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蜜蜂》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4.《蜜蜂》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17 20:20: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上一篇课文的学习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去探索昆虫界的奥秘。
课堂导入
14 蜜 蜂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今天要探究的对象是蜜蜂。对于蜜蜂,你还了解些什么?
说一说
蜜蜂是一种会飞行的群居昆虫,蜜蜂群体中有蜂王(也称蜂后)、工蜂和雄蜂三种类型。蜜蜂是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三型蜂都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成蜂)4个发育阶段。蜜蜂是变温动物,它的体温会随着周围环境的温度而改变。寒冷的天气和蜂巢内的低温,对蜜蜂是非常不利的。工蜂为取得食物不停地工作,白天采蜜、晚上酿蜜,同时替果树完成授粉任务,是农作物授粉的重要媒介。蜜蜂的飞翔时速为20~40千米,高度1千米以内,有效活动范围在离巢2.5千米以内。蜜蜂有筑巢的本能,所筑巢的结构多样,筑巢时间一般在植物的盛花期。
读一读教材53页的资料袋,你了解到了什么?
走近作者
资料袋
法布尔(1823——1915)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文学家。课文节选自他的《昆虫记》。这部作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记录了他对昆虫的观察和发现,兼具科学和文学价值。
法布尔曾经说过:“在对某个事物说‘是’以前,我要观察、触摸,而且不是一次,是两三次,甚至没完没了,直到没有任何怀疑为止。”
身份
作品
对待科学研究的态度。
课文《蜜蜂》记录了法布尔一次真实的实验。接下来,我们一起去课文中看看他是怎么研究蜜蜂的。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怎么做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3.朗读课文,想一想,法布尔做了一个什么实验?




大概
阻力
推测
包括
准确无误
逆风
沿途
陌生
超常
gài


kuò




chāo




蜜蜂
甜蜜
蜂蜜
蜜蜂
蜂蜜
蜂王
辨认
辨别
分辨
阻力
阻止
劝阻
跨进
跨过
跨出
包括
概括
括号
形近字:秘密
形近字:辩、辫、瓣




检查
体检
检讨
检查
调查
查找
准确
确认
确定
无误
误会
错误
中途
沿途
用途
陌生
陌路
多音字



mēn
(闷热、很闷)
mèn
(烦闷、郁闷)

(几乎、茶几)

(几个、几年)
jǐn
(尽管、尽量)
jìn
(尽力、尽心)
部分 分段 段意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1自然段
第2-7自然段
第8自然段
划分段落
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可以分为几大部分?概括段意。
交代了法布文做实验的目的。
写了实验经过。
写了实验得出的结论。
法布尔为证实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实验。
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怎么做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实验过程是什么样的?最后得出什么结论?(完成课后表格)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
实验结论
验证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我想做个实验。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本文写了与蜜蜂有关的哪个方面的问题?
表明信息不一定真实可靠。
为了求证这个说法,作者做了一件什么事?
从“听说”一词你看出法布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可以体会到法布尔不轻易相信别人的言论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作者是从哪里得知这一信息的?
法布尔要做什么实验?
验证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的实验。
法布尔为什么要做这项实验?
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我想做个实验。
无论
总是
这组关联词属于条件关系,说明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强。
你从“无论……总是……”这一组关联词中体会到了什么?
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1.无论 , 总是 。
2.无论 , 总是 。
说话练习
用“无论……,总是……”说一句话
爸爸有多忙

陪着我
刮风下雨

第一个到学校
小结:介绍一项实验时,首先要交代清楚为什么要做这项实验。




我是怎么做实验的呢?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笔画一画“我”所做的事。
一天,我在我家草料棚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蜜蜂,走了四公里路,打开纸袋,在它们身上做了白色记号,然后放了出来。
思考:法布尔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捉自家蜜蜂,便于观察
怕蜜蜂记住景物
~~~~~~~~~~~~~~~~
女儿等是为了掌握蜜蜂飞回的时间
路远更能说明问题
做记号是为了与其他蜜蜂区分开。
用下面的句式说说实验过程。
先……接着……然后……最后……
按顺序排列下列选项,可否去掉其中一个?法布尔是个怎样的人?
小结:介绍一项实验时,先要理清实验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完成实验的,然后才能按一定的顺序把实验过程介绍给大家。
认真严谨的科学作风和认真观察,用心思考的研究品质。
法布尔做实验时哪些地方想得很周到?抓住关键语句说实验过程。
“放在纸袋里”让蜜蜂弄不清方向。
“在它们身上做了白色记号”便于与其他蜜蜂区别。
“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能准确记录实验结果。
“走了四公里路”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
实验过程:
第一步:
第二步:
抓蜜蜂,放入纸袋。
带到四里外,做记号,放飞蜜蜂。
放飞蜜蜂后,“我”想了些什么?为什么“我”会这样推测呢?
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法布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假如你是作者,听到蜜蜂飞回来了,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仔细观察
猜测,表示很大可能
反问句,对作者的心理描写。
大概,不确定
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换一个说法,使意思不变。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小练习
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不能看到遥远的家。
难道那条街不热闹吗?
那条街很热闹。
“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对这句话中的“大概”分析正确的是______。
A.不可以去掉,"大概” 说明这是“我”的一种猜测,并不确定。
B.可以去掉,去掉后并不影响表达的意思
C.可以去掉,去掉显得更加简单、明快。
小练习
A




默读第三自然的,思考:法布尔有了怎样的推测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推测呢?
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
过渡句
原因:远 闷在袋子里 起风
四公里
路程很远
装袋子
看不见路
刮狂风
阻力太大




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
能不能把“推测”换成“觉得”?
“推测”是指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前文介绍了“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因为情况不确定,所以作者用了“推测”一词,这样表达就更加准确了。
结果是否与“我”的推测相同呢 自由默读3-7自然段找出相关语句,用“ ”画出来。




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肚皮下面还粘着花粉呢。”
我放蜜蜂的时候是将近两点钟,也就是说,在大约三刻钟的时间里,那两只小蜜蜂飞了四公里路,这还包括了采花粉的时间。
傍晚时,我亲眼看到另外三只飞了回来,身上也都带着花粉。
第二天我检查蜂窝时,发现了十五只身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
这样,二十只左右的蜜蜂,至少有十五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两只
三只
十五只
傍晚时,我亲眼看到另外三只飞了回来,身上也都带着花粉。
第二天我检查蜂窝时,发现了十五只身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
我放蜜蜂的时候是将近两点钟,也就是说,在大约三刻钟的时间里,那两只小蜜蜂飞了四公里路,这还包括了采花粉的时间。
大约
三刻钟的时间里,那两只小蜜蜂飞了四公里路,这还包
括了采花粉的时间。
时间单位。一刻钟等于15分钟。
读读这两段话,你体会到什么?
观察时间比较长,“我”有耐心。
试验第三步:检查蜂窝。
已经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是否能得出“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这个结论呢?为什么?
作者最后是怎么得出结论的呢?请大家默读第7自然段,找出能说明结论的句子。
这样,二十只左右的蜜蜂,至少有十五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
··
二十只左右的蜜蜂,至少有十五只没有迷失
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
结果
形容非常精准,没有误差。
确切信实,的的确确
·
从加点的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语言严谨,法布尔严谨的科学态度。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最后“我”得出什么结论?




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结论:
~~~~~~~~~~~~~~~~~~~~~~~~~
~~~~~~~~~~~~~~~~~~~~~~~~~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
实验结论
验证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1.抓蜜蜂,放入纸袋。
2.带到四里外,做记号,放飞蜜蜂。
3.记录飞回的数量和时间。
蜜蜂确实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但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肚皮下面还粘着花粉呢。
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再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语句,和同学交流。
··
··
交代了蜜蜂的大体数量,说明作者对蜜蜂的具体数量并不确定。
对“蜜蜂飞得很低”的原因是“可以减少阻力”的推断。
这个时间,是小女儿亲自记录下来的,时间精确到分,说明实验结果记录的精确,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左右”“好像”“大概”这些表示模糊意思的词语,这样更能反映出实验的真实性,体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严谨,表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说明蜜蜂“在寻找回家的方向”只是作者的猜测。
这样,二十只左右的蜜蜂,至少有十五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
我放蜜蜂的时候是将近两点钟,也就是说,在大约三刻钟的时间里,那两只小蜜蜂飞了四公里路,这还包括了采花粉的时间。
小结:文章中“左右、将近、大约、至少”等一类词语,表达的是作者的猜测、推断,不一定完全正确。在描述实验过程时,作者用上这类词语,看似模糊,实则准确。这体现了科普性说明文用词准确的特点。




课外阅读:《昆虫记》。
人们常说“勤劳的蜜蜂”这一点也不夸张。在晴朗的天气里,蜜蜂总是在野外忙碌着。
还有哪些动物不会迷路?它们凭借什么来判断方向呢?
蚂蚁靠着太阳的位置和蓝天上反射下来的日光,以及气味来辨认回巢的方向。
鸽子能通过太阳或星星的方位,准确地判断回家的方向。








善于观察求真务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