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内能 同步练习(含解析) 2025-2026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3.3内能 同步练习(含解析) 2025-2026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7-17 23:00: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3内能 同步练习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0 ℃的水具有内能,0 ℃的冰块没有内能 B.同一杯水的温度越高,它具有的内能越大
C.水蒸气具有的内能一定比水具有的内能大 D.一杯水放在高处一定比放在低处具有的内能大
2.经常下厨的小关发现,同时用相同的燃气灶加热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食用油,油的温度总是升高得快些。这是因为(  )
A.水的内能小,吸热后温度升高得慢
B.油的比热容小,吸热后温度升高得快
C.油的热值大,吸收的热量较多
D.在相同的时间内,水吸收的热量较少
3.脚踩滑板从高处加速滑下,有关滑板的各种能量变化描述不符合实际的是(  )
A.动能增大 B.重力势能减小
C.机械能不变 D.内能增大
4.“煅”表示在高温下对矿石等物料进行处理。下列实例与“煅”在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上相同的是(  )
A.热水取暖 B.钻木取火 C.擦燃火柴 D.搓手取暖
5.冰在熔化成水的过程中,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比热容改变,内能和温度不变 B.比热容改变,内能增加,温度不变
C.比热容、内能和温度都增加 D.比热容、内能和温度都不变
6.四只相同规格的烧杯中装有水,水量及其温度如图所示.关于四只烧杯中水的内能的大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杯中水的内能最大 B.乙杯中水的内能最大
C.丙杯中水的内能最大 D.丁杯中水的内能最大
7.关于温度、内能、热量、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体温度升高,可能是吸收了热量
B.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C.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外界对它做了功
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可能不变
8.甲物体分子动能总和为E甲1,分子势能总和为E甲2;乙物体的分子动能总和为E乙1,分子势能总和为E乙2,各能量大小如图,甲、乙两物体相比,则(  )
A.两物体分子数相同 B.两物体所处物态相同
C.甲物体的内能较大 D.乙物体的温度较高
9.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分子间的距离越大作用力也越大
B.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有关
C.放在空气中的铁器过一段时间生锈了,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但功和热量是不同的物理量,单位也不同
二、填空题
10.艾灸是中华医学的瑰宝。用艾柱熏烤患者的穴位时,闻到浓浓的艾草药香,这是 现象,艾灸的部位有温热感,是通过 的方式使其内能增加的。
11.煮麻辣烫时,锅里的食材是通过 的方式增大食材的内能,麻辣烫香气四溢,这是 现象。
12.“曲水流觞”是古代诗酒唱酬的一种雅事。酒盏装有质量为50g的酒,在溪水上随溪流动时会降低酒的温度,这是通过 方式在改变酒的内能;漂流过程中酒的温度从30℃降低至25℃,会放出 的热量。
13.如图,消防员沿竖直消防滑杆匀速下滑至地面的过程中,消防员所受摩擦力的方向为 ,他的手温度升高,这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手的内能。
14.如图表示不同时刻某物体分子的运动情况(带箭头的线段越长代表分子运动越快), (选填“A”或“B”)图的分子动能较大,图中影响分子动能大小的因素是 。

15.如图所示的实验:①瓶中有少量水,盖紧瓶盖;②用力扭转瓶身;③松动瓶盖,瓶盖冲出。瓶 内出现的白雾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此实验说明了物体对外做功,内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三、实验题
16.如图是“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的两个演示实验。前者是“空气被压缩时内能增大”,后者是“空气推动塞子时内能减少”。
(1)前者“玻璃筒”应选用 ,(选填“厚”或“薄”)壁的;
(2)前者“一小团硝化棉”、后者“少量水”的作用都是通过 (选填“转换法”“控制变量法”或“对比法”)直观显示被压缩的空气、膨胀了的空气内能变化;
(3)有关两个演示实验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A.操作时,前者“把活塞迅速压下去”,后者“迅速给瓶内打气”
B.前者观察到“棉花燃烧起来”,后者观察到“瓶内出现白雾”
C.前者“压缩气体,气体内能增大”,后者“气体膨胀,内能减小”
D.前者类似汽油机、柴油机的压缩冲程,后者类似汽油机、柴油机的做功冲程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A选项说法不正确;同一杯水的内能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它具有的内能越大,B选项说法正确;因为内能与质量和温度等因素有关,所以水蒸气具有的内能不一定比水具有的内能大,C选项说法不正确;内能与物体所处的位置无关,D选项说法不正确。
2.【答案】B
【详解】A.内能的大小,与吸热后温度升高的快慢没有关系,故A不符合题意;
B.水的比热容大于油的比热容,由Q吸=cmΔt可知,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吸收相同的热量(加热相同时间),食用油的温度升高得快,故B符合题意;
C.油的热值大,但吸收的热量多少与热值没有关系,故C不符合题意;
D.相同的燃气灶加热相同时间,水和食用油吸收的热量相同,故D不符合题意。
3.【答案】C
【详解】A.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滑板从高处加速滑下,质量不变、速度增大,所以动能增大,故A不符合题意;
B.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高度,质量越大、位置越高,物体的重力势能越大,滑板从高处滑下,质量不变、高度变小,则重力势能变小,从故B不符合题意;
CD.滑板下滑过程中会克服摩擦做功,所以机械能会转成内能,则机械能减小,内能增大,故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4.【答案】A
【详解】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热传递和做功。“煅”是通过高温加热矿石,属于热传递;
A. 热水取暖时,热量从热水传递到人体,属于热传递,与“煅”方式相同,故A符合题意;
BCD.钻木取火、 擦燃火柴、搓手取暖均通过摩擦做功增大物体内能,属于做功改变内能,与“煅”方式不相同,故B、C、D不符合题意。
5.【答案】B
【详解】冰是晶体,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而温度保持不变,但内能在增加,由于比热容与物质的种类和物质所处的状态有关,当冰熔化成水后,比热容变大。故ACD错误,B正确。
6.【答案】D
【详解】内能的大小与物质的量、温度、体积等因素决定,从图中知,甲与乙的质量相同,乙的温度高,故乙的内能比甲多。丙与丁的质量相同,丁的温度高,故丁的内能比丙多,乙与丁的温度相同,丁的质量大于乙,所以丁的内能比乙多,故丁杯中水的内能最大。故D正确,ABC错误。
7.【答案】C
【详解】A.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可能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物体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加剧,内能一定增加,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物体内能增加,可能是外界对它做了功,也有可能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可能不变,比如晶体在熔化时,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温度不变,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8.【答案】C
【详解】物体的内能等于物体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之和,由图可知甲物体的内能大于乙物体的内能;但因甲和乙是两个不同的物体,它们的质量、状态和温度无法比较,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9.【答案】B
【详解】A.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分子间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故A错误;
B.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相互作用情况有关,故B正确;
C.放在空气中的铁器过一段时间生锈了,是发生了化学反应,故C错误;
D.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但功和热量是不同的物理量,但单位是相同的,故D错误。
10.【答案】扩散;
热传递
【详解】用艾柱熏烤患者的穴位时,闻到药香是由于香味分子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造成的,属于扩散现象。
艾灸放出的热量,从高温艾柱传递到人体,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
11.【答案】热传递;扩散
【详解】在锅里煮食材时,食材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所以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大了食材的内能。
麻辣烫香气四溢,是由于香气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造成的,属于扩散现象。
12.【答案】热传递;
850J
【详解】酒的温度降低,内能减少,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将热量传递给周围环境。
根据公式可知,放出的热量为
13.【答案】竖直向上;做功
【详解】消防员沿绳子从三楼匀速竖直下滑至地面,此时消防员受到的摩擦力和重力为平衡力,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上。
消防员匀速滑下过程,需要克服摩擦做功,内能增大,手的温度升高,这说明通过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14.【答案】B;温度
【详解】分子运动越快,分子的动能越大,由图可知,B图中箭头比A图中箭头长,分子运动较快,所以B图的分子动能较大。
由图可知,分子数目相同,A图温度为0℃,B图中温度为100℃,B图的分子运动快动能较大,能说明影响分子动能大小的因素是温度。
15.【答案】液化;减小
【详解】瓶内出现的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液化成的小水珠。
瓶盖冲出,是瓶内空气对瓶盖做功,瓶内空气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所以水蒸气遇冷液化。
16.【答案】(1)厚
(2)转换法
(3)BCD
【详解】(1)前者为空气压缩引火仪,空气被压缩时内能增大,“玻璃筒”应选用厚壁的,这样可以减小筒内热量散失,保温效果好。
(2)空气内能的变化我们无法直接看到,但可以通过“一小团硝化棉”燃烧、瓶内出现“少量水”等现象知道了气体内能发生了变化,这是转换法。
(3)A.前者,必须把活塞迅速压下去,减小热量的散失;后者不用迅速给瓶内打气也能让瓶内气压增大从而对橡皮塞做功,故A错误;
BC.前者,当把活塞迅速压下去后,活塞压缩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硝化棉的燃点,所以观察到“棉花燃烧起来”;后者,给瓶内打气,瓶内气压增大,当气压把瓶塞从瓶口推出时,瓶内气体对瓶塞做功,使气体自身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飘散在空中,即观察到“瓶内出现白雾”,故BC正确;
D.前者说明对物体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与热机的压缩冲程类似;后者说明物体对外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与热机的做功冲程类似,故D正确。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