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三字经
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
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
八百载,最长久。
这段文字选自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三字经》,它讲述的是夏商周时期的历史,那么历史真如《三字经》中所言的那样吗?夏商周时期的中国到底是如何传承的?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
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第四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学习目标
1.了解夏商周三代更替的相关史事;
2.掌握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及作用;
3.通过夏商周的更替认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1、夏朝的建立
建立时间:
建 立 者:
都 城:
历史地位:
政权机构:
中心地区:
约公元前2070年
禹
阳城(今河南登封)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军队、刑法、监狱,已有比较成熟的国家形态。
阅读课本22页,同桌合作找出以下知识点。
主要在今山西南部、河南中西部一代
2、世袭制
含义:
开始的标志:
一个家族代代承袭王位(或帝位),父死子继或兄终弟继
禹死后,禹的儿子启继承王位
思考:世袭制与禅让制有什么区别?
(1)产生首领的方式不同。世袭制是通过继承的方式产生——是家天下,而禅让制是通过推举的方式产生——是公天下。
(2)凭借的条件不同。世袭制是凭借着血缘关系,而禅让是凭借候选人的才干。
材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阅读材料,思考材料中讲述了哪几种王位传承的方法?
禅让制和世袭制
启
公天下
家天下
3、二里头遗址
二里头夏朝宫殿基址
时 期:
组 成:
出土文物:
年代相当于夏王朝后期
大型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贵族和平民的生活区、墓葬群。
精美玉器和乐器、青铜酒器、镶嵌绿松石的龙形器
①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②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发展水平。
阅读课本22-23页,找出以下知识点。
由石器时代向青铜时代转变
4、夏朝的灭亡
灭亡时间:
亡国之君:
灭亡原因:
约公元前1600年
桀
穷奢极欲,残暴无道,导致民怨沸腾
“桀驾人车”
材料:是日何时丧,我与汝俱亡。
—— 《尚书·汤誓》
夏朝的灭亡说明了什么道理?
多行不义必自毙;暴政就会亡国
二、商朝的统治
商汤像
1、商朝的建立
阅读课本23页,找出以下知识点。
建立时间:
建 立 者:
都 城:
重大事件:
约公元前1600年
汤
亳(bó)
盘庚迁殷
因此商朝又称殷商或殷朝。
首都是国家的统治中心,为什么要多次迁都?
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2、商朝的统治
前期:
后期:
①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商朝走向强盛。
②为巩固统治,增强军力,设置监狱,制定刑法,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商朝后期,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奴隶主贵族日益腐朽。
殉葬奴隶墓葬
殷墟宫殿宗庙遗址
戴枷奴隶陶俑
3、商朝的灭亡
灭亡时间:
亡国之君:
灭亡原因:
公元前1046年
纣
军事上连年征伐,耗费国力,经济上横征暴敛,政治上施行严刑峻法,导致民不聊生。
纣(帝辛)天资聪颖,见识广博;力大无比,深得父王帝乙的欢心。但纣荒淫无度,终日寻欢作乐,还喜欢动用酷刑,传说中“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炮烙之刑”都是纣暴虐腐朽的表现。纣的暴行最终引起了百姓的不满和反抗。
三、西周的兴衰
武王灭商形势图
1、武王伐纣
时间:
战役:
谋士:
结果:
公元前1046年
牧野之战
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
吕尚(又称姜尚,俗称姜子牙、姜太公)
周武王
利簋及拓片铭文
阅读课本25页,找出以下知识点。
2、西周的建立
建立时间:
建 立 者:
都 城:
重大事件:
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
镐(hào)京
周公旦营建东都洛邑
思考:从夏到商到西周,疆域越来越大,我该如何管理这么大的疆域?
阅读课本25页,找出以下知识点。
3、分封制
分封目的:
分封对象:
权 利:
义 务:
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统治范围。
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①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民众的权力,建立诸侯国;②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①向周王进献贡赋
②军队要服从周王调遣
阅读课本25页,小组合作,找出以下知识点。
材料一:经过大分封,各方诸侯都以周夭子为天下共主。形成了“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统治格局。……它因层层分封所确立的天子、诸侯、卿大夫之间有着严格的隶属关系,……形成的王权要比夏商集中,这对巩固和扩大西周王朝起了积极作用。
——詹子庆《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汉·司马迁《史记》
根据材料,分析分封制的作用?
积极作用:
①确立了周朝内部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
②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局势,扩大了统治范围。
消极作用:
诸侯拥兵自重,导致周王室衰微,出现春秋战国的诸侯割据局面。
4、西周的灭亡
背 景:
灭亡时间:
亡国之君:
灭亡原因:
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
公元前771年
周幽王
朝政腐败,内外矛盾激化
周人到各地建了诸侯国后,都住在城邑里,称为“国人”;土著居民住在城邑外面,称为“野人”。“国人暴动”,动摇了西周王朝的统治,直接导致了周王室日趋衰微,逐步出现了分崩离析的局面。
烽火戏诸侯
烽火戏诸侯,指西周末年的历史事件。周幽王为博褒姒(bāo sì)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周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导致诸侯们都不相信烽火,也就渐渐不来了。后来西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自此灭亡。
相关史事:礼乐制度
九鼎八簋
七鼎六簋
五鼎四簋
三鼎二簋
八佾舞
六佾舞
四佾舞
二佾舞
目 的:
制定者:
内 容:
作 用:
巩固统治
周公旦
严格区分君臣、父子、夫妻等身份和亲疏、尊卑、贵贱等地位的礼仪,以及与这些礼仪相配套的乐舞。
周礼成为维护等级制度与维护分封制工具,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小组合作:归纳概括夏商西周兴盛和灭亡的相似之处,并说说你从中能得到怎样的启示。
相似之处:
开国君主都是励精图治,爱惜民力,注重国家发展,任用贤才……
灭国之君都是暴君,统治者荒淫无度、统治残暴、不爱惜民力……
启示: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作为统治者要勤于政事,爱惜民力,爱护百姓,任用贤才,广纳谏言……
课堂小结
朝代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重大事件 亡国之君
夏
商
西周
约公元前1600年
亳
商汤
盘庚迁殷
商纣王
公元前1046年
镐京
周武王
牧野之战
分封制
国人暴动
犬戎灭周
周幽王
约公元前2070年
禹
阳城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夏桀
1、“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的开始是在( )
A.禹时 B.启时 C.汤时 D.纣王时
2.商朝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得益于商王盘庚迁都,他迁都到( )
A.阳城 B.亳 C.殷 D.镐京
3.西周时期,周王定期到各地巡视,考察诸侯的政绩,诸侯则需定期朝觐周王,接受周王重新宣布的爵位等级。周王旨在( )
A.发展农业生产 B.提高军队实力 C.巩固国家统治 D.加强封建专制
4、下列有关分封制说法正确的有( )
①只有王室姬姓宗亲才有受封资格 ②受封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③分封制稳定了政局,扩大周朝通知区域 ④分封制使周王可以直接管理边远地区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随堂练习
B
C
C
C
下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