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15课《说“屏”》教案设计及备课资料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15课《说“屏”》教案设计及备课资料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10 19:39: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说“屏”
教学目的
1.积累语言,揣摩语言,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力。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了解屏的相关知识。
3.以屏为媒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积累语言,揣摩语言,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力。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了解屏的相关知识。
教学设想
1.指导学生大量查找有关屏风的知识,理解其在文化上的意义。
2.结合生活与图片让学生对屏风有直观的理解。
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情景激趣
屏风,集实用与装饰功能于一身。在我们的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活中虽然不多见,但它独有的魅力仍能牵动我们的情思。今天,学习陈从周先生《说“屏”》,以了解更多有关屏风的知识。
陈从周(1918—2000),古建筑园林专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昆剧活动家。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杭州。之江大学文学学士。上海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早年向沈传芷学昆曲,与俞振飞等有深厚友谊。其《园林美与昆曲美》一文(见《书带集》),论述园林、昆曲是中国文化代表。
第一步,泛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
( http: / / www.21cnjy.com )重号标出说明文的写作的对象,用横线标出文章的说明点,用序号标出意义段,用波浪线标出说明对象的特点,批注自己的阅读理解,列出不懂之处。
在阅读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词语:
忒(tēi) 韶光(sháo) 伧俗(cāng) 休憩(qì) 擅长(shàn) 流萤(yíng)
屏风:放在屋内用来挡风或隔断视线的用具。 幽微:微弱。 微妙:深奥玄妙,难以捉摸。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 伧俗:伧,粗野。粗俗鄙陋。
一、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
㈠划分段落,概括大意
1.(1)点出屏风的特点,表达作者的感情。
2.(2—3)屏风的作用及类型。
3.(4)要发挥屏风在建筑美上的作用。
4.(5)强调屏风是很吸引人的,并提出希望。
㈡课堂探究
1.本文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抓住特点,思路清晰。先介绍屏风的功能,再提出如何使用和设置,最后希望建筑师、家具师在屏风的使用上推陈出新。
2.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明确:本文介绍了屏风的实用功能和艺术装饰功能,重点对屏风的使作和设置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希望引起有关人员的注意,以更好地发挥屏风的作用。
3.本文突出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明确:作者从欣赏者的角度介
( http: / / www.21cnjy.com )绍相关知识,使读者在欣赏文章的同时了解屏风;多处引用古诗词,文白相杂,不仅突出了说明对象的特征,也使说明语言更生动形象。
第二步,精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
1.什么是屏?(用文中句子回答)
明确:“屏者,障也。”意思是:屏风,用作遮挡、阻隔的东西。
2.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那些知识?
明确:屏的作用,屏的种类,屏在设置上应注意的问题。
作用:遮挡视线,室外(在院子或天井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安置屏风,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起分隔作用和艺术点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可以挡风,空间还是流通的,室内安置屏风与帷幕相同。
种类: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设置:屏风的功用与设置全在一个“巧”字。即要因地制宜,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等几方面均要做到得体。
3.文中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其感情主要是通过哪些词语或短词表现出来的?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情?
明确:赞赏。从“富有诗意”、“心生向往之情”、“更觉得它实在微妙”等词语中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感情。
产生感情的原因:受古诗词及古画的影响,从小就对屏风产了喜爱、向往之情;后来在实际接触和研究工作中,对屏风的认识更深,感情也加深。
4.找出文中引用的古诗词并加以理解:
⑴“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出自唐诗人杜牧《秋夕》诗。全诗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这是描写封建帝王后宫宫女生活图景的诗。整首诗以寂静凄清的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内心的痛苦。
⑵“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锦屏人”,闺中女郎。“韶光”,美丽的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忒”,太。全句写出了主人公心中的无限哀怨。
此句出自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的“游园”,表现杜丽娘为自己没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她追求青春幸福的热望。
⑶“抱膝看屏山”
出自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填的是“临江仙”的词牌。写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楼参佛诵经,顿悟一生得失。
5.课文中多处引用古诗词,有什么妙处?
明确:多处引用古诗词,使全文具有浓浓的诗意和韵味,突出了屏风在文化上的意义。
引用《秋夕》诗句,表达了作者幼时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屏风的无限向往与喜爱之情,放在开篇,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用《牡丹亭》中的“银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把它放在屏风的定义后,既补充了屏风的含义,又使语言生动有趣。结尾两处引用古诗佳句,点出“屏”这种古代器具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更好地开发和使用屏风的愿望。
6.交流课外搜集的古人描写屏的诗句。
比如:查找积累与屏风有关的诗句。
例:南朝《闺怨篇》:“屏风有意障明月,灯火无情照独眠。”
李商隐《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柳永《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烟敛寒林簇,画屏展。”
李贺《洛妹真珠》:“金鹅屏风蜀山梦,鸾裾凤带行烟重。”
《屏风》:“月风吹露屏外寒,城上乌啼楚女眠。”
小结: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实用功能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装饰功能,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抒发了对屏风的热爱之情。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期望屏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永远散发着不朽的艺术魅力。
第三步,选读相关内容,个性解读
1.你对课文还有哪些不同理解?

2.学了课文你有哪些与众不同的收获?

总结固趣

布置作业
预习《大自然的语言》,要求基本理解课文,列出不懂之处。
有关的趣味教学资料

玲珑通透陈从周
平日闲逛书店乱翻书,最恨没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前言后语之作,拿在手中翻来翻去,总有一种光秃秃的感觉,不信任感油然而生。但是近日却连续两次买了这样的书,便是陈从周先生的两本散文集《梓室余墨》和《陈从周散文集》,原因在于,十几年前,通过一本名为《书带集》的小书,就曾领略过陈先生文章的大家风范,那种玲珑通透之感至今难以忘怀。
玲珑通透这个词是从玲珑剔
( http: / / www.21cnjy.com )透而来。《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细致,孔穴明晰,结构奇巧(多指镂空的手工艺品和供玩赏的太湖石等)。”
这样一个解释用在陈从周先生身上很恰当—
( http: / / www.21cnjy.com )—陈先生是同济大学教授、著名的古建筑学家、园林专家,释语中提及的“太湖石”,几乎是古代园林艺术不可或缺的一项,陈先生的文章中经常涉及。他还写得一手漂亮散文,又工于书画,按时下最流行的说法,是个码字儿的,甚至还是个码笔画儿的,既是“码”,就又暗合了释语中“工艺品”这一说法。至于释语中所用的形容词:“细致”、“明晰”、“奇巧”,换来形容陈先生的文章,都是深中肯綮、当之无愧的。
为什么又改“剔透”为“通透”呢?实在因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剔透一词太过精巧。陈先生的文章精巧不假,精巧到极处,一篇随笔只一句话解决问题。比如《梓室余墨》中有一篇“福禄寿砖为明代物”,偌大一个题目,下边只有17个字:“福禄寿砖为明代物。明墓明塔等中屡见。”精巧吧?然而一看便知,这是典型的“薄发”,背后的“厚积”之苦如何呢?作者的密友冯其庸曾说过:“书中所写,都是他的亲知亲阅,是他多年来实地考察南北各地古建筑的心得结晶。”由此可见,陈先生之文不仅止于精巧,还有一股大气贯穿其间,它是几十年苦苦修炼、“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结果。大则通,把知识学通了,把艺术领悟通了,把人生看通了;通了,才能透,才能寥寥数语,老老实实朴朴素素,但文尽而意无穷;才不会像某些著名教授那样,洋洋万言,全属矫情感慨,言无实物。
……
陈先生也有长篇大论的,收在《陈从周
( http: / / www.21cnjy.com )散文集》中的文章就是例证。这些文章大抵可分几类,一是关于古建筑、园林的艺术随笔;如“说园”和“园林丛谈”系列,是海内外公认的研究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经典。二是学术味道很浓的游记;如“宣城志古”、“闽中纪游”等。三是怀念友人的至情文字;比如“记徐志摩”(陈与徐有亲戚关系)、“瘦影”(怀念先师梁思成之作)等等。这些作品,俞平伯先生曾经盛赞:“其间山川奇伟,人物彬雅,楼阁参差,园林清宴,恍若卧游,如闻謦欬。”
如果要我评价陈先生的文集,我更愿意借用他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己“说园”中的文字:“万顷之园难以紧凑,数亩之园难以阔绰。紧凑不觉其大,游无倦意,宽绰不觉局促,览之有物……而大胆落墨,小心收拾,更为要谛,使宽处可容走马,密处难以藏针。故颐和园有烟波浩渺之昆明湖,复有深居山间的谐趣园……园有大小之分,有静观动观之别,有郊园市园之异等等,各臻其妙,方称得体。”你只须将这段话中的“园”换成“文章”、亩啊顷啊的面积单位换成文章的长短,其他那些赋比兴,就恰到好处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陈先生不仅纸上谈兵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还亲历亲为地筹建过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明轩”以及旧金山的中国园林,非常希望有一天能够亲眼看到它们。按照文如其人的说法来推论,园林亦应如其文,那我们将再一次为玲珑通透的艺术所感染。
古建学家---陈从周
陈从周教授,我国著名的古建筑、古园林专家。
陈从周先生生前在同济大学建筑系任教近5
( http: / / www.21cnjy.com )0年的,毕生致力于保护和弘扬中国古建筑尤其是园林建筑文化,成果瞩目,著作等身。著有《说园》、《苏州园林》、《扬州园林》、《中国民居》、《绍兴石桥》、《岱庙建筑》、《园林谈丛》、《装修图集》、《上海近代建筑史稿》等学术专著,其中《说园》最为精辟,“谈景言情、论虚说实、文笔清丽”,影响力之大,其远及日、俄、英、美、法、意、西班牙等地。
陈从周先生不仅对于古建筑、古园
( http: / / www.21cnjy.com )林理论有着深入的研究、独到的见解,还参与了大量实际工程的设计建造,如设计修复了豫园东部、龙华塔、宁波天一阁、如皋水绘园,设计建造了云南楠园等大量园林建筑,并把苏州网师园以“明轩”的形式移建到了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成为将中国园林艺术推向世界之现代第一人。
陈从周先生还是一位知名的散文作家和画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张大千先生的入室弟子。1948年,他30岁时,在上海开办个人画展,以“一丝柳,一寸柔情”,蜚声海上画坛。随后出版《陈从周画集》,张大千慨然为之题签。中年以后,所绘兰、竹,评家称为“意多于笔,趣多于法,自出机杼,脱尽前人窠臼”。1978年冬,他应邀为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设计“明轩”,贝聿铭雅嘱他写就长卷水墨丹青《名园青霄图卷》,复请国内文化耆宿、书法名家题咏,现存纽约贝氏园,成为一件极为珍贵的书画名品。作为散文作家,出版过《书带集》、《春苔集》、《帘青集》、《随宜集》、《世缘集》,以及40余万字的《梓室余墨》等散文作品。
陈从周先生虽然离我们而去了,但却给后人留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很多宝贵的东西。在这些遗著的每一页里都浸透了他的心血,浸透了他对我们华夏民族文明的热爱和真切的感情。潜心地细细阅读这些遗著时,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渐渐地沉醉到那些字里行间中去,尽情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浓郁与香淳,充分地领略中国古代建筑和园林的景境之神韵。正如叶圣陶先生在关于《说园》的一封书信中所说“从周兄熔哲文美术于一炉,以论造园,臻此高境,钦悦无量。”
国著名建筑学家贝聿铭先生提议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设立了陈从周教育奖励基金,每年奖励优秀的教师和学生,以纪念和弘扬陈从周先生的道德风范。
陈从周的意义
——陈从周先生逝世二周年纪念
名园不可失周公,处处池塘哭此翁。多少灵峰痛米老,无人再拜玉玲珑。
这是著名红学家冯其庸先生在陈从周先生去
( http: / / www.21cnjy.com )世后不久写作的悼亡诗《哭从周兄》的第二首。据说,由于这首诗是如此煽情,以至于当陈在国外未能参加葬礼的学生们读到此诗时竟禁不住失声痛哭起来。

汉代的屏风(拓展阅读)
汉代,屏风的使用更为普遍,有钱有地位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家都设有屏风。据《西京杂记》载:“汉文帝为太子时,立思贤院以招宾客。苑中有堂隍六所,客馆皆广庑高轩,屏风帷帐甚丽。”
汉代屏风在种类和形式上较前代有所增改,除
( http: / / www.21cnjy.com )独扇屏外,还有多扇拼合的曲屏,也称连屏,或叠扇屏。此时,屏风常与床榻结合使用。如山东诸城汉画像石的屏风,中间放置与之配套的床榻和茵褥。有两面用和三面用的,也有多扇而两面用的。两面用是在床榻后面立一扇,再把一扇折成直角,挡住床榻的一头。三面用是在床榻的后面立一扇,左右各有一扇围住两头,也有多扇两面,即后面由两扇或三扇围护,一扇折成直角,另一扇立在床榻一侧。还有在屏风上安兵器架的。如山东安邱画像石上的屏风,后面右侧安兵器架,用以放置刀剑等兵器。还有一扇的,放在身后,长短与床榻相等。如甘肃和林格尔东汉墓壁画屏风,屏身不高,属小型屏风。
近年出土的实物中,以长沙马王堆墓出土的漆屏风
( http: / / www.21cnjy.com )最为典型,屏身黑面朱背,正面用油漆彩绘云龙纹图案,绿身朱鳞,体态生动自然。背面朱色地上,满绘浅绿色棱形几何纹,中心系一谷纹玉璧,围板四周,围以较宽的棱形彩边。在下面的边框下安着两个带槽口的木托,起保证屏身直立的作用。洛阳涧西汉墓出土的陶屏风,也属于这一类。
屏风,一般多用于室内,偶尔也在室外使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但不多见。有一种较大的屏风,专为挡门起遮蔽作用,位置相对固定,名曰“树”。也有把屏风称为“塞门”或“萧墙”的。《尔雅 释宫》:“屏,谓之树。”《礼记 杂记》下:“树,屏也,立屏当所行之路,以蔽内外也。”“天子外屏,诸侯内屏。”郑玄注:“屏谓之树,今罘也。”可知当时的屏风还有罘之名。
罘之名,由来已久,到王莽时才渐渐不闻。当时人们多把罘解释为“复思”。王莽篡政后,改国号“新”,下令拆去汉陵罘,其意在于使人们不复思汉也。
室内所用屏风,大多用木制成,而室外的屏
( http: / / www.21cnjy.com )风,用木制的就不多了。为了经得住风雨侵蚀,常用土石砌成。作用与我们今天所见的影壁和照墙相同。晋崔豹《古今注》载:“罘,屏之遗像也,熟门外之舍也。臣来朝君,至门外当就舍,更详熟所应对之事也。”意思是让人们行至屏外时,稍事停留,复有所思。这里有屏风遮蔽,一旦绕过屏风,便须见礼应对,无暇思索。因此,当门设屏,第一可以挡风避光,第二增加了室内的陈设,第三为来客划出一个特殊地段,给人们一个思考准备的场所。
汉代时,屏风多以木板上漆,加以彩绘。纸张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明之后,则多用纸糊,上面画各种仙人异兽等图像。《后汉书 宋弘传》曰;“弘当燕见,坐新屏风,图画列女,帝数顾视之。弘正容言曰:‘未见好德如好色者,帝即为撤之。’”这种屏一般多扇组成,每扇之间用钮连接,可以折叠,比较轻便,用则设,不用则收起来。人称曲屏。四扇称四曲,六扇称六曲。还有多扇拼合的通景屏风。
屏风还有镂雕透孔的,河南信阳楚墓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土过一件木制镂雕彩漆座屏。这类屏风多用木制,中间镂雕出立体感很强的图案,是一种纯装饰性的屏风。汉代,这种屏风还很盛行。《三辅决录》载:“何敞为汝南太守,章帝南巡过郡,有雕镂屏风,为帝设之。”
还有一种较小的屏风,名曰“隔坐”,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独扇素面。《后汉书》就有对这种屏风的描述:“郑弘为太尉时,举弟五伦为司空。班次在下,每正朔朝见,弘曲躬自卑,上问知其故,遂听置云母屏风分隔其间。”《三国志 吴书》载:“景帝时,纪亮为尚书令,子骘为中书令,每朝会,诏以屏风隔其座。”这两段记载,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当时屏风的使用情况。
节选自《中国古代的屏风》2004-8-26
8:51:44文章来源:互联网
1.给选文分段,并概括各段的段意。
答:(一)(1):引经据典说明汉代已广泛使用屏风,引出说明对象。
(二)(2—6):具体介绍室内室外的各种屏风样式及其功用。
(三)(7—9):从材质、结构、大小、装饰等进一步介绍汉代屏风的特点。
2.本文使用什么说明顺序,结合课文本作简要的分析。
答:逻辑顺序。
如介绍室内屏风时,作者先介绍典籍上出现
( http: / / www.21cnjy.com )过的屏风,再根据近期出土的实物进行介绍,有理有据,确凿真实。在介绍屏风特点时,从一般到特殊,使读者对屏风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3.本文主要使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答:①举例子:如用山东诸城汉画像石的屏风,中间放置与之配套的床榻和茵褥。来说明当时屏风常与床榻结合使用的情况。
②引资料:晋崔豹《古今注》载
( http: / / www.21cnjy.com ):“罘,屏之遗像也,熟门外之舍也。臣来朝君,至门外当就舍,更详熟所应对之事也。”说明屏风的一个独特用处:让人在进见前有一个思考的空间。
③作诠释:汉代屏风在种类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形式上较前代有所增改,除独扇屏外,还有多扇拼合的曲屏,也称连屏,或叠扇屏。此时,屏风常与床榻结合使用。如山东诸城汉画像石的屏风,中间放置与之配套的床榻和茵褥。有两面用和三面用的,也有多扇而两面用的。两面用是在床榻后面立一扇,再把一扇折成直角,挡住床榻的一头。三面用是在床榻的后面立一扇,左右各有一扇围住两头,也有多扇两面,即后面由两扇或三扇围护,一扇折成直角,另一扇立在床榻一侧。还有在屏风上安兵器架的。如山东安邱画像石上的屏风,后面右侧安兵器架,用以放置刀剑等兵器。还有一扇的,放在身后,长短与床榻相等。如甘肃和林格尔东汉墓壁画屏风,屏身不高,属小型屏风。分门别类解说汉代屏风。
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