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4 凸透镜成像规律--【好题汇编】湖南五年2021-2025中考一年模拟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地区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04 凸透镜成像规律--【好题汇编】湖南五年2021-2025中考一年模拟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地区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7-17 10:18: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4 凸透镜成像规律
五年(2021-2025)中考(一年模拟)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研真题,明考向。为了进一步配合广大师生复习备考,21教育重磅推出《(2021-2025)五年中考真题和一年模拟分类汇编》系列。本套资料设计科学,根据地区试题汇编,按照知识点构成情况,将试题分解组合,全面呈现各学科知识点在五年中考和一年模拟题中的考查情况,是考生掌握当地中考命题动向、熟悉中考考查方式、复习备考不可或缺的精品资料!
1.(2025 长沙)晚上看电视时,小星将一个凸透镜在电视机和对面墙壁之间来回移动,发现移动到某位置时,墙上清晰地呈现出电视画面倒立缩小的像。这个像与下列哪种光学器材的成像情况相同(  )
A.放大镜 B.照相机 C.投影仪 D.平面镜
2.(2024 长沙)为了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小明找到了一个焦距未知的凸透镜。
(1)如图甲所示,在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焦距的过程中,小明发现凸透镜靠近白纸时,纸上的光斑越来越大。接下来,他应该使凸透镜与白纸之间的距离变     ,直至白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
(2)某次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这个像是     、    的实像。
3.(2023 郴州)如图所示,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凸透镜的位置保持不变。假设光具座足够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当蜡烛放在图中A区域时,光屏应放在图中D区域才可能呈现清晰的像
B.蜡烛从图中位置逐渐远离透镜时,所成的像会逐渐变小
C.若无论怎么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找不到像,则蜡烛可能放在图中B区域
D.若光屏上要得到一个放大的像,则蜡烛应该放在图中C区域
4.(2023 常德)下列关于凸透镜应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近视眼需要配戴凸透镜来矫正
B.望远镜中物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
C.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应使二维码位于手机镜头一倍焦距之内
D.当投影仪的镜头靠近投影片时,投影仪成的像将变大
5.(2023 益阳)点燃蜡烛,烛焰通过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甲成缩小的像。现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乙替代透镜甲,且保持烛焰和透镜的位置不变,烛焰通过凸透镜乙所成的像是(  )
A.缩小的实像 B.放大的虚像
C.倒立的虚像 D.正立的实像
6.(2023 永州)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物体在视网膜上能够成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小明由于不注意用眼卫生成了近视眼,他需要戴一副由     透镜片做的眼镜进行视力矫正,因此中学生应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7.(2023 娄底)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该像是倒立、    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个成像特点制成了     (写出一个即可)。
(多选)8.(2023 湘潭)光刻技术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用紫外光照射镂空掩膜,调整镂空掩膜、缩图透镜的位置,恰好能在硅片上成极小的清晰的像,从而实现集成电路的“光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缩图透镜相当于凸透镜,凸透镜可以用于矫正近视眼
B.镂空掩膜位于缩图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内
C.镂空掩膜的像是倒立缩小的
D.硅片相当于光屏
9.(2023 长沙)在课后实践活动中,小明自制了一个如图甲所示的手电筒,他将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焦点处,请在图乙中画出光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
10.(2023 邵阳)请将如图所示的光路补充完整。
11.(2023 衡阳)小明同学利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等实验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如图甲所示,小明将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实验时,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为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调到     。
(3)小明将蜡烛移至光具座20cm刻度线处,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    的实像。生活中的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就是利用这种成像规律工作的。
(4)接着,小明保持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不动,如果仅将图乙中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发现光屏上仍能观察到烛焰清晰的像。这是因为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
(5)在如图乙所示实验情形下,如果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得模糊不清,此现象可以体现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情况。
12.(2023 怀化)智能手机扫码功能可快速获取信息,手机摄像头相当于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二维码通过摄像头在手机中所成的是     (选填“实”或“虚”)像。图乙,蜡烛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光屏上可观察到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     (选填“实”或“虚”)像,生活中的应用是     (选填“投影仪”或“照相机”)。
13.(2023 岳阳)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小聪做了如下两个光学实验。
(1)图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改变蜡烛A的位置,发现外形相同的蜡烛B总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表明像与物的大小     ;蜡烛A的像不能用光屏承接,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
(2)图乙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图中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这个像是     (选填“正立”或“倒立”)缩小的实像。
人们制作各种“镜子”,利用光的反射或折射原理来控制光路和成像,服务生活或进行科学实验。据此完成14﹣16题。
14.如图为一个光头的人拿着倒置的扫把照镜子(平面镜)的情景。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
A.人变高了 B.人变胖了
C.人长出了头发 D.人打了领带
15.如图,放大镜能使我们看清邮票的细微之处。下列能用来说明其成像原理的图是(  )
A. B.
C. D.
16.如图为眼睛观察远处物体时的光路。可知这是(  )
A.近视眼,应戴凸透镜矫正
B.近视眼,应戴凹透镜矫正
C.远视眼,应戴凸透镜矫正
D.远视眼,应戴凹透镜矫正
17.(2022 湘潭)如图,将印有花的透明胶片,贴在发光手电筒前端玻璃上,正对着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调整位置,墙上出现一朵清晰放大的“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胶片上的花是倒立的
B.此透镜可作为近视眼镜镜片
C.胶片与透镜的距离小于10cm
D.白墙相当于光屏,发生的是镜面反射
18.(2022 郴州)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神舟十四号飞船成功发射,我国空间站建设又跨出了关键一步。王大爷从报纸上看到这一消息时,感到无比自豪。他用放大镜读报时透过镜片看到的文字是(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虚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19.(2022 长沙)我国出土的文物“水晶饼”为中部鼓起的透明圆饼,古籍记载“正午向日,以艾承之,即火燃”。关于“水晶饼”利用太阳光生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是光的反射现象 B.这是光的色散现象
C.“水晶饼”对光有会聚作用 D.“水晶饼”对光有发散作用
20.(2022 常德)如图是记者在抗击“新冠”疫情一线,用照相机拍摄的医护人员照镜子整理护目镜的照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镜子中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照相机所成的是正立等大的像
C.当医护人员远离平面镜时像变小
D.镜子中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21.(2022 张家界)下列生活工具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的是(  )
22.(2022 衡阳)凸透镜是照相机、放大镜等光学仪器的重要元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B.近视眼矫正的镜片是凸透镜
C.照相机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D.放大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23.(2022 永州)2021年12月9日,中国空间站太空授课以天地互动的形式圆满完成,航天员叶光富进行了太空水球光学实验。在太空失重环境下,水滴收缩成一个接近完美球体的水球,这个水球可以被看成一个凸透镜。将一个物体放在这个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的某一位置,可以看到一个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     (选填“实像”或“虚像”)。
24.(2022 湘西州)凸透镜使光线会聚,凹透镜使光线发散,当发现眼睛患有近视时,应配戴     透镜矫正视力。
(多选)25.(2022 怀化)现在中学生近视眼患者越来越多,保护眼睛刻不容缓,学校开展了上、下午各一次眼保健操活动来预防近视,如图中关于近视眼成因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
A.B. C.D.
26.(2022 常德)图中的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水平射向竖直放置的凸透镜,请画出平面镜的入射光线和凸透镜的折射光线
27.(2022 邵阳)小宇同学有一次用爷爷的放大镜(焦距为10cm)看窗外的物体时,竟发现看到的物体是倒立的,心里想:放大镜成像到底有什么规律呢?于是他从实验室借来一架光具座、一个光屏、一根蜡烛,进行实验探究:
(1)在图中的装置上保持放大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移至光具座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发现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像。根据这个原理可制成     (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
(2)向右将蜡烛移至光具座3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至某位置,烛焰在光屏上成一倒立、    (选填“缩小”、“放大”或“等大”)的像。
(3)继续向右将蜡烛移至光具座45cm刻度线处,小宇同学发现无论怎么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得不到像。这是因为此时烛焰通过凸透镜成的是     (选填“实像”或“虚像”)。
28.(2022 益阳)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
(1)若发现凸透镜表面沾满了灰尘,下面去除灰尘的方法中最合理的是:    (选填序号);
A.直接用手将灰尘擦去
B.先用水冲洗,再用柔软纸巾轻轻擦干
C.用毛巾将灰尘擦去
(2)要能在光屏上成像,必须将蜡烛和光屏安放在凸透镜的     (选填“同侧”或“异侧”),并且烛焰、光心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水平直线上;
(3)做完实验后,将凸透镜平放在物理课本封面上,通过透镜看到书名《物理》的“物”字形状是下图中的     。
雨过天晴,荷叶上散落着许多水珠,它们大小不一,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晶莹剔透,如图所示。
29.透过水珠看叶片,叶片上的纹理变粗了。此时水珠相当于一块(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平面镜 D.玻璃板
30.(2021 衡阳)如图所示,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消费者结账时站在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前约1m的位置,面对镜头,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信息后,即可进行后续工作。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摄像头的焦距可能是2m
B.人脸通过摄像头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
C.“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D.“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
31.(2021 常德)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及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范围为7.5cm<f<15cm
B.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透镜不动,蜡烛向右移动,光屏向左移动,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D.蜡烛和光屏不动,移动凸透镜到适当位置,光屏上可再次得到清晰的缩小的像
32.(2021 邵阳)2021年4月30日,邵阳市天空出现了难得一见的“日晕”,许多市民都目睹了这美丽的自然奇观,如图是某摄影爱好者用相机拍摄的精彩瞬间,下列对照相机成像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实像
33.(2021 郴州)如图所示,把焦距为12cm的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焦点6cm处,则蜡烛通过该凸透镜所成的像(  )
A.一定是倒立的 B.一定是正立的
C.一定是放大的 D.一定是缩小的
34.(2021 岳阳)2021年5月15日,祝融号火星车成功降落在火星上,实现了中国航天史无前例的突破。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火星车与地球间通过超声波传递信息
B.火星车在降落过程中相对火星是静止的
C.火星车减速着陆过程动能不变
D.火星车上的摄像头成像原理是凸透镜成像
35.(2021 湘西州)下列透镜中凹透镜是(  )
A. B. C. D.
36.(2021 娄底)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漫反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反射定律
B.近视眼患者需配戴凸透镜加以矫正
C.使用手机照相时,景物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
D.人从岸边看水中,看到的鱼在其实际位置的下方
37.(2021 张家界)把带双箭头的图片放在圆柱形透明玻璃杯后适当位置并在玻璃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看到的情景如图所示,图甲与     ,图乙与     光学仪器成像的原理相同(两空均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或“近视眼镜”)。
38.(2021 益阳)如图,把一支铅笔紧靠装满水的玻璃瓶一侧,透过玻璃瓶可以看到铅笔的像是     (选填“放大的”、“等大的”或“缩小的”),列举一个生活中与它成像性质相同的透镜:    。
39.(2021 邵阳)请你将如图的光路补充完整。
40.(2021 怀化)小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将点燃的蜡烛、光屏放在凸透镜的两侧,并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整到     。
(2)小华为了准确的知道凸透镜的焦距,找到了平行光源,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3)将凸透镜固定在图乙中的光具座上,位于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两侧。小华将蜡烛移至3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    的实像,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利用了这条规律。
(4)若保持图乙中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小华将蜡烛移动到15cm刻度线处,在光屏上得不到清晰的像。如果把凸透镜看成人的眼睛,光屏看成视网膜,则此时成像情况相当于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形成原因。
41.(2021 湘潭)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时。
(1)小聪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透镜下方平行地放上白纸,如图1所示,测出透镜与白纸间距离s与对应的白纸被烤焦的时间t,绘出如图2所示图像,由图可知,白纸被烤焦的最短时间为2min,对应的s为     cm,此距离即为该透镜的焦距f;
(2)当透镜与蜡烛的距离为15cm时,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实像,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制成生活中的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3)仅将题(2)中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根据光路可逆,在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4)将蜡烛移至如图3所示位置,可以透过凸透镜看到烛焰所成的     (选填“虚”或“实”)像;
(5)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可以用来制成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42.(2021 长沙)小伟让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几束光射向凸透镜,观察到光通过透镜后会聚在光屏的点F上(如图甲),这个点离凸透镜光心的距离为10.0cm,小伟想用光路图记录这一现象,请帮他在甲图中把光路图补充完整;小伟在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中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他把这个凸透镜固定在零刻度线的位置不动,蜡烛放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清晰倒立、    的实像,他把蜡烛沿主光轴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应把光屏向     移动,光屏上才会再次出现一个清晰的像。
43.(2021 永州)凸透镜对光线有     (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如图中物体长度是     cm。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2025 鼎城区模拟)如图所示,小聪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幻灯机
B.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须将蜡烛靠近凸透镜
C.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动
D.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
2.(2025 岳阳楼区校级一模)我国某新型战斗机配有光电搜索跟踪系统,系统中的光学元件相当于晶状体,内置光电传感器相当于视网膜,成像原理与人眼相似。从空中拍摄地面物体时,物体在光电传感器上形成的像是(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等大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3.(2025 湖南模拟)如图,将印有花的透明胶片,贴在发光手电筒前端玻璃上,正对着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调整位置,墙上出现一朵清晰放大的“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胶片上的花是倒立的
B.此透镜可作为近视眼镜镜片
C.胶片与透镜的距离小于10cm
D.白墙相当于光屏,发生的是镜面反射
4.(2025 天元区校级模拟)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及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透镜不动,蜡烛向右移动,光屏向左移动,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B.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蜡烛和光屏不动,移动凸透镜到适当位置,光屏上可再次得到清晰的缩小的像
D.该凸透镜的焦距范围为7.5cm<f<15cm
5.(2025 临湘市模拟)如图甲所示是公共场所的宣传投影灯,装在高处的投影灯照在地面上出现图案,其内部结构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面上看到的是放大的虚像
B.调小镜头与图片的距离图案变小
C.该投影灯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
D.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图案是光在地面发生了漫反射
6.(2025 湖南模拟)热爱物理的小浩同学利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观察物理总复习书上图片(如图甲所示)中“追求卓越”四个字中的“卓”字时,看到的“卓”字如图乙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凸透镜中看到的字是实像
B.凸透镜到字的距离可能是15cm
C.凸透镜靠近书会看到更大的字
D.将凸透镜逐渐远离书本可以看到倒立的字
7.(2025 长沙模拟)小星在博物馆参观时发现,某精巧的文物前配有一块放大镜,通过它可以看清文物的细微之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光通过它时会发生折射
B.它对光有发散作用
C.通过它看到的是文物的实像
D.文物在它的二倍焦距以外
8.(2025 怀化一模)新学期学校课间休息延长至15分钟,学生每天户外活动2小时,这些举措能很好的改善近视眼低龄化倾向。从物理学角度来分析,以下图示能说明近视眼成因及矫正方法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9.(2025 石门县模拟)宝鸡小伙画出巨幅哪吒壁画,在点亮宝鸡的同时,向中国第一部百亿影片致敬!如图是小札用手机拍摄的壁画照片,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壁画,这是因为光发生了镜面反射
B.拍照时,壁画位于手机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内
C.壁画通过手机镜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手机镜头和近视眼镜的镜片都对光有会聚作用
10.(2025 新化县校级一模)因为有光,才有了丰富多彩的世界。下列与光有关的现象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甲图:服装店的平面镜倾斜放置,人照镜子时,上半身将变大
B.乙图:用手机扫付款码,要使屏幕上二维码的像变小,只需将手机靠近付款码
C.丙图:某同学眼球成像及视力矫正
D.丁图:成像原理与日食的形成原理相同
11.(2025 岳麓区校级模拟)2024年6月6日是第29个全国“爱眼日”,其主题是:关注普遍的眼健康,保护视力、科学用眼已成为社会共识,下列有关眼睛和眼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近视眼看远处物体,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
B.矫正近视眼需配戴合适度数的凹透镜
C.矫正远视眼需配戴合适度数的凹透镜
D.物体在正常眼睛的视网膜上成正立的实像
12.(2025 长沙三模)天府艺术公园是天府锦城“八街九坊十景”的十景之一,小吴与家人漫步在公园的湖边,他们发现了一些有趣的光现象,并拍摄了如图所示的景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吴看见艺术馆时,他眼睛的晶状体对光有折射作用
B.图中楼房的倒影高矮不一,是因为湖水的深浅不同
C.在阳光下,小吴身后出现的影子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D.近视眼在看不清远处景物时,需要配戴凸透镜矫正
二.多选题(共4小题)
(多选)13.(2025 长沙一模)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若此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照相机是利用该成像原理制成的
D.投影仪是利用该成像原理制成的
(多选)14.(2025 开福区校级二模)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如图所示,消费者结账时只需站在距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50cm的距离,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完成交易。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  )
A.摄像头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相同
B.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C.图中摄像头的焦距可能为15cm
D.若消费者逐渐远离摄像头,则她的像会逐渐变大
(多选)15.(2025 长沙一模)在用一凸透镜研究其成像的规律时,某同学得到的部分实验信息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实验次序 1 2 3 4 5
物距u/cm 50 40 30 25 20
像距v/cm 22 24 30 38 60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
B.当v=25cm时,凸透镜成放大的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C.当v=24cm时,凸透镜成缩小的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若把物体从距凸透镜20cm处向距凸透镜50cm处滑动,像会逐渐变大
(多选)16.(2025 天元区三模)新冠当前,为了方便快速的测量师生进入校园时的体温,我们学校门口设置了红外热成像测温系统,红外热成像测温系统由热成像仪(图甲)、摄像头和显示器(国乙,三个主要部分组成,能快速测量体温并记录雁过该位置时人的体貌特征,关于红外热成像测温系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摄像头利用了光的折射
B.摄像头利用了光的反射
C.热成像仪工作原理是依据所有物体都会向外辐射红外线,并且温度越低辐射越强
D.热成像仪工作原理是依据所有物体都会向外辐射红外线,并且温度越高辐射越强
三.填空题(共7小题)
17.(2025 长沙二模)小天用自制的水透镜模拟近视眼的成像及矫正方法,如图,处于A处的光屏上有一个清晰的像,当向水透镜中注水模拟近视眼的晶状体变厚时,像变模糊了,把光屏向凸透镜移动,光屏上再次成一个清晰的像,这说明近视眼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    方;近视眼可佩戴合适的    镜来矫正。
18.(2025 湖南模拟)某位中学生经检查后发现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这位同学需要佩戴    镜来矫正。考古学家使用凸透镜来观察文物细节,已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则文物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应    10cm。
19.(2025 长沙二模)小彤的爷爷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却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小彤推断爷爷可能患上了    视眼,需要配戴    透镜进行矫正。
20.(2025 岳阳县模拟)据专家介绍,12~18岁是青少年近视的高发期,爱眼护眼势在必行。如图所示,    (选填“甲”或“乙”)图表示近视眼成像原理,应佩戴     (选填“丙”或“丁”)图的眼镜进行矫正。
21.(2025 荷塘区模拟)湖南皮影戏,旧称“灯戏”或“影子戏”,是一种流行于湖南多地的民间戏剧形式。它起源于北宋年间,是中国南方皮影戏的代表之一。皮影戏表演是利用了光的     现象,早期照相馆的摄影机使用底片来记录影像,底片上成的影像是     、缩小的实像。
22.(2025 长沙一模)据晋代张华的《博物志》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予后承其影,则得火。”如图所示,是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    作用。此类透镜应用非常广泛,比如在生物课上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此时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一个    (“投影仪”或“照相机”或“放大镜”)。
23.(2025 郴州一模)同学们参观博物馆时发现较为精巧的文物前放置着凸透镜,如图甲。为了弄清其作用,他们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进行了如下探究。
(1)如图乙,同学们用太阳光照射凸透镜,移动光屏直至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此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调节好实验器材后,在如图丙位置观察到蜡烛清晰的像,此时光屏上成的是一个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3)当蜡烛放在透镜左侧1倍焦距以内时,为了观察到蜡烛正立放大的像,此时同学们的眼睛应该在透镜的     侧(选填“A”或“B”)观察。
四.作图题(共4小题)
24.(2025 长沙三模)如图,蜡烛经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请画出入射光线ab经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并至少确定凸透镜的一个焦点位置,用字母F标识。(请保留作图痕迹)。
25.(2025 天元区模拟)一束光垂直于凸透镜主光轴射向平面镜,请在图中画出经过平面镜反射后射向凸透镜的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
26.(2025 常德模拟)S为蜡烛,S′为蜡烛经过凸透镜成的像,O为光心,请通过作光路图,找出凸透镜右边的焦点,并在焦点处标上符号F。
27.(2025 湖南模拟)如图,请作出两条入射光线经凸透镜之后的光线。
五.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
28.(2025 衡南县模拟)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兴趣小组活动中:小红将“F”光源、凸透镜、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好后,固定凸透镜位置,使“F”光源从距离凸透镜较远处逐次靠近凸透镜,每次都调节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F”光源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将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序号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质
1 30.0 15.0 倒立、缩小的像
2 20.0 20.0 倒立、等大的像
3 15.0 30.0 倒立、放大的像
(1)当“F”光源位于如图所示位置时,光屏应适当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此像的性质为:倒立、    的实像。
(2)在第(1)小题操作的基础上,如果在“F”光源和凸透镜之间再放置一个相同的凸透镜,要想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适当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29.(2025 株洲一模)某实验小组利用光具座设计并进行了如下两个实验。
(1)实验一:研究近视眼的成因。用同种材料制成的三块凸透镜a、b、c作为人眼仿真晶状体,它们的中心厚度依次增大,其中b表示正常眼的晶状体,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
①将蜡烛、透镜b和光屏依次摆放在水平光具座上,点燃蜡烛,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
②将蜡烛放在离透镜较远的位置,保持透镜位置不变,移动光屏,直到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取下透镜b,    。(填写字母序号)
A.换上透镜a,再向左移动光屏,直到屏上再次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B.换上透镜a,再向右移动光屏,直到屏上再次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C.换上透镜c,再向左移动光屏,直到屏上再次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D.换上透镜c,再向右移动光屏,直到屏上再次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根据上述实验,可以得到初步的实验结论是: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过强所致。
(2)实验二:研究水透镜焦距与中心厚度的关系。由透明橡胶膜和注射器制作的水透镜,打开夹子,通过注射器向橡皮膜中注水或抽水,改变水透镜的中心厚度,从而改变其焦距,如图丙所示。实验装置如图丁所示。
①水透镜的中心厚度为2cm时,测得烛焰到透镜的距离即物距u与光屏上的像到透镜的距离即像距v的多组数据,描点作图得到如图戊所示的v﹣u关系图象。分析图象可知,此时水透镜的焦距为     cm;
②保持物距u=50cm不变,改变水透镜的中心厚度,测得对应的像距v如表格所示。
实验次数 中心厚度/cm 物距u/cm 像距v/cm
1 2 50 12.5
2 3 50 10
3 4 50 8.5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得到初步的实验结论是     。
30.(2025 岳阳县模拟)小南利用凸透镜做了以下两个实验:
实验一:他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透镜下方平行地放上白纸,如图甲所示,测出透镜与白纸间距离s与对应的白纸被烤焦的时间t,绘出如图乙所示的图像。
实验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由图像可知,该透镜的焦距f为    cm。
(2)当蜡烛、凸透镜与光屏的位置如图丙所示时,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    像,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制成生活中的    ;
(3)将蜡烛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要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凸透镜的方向移动。
31.(2025 长沙模拟)某小组探究平面镜和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将光源和光屏分别竖直放置在水平光具座上的A、C位置,B是AC的中点,如图1所示。在AB之间朝向A观察,看到的光源形状如图2中的甲所示。
(1)当在图1的B处竖直放置一块平面镜,镜面朝向光源,小丽在AB之间观察平面镜中的像,观察到的是图2中的     (选填“甲”“乙”“丙”“丁”或“戊”);小明在BC之间观察光屏,观察到的是图中的     (选填“甲”“乙”“丙”“丁”或“戊”);
(2)此后,小亮将平面镜更换为一个凸透镜,恰能在光屏上成等大的像,他在BC之间观察光屏上的像。小亮观察到的是图2中的     (选填“甲”“乙”“丙”“丁”或“戊”);
(3)小亮又在圆柱形的玻璃瓶里面装满水,把如图3乙所示的一幅卡通图片放在玻璃瓶的一侧,透过玻璃瓶可以看到那幅卡通图片,如图3甲所示。如果把卡通图片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地移动,通过玻璃瓶在选项中不能看到的像是图的     。
五年真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版权所有
【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分析、综合能力.
【解答】墙上清晰地呈现出电视画面倒立缩小的像,说明物距大于二倍焦距,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一致,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考点】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的成像原理.版权所有
【专题】透镜及其应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解答】(1)如图甲所示,在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焦距的过程中,小明发现凸透镜靠近白纸时,纸上的光斑越来越大,说明焦点在纸的后面,接下来,他应该使凸透镜与白纸之间的距离变大,直至白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
(2)某次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像距大于物距,因此这个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答案为:(1)大;(2)倒立;放大。
3.【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版权所有
【专题】实验题;透镜及其应用;实验基本能力.
【解答】A、当蜡烛放在图中A区域,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根据u>2f,2f>v>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光屏应放在图中E区域才可能呈现清晰的像,故A错误;
B、蜡烛从图中位置逐渐远离透镜,此时物距增大,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所成的像会逐渐变小,故B正确;
C、若无论怎么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找不到像,说明蜡烛可能在一倍焦距内或一倍焦距上,即C区;因光具座足够长,则不可能是物距太小、像距太大造成的,即蜡烛不是放在图中B区域,故C错误;
D、若光屏上要得到一个放大的像,根据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则蜡烛应该放在图中B区域,故D错误。
故选:B。
4.【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近视眼的矫正;望远镜.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
【解答】
A、近视眼观察远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为使光线延迟会聚,应佩戴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故A错误;
B、望远镜中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相当于照相机,故B错误;
C、手机摄像头是利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规律工作的,因此,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应使二维码位于手机镜头的两倍焦距以外,故C错误;
D、要使投影仪成像变大,应减小物距,增大像距,所以,应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增大像距),同时使镜头靠近投影片(减小物距),故D正确。
故选:D。
5.【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
【解答】点燃蜡烛,烛焰通过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甲成缩小的像,说明物距大于二倍焦距;现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乙替代透镜甲,且保持烛焰和透镜的位置不变,物距仍大于二倍焦距,则烛焰通过凸透镜乙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选:A。
6.【考点】近视眼的形成原因;近视眼的矫正;眼睛的结构与视物原理;眼睛的视物原理.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
【解答】(1)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把来自外界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不注意用眼卫生,患上近视是因为晶状体变厚,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增强,形成了近视眼,近视眼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方,要矫正近视眼需要使光线发散一些,由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用凹透镜来矫正。
故答案为:缩小;凹。
7.【考点】由v,u,f判断成像的性质.版权所有
【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
【解答】由图知,此时物距小于像距,即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应用投影仪。
故答案为:放大;投影仪。
8.【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版权所有
【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分析、综合能力.
【解答】A、根据图示可知,缩图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是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故A错误;
BC、由图可知要制造出含有众多元件的集成电路,则掩膜上的电路在硅片上的像应变小,所以可知该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原理相同,镂空掩膜位于缩图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故B错误,C正确;
D、图中的像成在硅片上,硅片相当于光屏,故D正确。
故选:CD。
9.【考点】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作图;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版权所有
【专题】作图题;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
【解答】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10.【考点】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作图.版权所有
【专题】作图题;透镜及其应用.
【解答】
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如图所示:
11.【考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版权所有
【专题】实验题;透镜及其应用;实验基本能力.
【解答】(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f=30.0cm﹣20.0cm=10.0cm;
(2)该实验中,为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调到同一高度;
(3)小明将蜡烛移至光具座20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u=50cm﹣20cm=30cm>2f,根据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4)小明保持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不动,如果仅将图乙中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发现光屏上仍能观察到烛焰清晰的像,说明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5)如果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此时像成在光屏的前方,此现象可以体现近视眼的成像情况。
故答案为:(1)10.0;(2)同一高度;(3)缩小;照相机;(4)可逆;(5)近视眼。
12.【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
【解答】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扫描二维码时,二维码成倒立缩小实像,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
根据图乙可知,此时物距小于像距,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生活中的应用是投影仪。
故答案为:凸透镜;实;放大;实;投影仪。
13.【考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成虚像;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像与物的大小以及位置关系.版权所有
【专题】实验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透镜及其应用;实验基本能力.
【解答】(1)改变蜡烛A的位置,发现外形相同的蜡烛B总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蜡烛A的像不能用光屏承接,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2)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大于像距:u=60.0cm﹣30.0cm=30.0cm>2f,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答案为:(1)相同;虚;(2)倒立。
人们制作各种“镜子”,利用光的反射或折射原理来控制光路和成像,服务生活或进行科学实验。据此完成14﹣16题。
14.【考点】平面镜成像的应用.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应用能力.
【解答】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成的是与物体等大的虚像,所以人不变高,也不会变胖,因为是一个光头的人拿着倒置的扫把照镜子,人头上的头发不是长出来的,而是像,只会是打了领带,故ABC不符合事实,只有D符合事实。
故选:D。
15.【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
【解答】凸透镜成像时,当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A、由图可知,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故B不符合题意;
C、从图中可以看出,u<f,此时出现了烛焰正立放大的虚像,故C符合题意;
D、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光屏上出现了烛焰倒立等大的实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考点】近视眼的矫正.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
【解答】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由图可知,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是近视眼的成像原理;综上分析,只有选项B正确。
故选:B。
17.【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
【解答】
AC、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小于像距,则成的是放大、倒立的实像,像是正着的,则胶片是倒置的;此时的物距应该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所以胶片与透镜的距离小于20cm、大于10cm,故A正确,C错误;
B、远视眼的成因是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方,需要佩戴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矫正;近视眼的成因是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需要佩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矫正,故B错误;
D、白墙的表面凹凸不平,光线照射到白墙后会发生的是漫反射,故D错误。
故选:A。
18.【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
【解答】根据放大镜的成像特点可知,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选:B。
19.【考点】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光的反射现象;光的色散及其现象.版权所有
【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
【解答】“水晶饼”中间厚、边缘薄,属于凸透镜,凸透镜使太阳光发生折射,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0.【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与规律;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的距离;平面镜成像的应用.版权所有
【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理解能力.
【解答】ACD、镜子中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故A、C错误,D正确;
B、照相机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错误;
故选:D。
21.【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
【解答】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A、人脸识别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故A正确;
B、汽车后视镜是凸面镜,其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故B错误;
C、放大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故C错误;
D、近视眼镜是凹透镜,故D错误。
故选:A。
22.【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近视眼的矫正.版权所有
【专题】定性思想;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
【解答】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A错误;
B、近视眼可用凹透镜进行矫正,远视眼可以用凸透镜矫正,故B错误;
C、照相机是利用物距大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时,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而制成的,故C正确。
D、放大镜是利用物距小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时,物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不是实像,故D错误。
故选:C。
23.【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版权所有
【专题】透镜及其应用;理解能力.
【解答】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答案为:缩小;实像。
24.【考点】近视眼的形成原因;近视眼的矫正.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
【解答】眼睛患有近视,说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强,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为了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应配戴发散透镜,使光线延迟会聚,因此,应配戴凹透镜矫正视力。
故答案为:凹。
25.【考点】近视眼的形成原因;近视眼的矫正.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
【解答】A、眼睛看远处的物体,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是近视眼的成因,故A正确;
B、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使像推迟会聚在视网膜上,说明配戴凹透镜能矫正近视眼,故B正确;
C、眼睛看近处的物体,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是远视眼的成因,故C错误;
D、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能使像提前会聚在视网膜上,说明配戴凸透镜能矫正远视眼,故D错误。
故选:AB。
26.【考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版权所有
【专题】作图题;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
【解答】过入射点作出法线,已知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90°﹣30°=60°,据此在法线上侧画出入射光线;
又知反射光线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可知折射光线过凸透镜的焦点,如图所示
27.【考点】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的成像原理;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版权所有
【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分析、综合能力.
【解答】(1)蜡烛移至光具座20cm刻度线处,物距为30cm,大于两倍焦距,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和照相机成像原理一致;
(2)向右将蜡烛移至光具座35cm刻度线处,物距为15cm,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两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蜡烛移至光具座45cm刻度线处,物距为5cm,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在光屏上不成像。
故答案为:(1)照相机;(2)放大;(3)虚像。
28.【考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版权所有
【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
【解答】(1)A、凸透镜上有灰尘,用手擦拭,因为灰尘是颗粒能够划伤凸透镜,故A不合理;
B、先用水冲洗,再用柔软纸巾沿着一个方向轻轻擦干可减少对镜头的划伤,故B合理;
C、直接用毛巾将灰尘擦去,毛巾或灰尘颗粒能够划伤凸透镜,故C不合理;故选:B;
(2)要能在光屏上成像,也就是得到实像,必须将蜡烛和光屏安放在凸透镜的左右异侧;
(3)将凸透镜平放在物理课本封面上,书名《物理》的“物”字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内,所以此时透过凸透镜我们能看到正立、放大的“物”的虚像,故选:A。
故答案为:(1)B;(2)异侧;(3)A。
雨过天晴,荷叶上散落着许多水珠,它们大小不一,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晶莹剔透,如图所示。
29.【考点】水凸透镜.版权所有
【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
【解答】水珠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凸透镜。叶片的纹理在它的焦点以内,所以通过水珠可以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选:A。
30.【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
【解答】ACD、当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即1m>2f,则f<50cm,故AC错误,D正确。
B、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人脸通过摄像头成像是利用的是光的折射,故B错误;
故选:D。
31.【考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版权所有
【专题】实验题;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
【解答】AB、蜡烛距离凸透镜30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15cm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的位置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物距在二倍焦距以外,即2f>15cm>f,30cm>2f;所以15cm>f>7.5cm,故A正确,故B错误;
C、凸透镜成实像时的动态变化规律是:物远像近像变小,透镜不动,蜡烛向右移动,光屏向右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故C错误;
D、蜡烛和光屏不动,移动凸透镜到适当位置,将物距和像距互换,此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D错误;
故选:A。
32.【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透镜及其应用;理解能力.
【解答】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之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是照相机,故B正确。
故选:B。
33.【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
【解答】把焦距为12cm的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焦点6cm处,此时的物距有两种情况:
①物距为12cm+6cm=18cm,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②物距为12cm﹣6cm=6cm,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所以所成的像一定是放大的,故C正确。
故选:C。
34.【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电磁波的传播;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版权所有
【专题】学科综合题;应用能力.
【解答】A、电磁波传播不需要介质,超声波传播需要介质,火星车与地球间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故A错误;
B、火星车在降落过程中,火星车相对火星位置发生改变,所以火星车是运动的,故B错误;
C、当火星车减速着陆时,火星车质量不变,距离火星地面的高度变小,速度变慢,所以动能变小,故C错误;
D、火星车上的摄像头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凸透镜成像,属于光的折射,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35.【考点】透镜的辨析;凹透镜的发散作用;透镜的种类.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透镜及其应用;理解能力.
【解答】如图,中间比边缘厚的ACD是凸透镜,中间比边缘薄的B是凹透镜。
故选:B。
36.【考点】近视眼的矫正;漫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
【解答】A、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A错误;
B、远处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这就是近视眼,由于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所以可以用凹透镜来矫正近视眼,故B错误;
C、使用手机照相时,景物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此时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正确;
D、人从岸边看水中的鱼,是因为水中鱼反射的光到达水面发生偏折进入人眼,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看到鱼的位置比其实际位置要浅,即看到的鱼在其实际位置的上方,故D错误。
故选:C。
37.【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
【解答】未放水杯前,箭头的方向都是向右的;
甲图中,下面的箭头的方向不变,成的是正立的、放大的像,则是正立、放大的虚像,其应用是放大镜;
乙图中,下面的箭头的方向发生了改变,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像,其应用是照相机。
故答案为:放大镜;照相机。
38.【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透镜及其应用;理解能力.
【解答】装满水的玻璃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把一支铅笔紧靠装满水的玻璃瓶一侧,物距小于焦距,则透过玻璃瓶可以看到铅笔的像是放大的;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答案为:放大的;放大镜。
39.【考点】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作图;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版权所有
【专题】作图题;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
【解答】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
下方的光线射到凸透镜过光心,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据此完成光路如图所示:
40.【考点】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的成像原理;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仪器的摆放原则.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实验题;简答题;定性思想;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
【解答】(1)实验中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实验前应将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调整到同一高度处;
(2)由甲图知,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为60.0cm﹣50.0cm=10.0cm,所以焦距为10.0cm;
(3)小华将蜡烛移至35cm刻度线处,此时的物距为15.0cm,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应用是投影仪;
(4)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物体远离透镜,根据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此时像在光屏的前方,相当于近视眼。
故答案为:(1)同一高度;(2)10.0;(3)放大;投影仪;(4)近视眼。
41.【考点】加装眼镜片;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的成像原理.版权所有
【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实验基本能力.
【解答】(1)当正对太阳光的凸透镜将阳光会聚为一个最小、最亮的点时,会聚点的阳光温度最高、能量最大,将纸烤焦的时间也就最短。而凸透镜将阳光会聚为一个最小、最亮的点时,这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即为焦距。由图可知,当凸透镜到纸的距离为10cm时将纸烤焦的时间最短,则凸透镜到纸的距离为10cm时会聚的点最小、最亮,故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2)当透镜与蜡烛的距离为15cm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而小于二倍焦距,故物体经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是利用物距大于一倍焦距而小于二倍焦距时物体经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工作的;照相机是利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物体经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工作的;放大镜是利用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物体经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原理工作的。
(3)仅将题(2)中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根据光路可逆可知,将在光屏上呈现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
(4)图3中,蜡烛与凸透镜相距6cm,则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故物体经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5)远视眼对光的折射能力较弱,在看近处物体时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后方,为使从近处物体发出的光能会聚到视网膜上,我们应增加这些光的会聚程度,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凸透镜可以达到这样的目的。近视眼的折光能力太强,在看远处物体时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方,为使从远处物体发出的光能会聚到视网膜上,我们应减弱这些光的会聚程度,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凹透镜可以达到这样的目的。
故答案为:(1)10。(2)放大;投影仪。(3)能。(4)虚。(5)远视。
42.【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版权所有
【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实验基本能力.
【解答】(1)根据题意画出折射光线,在空气中传播的部分为带有箭头的线段,如图所示:
(2)由图甲可知,将平行光正对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焦点),焦距是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凸透镜的焦距为:f=40.0cm﹣30.0cm=10.0cm;
由图乙可知,u=30.0cm>2f,所以2f>v>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将蜡烛向左移动时,物距增大,则像距减小,要将光屏向靠近透镜方向(向左)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故答案为:如图所示:;缩小;左。
43.【考点】凸透镜的会聚作用;测量物体的长度.版权所有
【专题】定性思想;透镜及其应用;基本仪器的使用专题;理解能力.
【解答】(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2)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0.1cm;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示数为3.10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3.10cm。
故答案为:会聚;3.10。
一年模拟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考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版权所有
【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解答】A、由图知,蜡烛放在2倍焦距之外,所以此时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而幻灯机是根据物距处于f和2f之间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原理制成。故本选项说法错误。
B、要使光屏上的烛焰的像变小,蜡烛应远离凸透镜。故本选项说法错误。
C、由于成的实像是倒立的,所以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就应该越向上移动,故本选项说法正确。
D、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粗糙的毛玻璃板。故本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2.【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
【解答】从空中拍摄地面物体时,此时的物距大于二倍焦距,物体在光电传感器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选:A。
3.【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
【解答】
AC、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小于像距,则成的是放大、倒立的实像,像是正着的,则胶片是倒置的;此时的物距应该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所以胶片与透镜的距离小于20cm、大于10cm,故A正确,C错误;
B、远视眼的成因是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方,需要佩戴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矫正;近视眼的成因是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需要佩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矫正,故B错误;
D、白墙的表面凹凸不平,光线照射到白墙后会发生的是漫反射,故D错误。
故选:A。
4.【考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透镜及其应用;实验基本能力.
【解答】A、凸透镜成实像时的动态变化规律是:物远像近像变小,透镜不动,蜡烛向右移动,光屏向右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故A错误;
BD、蜡烛距离凸透镜30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15cm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的位置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物距在二倍焦距以外,即2f>15cm>f,30cm>2f,所以15cm>f>7.5cm,故B错误,故D正确;
C、蜡烛和光屏不动,移动凸透镜到适当位置,将物距和像距互换,此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错误。
故选:D。
5.【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漫反射.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
【解答】AC.该投影灯的成像原理是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放大的实像,这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故AC错误;
B.调小镜头与图片(即物体)的距离,物距减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像会变大,故B错误;
D.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图案,是因为光在地面发生了漫反射。漫反射是光在粗糙不平的表面上发生反射时反射光线能够向各个方向传播,人们可以从不同方向看到图案,故D正确。
故选:D。
6.【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
【解答】AB、由图乙可知,看到的“卓”字是正立、放大的像,说明此时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B错误;
C、凸透镜靠近书,此时物距减小,根据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可知,看到的字会变小,故C错误;
D、将凸透镜逐渐远离书本,当u>f时,可以看到倒立的字,故D正确。
故选:D。
7.【考点】放大镜;光的折射现象.版权所有
【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
【解答】AB、放大镜属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光通过它时会发生折射,故A正确、B错误;
CD、博物馆会在较为精巧的文物前放置放大镜,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文物放在焦点之内,故CD错误。
故选:A。
8.【考点】近视眼的形成原因;近视眼的矫正.版权所有
【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
【解答】近视眼形成的原因是:晶状体变厚,焦距变短,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图中的②图能反映近视眼的成因,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可以使像远离晶状体,成在视网膜上,矫正近视眼,④是矫正方法,故B 正确,ACD错误。
故选:B。
9.【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漫反射;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凹透镜的发散作用.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
【解答】A、人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壁画,这是因为光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的缘故,故A错误;
BC、手机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手机摄像头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是相同的,故B错误,C正确;
D.手机镜头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D错误。
故选:C。
10.【考点】近视眼的形成原因;日食月食的原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与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
【解答】
A、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大小相等,服装店的平面镜倾斜放置,人照镜子时,上半身成的像大小不变,故A错误;
B、如果要让像变小一些,因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所以应增大物距,应将二维码远离凸透镜,故B错误;
C、图中像成在视网膜前,这是因为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属于近视眼,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进行矫正,故C错误;
D、小孔成像和日食都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11.【考点】近视眼的形成原因;近视眼的矫正;远视眼的矫正;眼睛的视物原理.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
【解答】AB、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前后半径太长,使远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前,看不清远处的物体,需要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故A错误,B正确;
C、矫正远视眼需配戴合适度数的凸透镜,故C错误;
D、正常眼睛看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而不是正立的像,故D错误。
故选:B。
12.【考点】近视眼的矫正;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光的反射现象;眼睛的视物原理.版权所有
【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
【解答】A、眼睛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光通过晶状体折射成像,故A正确;
B、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像,楼房大小不等,因此图中楼房的倒影高矮不一,与湖水的深浅无关,故B错误;
C、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错误;
D、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配戴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D错误。
故选:A。
二.多选题(共4小题)
13.【考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版权所有
【专题】实验题;分析、综合能力.
【解答】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若此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图可知此时u>v,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符合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故AD错误,BC正确。
故答案为:BC。
14.【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
【解答】A、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其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故A正确;
B、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之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错误;
C、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即50cm>2f,所以f<25cm,摄像头的焦距可能为15cm,故C正确;
D、若消费者逐渐远离摄像头,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则她的像会逐渐变小,故D错误。
故选:AC。
15.【考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版权所有
【专题】实验题;透镜及其应用;实验基本能力.
【解答】A、由表中数据可知,u=v=30cm,根据u=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即2f=30cm,因此该凸透镜的焦距为f=15cm,故A正确;
BC、当v=25cm或v=24cm,此时像距2f>v>f,根据u>2f,2f>v>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故B错误,C正确;
D、若把物体从距凸透镜20cm处向距凸透镜50cm处滑动,此时物距增大,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像会逐渐变小,故D错误。
故选:AC。
16.【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红外线.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
【解答】AB、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凸透镜成像属于光的折射,故A正确,B错误;
CD、热成像仪工作原理是依据所有物体都会向外辐射红外线,并且温度越高辐射越强,故C错误,D正确。
故选:AD。
三.填空题(共7小题)
17.【考点】近视眼的矫正;近视眼的形成原因.版权所有
【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
【解答】向水透镜中注水使其变厚,相当于近视眼的晶状体变厚,此时像变模糊,把光屏向凸透镜移动能再次得到清晰像,说明像的位置提前了,即近视眼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方。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使原本会聚在视网膜前方的像,经过凹透镜发散后,重新会聚在视网膜上,所以近视眼可佩戴合适的凹透镜来矫正。
故答案为:前;凹透。
18.【考点】近视眼的矫正;透镜的外部特征.版权所有
【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
【解答】某位中学生经检查后发现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说明该学生是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的会聚能力过强造成的,这位同学需要佩戴对光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
考古学家使用凸透镜来观察文物细节,则凸透镜起到放大镜的作用,使用时物距应小于凸透镜的焦距,已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则文物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应小于10cm。
故答案为:凹透;小于。
19.【考点】远视眼的矫正;远视眼的形成原因.版权所有
【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分析、综合能力.
【解答】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而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这说明患的是远视眼;
远视眼看近处的物体,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如果用凸透镜矫正,光线会聚能力增强,使成像靠前落在视网膜上,能看清物体。
故答案为:远;凸。
20.【考点】近视眼的矫正;近视眼的形成原因.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
【解答】近视眼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来自远方的光在视网膜前便会聚了,即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图乙是近视眼的成像原理,所以应配戴凹透镜矫正。图丙是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属于凸透镜;而近视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图丁成缩小的像,是近视镜,因此应佩戴丁图的眼镜进行矫正。
故答案为:乙;丁。
21.【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
【解答】皮影戏是利用了物体在屏幕上形成的影子来表演的,当光线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如皮影)时,会在物体后面形成一个暗区,即影子,这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早期照相馆的摄影机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答案为:直线传播;倒立。
22.【考点】显微镜物镜的成像原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版权所有
【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
【解答】如图所示,是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此类透镜应用非常广泛,比如在生物课上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此时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一个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答案为:会聚;投影仪。
23.【考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的成像原理;由v,u,f判断成像的性质;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版权所有
【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分析、综合能力.
【解答】(1)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变成会聚于一点,这个点即为焦点;由图乙知,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即为凸透镜的焦点处,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0.0cm,则凸透镜的焦距是10.0cm;
(2)由图丙知,物距大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是照相机;
(3)当蜡烛放在透镜左侧1倍焦距以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眼睛应该在光屏这一侧,即B位置看向凸透镜,可观察到此时的像。
故答案为:(1)10.0;(2)缩小;(3)B。
四.作图题(共4小题)
24.【考点】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作图.版权所有
【专题】作图题;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
【解答】由于a点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像点,连接折射点和像点即为ab的折射光线;
过a点画出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然后连接折射点和像点,交主光轴于F点,则点F就是凸透镜的焦点。如图所示:
25.【考点】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作图;利用光的反射作图;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版权所有
【专题】作图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
【解答】过入射点垂直于镜面作出法线,已知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45°,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90°﹣45°=45°,则反射光线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再根据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画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26.【考点】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作图;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版权所有
【专题】作图题;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
【解答】从S点画出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过像点S′,折射光线与主光轴的交点为右焦点F。如图所示:
27.【考点】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作图.版权所有
【专题】作图题;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
【解答】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过焦点,如图所示:
五.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
28.【考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的成像原理;烛焰、光屏的移动.版权所有
【专题】实验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实验基本能力.
【解答】(1)当“F”光源位于如图所示位置,此时物距u=40cm﹣23cm=17cm>15cm,由表中第3次数据可知,物距变大,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光屏应适当向左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2)在“F”光源和凸透镜之间再放置一个相同的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会将光线提前会聚成像,故应将光屏适当向左移动,靠近凸透镜,可使光屏上再次出现“F”清晰的像。
故答案为:(1)左;放大; (2)左。
29.【考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仪器的摆放原则;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的成像原理.版权所有
【专题】实验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实验基本能力.
【解答】(1)①为了让烛焰的像呈现在光屏的中央,应将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光心和光屏的中心调整到同一高度;
②将蜡烛放在离透镜较远的位置,保持透镜位置不变,移动光屏,直到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取下透镜b,
AB、换上透镜a,凸透镜a的凸度变小,焦距变大,是远视眼成像特点,向右移动光屏,直到屏上再次出现烛焰清晰的像,故AB错误;
CD、换上透镜c,凸透镜a的凸度变大,焦距变小,是近视眼成像特点,再向左移动光屏,直到屏上再次出现烛焰清晰的像,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根据上述实验,可以得到初步的实验结论是: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过强所致;
(2)①由图知,当物距为20cm时,像距为20cm,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则fu20cm=10cm;
②不同凸透镜,物距相同时,焦距越大,像距越大,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中心厚度越大,像距越小,说明水透镜焦距就越小。
故答案为:(1)①同一高度;②C;(2)①10;②中心厚度越大,水透镜焦距就越小。
30.【考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烛焰、光屏的移动.版权所有
【专题】实验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实验基本能力.
【解答】(1)凸透镜将阳光会聚为一个最小、最亮的点时,这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即为焦距。由图可知,当凸透镜到纸的距离为10cm时将纸烤焦的时间最短,则凸透镜到纸的距离为10cm时会聚的点最小、最亮,故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2)如图丙所示,物距u=50.0cm﹣20.0cm=30.0cm>2f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
(3)将蜡烛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物距变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像距会变大,所以要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
故答案为:(1)10;(2)倒立、缩小的实;照相机;(3)远离。
31.【考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版权所有
【专题】透镜及其应用;科学探究能力.
【解答】(1)在AB之间观察平面镜中的像,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且左右相反,所以小丽看到的像是图中乙。
小明在BC之间观察光屏,平面镜所成的像不能用光屏承接,所以小明看到的是图中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2)将平面镜更换为一个凸透镜,恰能在光屏上成等大的像,当u=v=2f时,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所成的像上下左右都相反,他在BC之间观察光屏上的像,所以小亮看到的像是图丁。
(3)由于玻璃杯的上下是一样粗细的,相当于一个柱面透镜,成像时,像始终是正立的。
把卡通图片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的移动时,实际是物体逐渐远离凸透镜。
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物体在一倍焦距内靠近焦点时,像正立且会逐渐变大;
当物体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时,所成的像是正立的、变宽的实像,远离焦点时会逐渐变小;当物距为2f,成的是正立、等大的实像;大于二倍焦距时,成的是正立的、缩小的实像。
故不可能看到A和C,故选AC。
故答案为:(1)乙;丙;(2)丁;(3)AC。
解析著作权属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5/7/11 16:31:19;用户:540160554;邮箱:540160554@;学号:4723941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