸点及气压影响液体沸点;惯性的概念;根据运动状态件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版权所有
【专题】其他综合题;应用能力.
【解答】A、飞行员跳伞减速下降的过程中,克服阻力做功,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减小,即机械能减少,内能增加,故A错误;
B、公交车紧急刹车时,乘客向前倾倒说明乘客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具有惯性,故B正确;
C、水平推力推木箱,没推动,说明木箱静止,则水平推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即大小相等,故C错误;
D、高压锅内气压升高时,水的沸点升高,这样饭更容易煮熟,故D错误。
故选:B。
30.【考点】熔化的概念及现象;凝固的概念及现象;液化的概念及现象;升华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
【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应用能力.
【解答】A、冰雪消融,固态的冰雪吸热变成液态的水,属于熔化过程,故A正确;
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不正确;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C不正确;
D、冰封江面,水放热凝固成冰,故D不正确。
故选:A。
31.【考点】沸点及气压影响液体沸点;分子的热运动;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沸腾的特点.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子热运动、内能;应用能力.
【解答】
A、闻到香味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做热运动,故A正确;
B、鸡汤吸收热量,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大内能的,故B错误;
C、鸡汤沸腾后继续加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故C错误;
D、高压锅是利用气压越高液体沸点越高的原理工作的,故D错误。
故选:A。
32.【考点】熔化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
【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理解能力.
【解答】A、山间云海的形成是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不合题意;
B、树枝上形成“雾凇”是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不合题意;
C、冰雪化成水,是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符合题意;
D、流水冻成冰凌是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形成的,不合题意。
故选:C。
33.【考点】温度计的使用;温度计玻璃泡的位置;刻度尺的使用规则;天平的使用方法;弹簧测力计的使用.版权所有
【专题】测量型实验综合题;理解能力.
【解答】A、刻度尺摆放歪斜,不能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故A错误;
B、在实验室内,一般用烧杯测量液体的质量,不用量筒(容易歪倒),故B错误;
C、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物体的重力,故C正确;
D、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容器底接触,使用方法错误,故D错误。
故选:C。
34.【考点】温度的估测;火线和零线;常见的长度及估测;速度的定义;速度的估测.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电与热、生活用电;长度、时间、速度;应用能力.
【解答】A、课桌高约为0.8m,故A不符合实际;
B、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6.8℃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B不符合实际;
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m/s≈1.1m/s左右,故C符合实际;
D、在我国,家用电器的额定电压都是220V,与之配套的家庭电路电压也是220V.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C。
35.【考点】升华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
【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理解能力.
【解答】人工造雪是液体变成固体,是凝固现象;自然降雪是水蒸气直接变成固体,是凝华现象。
故答案为:凝固;凝华。
36.【考点】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图像分析和数据处理;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版权所有
【专题】图像综合题;理解能力.
【解答】(1)该装置的错误之处是温度计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内壁;
(2)将烧杯盖住的目的是防止热量散失,缩短实验时间;
(3)由图看出温度变化特点是:先快,后慢;根据水的温度降低的规律,如果要使一杯热的奶茶快速冷却,最好的办法是先将滚烫的热茶冷却5min,然后加冷牛奶,即方案A效果更好。
故答案为:温度计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内壁;防止热量散失,缩短实验时间;A。
雨过天晴,荷叶上散落着许多水珠,它们大小不一,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晶莹剔透,如图所示。
37.【考点】液化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
【专题】粒子与宇宙、材料世界;应用能力.
【解答】荷叶上的小水珠是液态的水,属于液体。
故选:C。
38.【考点】水凸透镜.版权所有
【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
【解答】水珠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凸透镜。叶片的纹理在它的焦点以内,所以通过水珠可以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选:A。
39.【考点】分子间作用力的现象.版权所有
【专题】分子热运动、内能;应用能力.
【解答】荷叶上的两颗小水珠可以结合成较大的水珠,是因为当分子相互靠近时分子间表现出相互作用的引力,将两滴水珠合成了一滴。
故选:B。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
40.【考点】凝华的概念及现象;熔化的概念及现象;液化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应用能力.
【解答】A、“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错误;
B、蜡烛“流泪”是蜡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B错误;
C、“霜”是水蒸气遇冷放热直接变成固态的冰晶,是凝华现象,故C正确;
D、“雪”是水蒸气遇冷放热直接变成固态的冰晶,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41.【考点】汽化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
【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子热运动、内能;理解能力.
【解答】A.植物上的露珠消失,是因为露珠吸热汽化变成了水蒸气,故A符合题意。
B.冰雪消融是固态的冰吸热熔化变为液态的水,故B不符合题意。
C.严寒天气“泼水成冰”时,需要使用温度较高的热水,该过程中热水周围的水蒸气遇到极寒冷的空气迅速变成小冰晶,所以发生的是凝华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2.【考点】液化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应用能力.
【解答】云雾的形成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来的。
故选:A。
43.【考点】根据过程判断图像;晶体与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曲线的区别.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应用能力.
【解答】A、晶体在熔化前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完全熔化后,在液体沸腾前吸热温度升高,A符合晶体熔化特点,是晶体的熔化图象,故A符合题意。
B、物体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降低,符合非晶体的凝固特点,可能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故B不符合题意。
C、液体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符合晶体凝固特点,是晶体凝固的图象,故C不符合题意。
D、固体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升高,符合非晶体的熔化特点,可能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4.【考点】液化的概念及现象;凝固的概念及现象;汽化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
【专题】定性思想;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理解能力.
【解答】对电饭煲内的水进行加热,液态的水会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发生汽化现象;然后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锅盖,会凝结成液态的小水珠,即发生了液化现象,所以是先汽化后液化,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45.【考点】摄氏温度的规定及单位;常见的长度及估测;时间的估测;质量的估测.版权所有
【专题】定性思想;估算法;估算综合应用题;应用能力.
【解答】A、成年人的质量在65kg左右,中学生的质量比成年人小一些,在50kg左右。故A符合实际;
B、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B不符合实际;
C、中学生跑400m的时间在100s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D、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略小于成年人,在163cm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A。
46.【考点】摄氏温度的规定及单位;常见的长度及估测;速度的定义;速度的估测;质量的估测.版权所有
【专题】定性思想;估算法;估算综合应用题;应用能力.
【解答】A、旗手的身高在180cm左右。由图知,国旗长度接近旗手身高的2倍,所以在360cm=3.6m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中学生正常骑自行车的速度在18km/h=18m/s=5m/s左右。故B符合实际;
C、10颗鸡蛋的质量大约1斤,而1斤=500g,所以一颗鸡蛋的质量在50g=0.05kg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D、南极地区常年严寒,平均气温在﹣18℃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B。
47.【考点】液化的概念及现象;升华的概念及现象;汽化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理解能力.
【解答】A、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A正确。
B、雾在太阳照射下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故B错误。
C、窗户玻璃上出现的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故C错误。
D、人们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A。
48.【考点】温度的估测;额定功率;时间的估测;质量的估测.版权所有
【专题】常规题型;应用能力.
【解答】A.人体正常体温是37℃,故A错误;
B.人的脉搏频率和心跳频率相同,大约是70次/分钟,故B错误;
C.10个鸡蛋的质量大约1斤,即500g,所以一个鸡蛋的质量在50g左右,故C正确;
D.日光灯的额定功率是40W左右,故D错误。
故选:C。
49.【考点】温度的估测;常见电压的大小;速度的定义;质量的估测.版权所有
【专题】定性思想;估算法;估算综合应用题;应用能力.
【解答】A、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V。故A不符合实际;
B、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B符合实际;
C、成年人的质量在65kg左右,中学生的质量比成年人小一些,在50kg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D、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m/s≈1.1m/s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B。
50.【考点】液化的概念及现象;升华的概念及现象;熔化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
【专题】常规题型;分析、综合能力.
【解答】A.冰雪消融是冰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故A正确;
B.夏天,打开冰箱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B错误;
C.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属于液化现象,故C错误;
D.卫生球是固态的,变小因为变成气态消散在空气中,属于升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51.【考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子热运动、内能;应用能力.
【解答】端碗时很烫手是因为手吸收了热量,是通过热传递增加了手的内能;
吃的时候要先吹一吹,使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加快,从而加快液体蒸发,液体蒸发时会吸收热量,易于入口。
故答案为:热传递;吸热。
52.【考点】熔化与凝固的温度曲线.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应用能力.
【解答】由图象可知,该固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
故答案为:晶体;不变。
53.【考点】液化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
【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应用能力.
【解答】
用塑料袋套在树叶浓密的嫩枝上,扎紧袋口,因植物叶子内有很多的水,叶子上有很多的气孔,叶子中的水从气孔蒸发变为水蒸气,这是汽化过程;袋内水蒸气遇到冷的塑料袋液化为水,附着在塑料袋的内表面,所以可获得饮用水,故AC正确,BD错误。
故选:AC。
54.【考点】探究固体熔化时的实验数据以及图像处理;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版权所有
【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实验基本能力.
【解答】(1)由图乙可知,零刻度在上方,是零下温度,每个小格代表1℃,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为﹣7℃;
(2)由图象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是晶体;
(3)由图象可知,BC段时,这种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升高,属于晶体的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并存状态;
(4)由图丙可知,AB段是固体的升温过程 CD段是液体的升温过程,AB段升高的温度与CD段升高的温度相同时,AB段吸收热量小于CD段吸收的热量,根据Q吸=cmΔt,由图象可知,物质在AB段的比热容小于在CD的比热容。
故答案为:(1)﹣7。
(2)晶体。
(3)固液共存;不变。
(4)小于。
55.【考点】自制温度计;温度计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制成的;温度计的读数.版权所有
【专题】常规题型;应用能力.
【解答】(1)该温度计的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把它从热水中取出,再放入冷水中,液体的体积会变小,细管中液面会下降,所以液面的位置会变低;
(2)温度计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柱的液面相平,故B正确;
(3)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柱与20℃相平,该温度计的示数为20℃。
故答案为:低;B;20
56.【考点】探究水沸腾时实验器材的组装顺序;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版权所有
【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实验基本能力.
【解答】(1)图甲中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到了烧杯底部,这将使得温度计的液柱上升较快,温度计的示数高于水的温度。若不及时调整,会损坏温度计。
(2)水沸腾前,从底部产生的气泡会逐渐上升。气泡内的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因接触到温度较低的水会发生液化现象,所以会越来越小。水沸腾后,整杯水的温度保持一致,所以气泡内的水蒸气不再发生液化。因受到的液体压强越来越小,且不断有液态水汽化为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会逐渐变大,直至达到水面破裂。
(3)由图丙可知,水沸腾前(0~7min),水的温度持续上升;水沸腾后(7min后),虽然持续给水加热,但是水的温度保持不变。
(4)在汤沸腾前用大火,可以减少将汤加热至沸腾的时间;汤沸腾后,即使调为小火,汤仍能保持沸腾。而水沸腾时的温度是保持不变的,所以不论保持大火还是调为小火,老母鸡从汤中吸收的热量是相同的,即使用大火和使用小火,将老母鸡煮熟的时间是基本一致的。而调为小火可以节省燃料,所以调为小火更为合理。
故答案为:(1)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到了烧杯底部;(2)A;(3)持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4)调为小火。
57.【考点】探究固体熔化时的实验数据以及图像处理;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版权所有
【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实验基本能力.
【解答】(1)由图2可知,温度计的最小刻度值是1℃,且液柱在零刻度线下方,因此该温度计的示数是﹣4℃;
(2)从图3中可知,盐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2℃不变,所以熔点是﹣2℃;
盐冰熔化过程吸收热量,内能增大;
(3)盐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使烧杯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烧杯外壁液化形成液态小水滴,即出现的水珠;
(4)根据曲线图可知:盐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2℃不变,所以盐冰是晶体。
故答案为:(1)﹣4;(2)﹣2;增加;(3)液化;(4)晶体。
58.【考点】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版权所有
【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实验基本能力.
【解答】(1)由图乙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60℃不变,所以该物质为晶体。
(2)由题中图乙可知,该物质熔化图像上有一段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表示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60℃不变,所以该物质的熔点为60℃。
(3)由图乙可知,在第6min时,此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4)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不断吸热,图中试管中的水达到沸点,虽然继续加热,因试管内外温度相同,不能继续吸热,所以不会沸腾。
故答案为:(1)晶体。(2)不变;60。(3)固液共存(4)不能;试管中的水不能继续吸热。
59.【考点】探究固体熔化时的实验数据以及图像处理;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版权所有
【专题】实验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应用能力.
【解答】(1)为使被加热的物质受热均匀,应将被加热物质放在试管中,采用水浴加热的方法,温度计应测量被加热物质的温度,且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接触试管底部,故实验装置应选用图中的C;
(2)实验中选用碎小的冰块,可以使冰受热更均匀;
(3)在t1~t2这段时间里,实验物质的状态是固液共存态。
故答案为:(1)C;(2)碎小的冰块;(3)固液共存态。
60.【考点】液化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理解能力.
【解答】地面瓷砖冒“冷汗”,是由气态水蒸气变为液态的水珠,属于液化现象。
一年模拟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考点】凝华的概念及现象;液化的概念及现象;升华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解答】A、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该选项说法正确;
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棒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出现白色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2.【考点】熔化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
【解答】冰是晶体,若给烧杯中的冰加热时,达到熔点后,烧杯中的冰会熔化,但完全熔化前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试管中的冰从烧杯中吸热,达到熔点,但由于温度相同不能继续发生热传递,则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所以不能熔化。
故选:C。
3.【考点】液化的概念及现象;熔化的概念及现象;熔化的吸热特点;凝固的概念及现象;汽化的概念及现象;汽化的吸热特点.版权所有
【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应用能力.
【解答】A、“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A错误;
B、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镜片时液化使镜片变模糊,故B正确;
C、冻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凝固成冰,后又液化为水,从豆腐中流出而形成的,故C错误;
D、游泳上岸后,身上有水,水蒸发吸热使人感觉到冷,故D错误。
故选:B。
4.【考点】汽化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
【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理解能力.
【解答】制作时将豆腐放入油锅中能听到“呲啦”声,该现象是豆腐中的水分遇热油发生了汽化,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5.【考点】凝华的概念及现象;液化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
【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理解能力.
【解答】A、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故A错误;
B、“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故B错误;
C、“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故C错误;
D、“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6.【考点】凝固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
【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综合能力.
【解答】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液态铜冷却成青铜器的过程,是铜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固现象,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考点】凝固的放热特点.版权所有
【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理解能力.
【解答】该物质白天为液态,当夜间温度逐渐降低时,该物质会放热凝固,变为固态,故A正确。
故选:A。
8.【考点】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熔化的概念及现象;熔化的吸热特点;凝固的概念及现象;凝固的放热特点;液化的概念及现象;液化的放热特点;升华的概念及现象;升华的吸热特点;凝华的概念及现象;凝华的放热特点.版权所有
【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理解能力.
【解答】A、冰化成了水是固态冰变为液态水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A错误;
B、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B错误;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C正确;
D、冰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属于凝固现象,凝固放热,故D错误。
故选:C。
9.【考点】熔化的概念及现象;熔化的吸热特点;凝固的概念及现象;热量的概念.版权所有
【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子热运动、内能;应用能力.
【解答】A、汽化是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铁花四溅是铁水被击打后分散成小颗粒,是机械运动现象,不是汽化现象,故A错误。
B、打铁花过程中,生铁变成铁水是熔化过程,铁水在空中冷却变成固态铁屑是凝固过程,不涉及液化现象,故B错误。
C、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只能说“吸收”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铁水凝固过程中会放出热量,故C错误。
D、根据熔化的特点,生铁化成铁水是熔化过程,熔化需要吸收热量,故D正确。
故选:D。
10.【考点】凝固的概念及现象;熔化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
【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综合能力.
【解答】“炙化其中油蜡”是指通过加热使固态的牛油、黄蜡变为液态,这个过程是熔化。“铜液冷却成钟鼎”是液态的铜液在冷却后变为固态的铜制钟鼎,此过程为凝固。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考点】凝华的概念及现象;凝固的概念及现象;液化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
【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应用能力.
【解答】A、雾凇是低温时空气中的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而不是升华现象,故A错误。
B、冰块是水凝固形成的,而不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水蒸气直接变成冰是凝华现象,故B错误。
C、从雪场走进温暖的餐厅时,眼镜温度较低,室内温暖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眼镜片会液化成小水滴,使眼镜变模糊,故C正确。
D、造雪机工作时,水被分割成微小的粒子喷到寒冷的空气中,这些微小的粒子凝固成小冰晶,主要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固,而不是凝华,故D错误。
故选:C。
12.【考点】凝华的放热特点;液化的概念及现象;液化的放热特点;凝华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应用能力.
【解答】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3.【考点】凝华的放热特点;液化的概念及现象;液化的放热特点;凝华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
【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应用能力.
【解答】A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此过程放热,故AB错误;
C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此过程放热,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14.【考点】沸腾的特点;比热容的概念;熔化与凝固的温度曲线.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图像综合题;获取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解答】
A、水沸腾时温度不变,但需要不断吸热,如果停止加热,沸腾也马上停止,故A错误;
B、图中BC段是冰的熔化过程,即该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增加,故B错误;
C、由于冰和水的质量相同,又是同一个酒精灯加热,水升温比冰慢,说明水的比热容比冰大,故C错误;
D、由图象可知:AB段表示冰吸热升温;BC段是冰水混合物;CD段是水吸热升温;DE段是水的沸腾过程,故D正确。
故选:D。
15.【考点】升华的概念及现象;液化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
【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综合能力.
【解答】A、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液化是放热过程,故A错误;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凝华放热,故B正确;
C、雪是水蒸气凝华放热形成的,故C错误;
D、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D错误。
故选:B。
二.多选题(共2小题)
16.【考点】三态六变化三吸热三放热.版权所有
【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应用能力.
【解答】A.①中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是液态水变为气态水蒸气的过程,属于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A正确;
B.②中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是气态水蒸气变为液态小水滴的过程,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B正确;
C.③中水蒸气直接凝成小冰晶,是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C错误;
D.④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是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D错误。
故选:AB。
17.【考点】体温计未甩对读数的影响;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版权所有
【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综合能力.
【解答】A、某同学用没有甩过的体温计测量自己的体温,体温计的示数为38℃,或者低于38℃,故A正确;
B、体温计消毒不可以用沸水,故B错误;
C、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所以不能用体温计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故C错误;
D、实验室用体温计测体温,读数时,体温计的玻璃泡可以离开人体,故D正确。
故选:AD。
三.填空题(共5小题)
18.【考点】温度计的读数;测量物体的长度.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长度、时间、速度;应用能力.
【解答】(1)由图A知,此图是以14cm作为“零”刻度,因此木块的长度为:16.45cm﹣14.00cm=2.45cm;
(2)由图B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柱液面在0℃以上,因此该温度计的示数是38℃;
故答案为:2.45;38。
19.【考点】汽化的概念及现象;汽化的吸热特点.版权所有
【专题】定性思想;顺推法;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应用能力.
【解答】冰箱内的液态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里由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现象,汽化吸热,使冰箱内的温度降低。
故答案为:汽化;吸热。
20.【考点】凝华的概念及现象;液化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
【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应用能力.
【解答】水烧开时壶嘴周围冒“白气”,是液化现象,“白气”是水沸腾时产生的大量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冬天室内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水蒸气直接变成了固态的小冰晶,吸附在上面形成的,发生了凝华现象。
故答案为:液化;凝华。
21.【考点】凝华的概念及现象;熔化的概念及现象;熔化的吸热特点.版权所有
【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综合能力.
【解答】《天工开物》中“熔铜”描述的物态变化是熔化,此过程需要吸热;金属蒸气在温度较低的物体表面直接凝结成小颗粒,该物态变化属于凝华。因为物质从固态转换为液态时,这种现象叫熔化,熔化要吸热。物质直接从气态转换为固态,这叫凝华。
故答案为:熔化;吸;凝华。
22.【考点】液化的放热特点;沸腾的特点.版权所有
【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综合能力.
【解答】(1)实验中,将水加热至沸腾时,由于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不变,所以左管中温度计示数不变;
(2)右管中水蒸气遇冷会发生液化,而液化要放出热量,因此右管中温度计示数会升高。
故答案为:不变;放热。
四.实验探究题(共8小题)
23.【考点】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版权所有
【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应用能力.
【解答】(1)沸腾前烧杯底部温度高,表面温度低,底部的水先汽化形成气泡,气泡上升的过程中,遇冷液化,气泡越变越小;沸腾时,整杯水的温度一致,气泡周围的水汽化,气泡越变越大,故根据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可以判断出水正在沸腾;
(2)小水滴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3)分析图丁可知水从第6min开始沸腾,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4)A.小孔是为了平衡内外大气压的,并不是多余的,故A不符合题意;
B.用初温较高的水做实验,可以缩短沸腾前的加热时间,节约能源,在其它条件一定时,初温越高,加热至沸腾的时间越短,B符合题意;
C.纸锅烧水实验中,纸锅不会燃烧是因为纸的着火点高于水的沸点,且水沸腾时要不断从纸锅吸热且温度保持不变,水烧干了后,到达了纸的着火点,纸才开始燃烧,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BC。
故答案为:(1)正在;(2)水蒸气液化;(3)温度保持不变;(4)B、C。
24.【考点】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图像分析和数据处理.版权所有
【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综合能力.
【解答】(1)沸腾时气泡上升过程中体积变大,图乙中气泡上升过程中体积变大,故为水沸腾时的情况。
(2)根据图像可知水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水沸腾时的温度为沸点,由图丙知实验得到的水的沸点小于100℃,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气压与海拔有关,海拔越高,气压越低,上海、长沙、拉萨三座城市中拉萨海拔三千多米,拉萨的气压最低,拉萨处水的沸点远小于100℃,上海海拔一般在2﹣4m,沸点等于100℃,无大变化,长沙海拔在40﹣60m左右,沸点也接近100℃,所以实验地点可能在拉萨,故A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试管内外的液体温度是一样的,水沸腾了,到达了沸点,而食用油没有沸腾,说明没有到达沸点,所以食用油的沸点比水高。
故答案为:(1)沸腾时;
(2)A;
(3)高。
25.【考点】探究水沸腾时实验器材的组装顺序;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版权所有
【专题】实验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应用能力.
【解答】(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先放好烧杯后,再调节温度计的高度,所以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
(2)由表格中数据知,从4到8分钟,水的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98℃;
(3)加热过程中,烧杯上方出现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故答案为:(1)自下而上;(2)98;(3)液化。
26.【考点】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探究水沸腾时实验器材的组装顺序;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图像分析和数据处理.版权所有
【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实验基本能力.
【解答】(1)本实验需要用停表测量加热时间;
(2)安装器材时要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保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因此需要点燃酒精灯;
(3)根据图像可得,水的温度到达98℃之后,继续加热温度也不会升高,因此可知水的沸点为98℃,且水沸腾时温度不变;
(4)将烧杯中的水倒掉一部分后继续加热,由于水的质量变少,因此相同时间内温度升高的更高,图像应该比倒水之前更陡,故选B。
故答案为:(1)停表;(2)需要;(3)不变;(4)B。
27.【考点】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图像分析和数据处理;利用比热容的公式计算热量;温度计的读数.版权所有
【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应用能力.
【解答】(1)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温度计的示数是68℃;
(2)由表中数据可知,从第5min开始,水的温度保持99℃不变,说明水已经沸腾,水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3)当烧杯中水从90℃升到96℃时,吸收的热量Q=c水mΔt=4.2×103J/(kg ℃)×0.2kg×(96℃﹣90℃)=5.04×103J;
(4)分析图中的数据可知,开始温度下降比较快,后来温度下降比较慢,最后温度不变,所以热水温度下降的特点是先快后慢,最后保持室温不变。
故答案为:(1)68;(2)不变;(3)5.04×103;(4)先快后慢,最后保持室温不变。
28.【考点】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探究水沸腾时实验器材的组装顺序;探究水沸腾实验沸腾前后气泡的状态;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图像分析和数据处理.版权所有
【专题】实验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实验基本能力.
【解答】(1)实验时,需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先根据酒精灯外焰的高度确定铁圈的高度,然后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规则固定好其位置,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器材,故安装烧杯和温度计时应先确定两者中烧杯的位置;
(2)图乙中气泡上升变大,是已经沸腾时的状态;
(3)由图丁可知,b小组把水烧开所用的时间明显更长,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说明该小组实验时烧杯中的水较多。
水沸腾后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此不变的温度即为水的沸点,由图像可知水加热到98℃后温度不再变化,即水的沸点为98℃。水的沸点在1标准大气压下为100℃。水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此次实验中水的沸点为98℃,说明此时水面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水在沸腾前吸热温度升高,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或小柯实验时所用的水量较少。
故答案为:(1)烧杯;(2)已经;(3)水的沸点为98℃。
29.【考点】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探究水沸腾实验沸腾前后气泡的状态;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图像分析和数据处理.版权所有
【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综合能力.
【解答】(1)温度计读书时,视线应与温度计的刻度垂直,故B正确。
(2)分析a、b可知,水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变。因为水在沸腾时,虽然继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这是水沸腾的一个重要特点。
(3)图﹣2中两人所作的曲线a、b升温与降温过程都不是直线,进一步分析图像可知,水的温度越高,降温越快。因为水与周围环境的温差越大,热传递的速度就越快,所以降温也就越快。在水沸腾后停止加热,水的温度较高时,其与周围环境的温差较大,此时降温速度会比温度较低时快,这就是为什么曲线在高温段下降得更陡峭的原因。
故答案为:(1)B;(2)不变;(3)降温。
30.【考点】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探究固体熔化时的实验数据以及图像处理;缩短液体沸腾实验加热的时间的方法.版权所有
【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综合能力.
【解答】(1)BC段为熔化过程,且温度不变,说明冰是晶体,故在BC段处于固液共存态;
(2)如图丙所示,温度计分度值为1℃,此时水的温度是93℃;
(3)为了减少加热所用时间,可以适当减少水量,还可以给烧杯加盖,减少热量的损失或适当提高水温。
故答案为:(1)固液共存;(2)93;(3)适当减少水的质量(答案不唯一)。
解析著作权属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5/7/11 16:31:19;用户:540160554;邮箱:540160554@;学号:4723941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