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5课秋天的怀念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5课秋天的怀念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17 09:22: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5课秋天的怀念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或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xiǔ)
B.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wān)
C.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瘦弱,面色不好)
D.大家都沉浸在欢乐的海洋里,他却悄然离开了(qiāo)
2.下列词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恢复 昏迷 焦燥 暴怒无常
B.淡雅 敏感 神色 喜出望外
C.决别 央求 难难 深厚情谊
D.沉寂 烂漫 豌豆 翻来复去
3.在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写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情绪不是敌人,而是信使。情绪是人类进化留下的“生存警报器”。当远古人类遭遇猛兽时,恐惧会引发肾上腺素飙升,助其逃跑;当婴儿啼哭时,母亲的焦虑会促使她立即去安抚婴儿:情绪本是为了保护我们而生。现代社会中,考试前的适度紧张能提升专注力,朋友争吵时的愤怒可能是在提醒你捍卫边界……情绪管理的本质, 要消灭情绪, 要读懂它释放的信号, 选择智慧的回应方式。
A.不但 而且 因此 B.不但 而且 从而
C.不是 而是 因此 D.不是 而是 从而
4.文段中的画线句存在问题,请你修改。
“凉水河边路,依稀似故乡。野亭穿径窄,溪柳夹川长。”明代诗人邵经邦的《游凉水河》 一诗,为人们描绘了数百年前凉水河的优美景色。随着历史的演进,凉水河周边的居民越来越多,一排排民房落地生根。1949年以后,河边相继建起了炼钢厂、发电厂、化工厂、造纸厂,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一同排入凉水河,严重打破了河水的水质,导致河水像墨汁一样黑。
5.指出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 )
A.“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
B.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C.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D.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6.横线处补写一个节奏匀称的句子。下列选项最恰当的一项是( )
科技创新如星火燎原,迅速照亮各个领域。在学习、娱乐、饮食、交通等生活的每个角落生根发芽,为日常生活注入智慧能量,增添便捷体验,点亮更美好的未来图景。这一切都是科研人员日积月累、日拱一卒的成效。
科研人员夜以继日地钻研,以科技创新成果重塑着世界。而这背后,是一次次失败又重新站起的执着,是对未知领域无畏探索的勇气。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应厚培科学素养,明确“强国有我”的担当,积极参与科技实践活动,在实验探索中提升创新能力。 。
A.这是科研星火在岁月长河中的代代赓续,这是少年担当于时代浪潮里的声声回响
B.这是在岁月长河中科研星火的代代赓续,这是于时代浪潮里声声回响的少年担当
C.这是科研星火在岁月长河中的代代赓续,这是于时代浪潮里少年担当的声声回响
D.这是在岁月长河中科研星火的代代赓续,这是声声回响于时代浪潮里的少年担当
7.品味下列语句,体会加点词蕴含的情感。
(1).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2).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3).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8.综合性学习
某班同学在学完《秋天的怀念》后搜集到下面的材料。请你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返身回来,看见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
(史铁生《我与地坛》)
材料二: 
我自己有了孩子,才明白把五个孩子拉扯大哪里是简单的事情。但是,我很少听见她谈论其中的辛苦,她一定以为这种辛苦是人生的天经地义,不值得称道也不需要抱怨。
(周国平《用什么来报答母爱》)
材料三: 
每天吃过晚饭,往往九点来钟,我们上床睡,母亲则坐在床角,将仅仅20瓦光的灯泡吊在头顶,凑着昏暗的灯光为我们补缀衣裤。
(梁晓声《母亲》)
材料四: 
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三鲜馅有人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啊!这个人就是娘,这个人就是妈。
(车行《母亲》)
(1)以上四则材料,没有体现出母亲辛劳的一则是    。
(2)根据材料三或材料四提供的情景,仿照示例,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示例 母爱是儿女离家时亲切的叮咛,那份牵挂陪伴我们远行。
母爱是             ,           。
阅读理解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9.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的”三个字去掉好吗?为什么?
10.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我”懂了吗?请结合结尾段中的内容具体分析。
11.文中“我”的表现对于母亲形象的塑造起到了什么作用?
12.作者在文中多处提到菊花,有何用意?
(二)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始终感召着中华儿女。保护好、传承好这一文化遗产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近年来,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长城保护工作蓬勃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长城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为长城保护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长城保护总体规划》等方案,为长城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明确方向。在顶层设计的引领下,地方政府间也形成了强大的合力,如京津冀三地针对交界地带约110公里的长城段,提出联合巡查、信息共享、整体保护计划等措施;辽宁省文物局、河北省文物局于2025年3月签署了《关于加强跨界长城联合保护利用的协议》,从而建立长城保护的合作机制。政策引领,为长城保护开辟了新格局。
材料二
从春秋战国至明朝,长城历经两千多年的营造, 。所以,保护长城是一项超级工程。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加快推进了长城保护的进程。说到长城保护,就不能不提长城保护员队伍。无论是骄阳似火还是北风凛冽,全国各地的长城保护员都会行走在城墙上,守护着长城保护的“最后一公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新闻媒体等也加入进来,全方位、多角度传播长城文化、弘扬长城精神。近年来,随着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各方社会力量共同编织了一张紧密联结、多元共治的长城保护网,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长城保护的良好氛围。
表1 不同时代长城的分布区域和现存体量①
不同时代长城 分布区域 现存体量
春秋战国 长城 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山东、河南、陕西、甘肃、宁夏等省(自治区) 墙壕1795段,单体建筑1367座,关、堡160座,相关遗存33处,长度3080.14千米
秦汉长城 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甘肃、宁夏等省(自治区) 墙壕2143段,单体建筑2575座,关、堡271座,相关遗存10处,长度3680.26千米
明长城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陕西、甘肃、青海、宁夏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现存墙壕5209段,单体建筑17449座,关、堡1272座,相关遗存142处,长度8851.8千米
其他 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黑龙江等省(自治区、直辖市) 墙壕2668段,单体建筑8119座,关、堡508座
表1材料来源:《中国长城保护报告(2016年)》
材料三
一架无人机从嘉峪关关城上空缓缓升起,地面上的长城保护员正通过实时传输的航拍画面开启监测工作。航拍无人机、倾斜摄影建模、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近年来,科技赋能正成为长城保护的新引擎,为长城保护注入新活力。例如,北京通过微痕提取技术对长城碑刻实施数字化保护,以无接触的方式获取长城碑刻拓片,为长城价值挖掘提供最精确的文字信息;天津大学长城研究团队建设了长城全线实景三维数据库和长城防御体系时空数据库,为公众还原复杂立体的明代长城防御体系,让人们更好地认识长城、保护长城;河北承德打造数字云平台、长城资源数字化管理平台和长城可阅读数字云平台,让古老长城遗产重现。数字科技手段,提升了长城保护的效率和效果,增强了公众对长城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
注:①[体量]建筑物的规模、体积。
1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为长城保护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
B.辽宁省文物局、河北省文物局签署协议,建立合作机制,形成长城保护的强大合力。
C.明长城分布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等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长度达8851.8千米。
D.河北承德通过打造数字云平台、长城资源数字化管理平台等,对长城开启监测工作。
14.根据材料二中表1的信息,在材料二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内容。
15.从上述三则材料可以看出,近年来长城保护工作蓬勃发展,主要得益于 ① 、 ② 、 ③ 三个方面。
(三)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母亲的厨艺
(1)母亲说话爱用比喻,那些比喻很俗气但又像菜市场上浓妆艳抹的女人,让人印象深刻。她在外婆膝下做女儿时,不会煮饭,她这样形容自己:“我做小姑娘时,连水和米是怎么成亲的都不知道!”都说环境造就人,我妈为人妻、为人母后才有了相当了得的厨艺,烹炸煎煮全部得心应手,无师自通地成为了一名乡村厨子。
(2)每一个身处童年时期的小孩子,都像原野上的草般疯长。而“长”常常伴随着一个字“吃”。幼时的我们问得最多的话就是:“妈,家里有没有好吃的?”其实,贫穷的家哪有什么好吃的?但一个母亲总是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失望的。
(3)母亲能拿得出来的,无非是自家鸡下的蛋、自家种的大白菜、花生、豆子等。母亲常用一个鸡蛋给我们做蒸蛋,她在鸡蛋里放上一把炒米、一摊细细的肉末,撒上葱花,最后蒸出了一大盘别具风味的蛋,让我们吃得心满意足。一颗卷心菜,母亲把白色的梗和黄绿色的叶分开切,菜叶切成大块儿煮汤,白色的梗切成比小指头还细的条儿,下锅里加大量的猪油爆炒,这样做出来的菜特别下饭。母亲也给我们做零食,从花生里选出个小、卖相不好的,等攒够了一碗,就给我们炒挂霜花生米吃。挂霜花生米——花生米上好像裹了一层薄薄的秋霜,邻家主妇们谁也不会,这让我和小弟的虚荣心在小伙伴中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我妈做得最好的零食是油炸小鱼。那种一片柳叶儿般长短、细窄的小鱼,人家买来喂食猫,但我妈用来油炸。我妈没花几个钱买回来,用大拇指刮去鱼鳞,挖去内脏,洗凈之后擦上薄薄的一层盐,放在太阳下晒干。她用小葱拌干面粉做成糊,裹在小鱼身上,再把小鱼下到滚油里炸,炸到面皮金黄,捞出锅来。一口一个,又鲜又脆。那时,母亲的厨艺正处于巅峰时期。
(4)我去远方念书的时候,曾把我妈做的藕团子带去给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吃,他们说,母亲不开个饭店是我家的重大损失。
(5)我们日渐长大,家境也渐渐好转,但母亲仍然喜欢在做菜上花心思,仍是一腔热情,厨艺也依然不减当年。可是,母亲的美食已留不住我们向往外面世界的心。母亲是一面湖,但是好像鱼儿的我们,怎么甘心仅仅在湖里,不去看看远方的大海,不去尝尝别处新鲜的吃食?新鲜,是一种多么强大的力量。
(6)终于有一日,我向母亲宣布,我要去吃别人做的菜了。其实,开始的时候,我并不觉得那位母亲做的菜好吃,但因为她的儿子,她做的菜,我也就能心甘情愿吃下去。
(7)如今,我也做了母亲,母亲做了外婆,我的女儿也长到会品评菜的口味的年纪。一日,在饭桌上,女儿挑剔地对我说:“我觉得外婆做的菜真难吃。奶奶做的菜就特别好吃!”我点头同意孩子的评价,这并不是孩子偏心和厚爱那一位她的祖母,她只是总是说实在话。
(8)我和小弟离开了家后,父亲去世,剩母亲一个人过日子。母亲再也没有好好地做过饭,炒上一盘青菜可以吃上两天,炖上一碗红烧肉甚至可以吃上三天,她再也不像年轻时候,挖空心思地弄出好吃的。偶尔,我们回家吃饭,她做出满满一桌菜来,不是油多了,就是盐少了,厨艺大不如从前了。
(9)倒是婆婆,因为我们一家子都围在她身边要吃要喝的,有时我还把办公室里听说到的菜名告诉她,想着我们能吃好的她,就总是愿意一试。婆婆还自创了不少菜式,这些菜无不让家人称好,外人称道。婆婆今日的厨艺早已不是我当初进门时候的样子,她这位母亲的厨艺确实是与日俱好,越发了得。
(10)母亲们的厨艺的确是儿女历练出来的,儿女在,厨艺长,儿女远,厨艺消。“此消彼长”这一说,妈妈们因爱逃不脱。
16.本文以“母亲的厨艺”为线索展开叙述。请依据原文,在表格空缺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时期 母亲的厨艺
“我”童年时期 ①
“我”去远方念书时 可以和饭店大厨相媲美
我们日渐长大 不减当年
如今 ②
17. 第⑧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8.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我做小姑娘时,连水和米是怎么成亲的都不知道!
(2)女儿挑剔地对我说:“我觉得外婆做的菜真难吃,奶奶做的菜就特别好吃!”
19.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母亲们的厨艺的确是儿女历练出来的。儿女在,厨艺长;儿女远,厨艺消”两句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阅读《秦岭散章》,回答各题。
秦岭散章
常红梅
①卸下一切生存的负重与疲惫,我只身前往秦岭,背着空空的行囊,只带一颗虔诚的心。
②一到秦岭,迎接我的是扑面而来的风,时令已是初秋,山上的叶子已不再是一片盛夏的绿的汪洋了,而是交织成一片红、黄、绿、白的姹紫嫣红,而占主角的依然是那些高处的红,像一面面胜利者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像水墨画中的那一抹殷红,看得人心都要跳出来了,跳出来与他进行一场心灵的约谈;像跳动的火苗,似一些燃烧的激情。当日,来秦岭看红叶的人很多,他们与这一簇簇的姹紫嫣红对视时,发出一阵狂呼,我几乎也要被点燃,这是人间所有与美对视间的那一份纵情的欢呼。而我再看这些红叶时,更觉他多像恋人那颗滚烫的心,因为那种极致的爱恋,几乎要把自己燃烧成一片赤红。
③相比于盛夏的那一抹温润的绿,金秋秦岭更是美不胜收。如果说盛夏秦岭是小桥流水的叮咚之美,那么金秋秦岭就是那湍急的河床、涨潮的海,一汩一汩地倾泻,一浪一浪地拍打过来,看得人心潮澎湃,挠得人心痒难耐。仿佛全身突然间就有了使不完的力气,突然间就有一种想要挽起袖子大干事业的冲动。
④我知道,这是博大的秦岭所赐予我们的力量。我不由得加快脚步。
⑤秦岭有宝,姹紫嫣红是宝,激情澎湃亦是宝,无价之宝。
⑥风似乎小下来,隐匿在一片姹紫嫣红里。阳光走过来,以温柔之手抚摸着秦岭的肌肤,我看见它们兴奋得脸上发光,仰起脸报阳光以羞赧的微笑。
⑦我的心不由得颤了一下。多么好!也许人间所有的爱,仅仅只是需要这样的指间轻抚,而后对视一笑,从此,你我懂得,如此而已。
⑧在半山腰,我与一只麻雀相遇。她就在离我不远的地方,身后是一块被收割后的庄稼,左边是一片苇丛,她在看着我,她看我时我报以微笑,我想她也该是高兴的吧!毕竟秦岭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本来就是好朋友。于是,我朝她喊,怕她听不见,又拍着手向她打招呼,问候我这个亲密朋友。谁知,这下可坏了,她以为我要伤害她,竟扑棱着黑色小翅膀,掠过苇丛,消失成远方的一个黑点,然后就没了踪迹。
⑨那一刻,我懊悔至极,明明是爱至极,可总是惊吓到对方。我们与野生动物的距离,究竟还有多远?还要我走多少路,才能住进她们的心里?
⑩幸好,秦岭是包容的。生于她怀抱的所有植物、动物,都是我们眼里的宝,都是这山中高贵的生灵。
那一刻,我对一只麻雀心怀愧疚。我知道,秦岭还有机灵的野兔、美丽的梅花鹿、漂亮的朱鹮,甚至还会有老虎、狮子、大象等庞然大物,但他们都藏到哪里去了?莫非,他们和那只麻雀一样,依然对我们心存戒备?
秦岭有故事。
秦岭的故事是那些随处可见的千年石头告诉我的,是刻在石头上的文字告诉我的。
我在秦岭行走,在一簇簇红叶、黄叶与野草间行走。一路上,那些顶着白花的芦苇向我频频颔首,以示问候,那些山间小路亲切如同故人。路旁,总会不时看见一些镌刻石碑记录着大秦岭的前世今生。无论是铁马秋风的大散关,还是当年李太白曾泼墨留痕的太白山,还是杜鹏程黑夜走过的灵官峡……他们的故事不只留在石头镌刻的文字里,更留在华夏儿女的心中,成为如我般路人眸中的无数次惊喜。秦岭无言,石碑留痕,留下的可是秦岭的魂。
我依然行走在秦岭,以这个秋天的脚步,更以四时交替之足迹。我在想,古往今来,这秦岭该留下多少重叠的脚印?这情形不就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之真实写照吗?仰慕、赞叹,奔泻的情感一触即发,怎一个“爱”字了得?在大散关,友人告诉我,目前这里已是红色教育基地,听之心喜,红色,多好!本就该是秦岭的颜色。一个没有接受过秦岭之润泽、洗礼的灵魂,怎堪当“生”之责任?
巍巍秦岭,雄伟壮观。下山时,我再次抬头仰望,群山林立,高峰处,已有云雾缭绕,如入仙境,气冲云天,尤其是那群山姿态各异,形成秦岭之壮观。想明日旭日初升时,这山间该又有怎样宏伟的奇观,不禁喜不自胜,心欣欣然。
秦岭有宝,宝在一山一石、一草一木、一鸟一林,宝在我们的视野里,在刻在石头上的故事里,在他四时变幻之风景里,无处不在。非有博大之胸襟不可得也。
而我幸得一二,不虚此行,喜归。
(取材于作者同名散文,有删改)
20.本文题目为“秦岭散章”,却不只写秦岭。初到秦岭,写了姹紫嫣红的 ① ;既而,在半山腰,记叙了“我”与一只麻雀的相遇;而后通过 ② 了解到秦岭的历史。作者这样选材、组材是为了表现人与 ③ 、与 ④ 、与历史之间的关系,体现了游记以游踪为线索,移步换景的特点。
21.文中加点的“红”在第②段和第 段都有出现。联系上下文,解释其不同的含义。
22.文章第 段写道“我幸得一二,不虚此行,喜归”。阅读全文,说说作者得到了哪些启示或收获。
答案
1.D 2.B 3.D 4.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一同排入凉水河,严重破坏了河水的水质,导致河水像墨汁一样黑。 5.B 6.A 7.(1)“一直”,表达了作者当时只顾沉浸在自己的悲苦情绪中,完全没有注意到母亲的 严重病情,事后想来无比悔恨的心情。
(2)“再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永远离去的无比痛苦和遗恨的心情。
(3)“绝”和“竟”,说明作者当时对母亲病情的严重、对母亲永远的离去,毫无思想
准备;如今想来,追悔莫及,肝肠寸断。
8.(1)材料一 
(2)示例 ①儿女酣眠时细密的针脚,那份辛劳陪伴我们入梦 ②儿女童年时风雨中的接送,那份呵护陪伴我们成长
9.不好。①“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②“秋天”具有特殊含义,它既是“我”不幸遭遇、黯淡心情的写照,又是“我”走出低谷、开始乐观生活的象征。
10、“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我”不仅懂了,而且已经像母亲期待的那样不再消沉了,和妹妹一起相互扶持着积极地去面对生活了。
11、对比衬托的作用。对“我”的暴怒无常的描写更能反衬出母亲对“我”深觉的爱,突出母亲的形象
12、①母亲带“我”看菊花,是想唤起“我”生存的欲望。②菊花淡雅高洁,是母亲品质的写照。③菊花热烈深沉,是母爱的写照。④母亲爱花,“我”看菊花是对母亲的缅怀。⑤菊花在“我”眼里五彩缤纷,泼泼洒洒,暗示“我”的人生态度发生了转变。
13、D
14.答案示例:分布区域广,现存体量大
15.答案示例:政策引领 全社会广泛参与 科技赋能
16.①处于巅峰时期 ②大不如从前(意思对即可)
17.承接上文“我”的女儿说外婆做的菜难吃一事,揭示母亲“厨艺大不如从前”的原因;与母亲过去精湛的厨艺形成对比,更好地揭示了文章主旨。采用插叙的叙述方式,对主要故事情节起补充作用,使故事情节更完整。
18.(1)“成亲”指结婚,此处用来形容煮饭的过程,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说话的幽默风趣,通俗易懂,令人印象深刻。
(2)“挑剔”指在细节上挑选指责,此处表现出女儿对外婆和奶奶厨艺相对比下的态度,更衬托出母亲厨艺的大不如前,为后文“我”的感伤愧疚做铺垫。
19.这句话写出了母亲们为了让儿女吃上美味的食物,甘愿为儿女改变自己,愿意为儿女默默付出。这表达了作者对母亲们为了儿女默默付出的无私精神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因离开母亲使母亲的厨艺大不如从前而感到愧疚的伤感之情。
20.示例:①秋叶 ②石头上文字 ③美景 ④生命
21.示例:第②段中的“红”指秦岭高处秋日红叶的鲜艳色彩;第 段中的“红”指“红色教育基地”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精神。前者侧重自然之美的感染力,后者升华为人文精神的象征,二者共同体现秦岭自然与历史的双重底蕴。
22.示例:秦岭的秋叶有极致的红,带给人使不完的力气和干大事业的冲动,让作者收获力量;秦岭麻雀对作者的疏远引起作者的懊悔,让作者懂得秦岭对所有生命的包容,懂得敬畏生命;秦岭的历史遗迹与红色文化,让作者仰慕、赞叹,懂得承担时代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