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鹰潭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某一阶段,中国共产党创办了许多以地域命名的刊物,集中在“上海”“湖南”“福建”“江西”“武汉”等地。在该阶段,中国共产党( )
A.践行了人民战争路线 B.开辟了革命新道路 C.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D.实现了耕者有其田
2.1931年3月15日及同年5月,江西省苏维埃政府连续发布文告,宣布土地一经分定,即归衣民所有,任其出租买卖。1931年4月20日,闽西苏维埃政府的《土地委员扩大会议决议案》也宣布:“农民领得田地,即为自己所有,有权转租或变卖抵押,苏维埃不禁。”这些文告、决议( )
A.有利于苏区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 B.增进了农民对苏维埃政权的认同
C.推动了党的工作重心向农村转移 D.打破了国民党对苏区的经济封锁
3.下面为一部文史资料选辑的目录(部分),主要内容是将领的抗战回忆录。该选辑( )
南京守城战投亲历记 宋希濂(205) 蒋介石无抗战决心——唐生智表示死守南京 ——德国大使托德受到南京的内幕 ——敌军分三路进攻——惨死同胞三十多万人 回忆抗日战争中的徐州会 刘斐(222) 会战第一阶段~台儿庄会战的胜利 ——会战第二阶段~徐州夫陷 台儿庄会战亲历回忆 郑洞国 覃异之(240) 向敌侧背攻击阶段——阵地防御阶段 ——撤离徐州时在李庄附近之战斗
A.属于一手史料,可视为研究正面战场的史料
B.属于口述史料,因主观色彩浓厚而不足为凭
C.属于文献史料,能直接还原正面抗战的全貌
D.属于原始档案,是了解抗战历史的重要依据
4.如图是漫画家米谷于民国三十七年创作的漫画《二十年江湖独角戏》,描绘了一个口含利刃、瘦弱干枯的光头用双脚将皇冠戴在自己头上,支撑的双手已颤颤发抖,附近的人群则在相互耳语中离去。该漫画( )
A.揭示了解放战争的形势开始逆转 B.旨在强调蒋介石的内战政策背离人心
C.体现了国民党内部党争问题严峻 D.反映出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濒临崩溃
5.日内瓦会议后,周恩来对外交工作指示,“区别不同国家的标准主要关键是对战争与和平的态度,前几年我们说‘先打扫干净房子再请客’,现在经过初步整理,房子已经基本打扫干净了,因此可以请一些客人来”。这项外交方针的调整主要基于( )
A.中国同西方国家关系正常化 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C.美苏“冷战”波及到亚太地区 D.独立的民族国家逐渐增多
6.1958-1959年,云南水利建设项目激增210%,投入劳动力超百万,但因盲目追求速度,43%工程存在质量问题。1961年起,全省对80%在建工程补做勘测设计,重点完成1300处半拉子工程的续建配套。至1963年,有效灌溉面积较1960年增长37.6%。这些变化主要反映云南( )
A.落实中央经济调整任务 B.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C.积极响应国家三线建设 D.开展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7.20世纪80年代推行的“放权让利”“经营承包制”改革的红利释放殆尽,国营企业的经营绩效从90年代初出现了恶化倾向。数据显示,全国独立核算的国有企业亏损面1992年达到22.7%,1993年至1994年进一步分别上升到29.8%、32.7%。这可用以说明( )
A.强化政府管理国企的根本性 B.加快对外开放的重要性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要性 D.优化经济结构的紧迫性
8.下表是我国南极科考站的情况介绍。这体现出我国南极科考站( )
科考站名称 建成时间 简介
长城站 1985年 所处地区是研究南极洲生态系统及生物资源的理想之地
中山站 1989年 我国在南极最大的常年科学考察站和南极内陆考察交通枢纽。站里油罐上描绘着京剧脸谱和十二生肖
昆仑站 2009年 全球海拔最高的南极科考站
泰山站 2014年 所处地区是进行地质、大气、地磁等科学考察的理想之地。主体建筑外形像中国灯笼
秦岭站 2024年 填补了我国在南极罗斯海区域的考察空白。建筑主体设计为郑和下西洋用的南十字星造型
A.助推我国极地科考事业领先于世界 B.提倡用生态环境材料进行建设
C.是对外开放“走出去”战略的重大成果 D.注重中华文化与现代科技结合
9.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给地方总督写了大量泥版书信,命令他们:征收椰枣、谷物、芝麻、皮毛服装,上缴征收的货币,清理运河,查办官员贿赂,审理经济纠纷,协助调兵等。汉谟拉比此举旨在( )
A.推动商贸发展 B.加强地方管理 C.维护奴隶主权威 D.尊重地方差异
10.亚历山大每征服一地,都能尊重当地人的宗教信仰,如在埃及,他不惜旅途劳顿,到达锡瓦绿洲,拜谒了阿蒙神庙,并为女神伊西斯建庙。在巴比伦,下令重建了被薛西斯毁掉的马都克神庙,并亲自向马都克献祭。亚历山大的上述做法( )
A.推动了不同地区的文化交融 B.体现了实用主义统治理念
C.埋下了帝国分裂的潜在隐患 D.体现出兼容并蓄的宗教观
11.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农民(奴)缴纳迁徙税和购买劳役豁免权后,可以自由选择职业。这使得庄园中的农民逐渐失去了对土地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这一状况( )
A.使得城市社会结构单一化 B.致使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
C.减弱了王权对社会的控制 D.推动了西欧庄园制度的解体
12.非洲大陆有不易逾越的撒哈拉大沙漠和热带雨林,三面环海,优良港湾少,但早在公元前5世纪,地中海地区住民就与沙漠以南非洲建立起交往关系。班图人到达东、南非后,发展形成融合非洲本土与阿拉伯、波斯等文化的新文明。可见,非洲文明彰显了( )
A.封闭性与开放性的统一 B.内生性与本土性的共存
C.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结合 D.传统性与现代性的交融
13.“葡萄牙人开辟了澳门—印度果阿—里斯本的远程贸易航线。他们的大帆船把中国的生丝、丝织品、黄金、铜、水银、麝香等货物,从澳门运往印度果阿,再转运到欧洲各国进行贸易。而从印度果阿运往澳门的货物,有白银、胡椒、苏木、象牙等,其中以白银为大宗。”这表明
A.世界贸易中心转移至亚洲 B.帆船贸易使印度大为受益
C.世界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 D.葡萄牙主宰亚洲经济贸易
14.15世纪晚期,葡萄牙水手在印度洋航行时,发现阿拉伯人确定纬度的仪器更为简便,就以其为原型制作出了十字标尺和反向标尺。欧洲水手确定方向和纬度的能力使得他们能够收集大量地理数据,从而使其海洋航线基本精确。这可以佐证新航路开辟( )
A.充分依靠中国的罗盘技术 B.核心在于欧洲水手数据收集
C.阿拉伯人发挥了关键作用 D.离不开诸多文明的技术支持
15.18世纪后半期陆续出版的《百科全书》作者们坚信:“所有一切都应平等地受到批判,人类可以通过更多地了解宇宙来改善世界”,特别是狄德罗一再强调,要通过这部书去改变人的思维方式,让它成为一个介绍科学知识、破除宗教迷信、批判封建专制的巨型炸弹。据此可知,该书作者们致力于( )
A.建立自然科学体系 B.宣传民主革命思想
C.论证权力制衡关系 D.弘扬理性主义精神
16.1720年至1789年间,法国总的物价水平上涨了65%,而农产品的价格(农民的收入来源)则远远落后,城市中工匠的工资期间仅上涨了22%。相比之下,同为二等臣民的资产阶级在此期间从增长了5倍的法国贸易中获得了不小的收益。这种变化( )
A.推动人民投身资产阶级革命
B.加剧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矛盾
C.源于欧洲开始出现价格革命
D.标志法国工业革命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二、材料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创办于1915年的《新青年》《科学》及1917年的《太平洋》,代表了当时思想界的动态。文化类期刊有《湘江评论》《浙江新潮》等新文化期刊,《国故》《学衡》等保守主义文化期刊,《侦探世界》等通俗文学期刊,《小说月报》《创造》等新文学期刊。《科学》“以传播世界最新科学知识为职志”,主张科学救国,同类期刊有《电界》《心理》等。《太平洋》主要刊发政论文章,主张政治革新。政府及政党亦办期刊,如中共刊物《共产党》《劳动界》,国民党刊物《建设》等。
——摘编自《五四时期期刊介绍》等
材料二 1981年创刊的《读者》,以温馨感人的文章传递人文关怀。同年诞生的《瞭望》则侧重于对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分析。1985年创办的《南风窗》,深度报道了改革开放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此外,同时期还有一些专业领域的期刊,如《财经》关注经济领域的变化。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喻春梅《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近代报刊史研究回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五四时期期刊蓬勃发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分析20世纪80年代新创办的期刊的特征。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长期处于动荡之中。频繁的战乱和外族入侵(如维京人、马扎尔人)导致农民难以独立生存,不得不寻求地方领主的保护。作为交换,农民须向领主缴纳粮食、服劳役,并被束缚在土地上不得离开。庄园成为主要生产单位,内部有农田、牧场、磨坊等设施,几乎能生产所有生活必需品,很少与外界贸易。领主掌握庄园的行政和司法权,甚至拥有私人武装。这种制度从8世纪逐渐形成,直到中世纪后期随着城市和商业发展才走向衰落。
——摘编自《欧洲中世纪简史》
材料二 庄园制曾极大推动了英国封建经济发展,但到14、15世纪却逐渐衰落。1348年黑死病传至不 列颠之后,农奴数量急剧减少。与此同时,租佃制的繁盛以及养羊业的发展促使领主改行经营方式——他们雇佣劳工,从事农场种植,或者发展养羊业,从事羊毛加工。随着英王权势日盛和英国普通法的发展,国家法庭管辖范围越来越大,作为领主司法特权的庄园法庭作用愈来愈小,领主司法权利丧失殆尽。16世纪英国庄园经济最终瓦解。
——摘编自付龙海《英国庄园制衰落之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庄园制度的主要特点。指出西欧庄园制度形成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4—16世纪英国庄园经济瓦解的原因。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近代欧洲,文艺复兴运动蓬勃兴起。当时众多学者、艺术家们热衷于研究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典籍,如意大利的彼特拉克广泛搜集古代手稿,通过对古罗马诗人作品的研读与重新阐释,大力倡导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思想,呼吁人们要重视现世生活,追求个人的幸福与价值实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等创作出众多震撼人心的绘画与雕塑作品,将人体之关、人性之光辉展现得淋满尽致。
——摘编自未孝远《欧洲文艺复兴史(政治卷)》
材料二 18世纪欧洲的启蒙知识分子活跃于公共领域,聚集在咖啡馆、沙龙和科学院中交流思想,向有阅读能力的公众传播新知识与新思想。当时欧洲的城市已经涌现出了成千上万的咖啡馆,这些咖啡馆成为男人自由讨论文学、政治以及思想问题的场所。于启蒙哲人而言,更为重要的社交场所是沙龙。沙龙中的聚会促进了新思想在社会名流中的传播,提升了知识分子的社会声望。在18世纪,包括书籍、杂志、报纸以及小册子在内的印刷品的数量在欧洲各地迅速增长。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购买书籍,人们还可以通过图书馆借阅书刊,咖啡馆里也摆放者杂志和报纸供顾客浏览。兴旺发展的出版业充当了传播启蒙观念的重要工具。
——摘编自武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化建设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得以传播的条件。
三、综合题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伴随着资本主义现代工业的发展,中国社会已经出现驾驶汽车、摩托车、飞机等现代交通工具的女司机,女司机形象也时常会在报纸、画报、月份牌等现代媒体上出现,但是,在那个时期女司机大都来自上层阶级和知识分子,女司机本身就凤毛麟角、寥若晨星。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来自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女司机突然喷薄而出,以群体姿态出现,并且女司机形象成为现代媒体和文学艺术广泛宣传、大力塑造的对象。之所以发生这样的突变,与新中国初期社会政治经济设计及文化政策有着密切关联:这是社会主义工业强国的国家设想、苏联妇女解放经验、共产党的妇女理论实践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摘编自刘传霞《新中国初期女司机形象的生成与多重文化意义》
(1)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初期塑造女司机形象这一做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新中国妇女形象”,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江西省鹰潭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A D D A C D B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A C D D A
17.(1)背景:五四运动的影响;新文化运动中对民主和科学的宣传;政党政治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国民党等的宣传;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新思想的传播等。
(2)特征:内容多元;关注时代热点;专业化趋势明显。
18.(1)特点: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农民依附于领主,受其束缚;领主权力集中;具有封闭性,庄园成为独立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背景: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社会动荡,外族入侵频繁;农民为求生存被迫依附领主(或农民无法独立生存);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
(2)原因:黑死病的蔓延,庄园劳动力资源的匮乏;租佃制的兴盛;城市的兴起以及养羊业的发展;领主经营方式的转变;英国王权的强化、普通法的发展;庄园的政治作用愈来愈小,领主司法权利丧失。
19.(1)特点:借助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强调人文主义;文艺作品形式多样,注重展现人性之美。
(2)条件:启蒙知识分子的推动;咖啡馆、沙龙等社交场所为思想交流提供了平台;印刷业的兴旺发展。
20.(1)特点:广泛宣传与塑造;政策支持与推动;借鉴国际经验;突出劳动人民形象;运用党的妇女理论实践。(答出三点即可)
(2)示例:
论题: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推动了妇女地位的提高。
阐述:在新中国成立之前,虽然现代交通工具的女司机已经出现,但主要来自上层阶级和知识分子,数量极为稀少。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在经济建设中大力发展工业和交通,需要大量技术工人和司机。大量劳动妇女因而被动员和培训,进入这些原本由男性主导的领域,逐步成为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新中国通过学习和推广苏联经验,鼓励女性走出家庭,参与社会生产,女司机群体的涌现正是这一政策的具体体现。此外,党和政府通过一系列文化政策和宣传活动,塑造了女司机等现代女性的新形象,赋予她们独立、自强的社会意义,进一步激励了更多女性参与到经济建设中。
综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建设不仅促进了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也重塑了社会底层女性的角色,提升了她们的社会地位和自我价值,实现了真正的社会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