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张PPT)
《庄子》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文学家。 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人物,世称“老庄”。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桥
这
怎么
悠闲自乐
游玩
怎么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
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本来
固然
追溯
肯定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本原
哪里
话题
既然已经
代指鱼的快乐
请回答
1. 庄子和惠子争辩的问题是什么:
庄子是否知道鱼的快乐
2.庄子和惠子的观点和依据:
庄子:鱼儿是快乐的。
依据:鲦鱼出游从容
惠子:庄子不知道鱼的快乐的依据。
依据: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2.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3. 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人的认识也是如此,他来到濠水之滨,“从容出游”感到快乐,于是见到“出游从容”的鱼也快乐。所以庄子说自己是到了濠水时才感到鱼的快乐,否则哪能见到鱼的快乐呢?
庄子:注重感情,从美的角度,诗化的角度看世界。
惠子:注重逻辑,从科学的角度看世界。
告诉我们:人应该追求快乐、自由、诗化。
我们从这个故事中看出庄子和惠子分别是如何看待问题的?
课外拓展 惠子相梁
惠子相(xiàng)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 yuānchú ),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chī)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hè)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课外拓展 惠子相梁
惠子相(xiàng)梁①,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 yuānchú )②,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③不食,非醴泉④不饮。于是鸱(chī) ⑤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 ⑥(hè)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注释 ①惠子在梁国当丞相 ②鹓鶵:传说中像凤凰一类的鸟,生性高洁。 ③ 练实:竹子结的果实。
④ 醴泉:甜美的泉水。 ⑤鸱:猫头鹰。
⑥吓:模仿鸱发怒的声音。下文中的“吓”做动词。
课外拓展 惠子相梁
惠子相(xiàng)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 yuānchú ),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chī)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hè)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解释词语:1.相:
2.或:
3.止:
4.于是:
5.以:
名词用作动词,做宰相的意思。
栖息
有人
在这时
用
能力提升
通过这则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庄子与惠子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庄子: 清高自守、淡泊名利
机智幽默
惠子: 醉心于功名富贵
对朋友薄情寡义
能力提升
《惠子相梁》这则故事对什么样的人进行了辛辣的嘲讽?
答:醉心功名利禄,心胸狭小的人。
课堂检测
1.非梧桐不止 ( )
2.或谓惠子曰( )
3.固不知子矣( )
4.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
5.请循其本( )
栖息
固然
有人
怎么
追溯,从…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