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节 声音的特性与应用(第2课时)
目录
题型分组练 2
题型01 声音的利用 2
题型02 噪声及其来源 3
题型03 噪声的危害 3
题型04 防治噪声的途经 4
创新拓展练 5
新题速递 9
题型分组练
题型01 声音的利用
1.“超声洁牙”能有效去除牙龈上的牙石、菌斑,超声波之所以能洁牙是因为( )
A.超声波是洗涤剂
B.超声波引起液体振动,振动把污垢“敲”下来
C.超声波传递去污信息
D.超声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答案】B
【解答】解:因为声音可以传播能量,并且超声波的频率很高,超声波之所以能洁牙就是利用超声波高频冲击,引起液体振动,振动把污垢“敲”下来。
故选:B。
2.下面关于声现象的配对中,错误的是( )
A.“长啸一声,山鸣谷应”——说明声音的传播存在回声现象
B.“闻其声,知其人”——说明根据音调,可以区分不同的发声体
C.“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利用超声波具有的能量
【答案】B
【解答】解:A次声波是我们的耳朵所听不到的声音,“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指的是声音的反射,是回声现象,故A正确;
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B错误;
C、“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故C正确;
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故D正确。
故选:B。
3.无风环境下,在发声的扬声器前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当扬声器音量足够大的时,就可以明显看到烛焰晃动。该现象主要说明了声音( )
A.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传播需要介质
C.可以传递信息 D.可以传递能量
【答案】D
【解答】解:扬声器发出声音,是由于扬声器在振动;当扬声器加大音量,可以看到烛焰在随着音乐“跳舞”,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故选:D。
题型02 噪声及其来源
4.从科学角度看,噪声通常是指那些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而且噪音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观察下列波形,属于噪声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答】解:从选项中可以看出,只有C选项的波形无规则,所以它属于噪声。
故选:C。
5.下列情景中的声音属于噪声的是( )
A.音乐厅中的演奏声
B.教室里的读书声
C.报告厅中的演讲声
D.建筑工地上嘈杂的响声
【答案】D
【解答】解:A、音乐厅中的演奏声属于乐音,没有影响他人,不是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教室里的读书声没有影响别人的学习,不是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报告厅中的演讲声没有影响他人,不是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建筑工地上嘈杂的响声会影响别人的学习和生活,属于噪声,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题型03 噪声的危害
6.噪声严重污染人类环境,被列为国际公害。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噪声妨碍人们的生活
B.噪声会引起人们中毒
C.噪声影响人们的工作和学习
D.噪声有害于人们健康
【答案】B
【解答】解:
A、据其定义可知,噪声妨碍人们的生活,故A正确;
B、噪声不会引起人中毒,故B错误;
C、噪声会影响人们的工作和学习,故C错误;
D、噪声是有害于人的健康的,故D错误;
此题是选择错误的选项,故选B。
故选:B。
题型04 防治噪声的途经
7.为了加强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减少环境污染,宁波市政府于2025年春节期间,继续在相关区域执行禁售、禁燃政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烟花爆竹发出的声响巨大,是一种生活噪声
B.爆竹声是爆竹爆炸时引起空气振动发出的声音
C.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是在控制噪声源处的噪声
D.爆竹的声响不会影响人们的生活秩序和身心健康
【答案】D
【解答】解:AD、燃放烟花爆竹时的巨大声音属于噪声,因为它会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这种噪声不仅影响休息和睡眠,还可能对人的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故A正确,D错误;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爆竹声是爆竹爆炸时引起空气振动发出的声音,故B正确;
C、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正确。
故选:D。
8.融合传统文化和现代技术动画片《哪吒2》的配音生动有趣,配音的录音棚四周墙壁上都做成凹凸不平或安装像蜂窝状的装饰板(如图),从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上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
A.装饰更加的美观 B.减少噪声的反射
C.增强噪声的反射 D.改变声音的音调
【答案】B
【解答】解:配音的录音棚四周墙壁上都做成凹凸不平或安装像蜂窝状的装饰板,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噪声的反射,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故选:B。
9.盛夏时节,常听见声声蝉鸣。当我们在房间内休息时,为减轻窗外蝉鸣的影响,下列方法一定没有效果的是( )
A.带上隔音耳罩,在人耳处减小噪声
B.在窗户缝隙加装隔音棉并关上窗
C.安装双层真空玻璃阻隔窗外声音传入
D.打开门窗,让噪声直接穿过房间
【答案】D
【解答】解:A、带上隔音耳罩,可以在人耳处减小噪声,故A不合题意。
B、在窗户缝隙加装隔音棉并关上窗,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不合题意。
C、安装双层真空玻璃,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不合题意。
D、打开门窗,让噪声直接穿过房间,不能减弱噪声,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创新拓展练
10.排箫又叫“参差”,是由长短不一的竹管组成,如图所示。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A.排箫发出声音是由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B.竹管长度参差不齐目的是改变声音的响度
C.演唱会会上,观众手机静音是从声源处减弱噪音
D.悦耳动听的箫声可能是噪音
【答案】B
【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排箫发出声音是由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竹管长度参差不齐,竹管内的空气柱的长度不同,空气柱振动时的频率不同,所以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故B错误;
C、开会时把手机调为静音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正确;
D、悦耳动听的箫声如果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学习和休息,就是噪声,故D正确。
故选:B。
11.“东方红3号”是我国首艘,也是世界第4艘获得静音科考级证书的科考船。该船配有静音螺旋桨,其低噪音控制指标达全球最高级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噪声不能在水中传播
B.噪声是指音调很高的声音
C.声呐探测是向海底发射电磁波
D.该船的静音螺旋桨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答案】D
【解答】解:A、噪声也是声音,也可以在水中传播,故A错误;
B、噪声是由于物体做杂乱无规则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
C、声呐又叫超声雷达,声呐发出的是超声波,故C错误;
D、静音螺旋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
故选:D。
12.如图所示是学校实践活动小组同学设计的一种凹下道路,它不但能疏导交通,而且还能起到控制行驶汽车产生的噪声对环境影响的作用。这种设计是采用了下列哪种途径来减弱噪声的( )
A.在声源处减弱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C.在人耳处减弱 D.在声源和人耳处减弱
【答案】B
【解答】解:由图可知,凹下道路的设计可以使路两边有屏障,这样噪声可以在传播过程中进行减弱,防治了噪声的污染。
故选:B。
13.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汽车大国,但随之而来的是,道路交通安全问题越发突出,为了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我国出台了许多交通法规和交通标志,其中蕴含着许多的科学知识。
一位老人清早在路边散步时突然受到一声喇叭的惊吓而倒地身亡,经法院认定被告驾驶员张某在禁鸣路段鸣笛,已构成了违法行为,故温州市 区内许多地方设有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目的是从以下哪个环节防治噪声( )
A.噪声的产生 B.噪声的传播
C.噪声的接收 D.噪声的隔离
【答案】A
【解答】解:图中标准表示禁止鸣笛,因此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即在噪声的产生环节减弱噪声。
故选:A。
14.魔术师表演“会跳舞的火焰”节目时,先在平台上点燃一支蜡烛,然后手持一面小鼓置于蜡烛附近,鼓面面对烛火。当他敲响小鼓,烛火就随着鼓声舞动。这一现象说明( )
A.人的一种错觉
B.烛火肯定被风吹动
C.魔术师有一种神奇的力量
D.鼓面振动发声,带动空气振动
【答案】D
【解答】解:当魔术师敲响小鼓时,鼓面振动,产生声音,鼓面面对烛火,声音能传递能量,使蜡烛火焰跳动,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5.一艘科考船对某海域的海底形状利用声呐系统进行了测绘。具体方法是:在经过该海域水平面等间距的A、B、C、D、E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s、0.16s、0.30s、0.14s、0.30s。根据时间,求出海底与海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则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如图中的( )
A. B.
C. D.
【答案】B
【解答】解:根据v变形公式s=vt可知;速度一定时,时间越长通过的路程越大,因为0.30s>0.16s>0.14s,所以sA=sC=sE>sB>sD,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16.如图是小明探究“看”到自己的声音的实验,把两个纸杯底部用细棉线连接起来,固定其中一纸杯,在纸杯口处蒙上胶膜,膜上黏一片小平面镜。拉紧棉线,将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在平面上,小明对着另一纸杯说话(不接触纸杯),会看到墙上反射的光点在晃动,则下列说法正确是( )
A.该实验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B.光点的晃动是由于激光笔晃动引起的
C.两个纸杯间声音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空气实现的
D.在月球上做该实验也能看到光点的晃动
【答案】A
【解答】解:A、小明对着另一纸杯说话(不接触纸杯),会看到墙上反射的光点在晃动,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故A正确;
B、光点的晃动是由于纸杯振动引起的,故B错误;
C、两个纸杯间声音的传播主要是通过固体棉线实现的,故C错误;
D、月球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故在月球上做该实验不能看到光点的晃动,故D错误。
故选:A。
17.在探究人耳怎样听到声音时,可以用肥皂膜模拟人耳的鼓膜。如图所示,当喇叭发声时,肥皂膜将( )
A.振动 B.一直向左运动
C.一直向右运动 D.静止不动
【答案】A
【解答】解:当喇叭振动会发出声音后,声音经过空气传播到肥皂泡处,由于声音有能量可以使肥皂泡产生振动,因此又会发出声音;
故选:A。
30.下列图中,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
A. 探测海深 B. 敲瓶底火焰摇动
C. 回声定位 D. 超声波探查
【答案】B
【解答】解:探测海深、回声定位、超声波探查都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
敲瓶底时火焰摇动利用声波来传递能量。
故选:B。
18.魔术师表演“会跳舞的火焰”节目时,先在平台上点燃一支蜡烛,然后手持一面小鼓置于蜡烛附近,鼓面面对烛火。当他敲响小鼓,烛火就随着鼓声舞动。这一现象说明( )
A.魔术师有一种神奇的力量
B.鼓面振动发声,声波能传递能量
C.听到的鼓声是鼓面振动产生的超声波
D.鼓面振动产生了电磁波
【答案】B
【解答】解:当魔术师敲响小鼓时,鼓面振动,产生声音,声音能传递能量,使蜡烛火焰跳动。故ACD错误。
故选:B。
新题速递
19.(2024春 慈溪市期中)下列事例中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A.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
B.利用超声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
C.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D.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答案】C
【解答】解:A、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A错误;
B、利用超声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故B错误;
C、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故C正确;
D、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C。
20.(2024春 慈溪期中)下列关于噪声说法正确的是( )
A.噪声对人体危害不大,没必要控制
B.为了减小噪声,应该关闭所有发出噪声的机器
C.马路边上装隔音板目的是在噪声源处减小噪声
D.摩托车上装消声器目的是在噪声源处减小噪声
【答案】D
【解答】解:A、噪声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需要控制噪声的产生,故A错误;
B、关闭所有发出噪声的机器,不符合实际情况,故B错误;
CD、马路边上装隔音板目的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小噪声,摩托车上装消声器目的是在噪声源处减小噪声,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21(2024春 金东区期末)在学校、医院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如图所示禁鸣喇叭的标志。这种控制噪声的措施属于( )
A.防止噪声产生 B.阻断噪声传播
C.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D.减小噪声传播速度
【答案】A
【解答】解: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防止噪声的产生;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2.(2024春 慈溪市期中)下列控制和减弱噪音的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
A.在公路边种植树木 B.安装双层玻璃窗
C.在耳内塞棉花团 D.开摩托车时加大油门
【答案】D
【解答】解:A、植树造林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安装双层玻璃窗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在耳内塞棉花团可以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开摩托车时加大油门,会增大噪声的响度,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3.(2025春 黄岩区月考)下列声音中属于噪声的是 ①④ (只填写序号)。
①自习课上的喧哗声;②晨读时的朗读声;③唱歌时乐器的伴奏声;④装修房屋的电钻声;⑤上课时教师的讲课声。
【答案】①④。
【解答】解:自习课上的喧哗声、装修房屋的电钻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属于噪声;晨读时的朗读声、唱歌时乐器的伴奏声、上课时教师的讲课声不属于噪声。
故答案为:①④。
24.(2025 舟山二模)如图所示是一款降噪耳机,开启降噪模式,有种世界都安静的体验。
(1)耳机可以发出声音是因为耳机内的部分结构在 电流的作用下产生了振动 。
(2)声波进入人耳,在 听觉中枢 形成听觉。
(3)佩戴降噪耳机是在 人耳处 (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
【答案】(1)电流的作用下产生了振动;
(2)听觉中枢;
(3)人耳处。
【解答】解:(1)耳机可以发出声音是因为耳机内的部分结构在电流的作用下产生了振动;
(2)声波进入人耳,在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3)佩戴降噪耳机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
(1)电流的作用下产生了振动;
(2)听觉中枢;
(3)人耳处。
25.(2025春 宁波期中)跳广场舞已经成为人们健身的一项运动,为了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休息,跳舞时将音箱的音量调小,这是在 声源处 减弱噪声;附近的居民紧闭窗户,这是在 传播途中 减弱噪声。如图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减弱噪声。
【答案】声源处;传播途中;不能。
【解答】解:跳舞时将音箱的音量调小,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附近的居民紧闭窗户,这是在传播途中减弱噪声;
噪声监测装置显示的是噪声的响度,不能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声源处;传播途中;不能。
26.(2024春 宁海县期中)如图所示,在医院走廊里经常能看到醒目的“静”字,提醒人们不要大声说话,以免影响病人休息,这是在 声源处 减弱噪声;病房门窗都具有较好的隔音效果,这是在 传播过程中 减弱噪声;有的病人休息时喜欢戴上耳罩,这是在 人耳处 减弱噪声。
【答案】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
【解答】解:不要大声说话,是阻止声源发声,所以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门窗都具有较好的隔音效果,是阻止声音的传播,所以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戴上耳罩,是阻止声音进入人耳,所以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
27.(2024春 宁波期中)我们每天都在感受声音,请你思考一下下面几种声音现象:
(1)如图甲,手拨动压在桌子边的尺子,听见有声音发出。保持塑料尺振幅不变,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会使声音的 音调 (选填“音色”或“音调”)发生改变。
(2)如图乙,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放入密闭的瓶子中,不断抽气,可以听到声音越来越轻,甚至将要消失,说明声音的传播 需要介质 。
(3)如图丙,眼镜店中使用超声波清洗机对眼镜进行清洗,说明声音具有 能量 。
【答案】(1)音调;(2)需要介质;(3)能量。
【解答】解:(1)保持塑料尺振幅不变,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尺子振动的快慢发生变化,振动的频率发生变化,会使声音的音调发生改变。
(2)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放入密闭的瓶子中,不断抽气,可以听到声音越来越轻,甚至将要消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这个结论是在实验基础上加以科学推理得出的。
(3)眼镜店中使用超声波清洗机对眼镜进行清洗,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故答案为:(1)音调;(2)需要介质;(3)能量。
28.(2023春 慈溪市校级期中)2009年至2010年,环太平洋海域地区发生多次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夺走了很多人的生命,救援工作中人们在清理现场时很少发现有猫、狗、老鼠等动物的尸体,人们猜测可能是地震时产生的 次 声波,动物可以听到,而人听不到。超声波能用于清洗,是因为其具有 能量 。
【答案】次;能量。
【解答】解:在发生一些海啸、地震等大型的自然灾害中,很少发现有猫、狗、老鼠等动物受到伤害,其原因是由于在上述灾害中伴有一些次声波,这些是人听不到的,故上述现象是由于在地震时产生了次声波的缘故;
超声波能用于清洗,是因为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故答案为:次;能量。
29.(2022春 慈溪市期末)在无风的情况下,能不能使烛焰晃动呢?科学兴趣小组想到了很多办法。小科认为可以用嘴吹,流动的空气对烛焰施加了力,改变了烛焰的形状和运动状态。小宁认为可以把点燃的蜡烛放在音响前(如图甲),当音响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在晃动,这是因为声音能传递 能量 ,小慈认为把韦氏起电机的一个放电球与绝缘的、一侧有尖端的中空导体相接触,并使尖端正对蜡烛的火焰,快速摇动起电机手柄,烛焰会发生晃动(如图乙),这是因为当发生 尖端 放电时,带电的物质粒子形成的“电风”使烛焰改变了原来的形状。
【答案】能量;尖端。
【解答】解:当音响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在晃动,这是因为声音能传递能量;
快速摇动起电机手柄,烛焰会发生晃动,这是因为当发生尖端放电时,带电的物质粒子形成的“电风”使烛焰改变了原来的形状。
故答案为:能量;尖端。
30.如图所示,根据对声音的传播及特性的学习,完成以下填空。
(1)如图1所示,位于喇叭口附近的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能量 。
(2)如图2所示,甲、乙、丙、丁四个相同的瓶子里装入了不同量的水,用棒敲击瓶子时,可以产生声音,声音音调从低到高是依次是 丁、甲、乙、丙 。
(3)向保温瓶内注水时,随着水的增多,听到声音的音调 变高 (选填“变高”或“变低”),听到声音的响度 变小 (选填“变大”或“变小”)。
【答案】(1)能量;(2)丁、甲、乙、丙;(3)变高;变小。
【解答】解:(1)喇叭振动时,位于喇叭口附近的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2)用棒敲击瓶子时,瓶内水柱会振动,可以产生声音,从图示可知,水柱最长的是丁,它的振动频率最慢,音调最低,丙的水柱最短,音调最高。
(3)向保温瓶内注水时,随着水的增多,空气柱越来越短,振动得越来越快,故音调变高,因为空气柱越来越短,故振幅变小,响度也变小。
故答案为:(1)能量;(2)丁、甲、乙、丙;(3)变高;变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节 声音的特性与应用(第2课时)
目录
题型分组练 2
题型01 声音的利用 2
题型02 噪声及其来源 3
题型03 噪声的危害 3
题型04 防治噪声的途经 4
创新拓展练 5
新题速递 9
题型分组练
题型01 声音的利用
1.“超声洁牙”能有效去除牙龈上的牙石、菌斑,超声波之所以能洁牙是因为( )
A.超声波是洗涤剂
B.超声波引起液体振动,振动把污垢“敲”下来
C.超声波传递去污信息
D.超声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2.下面关于声现象的配对中,错误的是( )
A.“长啸一声,山鸣谷应”——说明声音的传播存在回声现象
B.“闻其声,知其人”——说明根据音调,可以区分不同的发声体
C.“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利用超声波具有的能量
3.无风环境下,在发声的扬声器前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当扬声器音量足够大的时,就可以明显看到烛焰晃动。该现象主要说明了声音( )
A.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传播需要介质
C.可以传递信息 D.可以传递能量
题型02 噪声及其来源
4.从科学角度看,噪声通常是指那些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而且噪音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观察下列波形,属于噪声的是( )
A. B.
C. D.
5.下列情景中的声音属于噪声的是( )
A.音乐厅中的演奏声
B.教室里的读书声
C.报告厅中的演讲声
D.建筑工地上嘈杂的响声
题型03 噪声的危害
6.噪声严重污染人类环境,被列为国际公害。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噪声妨碍人们的生活
B.噪声会引起人们中毒
C.噪声影响人们的工作和学习
D.噪声有害于人们健康
题型04 防治噪声的途经
7.为了加强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减少环境污染,宁波市政府于2025年春节期间,继续在相关区域执行禁售、禁燃政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烟花爆竹发出的声响巨大,是一种生活噪声
B.爆竹声是爆竹爆炸时引起空气振动发出的声音
C.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是在控制噪声源处的噪声
D.爆竹的声响不会影响人们的生活秩序和身心健康
8.融合传统文化和现代技术动画片《哪吒2》的配音生动有趣,配音的录音棚四周墙壁上都做成凹凸不平或安装像蜂窝状的装饰板(如图),从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上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
A.装饰更加的美观 B.减少噪声的反射
C.增强噪声的反射 D.改变声音的音调
9.盛夏时节,常听见声声蝉鸣。当我们在房间内休息时,为减轻窗外蝉鸣的影响,下列方法一定没有效果的是( )
A.带上隔音耳罩,在人耳处减小噪声
B.在窗户缝隙加装隔音棉并关上窗
C.安装双层真空玻璃阻隔窗外声音传入
D.打开门窗,让噪声直接穿过房间
创新拓展练
10.排箫又叫“参差”,是由长短不一的竹管组成,如图所示。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A.排箫发出声音是由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B.竹管长度参差不齐目的是改变声音的响度
C.演唱会会上,观众手机静音是从声源处减弱噪音
D.悦耳动听的箫声可能是噪音
11.“东方红3号”是我国首艘,也是世界第4艘获得静音科考级证书的科考船。该船配有静音螺旋桨,其低噪音控制指标达全球最高级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噪声不能在水中传播
B.噪声是指音调很高的声音
C.声呐探测是向海底发射电磁波
D.该船的静音螺旋桨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12.如图所示是学校实践活动小组同学设计的一种凹下道路,它不但能疏导交通,而且还能起到控制行驶汽车产生的噪声对环境影响的作用。这种设计是采用了下列哪种途径来减弱噪声的( )
A.在声源处减弱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C.在人耳处减弱 D.在声源和人耳处减弱
13.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汽车大国,但随之而来的是,道路交通安全问题越发突出,为了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我国出台了许多交通法规和交通标志,其中蕴含着许多的科学知识。
一位老人清早在路边散步时突然受到一声喇叭的惊吓而倒地身亡,经法院认定被告驾驶员张某在禁鸣路段鸣笛,已构成了违法行为,故温州市 区内许多地方设有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目的是从以下哪个环节防治噪声( )
A.噪声的产生 B.噪声的传播
C.噪声的接收 D.噪声的隔离
14.魔术师表演“会跳舞的火焰”节目时,先在平台上点燃一支蜡烛,然后手持一面小鼓置于蜡烛附近,鼓面面对烛火。当他敲响小鼓,烛火就随着鼓声舞动。这一现象说明( )
A.人的一种错觉
B.烛火肯定被风吹动
C.魔术师有一种神奇的力量
D.鼓面振动发声,带动空气振动
15.一艘科考船对某海域的海底形状利用声呐系统进行了测绘。具体方法是:在经过该海域水平面等间距的A、B、C、D、E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s、0.16s、0.30s、0.14s、0.30s。根据时间,求出海底与海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则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如图中的( )
A. B.
C. D.
16.如图是小明探究“看”到自己的声音的实验,把两个纸杯底部用细棉线连接起来,固定其中一纸杯,在纸杯口处蒙上胶膜,膜上黏一片小平面镜。拉紧棉线,将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在平面上,小明对着另一纸杯说话(不接触纸杯),会看到墙上反射的光点在晃动,则下列说法正确是( )
A.该实验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B.光点的晃动是由于激光笔晃动引起的
C.两个纸杯间声音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空气实现的
D.在月球上做该实验也能看到光点的晃动
17.在探究人耳怎样听到声音时,可以用肥皂膜模拟人耳的鼓膜。如图所示,当喇叭发声时,肥皂膜将( )
A.振动 B.一直向左运动
C.一直向右运动 D.静止不动
30.下列图中,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
A. 探测海深 B. 敲瓶底火焰摇动
C. 回声定位 D. 超声波探查
18.魔术师表演“会跳舞的火焰”节目时,先在平台上点燃一支蜡烛,然后手持一面小鼓置于蜡烛附近,鼓面面对烛火。当他敲响小鼓,烛火就随着鼓声舞动。这一现象说明( )
A.魔术师有一种神奇的力量
B.鼓面振动发声,声波能传递能量
C.听到的鼓声是鼓面振动产生的超声波
D.鼓面振动产生了电磁波
新题速递
19.(2024春 慈溪市期中)下列事例中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A.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
B.利用超声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
C.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D.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20.(2024春 慈溪期中)下列关于噪声说法正确的是( )
A.噪声对人体危害不大,没必要控制
B.为了减小噪声,应该关闭所有发出噪声的机器
C.马路边上装隔音板目的是在噪声源处减小噪声
D.摩托车上装消声器目的是在噪声源处减小噪声
21(2024春 金东区期末)在学校、医院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如图所示禁鸣喇叭的标志。这种控制噪声的措施属于( )
A.防止噪声产生 B.阻断噪声传播
C.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D.减小噪声传播速度
22.(2024春 慈溪市期中)下列控制和减弱噪音的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
A.在公路边种植树木 B.安装双层玻璃窗
C.在耳内塞棉花团 D.开摩托车时加大油门
23.(2025春 黄岩区月考)下列声音中属于噪声的是 (只填写序号)。
①自习课上的喧哗声;②晨读时的朗读声;③唱歌时乐器的伴奏声;④装修房屋的电钻声;⑤上课时教师的讲课声。
24.(2025 舟山二模)如图所示是一款降噪耳机,开启降噪模式,有种世界都安静的体验。
(1)耳机可以发出声音是因为耳机内的部分结构在 。
(2)声波进入人耳,在 形成听觉。
(3)佩戴降噪耳机是在 (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
25.(2025春 宁波期中)跳广场舞已经成为人们健身的一项运动,为了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休息,跳舞时将音箱的音量调小,这是在 减弱噪声;附近的居民紧闭窗户,这是在 减弱噪声。如图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 (选填“能”或“不能”)减弱噪声。
26.(2024春 宁海县期中)如图所示,在医院走廊里经常能看到醒目的“静”字,提醒人们不要大声说话,以免影响病人休息,这是在 减弱噪声;病房门窗都具有较好的隔音效果,这是在 减弱噪声;有的病人休息时喜欢戴上耳罩,这是在 减弱噪声。
27.(2024春 宁波期中)我们每天都在感受声音,请你思考一下下面几种声音现象:
(1)如图甲,手拨动压在桌子边的尺子,听见有声音发出。保持塑料尺振幅不变,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会使声音的 (选填“音色”或“音调”)发生改变。
(2)如图乙,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放入密闭的瓶子中,不断抽气,可以听到声音越来越轻,甚至将要消失,说明声音的传播 。
(3)如图丙,眼镜店中使用超声波清洗机对眼镜进行清洗,说明声音具有 。
28.(2023春 慈溪市校级期中)2009年至2010年,环太平洋海域地区发生多次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夺走了很多人的生命,救援工作中人们在清理现场时很少发现有猫、狗、老鼠等动物的尸体,人们猜测可能是地震时产生的 声波,动物可以听到,而人听不到。超声波能用于清洗,是因为其具有 。
29.(2022春 慈溪市期末)在无风的情况下,能不能使烛焰晃动呢?科学兴趣小组想到了很多办法。小科认为可以用嘴吹,流动的空气对烛焰施加了力,改变了烛焰的形状和运动状态。小宁认为可以把点燃的蜡烛放在音响前(如图甲),当音响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在晃动,这是因为声音能传递 ,小慈认为把韦氏起电机的一个放电球与绝缘的、一侧有尖端的中空导体相接触,并使尖端正对蜡烛的火焰,快速摇动起电机手柄,烛焰会发生晃动(如图乙),这是因为当发生 放电时,带电的物质粒子形成的“电风”使烛焰改变了原来的形状。
30.如图所示,根据对声音的传播及特性的学习,完成以下填空。
(1)如图1所示,位于喇叭口附近的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
(2)如图2所示,甲、乙、丙、丁四个相同的瓶子里装入了不同量的水,用棒敲击瓶子时,可以产生声音,声音音调从低到高是依次是 。
(3)向保温瓶内注水时,随着水的增多,听到声音的音调 (选填“变高”或“变低”),听到声音的响度 (选填“变大”或“变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