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 光的反射和折射(第3课时)(同步课件 35张PPT)--2025-2026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4.3 光的反射和折射(第3课时)(同步课件 35张PPT)--2025-2026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7-17 11:15: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第4节 光的反射和折射
(第3课时)
第1章 对环境的察觉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2024浙教版)
学习目录
光的折射
1
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
科学思维
探索实践
态度责任
了解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折射光线和折射角的概念,建立光的折射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观念。
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简单的折射现象,强化科学解释与实际应用的科学思维。
通过对比实验验证光路的可逆性,总结光的折射规律的操作要点。
通过实验验证光的折射规律,尊重客观数据,避免主观臆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在探究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艰辛与乐趣,形成尊重知识、实事求是的科学意识,并能将科学原理应用于生活问题的解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等大、等距、对称及虚像特性。
通过实验探究验证成像规律,并能解释生活现象。
理解虚像的形成原理及与实像的区别。
实验操作中误差控制与规律的灵活应用。
课堂导入
将一根筷子斜放在装有水的杯子里,从上面往下看,筷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是为什么
水中“折”笔
PART01
光的折射
新知讲解
1.让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水中,观察这束光的路径。光进入水中后,其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吗 向哪个方向偏折
一、光的折射
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并且向法线偏折。
图1.4-12 光射入水中时的折射现象
图1.4-13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
中,光的方向发生偏折
2.让光以不同角度从空气斜射到水中,观察光的路径,能得出什么结论
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随入射角的减小而减小
让光垂直射向水面,进入水中的光的路径又是怎样的
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随入射角的减小而减小
3.如图1.4-14所示,把水换成玻璃砖,重复上面的步骤,观察现象。
玻璃
图1.4-14
1.光的折射现象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作光的折射。
一、光的折射
2.与光的折射有关的基本概念:一点、三线、两角
一点 入射点0
三线 法线NN':经过入射点0并垂直于 介质分界面的直线;入射光线A0; 折射光线OC 两角 入射角α: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折射角γ: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光的折射规律:
(1)三线共面:光在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法线居中: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
(3)空中角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光从水(或玻璃)中斜射入空气,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
一、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规律:
(4)垂直不变: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变。
(5)光路可逆: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一、光的折射
如果有一束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那么折射光将怎样偏离 请比较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
一、光的折射
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此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如图1.4-15所示,从上方看水、玻璃等透明介质中的物体,我们感到物体的位置要比实际的位置高一些,这是光的折射引起的。
一、光的折射
图1.4-15人在水面上看水中的物体
人在水面上看水中的物体
【特别提醒】人在水面上看水中的物体,看到的其实是物体的虚像。
夏天,海面附近空气温度较低,密度较大,来自地平线以下远处物体的光,传播时由于不同高度空气的疏密不同而向地面多次弯曲后进入我们的眼中,形成“蜃景”现象
一、光的折射
海市蜃楼
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海市蜃楼
来自筷子S点的光,由水中斜射向杯外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的反向延长线会交 于S'点,这样看起来就好像筷子错位了 一样
一、光的折射
“ 错位 ”的奥秘
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 错位 ”的奥秘
人们看到的是水中的鱼的虚像,它比鱼 的真实位置浅,所以要瞄准“鱼”的下方才能叉到鱼
一、光的折射
叉鱼的诀窍
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叉鱼的诀窍
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发生折射,水中的 人看到的是岸上树的虚像,它比树的真 实位置高
一、光的折射
“ 变高 ”的奥秘
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 变高 ”的奥秘
一、光的折射
光的反射与光的折射
光的反射 光的折射
不同点 发生条件 可以在任何物体的表面 发生 在不同介质的分界面或 同种不均匀介质中发生
角度大小 关系 反射角始终等于入射角
折射角与入射角不相等
光垂直入射 时的方向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方 向相反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方 向相同
相同点 三线共面,法线居中,光路可逆,反射角和折射角都随入射角的增 大(减小)而增大(减小),所成的像都是虚像。
目标
会利用水流模拟演示光在光纤中的传播。
器材
矿泉水瓶,吸管,激光笔等。
利用水流模拟演示光纤原理
过程
1.在矿泉水瓶侧壁打一小孔,插入一小段吸管,接口处用热熔胶或橡皮泥密封;然后,在瓶内装满水,盖上瓶盖,放置于浅水槽内,如图1.4-16甲所示。
1.4-16甲
2.如图1.4-16乙所示,在较暗的环境中,让激光笔照射到吸管对侧位置,使光恰能穿过吸管,在吸管一侧的光屏处形成光斑。
如图1.4-16乙
3.如图1.4-16丙所示,在较暗的环境中,打开矿泉水瓶的瓶盖,让水从吸管流出,水弯曲地流到地面,观察激光笔发出光的传播路径,以及红色光斑的位置变化。
1.4-16丙
问题讨论
1.哪些方法可以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2.当光通过弯曲的水流时,光为什么也会随之弯曲
答:(1)①采用高亮度、单色性好的激光笔作为光源;②在水中加入少量牛奶、荧光剂或其他散光物质。
(2)光在水流中发生了多次全反射。
海市蜃楼
海市蜃楼是由光在不均匀物质中传播时发生弯折而产生的现象,多发生在夏季的海面上。在炎热的夏季,空气较热,海水较凉,海面附近的空气温度比它上面的空气温度低,海面附近的空气比它上面的空气密集。来自地平线下远处物体的光,由于不同高度处的空气的疏密不同而发生弯曲,从而进入观察者的眼睛。观察者逆着光的方向看去,就看见了空中远处的物体的像。我国北宋科学家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中就有关于海市蜃楼的记载。
酷热的夏天,当人乘坐的车辆行驶在被晒得很热的公路上时,突然看到远处的路面上有一片“水洼”,可是当我们靠近那里时,却发现“水洼”无影无踪了!这也是海市蜃楼现象,你能解释这个现象吗
PART 02
课堂总结
课堂总结
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现象
光的折射规律
生活中的折射应用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
实例
筷子在水中“弯折”
池水“变浅”
空气→水/玻璃
水/玻璃→空气
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
折射角<入射角
折射光线远离法线
折射角>入射角
视觉现象一水中物体的虚像位置比实际高
科技应用一光纤通信
自然现象 一海市蜃楼(光在不均匀空气中折射形成)
PART 03
练习与应用
下表是光在几种介质中传播时的速度,图(a)是光在几种介质中发生折射时的光路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练习与应用
介质 真空 空气 水 玻璃
光速/m.S-1 3×108 2.99×108 2.25×108 2×108
A.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
B.分析表中的数据和光路图,可以得出结论:光从传播速度大的介质斜射入传播速度小的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C.由分析的结论可知,光从水中斜射入玻璃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D.现代医学中常用超声波来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超声波从空气中斜射入人体后也发生类似光一样的折射现象.如图(b)所示,则超声波进入人体击碎结石时,入射点在O点的右侧
练习与应用
解:A、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故A说法正确;
B、综合分析表中数据和图a中的光路图可得出:光从传播速度大的介质斜射入传播速度小的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B说法正确;
C、由表中数据知,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光从水中斜射入玻璃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C说法正确;
D、超声波进入人体后,传播速度变大,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声波偏离法线,要使超声波进入人体击碎结石,入射点应在O点的左侧,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一光线射向一个装满水的烧杯如图所示,若垫高烧杯的左侧,则有关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入射角变大和折射角变小
B.入射角不变和折射角不变
C.入射角变小和折射角变小
D.入射角变大和折射角变大
练习与应用
解:若垫高烧杯的左侧,高烧杯中的水面仍然处于水平位置,原光线依然照射在水面上,即入射光线没有改变,则入射角和折射角都不变,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如图,下列为光线在空气与玻璃的界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练习与应用
解:A、光线斜射在空气与玻璃的界面处发生反射,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光由空气斜射入中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A正确;
B、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应该大于入射角,而图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了。故B错误;
C、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发生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而图中反射角不等于入射角,且反射光线箭头标错了,故C错误;
D、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而图中反射角不等于入射角,且反射光线箭头标错了,故D错误。
故选:A。
PART 04
提升训练
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见硬币(如图甲),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又能够看见硬币了(如图乙)。请解释造成“看不见”和“又看见了”的原因。
提升训练
答:硬币反射出的光线被陶瓷茶杯侧壁挡住,人看不见硬币了,这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缘故;
倒入一些水后,硬币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方向,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是变高的硬币的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