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第4课《雨霖铃》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第4课《雨霖铃》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10 20:26: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雨霖铃》教学设计
张玉惠
教学目的:
1、透视作者的心灵世界和作品的时代特色,让学生对作品进行较深层次的理解、领会和把握。
2、通过诗词中所蕴含的优美画面和意境风格,从社会和时代的广阔背景上鉴赏作品,增强鉴赏的力度、广度和深度。21cnjy.com
3、学生由“境”入诗,知“情”而出,实现形象思维和审美鉴赏能力的迁移,焕发学生主体的创造激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尼采说:“母鸡下蛋后的啼叫与诗人的吟咏本
( http: / / www.21cnjy.com )质上是一致的,都是痛苦使然。”逆境会摧毁人,也会成全人,尤其是诗人,所以才有“诗穷而后工”“文章憎命达”的话。2·1·c·n·j·y
二、作者简介
因他的一首
《鹤冲天》中有“才子词人,自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白衣卿相”,
以及“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等词句,仁宗知道后认为柳永过于狂妄,不准录取,从而招致他屡试不第。【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三、朗读课文
1、学生反复诵读
2、请两位学生有感情朗读
四、解析本词
1、找出统摄全词内容的句子。
明确: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别赋》中有“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的话,可以说古往今来最动人的文字都是有关离别的文字。你认为词中哪一句最能体现情人离别时的惆怅?
明确:“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情到深处,纵有千言万语也道不尽彼此的难舍与思念,更何况语言所传达的是人的心意,如果两人已心意相通,那么语言还有什么用呢?
3、与词人依依惜别的是什么人?她在词人心中的地位如何?
明确: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面对良辰好景,词人千种风情,这千种风情需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人倾诉。没有相知相爱的人,纵有万种风情,与不解风情又有什么区别呢?而现实的情况是离别后,面对良辰好景,空有千种风情,无人可以诉说。可以诉说的人,只有眼前的伊人,伊人在词人心中的地位与此可见。21教育网
4、为什么正值冷落的清秋时节更让人难以忍受?
明确:中国善感的文士偏爱以清秋来寄托遣愁。悲秋早就成为古代文人难以挣脱的情结了。离愁同凄凉的秋景一旦结合就加倍让人感到落寞。
5、词中还集中了许多出动愁思的意象来表现词人的愁怀,请同学们加以分析。
明确:暮色中的长亭、待发的兰舟、依依的杨柳、熹微的残月……一系列寄寓离别特定内涵的意象的叠加,在层层铺叙中作者务求将离情渲染到极致。
明白了长亭、杨柳、兰舟对表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离别的重要作用,就不难明白凄切的蝉鸣、骤至的秋雨、浩渺的烟波、消愁的美酒、清冷的晓风等意象对渲染伤感缠绵的情怀的重要性。21·cn·jy·com
6、在众多的意象中蝉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历来文人笔下的蝉都是嘈杂吵闹的,为何柳永笔下的蝉如此凄切?
明确:“以我观物,故外物皆着我之色彩。”
五、课堂小结
多情的诗人用富有诗意的眼睛去看天地万物,我们也应该用情感丰富的心灵去感受自然界的一切,结合景物描写写一段抒情性文字。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教后反思: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 http: / / www.21cnjy.com ),采用怎样的形式更好更快的让学生从这本厚厚的文化宝藏里挖掘出闪亮的珍珠则是我们广大的同行共同的追求。要让学生学会理解美、欣赏美,体味美,就必须创设出美的情境,美的氛围,让学生置身其中,去体会,去感悟。在重点意象的理解上,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却自主读解。www.21-cn-jy.com
本节课学生活动仍不够充分,面不太广
( http: / / www.21cnjy.com )。还可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权。我上课的语速较快,有的学生反映不及,影响听课和思考。教学语言有不简练的地方。今后,在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素材、学习语文等方面多想一些办法,使“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人心。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