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单元质量评估试题
(6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人文精神强调人的价值要受到尊重即敬畏生命、尊重生命。下列观点与此相符的是(
)
A.“人是会说话的工具”
B.“存天理,灭人欲”
C.“人是万物的尺度”
D.“信奉《圣经》,献身上帝”
2.苏格拉底的思想和智者学派的思想就其产生的背景而言,都属于同一时代古希腊民主政治的产物。关于两者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都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
B.都否定神的意志,强调人的价值,都属于人文主义的范畴
C.智者学派重视道德,苏格拉底重视教育
D.苏格拉底的思想是智者学派思想的发展和完善
3.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哲学家色诺芬说:“人认为神也是生出来的,会说话,有躯体,穿戴也和人一样……会把神的模样描绘得和自己一样。”这表明色诺芬(
)
A.倡导唯物主义
B.具有人文主义精神
C.否定神的存在
D.反对天主教会权威
4.某位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以下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知识即美德”
C.“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D.“舍善而趋恶不是人类的本性”
5.英国史学家韦尔斯指出:“(文艺复兴)不是古典崇拜而是解放人的思想。”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强调自由,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
B.推动人们去追求自身的发展与现世的幸福
C.挑战王权,提高了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人们运用理性作为衡量-切的尺度
6.“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材料中的“变革”是指
(
)
A.冲破宗教神权的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使人类由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C.创造出大量富有魅力的艺术作品及文学作品
D.为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武器
7.文艺复兴时期一位人文主义者说:“我几乎愿意再年轻几岁,这是因为我相信在最近的将来一个黄金时代就要来临。”这句话体现了
(
)
A.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精神
B.重视物质享受、追求贵重金属的时代特征
C.批判宗教信仰、追求个性自由的强烈愿望
D.追求理性、自由、民主、科学的生活态度
8.特莱梅修道院唯一的院规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他不禁欲,敢于大胆瞧姑娘;他不节食,吃喝抵得上四个人;他不怯敌,对敌人十分无情,曾把入侵之敌打得落花流水。”该材料最能体现(
)
A.禁欲主义
B.人文主义
C.英雄主义
D.理性主义
9.梁启超认为:“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其进步乃沛乎莫能御……”下列对“古学复兴”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体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特征
B.强调人的价值,是人文精神的起源
C.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D.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政治构想
10.“我是一个好修士,严守纪律,我可以宣称,若有修士能因着遵守纪律就能到达天堂,那应该就是我。”“做善功的结果,就是会堕入地狱。”材料中的“我”最有可能是(
)
A.伏尔泰
B.马丁·路德
C.加尔文
D.薄伽丘
11.马丁·路德宣称:“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对此理解最全面的是(
)
A.世俗政权主持宗教仪式
B.教会有权解释《圣经》
C.消除了教皇与世俗的隔阂
D.国家政权应该高于教会
12.
“文艺复兴只是一场英才的运动,宗教改革则使千百万民众卷入其中,并造成了基督教世界的大分裂。”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文艺复兴的影响仅限于知识分子阶层
B.宗教改革也是一场社会政治运动
C.宗教改革比文艺复兴的影响要大
D.宗教改革的参与者更广泛
13.马丁·路德在《拉丁文作品第一卷序言》中称:“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被动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由此可见,马丁·路德(
)
A.反对宗教信仰
B.反对盲目听从教会说教
C.强调基督教的权威性
D.提倡人文主义精神
14.“上帝不仅创造了人和宇宙,而且还让人处于一个中央的位置,使人容易观察到世界的一切……让人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自由地发展和塑造自己’。”据此判断,此语应出于(
)
A.古代希腊的哲学家
B.文艺复兴时代的思想家
C.宗教改革的领导人
D.启蒙运动时代的思想家
15.马丁·路德说:“神的话,全部神的话,只有神的话,乃是一切的准则……教皇和一切的教法会议,都可能错误。”这种思想的社会意义是(
)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使基督教徒实现了人人平等
16.“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斥。”恩格斯这段话肯定的是(
)
A.文艺复兴运动
B.宗教改革运动
C.智者运动
D.启蒙运动
17.以下历史事件中,以法国为中心展开的是(
)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
D.工业革命
18.“国王是上帝派到世间的最高权威,有无限的权力。”启蒙运动中,从国家起源的角度否定了这一观点的理论是(
)
A.天赋人权
B.三权分立
C.社会契约
D.君主立宪
19.欧洲启蒙思想家大多数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恶”,是人们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强制工具。为此,他们都主张(
)
A.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制
B.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平等
C.建立长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
D.取消国家机构,实现全民自治
20.在启蒙运动中受到批判的“理论”或“观点”不包括
(
)
A.“一个国王、一种法律、一个信仰”
B.“上帝是宇宙的主宰,君主的权力来自上帝”
C.“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
D.“教皇是太阳,国王是月亮,国王的权力借自教皇”
21.洛克说:“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或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从该材料中可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
A.有法律就有自由
B.必须通过法律限制政府权力
C.法治是自由的保障
D.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22.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伟大的成就之一,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伽利略应用的方法是(
)
A.假设与观察相结合的方法
B.假设与计算相结合的方法
C.实验与数学相结合的方法
D.推理与论证相结合的方法
23.1882年4月19日,达尔文因病逝世,人们为了表达对他的敬仰,把他葬在牛顿的墓旁。这主要是因为(
)
A.达尔文和牛顿都有着惊人的洞察力
B.达尔文发展了牛顿的经典力学
C.达尔文是“生物学领域的牛顿”
D.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远远超过了牛顿经典力学
24.“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使大型的工厂能够方便廉价地获得持续有效的动力供应,进而使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成为可能,并为之后的经济垄断奠定了基础。”这则材料能够反映(
)
A.蒸汽机的发明促进了经济垄断
B.重工业的出现取决于新能源的应用
C.新能源的应用改变了工业结构
D.新能源的应用直接导致了经济垄断
25.某历史课外兴趣小组办了一期黑板报,有如下的一段宣传材料:这个发明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更明亮的“眼睛”,而不再害怕大自然的黑暗。请你给宣传材料中的“发明”添加一个合适的标题(
)
A.信息时代的到来
B.理性时代的到来
C.蒸汽时代的到来
D.电力时代的到来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5分,第27题16分,第28题19分,共50分)
26.伴随着社会的进步,西欧人文精神不断发展,科学与理性的阳光照亮欧洲大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漫画中的这位哲学家是谁?简要评价他的思想。(5分)
材料二
根据中世纪(奥古斯丁)的观点,男人和女人不但无法凭借自身的努力去取得个人完善,甚至进行这种尝试都是错误的和有罪的。人类必须完全服从神的意志。……人文主义者则认为教育的最高目标和生活的最终目的就是让人通过自身的努力奋斗来达到个人的自我完善。因为个人有达到上述目标的能力。
——M.佩里主编《西方文明史》(上卷)
(2)依据材料二,简要说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与中世纪基督教思想的不同。(5分)
材料三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3)启蒙思想家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提倡理性主义。简要归纳材料三中所体现的思想及学说,并举一例说明这一学说的运用。(5分)
27.思想文化的内涵及其传播手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你们不能只追求荣誉和享乐,要知道,知识才是美德……你们不要老想着他们的人身和财产,而首先要改善你们的心灵。”……“天赋最优良的、精力最旺盛的、最可能有所成就的人,如果经过教育而学会了他们应当怎样做人的话,就能成为最优良最有用的人。”
——苏格拉底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苏格拉底对古典人文主义内涵的拓展,(2分)并说明其拓展的主要目的。(2分)
材料二
(2)根据图中美术作品的特征,判断它们产生的历史时期及其反映的主流思想。
(4分)
材料三
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及主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法国启蒙思想家思想主张的相同点,他们的思想主张体现了怎样的时代潮流。(8分)
28.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象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庞中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尤其是法国的哲学家,在中国形象中发现批判现实的武器。在推翻神坛的时候,他们歌颂中国的道德哲学与宗教宽容;在批判欧洲暴政的时候,他们运用传教士们提供的中国道德政治与开明君主专制的典范;在他们对君主政治感到失望的时候,他们又在经济思想中开发中国形象的利用价值,中国又成为重农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楷模……值得注意的是,每一场争论的结果,似乎都对西方的中国形象不利,宗教之争最后证明中国人不是无神论者,而是更为原始的多神论者;政治之争证明中国不是开明的君主专制,而是依靠棍棒进行恐怖统治的东方专制主义暴政的典型;经济之争最后证明中国不是富裕,而是贫困,不是社会靠农业发展,而是社会停滞于农业。
——周宁《西方的中国形象史研究:问题与领域》
材料三
如果说18世纪欧洲(主要是法国)的启蒙运动使人从神权的桎梏下解放出来,那么“五四”新文化运动则使中国人从以孔子儒家为轴心的传统文化的束缚中挣脱出来,追求个体从大家庭中冲决出来取得自由、平等、独立的权利和地位……80年来,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认识世界同时又认识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高扬民主和科学之旗,包含着80年中西文化论争所积累起来的认识成果,又体现了认识的一种飞跃。它由古今、中西、新旧之争而来,又是对古今、中西、新旧之争的历史概括。中国人因此而找到了一个最重要、最本质的是非标准,而后才可能有完全意义上的近代中国和近代中国人。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概述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不同态度。二者的目的在本质上有何共同之处?(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欧洲启蒙思想家运用中国形象的背景。简要分析每场争论的结果都对中国形象不利的原因。(6分)
(3)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西方启蒙运动互借对方文化的异同。
(7分)
答案解析
1.【解析】选C。题干说的是人文主义精神,强调人的价值,四个备选项中只有C符合题意,故选C。A说的是奴隶社会中的奴隶,排除;B是中国的理学,否定人的欲望,忽视人的自身价值,排除;D是神学思想,排除。
2.【解析】选C。由所学知识可知A、B表述均正确;智者学派强调人的感性,忽视道德,追求功利,而苏格拉底强调人的理性(美德),重视教育;苏格拉底的思想是对智者学派人文精神的发展和完善。
3.【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材料突出了人按照自己的意志塑造神,体现了人类的主体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古希腊人的人文主义精神。
4.【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家思想的掌握情况和分析能力。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说明这位哲学家重视道德的作用,强调知识的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符合苏格拉底的思想。
5.【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A“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希腊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提出的,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智者学派的主要思想,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C说法与材料无关。D是启蒙运动的重要思想。
6.【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据材料可知,变革必须体现前后不同的思维、性格、知识等变化,B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C是文艺复兴的成就,不能体现社会变革;D是启蒙运动的意义,均可排除。结合文艺复兴的意义可知A正确。
7.【解析】选A。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我相信在最近的将来一个黄金时代就要来临”体现了人文主义者的乐观精神。追求贵重金属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B错误;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者并不否定宗教信仰,C错误;D与人文主义思想不符。
8.【解析】选B。题干材料体现的是生活上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对待敌人英勇无比,充分体现了人的自由与价值,是人文主义,故选B。由“不禁欲”排除A;“不怯敌”不等于英雄主义,排除C;题干材料与理性主义无关,排除D。
【规律方法】人文主义
提倡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旨在摆脱天主教神学的束缚,是一种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精神,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
【变式备选】“人文精神”主要是指关注人,尊重人的价值,重视人的意志和利益。“人文精神”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内涵。下列能反映启蒙时代人文精神内涵的是(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C.“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D.“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
【解析】选D。A是古希腊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的观点;B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观点;C是宗教改革时期的重要观点;D是启蒙运动时期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故选D。
9.【解析】选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是指文艺复兴运动。B错在“是人文精神的起源”,应是古希腊智者学派的影响;C错在“开始打破”,应是宗教改革的影响;D应是启蒙运动的影响。
10.【解析】选B。材料强调修士可以到达天堂的途径是遵守纪律,而非做善功,由此可知,材料中的“我”主张的救赎方式是信仰而不是行为,这与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相符。
11.【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材料强调了世俗权力与教会的关系,即教会应受世俗权力的制约,与之相符的是D。
12.【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是一场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的思想解放运动,故A不正确。
13.【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欧洲宗教改革。题干材料主要说明,教徒只要有虔诚的信仰即可得救,无需盲从教会的说教。故正确答案为B。马丁·路德反对的是一味地信仰天主教,但并不反对宗教信仰,A观点错误;C、D材料体现不出来。
14.【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概括材料的基本主张。注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让人处于一个中央的位置,使人容易观察到世界的一切”和让人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自由地发展和塑造自己’”,据此可知材料主张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而宗教改革侧重于打破天主教会的神权控制,获得宗教信仰的自由。故选B。
15.【解析】选B。马丁·路德强调只有神的话是一切的准则,否定了教皇和教法会议,实际上是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故选B。宗教改革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但未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排除A;宗教改革后,上帝仍在人们心中,排除C;D错在“人人平等”,仍有等级差别,故排除。
16.【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思维着的悟性”就是理性,再根据材料中的“特权”“人权”可判断选D。
17.【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选C,A、B、D涉及事件的中心分别是意大利、德意志、英国。
18.【解析】选C。本题考查孟德斯鸠、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根据所学知识,社会契约论从国家起源的角度阐述了权力的产生、传承都是基于社会契约和人们的意志,这就从理论上否定了君权神授观念。本题选C。
19.【解析】选C。欧洲启蒙思想家都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但国家又是“强制工具”,为了使这一强制工具减少“恶”的行为,因此要对国家的权力进行限制和约束。
20.【解析】选C。本题考查的是对启蒙思想斗争的主要矛头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启蒙思想斗争的主要矛头是神权和王权,而C是启蒙思想家的主张。所以本题选C。
21.【解析】选C。本题考查了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的思想,通过对材料分析,可以理解到“法律的目的……是保护和扩大自由”,据此判断正确的信息是C。其他各项与材料不符。
22.【解析】选C。伽利略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推理和计算对现象提出假定性的说明和描述,并用数学公式表示出来,然后再用实验方法去考核推理的结果是否正确。这是近代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和经典方法,也就是实验与数学相结合的方法。
23.【解析】选C。本题考查的是对促进近代科技发展的科学家的评价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达尔文的主要贡献是在生物领域提出了生物进化论的观点,冲击了中世纪的神创论,牛顿是运用数学方法否定了神创论,因此达尔文被誉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
24.【解析】选C。本题考查的是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新能源革命的作用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指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新能源革命即电力、石油的广泛应用,导致工业结构由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轻工业部门为主导变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工业部门为主导。所以本题选C。
25.【解析】选D。从材料中“这个发明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更明亮的‘眼睛’,而不再害怕大自然的黑暗”,可判断出是电的发明。故选D。
26.【解析】第(1)题先从图片中的文字“人是万物的尺度”判断出哲学家是谁,然后再进行评价。第(2)题要从“神”和“人”的关系角度思考。第(3)题注意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调节”“制约”等,从而进行判断,组织答案。
答案:(1)普罗塔哥拉。评价: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
(2)中世纪基督教思想强调人类必须完全服从神的意志,而人文主义强调人通过自身的努力奋斗达到个人的自我完善。
(3)思想:权力制约与平衡。学说:三权分立。运用:美国1787年宪法。
27.【解析】第(1)题第一问直接回答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即可;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古希腊城邦民主制度有关。第(2)题结合文艺复兴回答。第(3)题第一问的相同点从他们思想产生的背景、思想主张及内涵方面组织答案;第二问从民主、理性等方面回答。
答案:(1)内涵拓展:从关注人的自然属性到关注人的美德,注重改善人的心灵;重视对人的教育。
目的:培养公民的道德价值观,拯救城邦(克服直接民主制的弊端)。
(2)时期:文艺复兴时期。思想:人文主义。
(3)相同点:都反对专制,都主张民主与法制,都提出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构想。(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潮流:民主主义潮流(民主取代专制、法治取代人治);科学与理性主义潮流。(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28.【解析】第(1)题概述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态度时只要准确把握材料中的信息“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答案就能迎刃而解。找二者的目的在本质上的共同点时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的阶级立场是一致的,目的和作用也就相同。第(2)题分析背景时注意从西方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考虑。争论的结果对中国的形象不利的原因应该从中国、西方两方面考虑。第(3)题分析异同时注意从目的、内容、过程、影响等各个方面分析,答案就能准确把握。
答案:(1)尊崇儒学:伏尔泰认为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批判儒学:孟德斯鸠、卢梭认为儒学维护专制主义统治。共同目的:批判教会神学与封建专制,发展资本主义。
(2)背景: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反宗教神学与专制暴政;中国形象成为批判的武器。原因:启蒙运动信奉理性主义;随着对中国现实认识的深入,他们认识到中国现实的停滞与落后。
(3)同:借助对方的文化作为启蒙的武器;都进行过激烈的争论;否定专制暴政,主张民主开明;挣脱传统束缚,追求思想解放;有利于各自的近代化。
异:西方要使人挣脱神的桎梏,坚持理性批判并日益抛弃中国文化。中国要使人挣脱纲常的桎梏;学习西方,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近代化日益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