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习作:____ 即景》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习作:____ 即景》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21 10:47: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______即景
朝阳喷薄而出,夕阳缓缓西沉;林中百鸟争鸣,园中鲜花怒放……大自然的变化让我们感受到世界的奇妙和美好。
这些优美的景物描写让我们非常难忘。今天,我们也来写一写自己眼中的景物,也让我们用自己的笔把景物写下来,给别人以美的感受。
动笔写一写
题目:______即景
半命题作文,需要补充完整
观察一种自然现象或一处自然景观,重点观察景物的变 化,写下观察所得。根据自己的观察对象,把题目补充完整,如“雨中即景”“日落即景”“田野即景”“窗外即景”。
即景,指眼前的景物。
我看到了日落就写日落
即:当时,当下;即景:当时或当下所看到的景物,时间不能很长。
“即景”
观察的景物是短时间某一场景内会发生变化的景物。
如,课文《四季之美》涉及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从全篇来说,“四季之美”就不是“即景”;但其中春天黎明天空颜色的变化、秋天黄昏归鸦回窠的情景,就是“即景”。
同样,如果观察含羞草从发芽到长大的过程就不是“即景”,但含羞草遇到外界刺激就轻轻闭合上的变化过程就是“即景”。
“自然现象”指的是刮风、下雨、打雷、起雾、日出、日落等现象。
“自然景观”是指大自然的景色,如山水田园、荷塘湖泊等。
写的时候注意以下几点
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
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按照空间顺序、观察顺序或者游览顺序等进行描写如,如写窗外即景,可以按空间顺序,由近及远地写一写窗外的景物,还可以按由远到近的顺序。空中顺序有:由上到下、由左到右、有前到后、有中间到两边,还可以按时间顺序、按景物类别。
注意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使画面更加鲜活。
如,写日落即景,可以写一写太阳落下时形状的变化以及夕照下景物色彩的变化。
写好以后读一读,看看是不是写出了景物的变化,对不满意的地方进行修改。
交流平台
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月亮像个淘气的孩子,顺着竹帘格往上爬,竟然跑到穿衣镜里去了。作者把月亮慢慢升高的过程写得既活泼又有趣。
我们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呢?
在写作的时候,要融入自己喜悦、或赞叹等情感。
小组交流,练习表达
选择一处景物或自然景观,思考其特点。
习作要求
开头:你想写什么景?
中间:此时景色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它的动
态变化是什么?(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清楚, 最好要用到修辞。)
结尾:点题,再一次热情推荐。
“____即景”我们该怎么写?
1.列出自己的习作提纲,想想自己打算怎样写。
2.试着把你确定的内容写下来。
注意:要按一定顺序。
语言要生动形象。
要注意动态描写。
思维导图
雨中即景
早上一起床,来到窗边,一缕凉风拂面而来,让原本睡眼蒙眬的我顿时清醒。望一望窗外茫茫的雨色,闻一闻室外飘来的阵阵花草的芬芳,使我神清气爽。我背上大书包,撑把小花伞,走出门去。
看!雨丝如牛毛,像银针,斜斜地落到地面上,溅起朵朵小水花。听!雨点轻敲树叶,有节奏地“滴答”着,像是一位音乐家在演奏轻音乐。
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从视觉和听觉上写出了小雨轻柔而细密的特点。
写法品析
道路两旁的树木都挺直了腰板,贪婪地吮吸着这甘甜的雨水。刚走上天桥,雨点骤然变大了,“噼里啪啦”如子弹般猛打在雨伞上,水花四溅。行人急匆匆,我跟上疾走几步。雨水如注,像瓢泼似的,又密又急。不一会儿,天桥台阶水流汩汩,恰似小小瀑布。雨声、脚步声与桥下的汽笛声交织在一起,仿佛一曲交响乐。 跑到学校,走进教室,一把把花伞依偎在桶里,像是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儿;一滴滴水珠,如清晨的露珠,晶莹剔透,让人赏心悦目。 雨一直下,
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方法, 把在大雨中的所见所闻写了出来,突出了大雨急而大的特点,把下雨的过程写活了,令人浮想联翩。
运用动静结合的方法,从声音和形态等方面对雨景的动态美和教室里花伞的静态美进行描写,点出了雨天无论是室外还是室内都非常美丽。
我撑着小花伞去食堂吃午饭,从坡上流下来的雨水汇成了一条晶莹的玉带,缠绕在我脚边。滴落的雨珠好似一个个小精灵,欢快悦动,吻着我的脚背,跳上我的裤脚,黏着我的腿。哈哈,我要带着雨精灵去吃饭,去上课,去奔向前方。收起雨伞。仰面,看着小雨珠从天穹缥缥缈缈地飞落,敲击面颊,慢慢散开、流淌、浸润。摸一把脸,柔柔的,滑滑的,超级清爽。远望,操场上落叶纷飞,相聚相拥,给校园绣出了一条金黄色的地毯。近看,水池中泡沫聚散,宛如串串透明的珍
珠。一路上坑坑洼洼,同桌“羊角辫”飞奔而过,泥浆四溅,校服变成“迷彩服”,快活!几个同学变成“大花猫”“斑点狗”,打闹着,嬉戏着,笑声不断。
放学回家,天已渐暗,雨已渐小,被雨水冲刷了一天的城市早已疲惫不堪,悄悄地入睡了。雨,不肯罢休,“沙沙沙、沙沙沙”,沿着芳馨的巷道,迈着轻盈的步伐,哼着欢快的调子,踏进了城市的梦乡。
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写出了雨的调皮可爱,雨中校园的美丽和同学们雨中玩耍的欢乐。
叠词(柔柔的、滑滑的等)以及拟声词(滴答、噼里啪啦、沙沙沙)的运用,不仅写出了雨的特点,而且使文章更加细致、生动、引人入胜,给人以美的享受。
以拟人句结束,既写出了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又写出了雨给城市带来的静谧,点出了作者对雨的喜爱之情。
作者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想象,恰当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写出了雨的特点,给人以美的享受。
总评:
佳作引路
夏日即景
一年中最可爱的风,莫过于夏日的风了。①不是吗?当人们在酷暑难耐之时,不是首先想到她吗?②瞧,她来了!
①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②两个反问句,引起人们对夏日的风的美好遐想。
清晨,当第一缕夏日的风吹过花丛,花草顿时随风摇曳,翩翩起舞,空气里充满了浓郁的花香。泥土也不甘示弱,于是,花香掺和着泥土的芬芳,弥漫在清晨这纯净的风里,沁人心脾,让人感到无比舒畅……
中午,骄阳似火,空气里仿佛有一团火。小草蔫了,树叶也耷拉着脑袋。田野里劳作的农民,更是汗流浃背,沉重地喘着粗气。他们此时多么需要风啊!这时,风来了,轻轻地来了,拂过万物,好似一股清凉的甘露
沁入人们的心田。霎时,人们情不自禁地伫立在夏日的风中,任凭风掀起他们的衣襟,梳理他们的头发。不一会儿,当他们全身有了凉爽的感觉时,不禁由衷地感叹:“好凉爽啊!”③
③中午的骄阳的确令人难受,但一股清凉的风带给人们无限的快意。
晚上,凉风习习。孩子们躺在院的长椅上,光着肚皮,赤着脚。风吹到肚皮上,凉丝丝的。在晚风的轻拂下,孩子们望着天空,挥动着小手,咿咿呀呀地数着星星。④
④生动具体地描写了孩子们夜晚乘凉的景象,画面感十足。
啊,这可爱的风,你是炎炎夏日的美丽使者,给清晨的大地带来了芳香,为农民送去了凉爽,让孩子倍感童年的欢乐……⑤
啊!我爱夏日的风。
⑤比喻句的使用让人感受到风的可爱。
总评:本文按时间顺序写了夏日的风的可爱,语言优美,描写生动。文中多处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结尾处直抒胸臆,抒发了对夏日的风的喜爱之情。
中午的时候,天空布满了乌云,蓝色的天空,一下子就暗了下来,原来炎热的天气竟有了几分凉爽。
乌云越积越多,天色更暗了,起风了,风刮的越来越猛!
雨慢慢的下小了一些,下水道中的水都要满了,水都要排不出去了,水要淹到人的脚踝处了,人们都回家了,闭门不出。
最后,雨终于停了。下完雨后一片狼藉,树枝都横七竖八的躺在地上,水都积在地上,有30-40厘米高,路旁的自行车都被大雨冲倒了。树上已没有多少树叶,唯一生机勃勃的地方就是花圃,那里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花儿,经过大雨的浇灌显得娇艳欲滴。
我爱下雨,我讨厌下雨!
突然,一道闪电闪过,雨立即下了起来,有准备的人们立即撑了雨伞,没准备的人淋着雨往屋檐下跑。一开始下得并不是很大,但是当另一道闪电闪过,雨又大了,那简直就是瓢泼大雨。树在雨中左摇右摆,有些树枝都被风刮折了。
雨丝毫没有停的意思,越下越大,屋檐不停地往下流水,小猫都躲到了汽车下面(是停着的)。雨把那些穿着雨衣的人们浇得也纷纷往家的方向逃去。
离巢的小鸟作文的翅膀,都被雨快要淋湿,飞不了了。但是它还是顽强的向巢的方向飞去,它的翅膀在努力的扑闪着,可是它也飞不太高了,在一番努力之后掉在了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