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双十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图含嘉仓修建于隋朝。经考古发掘,遗址有数百个粮窖,库藏巨大。这些仓窖遗址最适合研究隋朝( )
含嘉仓遗址
A.皇权加强 B.经济发展 C.疆域辽阔 D.人口增长
2.为使运河水能由南向北流淌,方便运输,同时控制水流缓急、考虑汛期水位,古人探索出截直使曲、筑堰挡水、复闸提升等办法,完美解决修筑大运河时遇到的问题。材料重点强调隋朝大运河是( )
A.中国古代最长的运河 B.连接南北地区的纽带
C.改善当时民生的工程 D.劳动人民智慧的体现
3.608年正月,隋炀帝征发河北百余万人开永济渠,男丁不足,妇女也被征发;611年,隋朝出现“耕稼失时,田畴多荒”的情况。由此可见,当时( )
A.暴政影响发展 B.人民安居乐业 C.人口数量众多 D.妇女地位上升
4.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唐朝建立时间可以表述为( )
A.6世纪初 B.6世纪末 C.7世纪初 D.7世纪末
5.下图是根据张雁南《唐代消费经济研究》整理的唐朝米价变化折线图。唐初的米价从上升到下降再到趋于稳定,这主要得益于唐太宗( )
A.吸取隋亡教训 B.发展文化教育 C.鼓励发展生产 D.考核地方官员
6.《资治通鉴》记载:“是岁(唐太宗)时天下大稔(丰收),流散者咸归乡里……皆外户(门)不闭,行旅不赍(携带)粮,取给于道路焉。”材料反映的是( )
A.百家争鸣 B.文景之治 C.光武中兴 D.贞观之治
7.唐代诗歌《调笑令》中对某个生产工具描述道:“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此工具是( )
A.耧车 B.筒车 C.曲辕犁 D.水排
8.唐都长安约有百万人口,其中有来自中亚、波斯、大食、新罗等地的商人、使节、留学生数千人。很多外商在西市开设货栈,买卖货物。这反映出( )
A.唐朝政治制度完备 B.长安城布局严整对称
C.唐朝民族关系和睦 D.长安是国际性大都市
9.唐玄宗在位末年,朝政腐败,社会矛盾日趋尖锐,边疆形势愈为紧张,最终爆发了持续八年之久的战乱,使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此战乱是( )
A.赤壁之战 B.黄巢起义 C.安史之乱 D.藩镇割据
10.下表反映了907——960年的政权更迭,这种局面的实质是( )
朝代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建立者 朱温 李存勖 石敬瑭 刘知远 郭威
称帝前身份 唐朝节度使 唐朝晋王 后唐节度使 后晋节度使 后汉节度使
A.藩镇割据延续 B.民族政权分立 C.宦官专权结果 D.阶级矛盾尖锐
11.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到关于“天可汗”“回鹘”“渤海上京龙泉府城遗址”“千寻塔”等的史料并在班内进行交流。据此判断,这次交流的主题应是( )
A.唐朝的对外关系 B.唐与吐蕃的关系 C.唐朝的民族关系 D.唐朝的文学艺术
12.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指出:“只如吴道子画仲由,便戴木剑;阎令公画昭君,已着帷帽。殊不知木剑创于晋代,帷帽兴于国朝。举此凡例,亦画之一病也”。由此可见( )
A.绘画作品可以脱离现实 B.绘画史料有一定局限性
C.人物画的历史价值不高 D.宫廷画容易受政治影响
13.莫高窟是一座佛教石窟,但其中还有中国道教中传说的神仙画。下图中249窟中窟顶绘中国传统文化题材和佛教题材。这体现了莫高窟( )
A.融汇了中外文化 B.促进了商贸往来 C.见证了民族交往 D.再现了世俗生活
14.小华同学介绍北宋建立时引用了梁启超在《王安石传》中的描述:“陈桥之变,醉卧未起,黄袍已加……日未旰(晚)而事已毕。”这里描述的人物是( )
A.杨坚 B.李渊 C.王安石 D.赵匡胤
15.宋太祖时,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为防止知州权力过大,设置通判以分知州权力,还加强对地方税收的控制。这些措施意在( )
A.发展海外贸易 B.加强中央集权 C.丰富市民生活 D.削弱宰相权力
16.“夫西夏声明文物,诚不能与宋相匹,然观其制国书、厘官制、定新律、兴汉学……彬彬乎质有其文。”材料中评价的民族是( )
A.契丹 B.女真 C.蒙古 D.党项
17.图中的文字为契丹大字。它由几个音符叠成契丹语的一个音级,在形体上仿汉字合成一个方块字。这说明契丹族和中原民族之间存在( )
A.政治对立 B.文化交流 C.经济往来 D.军事冲突
18.辽人自称“炎黄子孙”,以“中国”自居;金人进入中原后,亦自称“中国”,也没有把辽、宋排除在“中国”之外。辽人、金人“中国观”从本质上反映了( )
A.中原文化先进 B.民族政权对峙 C.民族认同加强 D.民族习俗趋同
19.郭靖和杨康都是金先生《射雕英雄传》中的两个重要人物,丘处机给他们起名勿忘“靖康之耻”,他们出生时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20.宋孝宗为岳飞平反,追谥号为岳武穆等,建立了岳庙,按照开国将帅的最高规格进行改葬,世人将此举称为“平反昭雪”。下列表述与岳飞相关的是( )
A.陈桥兵变 B.郾城大捷 C.靖康之变 D.主持变法
21.林升在《题临安邸》中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了( )
A.北宋灭亡 B.女真崛起 C.南宋偏安 D.宋辽议和
22.在他的传奇一生中,统一整个蒙古草原,占领金朝的大片领土,进攻西夏、西辽及中亚的花剌子模,其征服足迹远抵东欧。“他”指的是( )
A.宋太祖 B.铁木真 C.完颜阿骨打 D.忽必烈
23.小明同学介绍“文天祥”时,展示下图中纪念堂资料,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具有的精神品质是( )
文丞相祠 介绍语:文天祥抗元兵败被俘后,被押解到大都。元世祖亲自劝降、许以高官厚禄。他都严词拒绝。文天祥被押到刑场后,面南而拜,从容就义。
A.英勇不屈 B.自强不息 C.廉洁正直 D.克己奉公
24.《元史》记载,某地方行政机构“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这则材料所描述的地方行政机构是( )
A.行中书省 B.中书省 C.御史台 D.枢密院
25.下图是某学生就我国元朝民族交融所作的示意图,经历图中的融合后形成的新民族是( )
A.南诏 B.回回 C.回纥 D.靺鞨
26.最初去除棉籽都是手剥。宋代时,出现了以“铁筋、铁杖”去掉棉籽的方法。元代中期,出现了轧棉机械——揽车。由此可知,宋元时期( )
A.棉花的加工方式多样 B.棉花的加工过程繁琐
C.棉花种植方法有创新 D.棉花加工技术有发展
27.“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宋代商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 )
A.江南的青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具 B.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C.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D.长安成为当时繁华的国际性大都会
28.下图反映了西汉至南宋我国南北方户数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反映了( )
A.经济重心南移 B.南北文化交流 C.疆域面积扩大 D.商品经济繁荣
二、材料题
29.阅读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隋唐时期)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图1选自《旧唐书·霍融传》 图2莫高窟壁面中的曲辕犁 图3唐朝三彩釉陶骆驼载乐俑
唐朝整体上处于领先其他诸国的地位,农业技术外传影响东西方农业生产发展……陶瓷器烧成的技艺启迪了欧洲人,促进了欧洲陶瓷制造业的发展。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王颜《唐代科技与世界文明》
材料三
杜甫《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英国的杜甫诗歌译介(翻译学)对英语世界文学译介影响较大……诗歌就是中西两个文明之间有诸多桥梁之一,西方人可以通过诗歌了解中国的秘密。
——黄道玉《杜甫诗歌英国译介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制度”的名称。
(2)仿照示例,从图1和图2中选择一幅进行解读。
示例:选择图8.图8描述了唐朝时期众多码头汇聚了大量船只,这些船只规模大,数量多,早晚不停地往来。这是研究唐代兴盛历史的重要文献史料,蕴含丰富历史信息。该史料反映了唐朝沿海、沿江商品贸易发展的盛况,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3)根据材料三,写出《忆昔》中盛世局面的名称。小历同学认为杜甫的诗《忆昔》能真实反映盛世光景,你是否同意他的看法?请简述理由。
(4)运用上述材料的史实,说明隋唐时期的世界地位。
三、综合题
3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古代边疆治理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自秦朝以来出现过多次大一统局面。 隋唐王朝疆域的开拓扩大了中原传统治、经济和文化与边疆地区的联系。唐朝的边疆民族政策是以怀柔、招抚为主。唐王朝对边疆民族采取的和亲政策次数之多、持续时间之长是历代王朝所无法比拟的。 宋、辽、金之际内地和边疆的开发与交流进一步发展。雄州是宋辽边境的军事重镇且在此开设榷场(贸易场所)。雄州知州的选任,一般以能力较强的武臣充任。相比文臣,武臣可以更好地应对战争压力,能及时有效地临兵御敌。 下表 961年~1124年出任雄州知州人员统计表武将文臣身份不详4921
元朝边疆治理方面采取许多行之有效的政策。例如成立“总制院”,1288年改为“ ② ”,管理全国佛教事务和吐蕃(西藏)领土,对西藏行使领土管辖权。它的副职必须由佛僧担任,一些喇嘛首领如帝师、王、公等都是由朝廷封的。因此,西藏似乎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成为元朝的一部分。 中国古代边疆政策自秦汉时期初具规模后,经隋唐元明清的充实、完善,到清朝形成了完整体系。 ——据《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陈宏茂《试论宋辽间的榷场贸易》、赫尔伯特·弗兰克《蒙古统治下的中国》编制
(1)根据材料和图片,写出唐朝“和亲”的事件名称及①处的管辖方式。
(2)材料中北宋对边境雄州的管理方式与当时实行的 方针相背离,主要是因为 。
(3)指出材料中②处的机构名称;并根据材料说明元朝管辖西藏的特殊之处。
(4)综合上述材料,简析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共同智慧及其作用。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根据所学,写出1005年订立的盟约名称。
(2)阅读材料,选择两个相关联的历史事件,确定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书写规范,条理清楚)
参考答案
1.B
2.D
3.A
4.C
5.C
6.D
7.B
8.D
9.C
10.A
11.C
12.B
13.A
14.D
15.B
16.D
17.B
18.C
19.D
20.B
21.C
22.B
23.A
24.A
25.B
26.D
27.C
28.A
29.(1)制度:科举制度。
(2)图1:选择图1,图1是研究唐朝历史的文献史料。它记载了唐朝官员霍融的事迹,反映了唐朝政治制度和官僚生活。这一史料为研究唐朝政治生态提供了文字依据,具有研究唐朝政治制度、官僚体系的重要价值。
图2:选择图2,图2是研究唐朝农业的实物史料。它直观呈现了曲辕犁的形态,反映了唐朝农业工具的创新。这一史料为研究唐朝农业技术进步、农业生产发展提供了实证证据,体现了唐代农业的先进性,具有见证古代农业创新的重要价值。
(3)名称:开元盛世;
观点及理由:不同意;文学作品存在艺术加工成分,不能完全等同于真实的历史记录,还需要结合正史记载、考古发现、实物史料等多种类型的史料进行相互印证。
(4)地位:隋唐时期在政治制度、农业、手工业、文化等方面都对世界产生影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30.(1)名称:唐蕃和亲。
方式:设立机构。
(2) 重文轻武 武臣可以更好地应对战争压力,能及时有效地临兵御敌
(3)机构名称:宣政院
特殊之处:西藏由宣政院直接管辖,采取政教合一的管理模式。
(4)智慧:因地制宜。
作用: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31.(1)名称:澶渊之盟。
(2)历史事件:玄奘西行、鉴真东渡
观点:对外交流促进国家发展。
论述:唐太宗时期,玄奘西行印度求取真经,研习佛法,为大唐带回大量佛经,促进大唐佛教的发展和中印文化交流。唐玄宗时期,鉴真六次东渡最终成功抵达日本,在日本传授佛经和传播大唐文化,为中日交流做出杰出贡献。
综上所述,对外交流可以更好的学习先进文化,推动社会的更好发展,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