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声与听觉(同步课件 36张PPT)--2025-2026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2.2 声与听觉(同步课件 36张PPT)--2025-2026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7.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7-17 10:58: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第2节声与听觉
(第2课时)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2024浙教版)
第1章对环境的察觉
01声波
02听觉的形成
目录
科学观念:利用声波反射原理进行简单的距离计算,建立科学观念;了解耳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知道听觉的形成过程。
科学思维:通过类比水波的方法建立声波模型,帮助认识声,音以疏密相间的波的形式传播,强化科学思维。
探索实践:通过读图等方式,自主获取耳结构的相关信息,初步提升读图能力
态度责任:通过实验验证假设,尊重客观数据,避免主观臆断。
学习目标
重点:
理解声音像波一样传播,并会发生反射
知道声音在不同材料中传播快慢不同。
了解耳朵的结构。
难点:
理解声音是以疏密波的形式传播。
利用回声测距进行简单计算。
弄清楚耳朵各部分的作用及听觉是怎样形成
学会通过实验发现声音产生和传播的规律。
教学重难点
一个同学们,这是老师用AI生产的夸张的视频,当老师敲响鼓面时,鼓面的振动会像水波一样扩散开来——这是否意味着声音也像水波一样传播呢?其实,声音不仅能通过空气传递,还能在固体、液体中‘旅行’!但你们有没有想过,声音为什么能在不同介质中传播?它究竟是以什么形式‘跑’向我们的耳朵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揭开这个谜题——声波的神秘面纱!”
课堂导入
PART01
声波
新知讲解
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那么,声音是以什么形式在介质中传播的
一、声波
1.在水槽中加入水,放上一只软木塞。然后用铅笔不断轻触水面,水面上就会形成一图一圈的水波,向外传播。此时水槽中的软木塞会怎样运动
软木塞上下浮动。因为铅笔不断轻触水面引起水面上下振动,这种振动向外传播出去使其他部分的水也上下振动,形成波纹,所以软木塞也随着水面上下浮动。
2.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喇叭的前方,当喇叭发出较强的声音时,观察烛焰的摇晃情况。
当喇叭中发出声音时,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从而使烛焰晃动,声音越强,烛焰晃动越厉害。
与水波的传播相似,声音在空气中也是以波的方式向远处传播的。以喇叭发声为例,当喇叭的纸盘面向外侧运动时,压缩邻近的空气,使这部分空气变密;当喇叭的纸盘面向内侧运动时,这部分空气变疏。喇叭纸盘面的不断振动,使空气中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向远处传播。因此,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着,这种波叫作声波(soundwave)。
一、声波
声波将声音从发声的物体传播到远处,其实它传递着的是能,而非物质。例如,雷电发生后,雷声以声波形式将能向四面八方传播,到达我们周围,使我们周围的空气振动,从而使我们能够听到雷声,但雷电发生处的空气并没有到达我们的周围。
一、声波
2.声音传播的快慢
(1)声速
声音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其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在15℃的空气中,声音每秒传播340m。
一、声波
2.声音传播的快慢
(2)影响声速的因素
①介质种类。在不同的介质中,声音传播的快慢一般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
②温度。温度越高,空气中的声速越大。气温每升高1℃,声音在空气中每秒传播的距离约增加0.6m。
一、声波
二、声音的传播
教材深挖
回声
(1)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被反射,形成回声。
(2)区分回声与原声的条件
如果障碍物离人较远,使得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就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如果回声和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相差不到0.1s,人就分辨不出原声和回声,但会觉得声音更响亮,这就是在屋子里说话比在旷野中说话响亮的原因。
二、声音的传播
教材深挖
回声
(3)回声的应用——科学家用声波探测海底深度
回声可以用来测量距离。测量原理S=V声t,其中t为从发声到听到回声的时间,v声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长啸一声,山鸣谷应
如图1.2-11是声音在干燥空气中传播的速度随温度变化的图像。从图像中能得出什么结论
(1)当空气温度达到30℃时,声音的传播速度接近350m/s。
(2)在干燥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随空气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或在干燥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与空气温度成正比)
例题:将耳朵贴在较长的注满水的铁质自来水管一端,让另外一位同学在自来水管另一端用力敲一下,能听到三次敲击声。按先后顺序说出这三次敲击声分别是通过哪种介质传播到人耳的
()
A.空气、水、铁管B.水、空气、铁管
C.水、铁管、空气D.铁管、水、空气
课堂例题
解析:在一根较长的注满水的铁质自来水管的一端用力敲击,声音会在铁管、水和空气中同时传播,因为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所以会听到三次敲击声,第一次是通过铁管传播的,第二次是通过水传播的,第三次是通过空气传播的。答案:D
PART02
听觉的形成
新知讲解
耳是人的听觉器官,有了它,我们才能听到世界上的各种声音。
二、听觉的形成
耳的功能:收集声波并将声信息传送到大脑。耳分外耳、中耳和内耳三个部分。
二、听觉的形成
外耳集音
内耳感音
中耳传音
二、听觉的形成
结构 组成 功能
外耳 耳郭 收集声波
外耳道 传导声波,声波进入外耳道后撞击鼓膜
中耳 鼓膜 接收声波产生振动,并带动鼓室内的听小骨振动
鼓室 位于鼓室内的听小骨把声音放大后传入耳蜗
咽鼓管 连通鼓室和咽部,使鼓膜内外空气压力保持平衡,从而使鼓膜能正常振动
内耳 前庭 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保持身体平衡
半规管
耳蜗 内有液体和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声音振动刺激,产生信息
1 .耳的结构及功能
二、听觉的形成
拓展
人听到声音的两种途径
(1)空气传导:通常人听到的 声音是由空气传到人耳的。
(2)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 骨也能传到听神经,引起听觉。
声波
二、听觉的形成
2 . 听觉的形成
鼓膜振动
听小骨放大振动
耳蜗内听觉感受器
接受声音刺激,产生信息
听觉神经
大脑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内耳
中耳
外耳
由此可知首先耳要接受声音并将其转化成信息,将此信息传送到大脑,大脑分析信息并形成听觉。
3 .影响听觉的因素
( 1 ) 年 龄:听觉通常会随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减弱。可以通过助听 器来提高听力。
助听器相当于一个小型扩音器,把原本听不到的声音加以放大,再 利用听障者的残余听力,将声音信息送到大脑听觉中枢。
( 2 ) 器 官 损 伤:听觉器官的某一部分受到损伤,会使听力下降,甚 至失聪,助听器也很难起到作用。
二、听觉的形成
1.根据听觉的形成过程,谈谈引起听觉障碍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根据听觉的形成过程可知,只要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听觉就将会受到影响。引起听觉障碍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鼓膜、听小 骨损伤或发生病变,引起听力下降,称为传导性耳聋;另一种是由于耳 蜗、听觉中枢和与听觉有关的神经损伤引起听力下降或丧失,称为神经 性耳聋。
2.遇到巨大声响时,应迅速捂紧双耳或张嘴,这是为什么
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捂紧双耳,这是为了防止强烈的振动传到鼓膜, 把鼓膜震破。中耳经过咽鼓管连接至咽部,咽鼓管的主要作用是维持中 耳内的气压,使之与外界环境的气压相同。张开嘴,可以使中耳内的气压 与外界环境的气压相同,保护鼓膜不至于因内、外压力差太大而损伤。
4.耳能保持身体平衡
(1)耳有保持身体平衡作用的原因:内耳的半规管、前庭中有感受 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
(2)晕车、晕船、航空病的原因:内耳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 过于敏感,且受到过长或过强的刺激。
二、听觉的形成
例题:随着手机的广泛普及,随处可见“低头族”,长期用耳机 听音乐可能会损伤耳内对声波敏感的细胞,使听力下降。上述细 胞位于 ( )
A.外耳道 B. 鼓膜 C. 耳蜗 D. 咽鼓管
课堂例题
解析:外界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 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 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这样就产 生了听觉,因此对声波敏感的细胞位于内耳的耳蜗。 答案:C
PART 03
课堂总结
课堂总结
声和听觉
PART 04
练习与应用
在学校举行的逃生演习中,同学们听到警报声需要迅速逃生。如图是人耳的结构,下列关于人耳结构在此过程中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②收集声波 B.③带动听小骨振动
C.⑤放大振动 D.⑥产生听觉
练习与应用
解:A、②是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A错误。
B、③是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带动听小骨振动,B正确。
C、⑤是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C错误。
D、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产生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感觉细胞,再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产生听觉,D错误。
故选:B。
小刚扁桃体发炎没有及时治疗,几天后感觉耳朵疼,经检查是患了中耳炎。病菌从口腔侵入中耳的通道是(  )
A.听小骨 B.耳蜗 C.外耳道 D.咽鼓管
练习与应用
解:如图是耳的结构模式图。
可见,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咽鼓管一端连通咽部,另一端连通鼓室。得了扁桃体、咽炎如不及时治疗,病菌就有可能沿着咽鼓管进入中耳的鼓室,会引发中耳炎,使听力下降。
故选:D。
下列能正确表示人形成听觉过程的是(  )
A.声音→耳郭→鼓膜→耳蜗→听小骨→听神经→大脑
B.声音→耳郭→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
C.声音→耳郭→听小骨→鼓膜→耳蜗→听神经→大脑
D.声音→耳郭→耳蜗→听小骨→鼓膜→听神经→大脑
练习与应用
解:耳郭收集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听小骨能够放大振动,并且将振动传导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听觉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因此声波入耳的顺序的是:声音→耳郭→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的听觉中枢。
故选:B。
PART 05
提升训练
用录音机录下自己朗读或唱 歌的声音,再播放,自己听起 来觉得别扭,不像自己的声音,而其他人听起来却没有差别,这是为什么
提升训练
【解答】(1)用录音机录下说话人的声音和平日直接听到的说话人的声音,都是通过空气传播,所以别人认为像说话人的声音。
(2)用录音机录下自己的声音,再播放出来时是通过空气传播给自己的;而听自己发出的声音,主要是通过骨传导的方式来传递的,所以这两种介质不同,两种声音的音色不同,听起来感觉也就不一样。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