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单元质量评估试题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从汉字“龙”的四种书体的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出汉字(
)
①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②由象形文字逐渐符号化,成为表音文字
③与书法相伴而生
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淮南子·本经》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对上述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①引文中的“书”为甲骨文
②材料反映了仓颉造字的传说
③材料属于神话传说,毫不可信
④引文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汉字发明的影响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3.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一些时代特点,如“宋人尚意”,图为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局部),就很能体现“尚意”的特征。这幅作品字体的特点是(
)
A.字形方整,笔画平直稳重
B.字形扁方,笔画平稳舒展
C.字形严谨,笔画密集繁复
D.字形多变,笔画简约流畅
4.中国的山水画家在创作上讲求“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物我合一”,这表明他们(
)
A.主张绘画要进行必要的内心修行
B.绘画要建立在对自然细心观察基础上
C.主张绘画要专心致志
D.追求用画面传达出主观情致与神韵
5.欣赏元朝画家王冕的《墨梅图》(下图),判断其属于(
)
A.宗教画
B.山水画
C.风俗画
D.文人画
6.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体现了李白诗歌的风格是(
)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古典主义
D.现代主义
7.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鲜明,下列能体现宋代文学特色的佳句是(
)
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D.“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
8.中国古代文学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文学史上涌现出颇具特色的文学体裁,为后人称颂。下列名句相对应的文学体裁是(
)
①“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
②“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③“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A.楚辞、宋词、唐诗、汉赋
B.汉赋、唐诗、宋词、楚辞
C.楚辞、唐诗、汉赋、宋词
D.楚辞、唐诗、宋词、汉赋
9.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
)
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
10.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咒儿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粉碎。这反映出明代出现(
)
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的思想
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11.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对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汉赋在武帝时代走向创作全盛时期
B.唐代田园派诗歌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C.南宋辛弃疾的词慷慨激昂、沉郁悲凉
D.明清时期涌现了一大批世俗小说
12.清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道:“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看识趣闲文者特多。”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B.思想控制的加强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13.中国古代文化构成中包括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有(
)
A.王羲之所擅长的行书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了极致
B.苏轼的“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反映了传统文人画注重诗意的特点
C.“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是对元曲浪漫主义风格的表述
D.京剧于乾隆年间正式形成,比较全面和集中地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
14.在论及元杂剧时,明朝的王骥德感叹:“(文人的贫穷)由天地开辟以来……俟夷狄立中华,于是诸词人一时林立。”此话反映了元代杂剧兴盛的原因是(
)
A.元代城市经济繁荣
B.迎合蒙古贵族的欣赏口味
C.文人贫穷地位低下
D.继承发展了前代戏曲精华
15.民国时期,爬长城、逛颐和园、去梅兰芳家是当时老外来中国最向往的三大传统项目。梅兰芳是由于唱京剧而闻名于世。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它主要是由(
)
A.元杂剧发展而来的
B.北京地区剧种演化而成的
C.流行于北方的剧种融合而成的
D.南方一些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的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6题20分,第17题20分,共40分)
16.中国古代文化异彩纷呈,文化珍品琳琅满目。请欣赏下列一组图片,然后回答问题:
(1)请按下表中的类别填写对应的图示序号。(4分)
(2)请你列举除京剧之外的其他三种地方戏曲。(6分)
(3)请你结合图片中的成果谈谈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和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10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与社会政治、经济格局变迁的大势相呼应,中国文化亦从唐型文化转向宋型文化……所谓唐型文化,是一种相对开放、外向、色调热烈的文化类型……而宋型文化则是一种相对封闭、内倾、色调淡雅的文化类型。
材料二
宋文化细腻丰满,但在气魄上远不及汉唐文化气势雄壮。唐太宗李世民以“天可汗”的尊称威慑周边民族,而宋代自立国之始,就为外患所困扰,长期与辽、西夏、金等游牧民族政权相对峙……(这些少数民族势力)对宋人世界的长期包围与轮番撞击,产生了双重文化效应。一方面,北宋人因被动挨打而生的忧患,南宋人因国破家亡而生的忧患,渗透了宋文化的各个层面……另一方面,契丹、党项、羌、女真等游牧民族从汉文化中吸取到丰富营养。在辽朝,孔子受到朝野上下的尊崇。《贞观政要》《史记》《汉书》等汉文化名著被译成契丹文字,广为流行……(西夏)已是任用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马,行中国法令了。
——以上材料均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
《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分析唐宋文化的特点及形成的原因。(10分)
(2)两宋时期,中国南北文化呈现出何种差异?原因何在?(10分)
答案解析
1.【解析】选B。②错在“表音文字”;④错在“最古老”。
2.【解析】选B。“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大意是:仓颉创造文字的时候,天上落下粟米,鬼在夜里啼哭。分析各选项,②④正确,①错误,甲骨文是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熟的文字,不能表明材料中的“书”为甲骨文;③神话传说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是研究人类早期社会的婚姻家庭制度、风俗习惯等很重要的文献资料。
3.【解析】选D。本题考查中国书法的艺术特点。帖中用笔率意奔放,恣肆挥洒,有徐起渐快,戛然而止的节奏,体现了苏轼情感的波澜起伏,可以明显看出被贬谪黄州的悲愤情感,正体现了“宋人尚意”的特色。
4.【解析】选D。解答本题要把握中国山水画的创作风格、特点,山水画是中国画的精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题干中“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物我合一”意在体现画家的心境,并不是简单追求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而是要表达一种意境,传递出作画者的心境。
5.【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绘画发展历程及其艺术特征的理解领悟能力。王冕的《墨梅图》注重以形写神,讲究神韵意趣,而且集诗、书、画于一体,体现了文人画的艺术特征。
6.【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材料充满浪漫主义奇特想象,李白是盛唐时期浪漫主义诗人。
7.【解析】选C。宋代的文学特色是宋词,A是《离骚》中的语句,排除;B是唐诗中的诗句,排除;D是元曲,排除。
8.【解析】选B。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学不同形式的艺术特点。对照各种文学形式的特点逐一分析可知,①是汉赋,②为唐诗,③属于宋词,④是楚辞。
9.【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和理解能力。从整体上看,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要表达形式的变化主要是为了适应市民文化生活的需要,而市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又取决于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商业的发展。
10.【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反封建的鲜明人物形象,他头上的紧箍咒儿是封建礼教的象征。
11.【解析】选D。文学体裁方面出现世俗化即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是在宋朝以后,故排除A、B。C南宋辛弃疾的词慷慨激昂、沉郁悲凉,是为了收复失地。因此,D是正确的。
12.【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一定时期的文化是这一时期政治经济的集中反映,而文学形式的变化主要是当时社会经济变化的反映。商品经济的繁荣带来了市民阶层队伍的壮大,随着市民队伍的壮大,适应市民口味的明清小说等市民文学得到发展。
13.【解析】选B。草书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了极致,排除A;“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说明元曲语言通俗易懂贴近百姓,因为元曲以市民自然本色为主流,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排除C;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年间,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先后进京,清嘉庆、道光年间,汉调艺人进京,徽汉合流,跟北京剧坛的昆曲(北昆)、弋阳等剧种经过融汇、衍变,同治、光绪年间形成京剧,排除D。
14.【解析】选C。元代文人地位十分低下,处于社会底层。不愿在元朝做官以及仕途无门的文人纷纷将满腔才情宣泄在戏剧创作中,促成了元杂剧的兴盛。
15.【解析】选D。京剧是在徽剧和汉剧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
16.【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文化。第(1)题根据四幅图片判定类型填表;第(2)题根据“地方戏”这一要求列举即可。第(3)题要审清题目要求,先分别说明绘画、戏曲和中医的地位,以此为基础再谈对弘扬传统文化的认识。
答案:(1)
(2)粤剧、豫剧、越剧、评剧、黄梅戏等
(3)地位:
书画:古代中国的书画艺术独具东方神韵,在艺术上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在世界艺术宝库中占有一席之地,且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很大影响。
戏曲:在戏曲方面,独树一帜,特色鲜明,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京剧,是戏曲界一朵奇葩,至今不衰,誉为国粹。
中医:独特创造,自成一体,举世闻名,对世界医学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认识:继承、发展、创新、传播方面,答出其中2个方面即可得满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7.【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唐宋时期的文化,属于比较类问题,难度比较大。第(1)题要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宋文化的不同特点,再分析形成的原因。第(2)题要抓住时间和地域两个条件,联系所学知识回答文化的差异,形成的原因从政治环境等方面分析。
答案:(1)特点:唐文化相对开放、外向、色调热烈、气势雄伟;宋文化相对封闭、内倾、色调淡雅、细腻丰满、忧患气息浓厚。
原因: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盛况空前,声名远播,疆域辽阔,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两宋积贫积弱而周边少数民族勃兴,民族政权对峙,两宋长期遭受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围困与进攻。
(2)差异:北方表现为游牧文化与中原先进文化的碰撞、融合,少数民族呈现封建化趋势;南方文化呈现出浓厚的忧患意识。
原因:少数民族在与两宋长期的交融中,受到中原先进封建文化的影响;两宋长期遭受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围困与进攻,被动挨打,割地求和,山河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