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题分类汇编----内能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中考题分类汇编----内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7-17 10:14:2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年中考物理题分类汇编---内
1、 (2025甘肃)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青铜器时代的国家之一。铸造青铜器时,将液态金属倒入模具冷却后形成青铜器的情景如图所示。下列关于铸造青铜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液态金属冷却变成青铜器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
B. 液态金属冷却变成青铜器的过程中,内能不变
C. 铸造青铜器的过程中,金属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熔化后凝固
D. 工匠休息时身上的“汗水逐渐消失”与“樟脑丸逐渐变小”属于同一种物态变化
2、 (2025广州)如图,从热汤中取出的金属勺子,由烫手到不烫手的过程,其内能(  )
A. 逐渐增加 B. 保持不变
C. 通过做功改变 D. 通过热传递改变
3、 (2025辽宁)下列实例中,通过做功的方式来改变内能的是(  )
A. 冰镇西瓜 B. 炭火烤肉
C. 围炉煮茶 D. 钻木取火
4、 (2025黑龙江伊春市)下列实例中与水的比热容有关的是(  )
A. 北方冬天气温较低,户外的水管容易冻裂
B. 沿海地区的昼夜气温差比内陆地区小
C. 天热时在地面上撒水是为了降低室内温度
D. 刚洗的衣服放在通风的环境中会干得快些
5、 (2025北京)在试管内装些水,用橡胶塞塞住管口,将水加热一段时间,橡胶塞被推出,管口出现大量“白气”,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变热的过程,其内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的
B. 橡胶塞被推出的过程中,水的内能全部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
C. 水蒸气推出橡胶塞的过程中,水蒸气的内能减小
D. 管口出现的“白气”是试管内的水直接汽化形成的
6、 (2025北京)如图所示是冰壶场地的示意图,水平冰面粗糙程度相同。某同学用水平推力使冰壶从A点向前运动,到B点时松手,冰壶滑行到C点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冰壶从B到C的过程,该同学对冰壶做了功
B. 冰壶能够从B运动到C,是由于它受到了惯性作用
C. 冰壶从B到C的过程先加速后减速,机械能没有转化为内能
D. 冰壶在AB段所受的摩擦力等于在BC段所受的摩擦力
7. (2025北京)在青藏铁路工程中,为了保证多年冻土区路基的稳定性,铁路两侧竖立了许多热棒。如图所示,热棒是封闭的中空长棒,下端插在冻土中,上端装有散热片,里面填充低沸点的液态氨作为“制冷剂”。在寒冷的季节,空气温度低于冻土层温度,制冷剂作为热的“搬运工”,通过液态氨与气态氨的相互转化,使冻土层温度降低、厚度增加,这样即使到了暖季热棒不再工作,冻土也不会完全融化,冻土层因温度变化对路基产生的影响变小。关于热棒在工作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液态氨吸收冻土热量变为气态氨是升华现象
B. 气态氨上升到热棒上端放出热量液化为液态氨
C. 热棒的作用是把热量从空气中传到冻土中
D. 冻土层从热棒吸收热量,厚度增加
8、(2025黑龙江绥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雪花缓慢飘落表明温度越低分子运动越慢
B. 构成物质的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
C. 汽油机在做功冲程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 钻木取火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
9、 (2025黑龙江齐齐哈尔)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温度为以下的物体不具有内能 B. 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一定多
C. 物体的内能增加,可能是吸收了热量 D. 温度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10、(2025·南充)如图是学校举行消防演练灭火时的情景,对涉及的物理知识分析正确的是
A.室外温度为 时,木柴的内能为零
B.木柴燃烧与未燃相比,含有的热量多
C.若未燃烧的木柴温度升高, 内能增加
D.灭火器在使用过程中对外做功,内能不变
11、(2025湖北)某种温室大棚由棚膜和土墙搭建而成。为使大棚白天吸收太阳更多的能量,科研人员指导农户用水墙替换土墙,如图。这是利用水比土有更大的(  )
A. 比热容 B. 密度 C. 电阻 D. 质量
12、 (2025河南)早餐时,小亮从桌上端起一杯冒着“白气”的热豆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杯子的高度大约为12mm
B. “白气”是由于升华形成的
C. 端起杯子,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 端杯子的手变热,是通过做功改变了内能
13、 (2025重庆)我国研发的新型碳纤维复合材料比热容大,密度约为钢的四分之一()。关于该复合材料说法正确的是(  )
A. 比热容大说明吸热能力弱 B. 放入水中一定处于漂浮状态
C. 飞机大量使用该材料可增加自重 D. 与等质量的实心钢相比体积更大
14、 (2025云南)云南咖啡香气馥郁,一杯咖啡的制作要经过生豆翻炒、石磨研磨、加水煮沸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咖啡豆研磨成粉,质量变大 B. 闻到咖啡香味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5、(2025四川成都)小雨探究液体的凝固特点:先在两个相同容器中分别装入初温为20℃、质量为100g的水和某液体M,再各放入一个温度传感器,然后使它们冷却凝固。若单位时间内它们放出的热量相等,用测得的数据绘出两种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已知,实验在标准大气压下进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液体M的比热容为
B. 液体M放热能力比水放热能力强
C. 在时间段两种物质都是固液共存状态
D. 从20℃刚好降到0℃时,水放出的热量小于M放出的热量
16、 (2025山东烟台)端午节吃粽子是一项传统习俗,下列关于粽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煮粽子是通过做功改变粽子的内能
B. 煮粽子时香气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 刚出锅的粽子很烫是因为粽子含有的热量多
D. 刚出锅的粽子冒的“白气”是由于汽化形成的
17、(2025江西)如图所示,是具有特色的江西传统小吃。在制作或品尝这些美食时蕴含了相关物理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手工制作艾米果捏成不同的形状,表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B. 瓦罐汤在大型瓦缸内慢慢煨制升温时,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C. 油条与麻糍能黏在一起,表明物质中的分子间仅有引力而没有斥力
D. 吃茶饼时闻到桂花香味,是由于分子在空气中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8、(2025江苏连云港)运载火箭采用液态氢作为火箭的燃料,原因是液态氢具有(  )
A. 较大的热值 B. 较低的沸点 C. 较大的比热容 D. 较高的凝固点
19、(2025江苏连云港)关于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的物体没有内能 B. 内能大小与温度无关
C. 具有机械能的物体不一定有内能 D. 物体具有内能,也可以同时具有机械能
20、(2025年上海)“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说明江水有___________能,0℃的水___________(选填“具有”、“不具有”)内能,“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说明分子在做___________运动。
21、 (2025重庆)火锅是重庆饮食文化的一张名片,熬制锅底时,将质量为的水加热升高50℃,水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___J:锅内的食材是通过___________的方式增加了内能。
22、“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说明江水有___________能,0℃的水___________(选填“具有”、“不具有”)内能,“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说明分子在做___________运动。
23. 质量为2kg的水升高50℃所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___焦,“九天”无人机向斜上方匀速运动时,其惯性___________,机械能___________(后2空均选填“增大”、“不变”、“减小”)。
24、 (2025四川达州)物理实验课上,“动手知真”小组对质量为2kg、初温为20℃的水进行加热,一段时间后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为______℃,该过程水吸收热量为______J【】。
25、(2025四川广安)周末小红给家人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她在厨房烹饪食物时,主要是通过______(选填“做功”或“热传递”)方式增大食物的内能,家人在客厅闻到食物的香气,这是______现象。
26、 (2025四川凉山) 彭彭一家人去吃火锅,未到店就闻到火锅的香味,这是______现象。把火锅煮开,是通过______(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来增大火锅的内能。
27、(2025河北)“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句抒发了红军将士成功翻越雪山后的豪迈之情。岷山海拔高,山顶处的大气压比山脚下的大气压___________。当年红军将士过雪山时搓手取暖,这是通过___________的方式改变手的内能。
28、 (2025广东)明代《天工开物》中记载“取诸麻、菜子入釜,文火慢炒,透出香气”。用“文火”改变内能的方式属于(选填“做功”或“热传递”)________;“透出香气”属于________现象;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________。
29、 (2025黑龙江伊春市)珊珊一家到烧烤店品尝美味的烤肉串,在烧烤的过程中,珊珊同学看到滋滋冒油的肉串,与烤制前相比,此时肉串的内能 _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同时她的家人也能闻到浓浓的肉香味儿,这是由于分子在 ______________ 。
30、(2025山东威海)在两只相同石锅内分别添加质量、初温均相同的高汤和清水,用相同热源加热,___________(选填“高汤”“清水”)升温较快;清水沸腾后关火,发现继续沸腾一段时间,说明石锅温度___________(选填“低于”“等于”“高于”)水的温度。(c高汤31、(2025年上海)质量为2kg的水升高50℃所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___焦,“九天”无人机向斜上方匀速运动时,其惯性___________,机械能___________(后2空均选填“增大”、“不变”、“减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年中考物理题分类汇编---内能
1、 (2025甘肃)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青铜器时代的国家之一。铸造青铜器时,将液态金属倒入模具冷却后形成青铜器的情景如图所示。下列关于铸造青铜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液态金属冷却变成青铜器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
B. 液态金属冷却变成青铜器的过程中,内能不变
C. 铸造青铜器的过程中,金属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熔化后凝固
D. 工匠休息时身上的“汗水逐渐消失”与“樟脑丸逐渐变小”属于同一种物态变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AB.液态金属冷却变成青铜器的过程中温度降低,放出热量,内能减少,故AB错误;
C.铸造青铜器的过程中,先将金属加热至熔点,变成液态,此过程为熔化,液态金属倒入模具冷却后又变成固态,此过程为凝固,故C正确;
D.工匠休息时身上的“汗水逐渐消失”是液态变成气态,此过程是汽化,而“樟脑丸逐渐变小”是固态变成气态,此过程是升华,故D错误。
故选C。
2、 (2025广州)如图,从热汤中取出的金属勺子,由烫手到不烫手的过程,其内能(  )
A. 逐渐增加 B. 保持不变
C. 通过做功改变 D. 通过热传递改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金属勺子由烫手到不烫手的过程,放出热量,内能会减小,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自身内能,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3、 (2025辽宁)下列实例中,通过做功的方式来改变内能的是(  )
A. 冰镇西瓜 B. 炭火烤肉
C. 围炉煮茶 D. 钻木取火
【答案】D
【解析】
【详解】A.冰镇西瓜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故A不符合题意;
B.炭火烤肉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围炉煮茶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故C不符合题意;
D.钻木取火时,相互摩擦,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来改变内能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 (2025黑龙江伊春市)下列实例中与水的比热容有关的是(  )
A. 北方冬天气温较低,户外的水管容易冻裂
B. 沿海地区的昼夜气温差比内陆地区小
C. 天热时在地面上撒水是为了降低室内温度
D. 刚洗的衣服放在通风的环境中会干得快些
【答案】B
【解析】
【详解】A.北方冬天气温较低,户外的水管容易冻裂,是因为水结冰时,质量不变、密度变小、体积变大,与水的比热容较大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
B.内陆地区沙子多水少,沙子的比热容比水小,白天在太阳的照射下,受热情况相同时,沙子的温度上升比水多,而晚上在同样的放热情况下,沙子的温度下降得也多,所以内陆地区的昼夜气温差比沿海地区大,与水的比热容较大有关,故B符合题意;
C.天热时在地面上撒水是通过水蒸发吸热来降低室内温度,与水的比热容较大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
D.刚洗的衣服放在通风的环境中会干得快些,是加快了衣服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而加快了蒸发,与水的比热容较大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 (2025北京)在试管内装些水,用橡胶塞塞住管口,将水加热一段时间,橡胶塞被推出,管口出现大量“白气”,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变热的过程,其内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的
B. 橡胶塞被推出的过程中,水的内能全部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
C. 水蒸气推出橡胶塞的过程中,水蒸气的内能减小
D. 管口出现的“白气”是试管内的水直接汽化形成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水变热是通过热传递(酒精灯加热)改变内能,不是做功,故A错误;
B.橡胶塞被推出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但有热量散失,不是全部转化,故B错误;
C.水蒸气推出橡胶塞,水蒸气对外做功,水蒸气内能减小,故C正确;
D.“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不是汽化,故D错误。
故选C。
6、 (2025北京)如图所示是冰壶场地的示意图,水平冰面粗糙程度相同。某同学用水平推力使冰壶从A点向前运动,到B点时松手,冰壶滑行到C点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冰壶从B到C的过程,该同学对冰壶做了功
B. 冰壶能够从B运动到C,是由于它受到了惯性作用
C. 冰壶从B到C的过程先加速后减速,机械能没有转化为内能
D. 冰壶在AB段所受的摩擦力等于在BC段所受的摩擦力
【答案】D
【解析】
【详解】A.从B到C的过程中,该同学已经松手,不再对冰壶施加力。因此,虽然冰壶在运动,但没有力作用在冰壶上,根据功的定义,功是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该同学对冰壶没有做功,故A错误;
B.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是物体固有属性,不是一种力。冰壶从B运动到C是因为它具有惯性,想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而不是“受到惯性作用”,故B错误;
C.从B到C的过程中,冰壶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摩擦力始终与冰壶的运动方向相反,因此冰壶会一直减速,直到最终静止。在此过程中,冰壶的机械能(动能)逐渐转化为内能,而不是“先加速后减速,机械能没有转化为内能”,故C错误;
D.冰壶在AB段和BC段都与冰面接触,且冰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冰壶对冰面的压力也相同(均为冰壶的重力)。根据滑动摩擦力大小影响因素,冰壶对冰面的压力大小不变,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因此冰壶在AB段和BC段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故D正确。
故选D。
7. (2025北京)在青藏铁路工程中,为了保证多年冻土区路基的稳定性,铁路两侧竖立了许多热棒。如图所示,热棒是封闭的中空长棒,下端插在冻土中,上端装有散热片,里面填充低沸点的液态氨作为“制冷剂”。在寒冷的季节,空气温度低于冻土层温度,制冷剂作为热的“搬运工”,通过液态氨与气态氨的相互转化,使冻土层温度降低、厚度增加,这样即使到了暖季热棒不再工作,冻土也不会完全融化,冻土层因温度变化对路基产生的影响变小。关于热棒在工作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液态氨吸收冻土热量变为气态氨是升华现象
B. 气态氨上升到热棒上端放出热量液化为液态氨
C. 热棒的作用是把热量从空气中传到冻土中
D. 冻土层从热棒吸收热量,厚度增加
【答案】B
【解析】
【详解】A.液态氨变为气态氨汽化现象,不是升华(升华是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气态),故A错误;
B.气态氨上升到热棒上端,遇冷放出热量液化为液态氨,故B正确;
C.热棒是把冻土中的热量传到空气中,故C错误;
D.冻土层是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厚度增加,不是吸收热量,故D错误。
故选B。
8、(2025黑龙江绥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雪花缓慢飘落表明温度越低分子运动越慢
B. 构成物质的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
C. 汽油机在做功冲程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 钻木取火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
【答案】B
【解析】
【详解】A.分子运动是微观的、肉眼看不见的分子无规则热运动 。雪花缓慢飘落是宏观物体(雪花)在重力、空气阻力等作用下的机械运动,并非分子运动,所以不能通过雪花飘落速度说明温度与分子运动快慢的关系,故A 错误;
B.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当分子间距离较小时,斥力起主要作用;当分子间距离较大时,引力起主要作用,它们共同维持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故B 正确;
C.汽油机做功冲程中,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做功,是将燃气的内能转化为活塞的机械能,从而为汽车提供动力,并非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C 错误;
D.钻木取火时,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木头的内能,使木头温度升高达到着火点而燃烧,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热传递是由于温度差引起的热量转移现象(如传导、对流、辐射 ),钻木取火不属于热传递,故D 错误。
故选B。
9、 (2025黑龙江齐齐哈尔)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温度为以下的物体不具有内能 B. 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一定多
C. 物体的内能增加,可能是吸收了热量 D. 温度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温度为以下的物体也具有内能,故A错误;
B.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不能说物体含有热量,故B错误;
C.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物体的内能增加,可能是吸收了热量,故C正确;
D.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热传递过程传递的不是温度,故D错误。
故选C。
10、(2025·南充)如图是学校举行消防演练灭火时的情景,对涉及的物理知识分析正确的是
A.室外温度为 时,木柴的内能为零
B.木柴燃烧与未燃相比,含有的热量多
C.若未燃烧的木柴温度升高, 内能增加
D.灭火器在使用过程中对外做功,内能不变
【答案】C
【知识点】热量的概念;内能的概念;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解析】【解答】 A.自然界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所以室外温度为0℃时,木柴的内能不为零,故A错误;
B.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热量,故B错误;
C.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若未燃烧的木柴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故C正确;
D.灭火器在使用过程中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 A.内能是物体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自然界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B.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
C.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D.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
11、(2025湖北)某种温室大棚由棚膜和土墙搭建而成。为使大棚白天吸收太阳更多的能量,科研人员指导农户用水墙替换土墙,如图。这是利用水比土有更大的(  )
A. 比热容 B. 密度 C. 电阻 D. 质量
【答案】A
【解析】
【详解】为使大棚白天吸收太阳更多的能量,科研人员指导农户用水墙替换土墙,这是因为水比土有更大的比热容,由可知,在质量和升高温度一定时,能吸收更多热量,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 (2025河南)早餐时,小亮从桌上端起一杯冒着“白气”的热豆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杯子的高度大约为12mm
B. “白气”是由于升华形成的
C. 端起杯子,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 端杯子的手变热,是通过做功改变了内能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于手的宽度约10cm,杯子的高度略大于手的宽度,则杯子高度大约为12cm,故A错误;
B.“白气”是液态小水珠,是热豆浆中高温水蒸气遇冷变成的,是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
C.端起杯子,杯子在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其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是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正确;
D.热豆浆的温度比较高,手的温度比较低,内能从热豆浆传递到手上,手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手就变热,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内能,故D错误。
故选C。
13、 (2025重庆)我国研发的新型碳纤维复合材料比热容大,密度约为钢的四分之一()。关于该复合材料说法正确的是(  )
A. 比热容大说明吸热能力弱 B. 放入水中一定处于漂浮状态
C. 飞机大量使用该材料可增加自重 D. 与等质量的实心钢相比体积更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A.比热容大是描述物质吸热放热能力的物理量,比热容大说明吸热能力强,故A错误;
B.复合材料密度约为
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放入水中会下沉,故B错误;
C.该材料密度小,约为钢的四分之一,根据,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大量使用后飞机质量减小,故C错误;
D.由公式,质量相同时,密度越小体积越大。复合材料密度约为钢的四分之一,则与等质量的实心钢相比复合材料的体积更大,故D正确。
故选D。
14、 (2025云南)云南咖啡香气馥郁,一杯咖啡的制作要经过生豆翻炒、石磨研磨、加水煮沸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咖啡豆研磨成粉,质量变大 B. 闻到咖啡香味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 咖啡粉加水煮沸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 D. 咖啡沸腾过程中,液体温度持续升高
【答案】B
【解析】
【详解】A.咖啡豆研磨成粉,质量不变。研磨只是物理变化,质量不会增加或减少,故A错误;
B.咖啡香气的扩散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即扩散现象,故B正确;
C.咖啡粉加水煮沸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不是做功,故C错误;
D.液体沸腾时持续吸热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不会持续升高,故D错误。
故选B。
15、(2025四川成都)小雨探究液体的凝固特点:先在两个相同容器中分别装入初温为20℃、质量为100g的水和某液体M,再各放入一个温度传感器,然后使它们冷却凝固。若单位时间内它们放出的热量相等,用测得的数据绘出两种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已知,实验在标准大气压下进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液体M的比热容为
B. 液体M放热能力比水放热能力强
C. 在时间段两种物质都是固液共存状态
D. 从20℃刚好降到0℃时,水放出的热量小于M放出的热量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上面物质的熔化图像中,熔点为0℃,下面物质的熔化图像中,熔点为-4℃,所以上面物质是水,下面物质是液体M;由题意可知,单位时间内它们放出的热量相等,则
由图可知,0~t2时间内,它们放出的热量相等,水由20℃降温到4℃,液体M由20℃降温到-4℃,则
则水和某液体M的质量相等,则液体M的比热容为
故A正确;
B.由于水和某液体M的质量相等,单位时间内它们放出的热量相等,水的温度变化慢,所以水的放热能力强,故B错误;
C.由图可知,液体M在时间段处于熔化过程中,是固液共存状态,水在时间段处于熔化过程中,是固液共存状态,故C错误;
D.由图可知,从20℃刚好降到0℃时,水放热时间比液体M放热时间长,由于单位时间内它们放出的热量相等,所以水放出的热量大于M放出的热量,故D错误。
故选A。
16、 (2025山东烟台)端午节吃粽子是一项传统习俗,下列关于粽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煮粽子是通过做功改变粽子的内能
B. 煮粽子时香气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 刚出锅的粽子很烫是因为粽子含有的热量多
D. 刚出锅的粽子冒的“白气”是由于汽化形成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A.煮粽子时,粽子从热水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粽子的内能,故A错误;
B.煮粽子时香气四溢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正确;
C.刚出锅的粽子很烫是因为粽子温度高,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的热量”,故C错误;
D.刚出锅的粽子冒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17、(2025江西)如图所示,是具有特色的江西传统小吃。在制作或品尝这些美食时蕴含了相关物理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手工制作艾米果捏成不同的形状,表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B. 瓦罐汤在大型瓦缸内慢慢煨制升温时,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C. 油条与麻糍能黏在一起,表明物质中的分子间仅有引力而没有斥力
D. 吃茶饼时闻到桂花香味,是由于分子在空气中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A.手工制作艾米果时,手对面皮施加力的作用,使其形成不同的形状,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之一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瓦罐汤在大型瓦缸内慢慢煨制升温时,瓦罐汤从外界吸收热量,内能增加,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油条与麻糍能黏在一起,表明物质中的分子间存在引力,但是同时也是存在斥力的,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吃茶饼时闻到桂花香味,说明了气味分子空气中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属于扩散现象,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8、(2025江苏连云港)运载火箭采用液态氢作为火箭的燃料,原因是液态氢具有(  )
A. 较大的热值 B. 较低的沸点 C. 较大的比热容 D. 较高的凝固点
【答案】A
【解析】
【详解】A.液态氢具有较大热值,这意味着单位质量的氢燃料完全燃烧时能释放出更多的热量,可以为火箭提供更大的推力,故A符合题意;
B.虽然液态氢的沸点较低(-252.8℃),但这只是其物理特性,与作为燃料的优越性无直接关系,故B不符合题意;
C.比热容表示物质吸热或放热的能力,但火箭燃料需要的是燃烧时释放大量能量,而不是储存热量的能力,故C不符合题意;
D.凝固点高低与燃料性能无关,且氢的凝固点极低(-259℃),这反而增加了储存难度,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9、(2025江苏连云港)关于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的物体没有内能 B. 内能大小与温度无关
C. 具有机械能的物体不一定有内能 D. 物体具有内能,也可以同时具有机械能
【答案】D
【解析】
【详解】AC.内能是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之和,故任何一个物体都有内能,具有机械能的物体也一定有内能,故AC错误;
B.物体的内能与温度、质量、物质的状态、种类都有关,故B错误;
D.任何一个物体都具有内能,当物体运动时,既具有内能,又具有机械能,所以物体具有内能,也可以同时具有机械能,故D正确。
故选D。
20、(2025年上海)“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说明江水有___________能,0℃的水___________(选填“具有”、“不具有”)内能,“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说明分子在做___________运动。
【答案】 ①. 机械 ②. 具有 ③. 无规则
【解析】
【详解】[1]江水由于运动而具有动能,由于存在一定的高度而具有重力势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所以江水有机械能。
[2]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间势能的总和。即使在0℃,水分子仍在做热运动,因此具有内能。绝对零度(-273.15℃)时内能才趋近于零,但0℃远高于此温度。
[3]香气飘散,使人远处就能感知到。这体现了气体分子的扩散现象,原因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也称为分子热运动)。
21、 (2025重庆)火锅是重庆饮食文化的一张名片,熬制锅底时,将质量为的水加热升高50℃,水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___J:锅内的食材是通过___________的方式增加了内能。
【答案】 ①. 4.2×105 ②. 热传递
【解析】
【详解】[1]水吸收的热量Q吸=c水mΔt=4.2×103J/(kg·℃)×2kg×50℃=4.2×105J
[2]此过程中,食材吸收了热量,使食材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的。
22、“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说明江水有___________能,0℃的水___________(选填“具有”、“不具有”)内能,“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说明分子在做___________运动。
【答案】 ①. 机械 ②. 具有 ③. 无规则
【解析】
【详解】[1]江水由于运动而具有动能,由于存在一定的高度而具有重力势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所以江水有机械能。
[2]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间势能的总和。即使在0℃,水分子仍在做热运动,因此具有内能。绝对零度(-273.15℃)时内能才趋近于零,但0℃远高于此温度。
[3]香气飘散,使人远处就能感知到。这体现了气体分子的扩散现象,原因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也称为分子热运动)。
23. 质量为2kg的水升高50℃所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___焦,“九天”无人机向斜上方匀速运动时,其惯性___________,机械能___________(后2空均选填“增大”、“不变”、“减小”)。
【答案】 ① 4.2×105J ②. 不变 ③. 增大
【解析】
【详解】[1]质量为2kg的水升高50℃所吸收的热量为
[2]由于惯性大小只与质量大小有关,所以“九天”无人机向斜上方匀速运时,质量不变,其惯性不变。
[3]“九天”无人机向斜上方匀速运动时,质量不变,速度不变,则动能不变,高度升高,则重力势能增大,由于机械能等于动能与势能之和,所以机械能增大。
24、 (2025四川达州)物理实验课上,“动手知真”小组对质量为2kg、初温为20℃的水进行加热,一段时间后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为______℃,该过程水吸收热量为______J【】。
【答案】 ①. 85 ②.
【解析】
【详解】[1][2]图中温度计分度值为1℃,示数为85℃,则该过程水吸收热量为
25、(2025四川广安)周末小红给家人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她在厨房烹饪食物时,主要是通过______(选填“做功”或“热传递”)方式增大食物的内能,家人在客厅闻到食物的香气,这是______现象。
【答案】 ①. 热传递 ②. 扩散
【解析】
【详解】[1]在厨房烹饪食物时,食物从外界吸收热量,主要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大食物的内能。
[2]家人在客厅闻到食物的香气,这是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不停做无规则运动造成的。
26、 (2025四川凉山) 彭彭一家人去吃火锅,未到店就闻到火锅的香味,这是______现象。把火锅煮开,是通过______(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来增大火锅的内能。
【答案】 ①.
扩散 ②.
热传递
【解析】
【详解】[1]闻到火锅的香味是扩散现象,说明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给火锅加热,火锅汤汁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火锅的内能。
27、(2025河北)“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句抒发了红军将士成功翻越雪山后的豪迈之情。岷山海拔高,山顶处的大气压比山脚下的大气压___________。当年红军将士过雪山时搓手取暖,这是通过___________的方式改变手的内能。
【答案】 ①.
低 ②.
做功
【解析】
【详解】[1]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山顶海拔高于山脚,气压更低,所以岷山的山顶处的大气压比山脚下的大气压低。
[2]搓手取暖,克服摩擦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属于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28、 (2025广东)明代《天工开物》中记载“取诸麻、菜子入釜,文火慢炒,透出香气”。用“文火”改变内能的方式属于(选填“做功”或“热传递”)________;“透出香气”属于________现象;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________。
【答案】 ①. 热传递 ②. 扩散 ③. 剧烈
【解析】
【详解】[1]用“文火”时,火将热量传递给釜再传递给诸麻、菜子,改变内能的方式属于热传递。
[2]“透出香气”是由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属于扩散现象。
[3]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29、 (2025黑龙江伊春市)珊珊一家到烧烤店品尝美味的烤肉串,在烧烤的过程中,珊珊同学看到滋滋冒油的肉串,与烤制前相比,此时肉串的内能 _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同时她的家人也能闻到浓浓的肉香味儿,这是由于分子在 ______________ 。
【答案】 ①. 增大 ②. 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解析】
【详解】[1]烤肉串时,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将炭火的热量传递给肉串。根据热传递的原理,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热量,肉串吸收热量后,温度升高,其内能增大。
[2]能闻到浓浓的肉香味儿,是因为肉中的香味物质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在烧烤过程中,温度升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更加剧烈,这些香味分子会扩散到空气中,进而进入人的鼻腔,使人闻到香味,这是扩散现象。
30、(2025山东威海)在两只相同石锅内分别添加质量、初温均相同的高汤和清水,用相同热源加热,___________(选填“高汤”“清水”)升温较快;清水沸腾后关火,发现继续沸腾一段时间,说明石锅温度___________(选填“低于”“等于”“高于”)水的温度。(c高汤【答案】 ①. 高汤 ②. 高于
【解析】
【详解】[1]用相同的热源加热相同的时间,说明吸收的热量相等。当吸收热量相等时,由可知,质量相等时,比热容越小,升高的温度越多,高汤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故高汤升温快。
[2]清水沸腾后关火,发现继续沸腾一段时间,说明水还能吸收到热量,则石锅温度高于水的温度。
31、(2025年上海)质量为2kg的水升高50℃所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___焦,“九天”无人机向斜上方匀速运动时,其惯性___________,机械能___________(后2空均选填“增大”、“不变”、“减小”)。
【答案】 ① 4.2×105J ②. 不变 ③. 增大
【解析】
【详解】[1]质量为2kg的水升高50℃所吸收的热量为
[2]由于惯性大小只与质量大小有关,所以“九天”无人机向斜上方匀速运时,质量不变,其惯性不变。
[3]“九天”无人机向斜上方匀速运动时,质量不变,速度不变,则动能不变,高度升高,则重力势能增大,由于机械能等于动能与势能之和,所以机械能增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