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杠杆 同步练习(含解析) 2025-2026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1.1杠杆 同步练习(含解析) 2025-2026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3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7-17 23:01: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1杠杆 同步练习 2025-2026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图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A.筷子 B.托盘天平
C.钓鱼竿 D.羊角锤
2.小明使用筷子夹菜时,发现可将筷子视为杠杆。他用学过的杠杆知识对其中一根筷子做了分析,如图所示。以下选项错误的是(  )
A.F1为动力 B.L1为动力臂
C.F2为阻力 D.L2为阻力臂
3.如图是在跨学科实践活动中同学们自己动手制作的杆秤,经测试发现杆秤能称量的物体的质量较小。若要增大杆秤的称量质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将秤钩向左移 B.将提纽向右移
C.增大秤钩的质量 D.增大秤砣的质量
4.用细绳系住厚度不均匀的木板的O处,木板恰好处于静止状态,且上表面保持水平,如图所示,两玩具车同时从O点附近分别向木板的两端匀速运动,要使木板在此过程始终保持平衡,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A.两车的质量相等 B.两车的速度大小相等
C.质量较小的车速度较大 D.两车同时到达木板两端
5.如图为用一轻质杠杆提起同一重物,支点为O,动力为F,其中能使杠杆平衡且动力F最小的是
A. B.
C. D.
6.如图所示为等刻度的轻质杠杆,在A处挂一个重为4牛的物体,若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在B处施加的力(  )
A.可能是1N B.一定是2N C.一定是4N D.可能是4N
7.如图,杠杆的A端与滑块M相连,OA始终在水平位置保持静止,滑块M在圆弧形支架上缓慢滑动的过程中,绳对A端拉力逐渐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滑块可能从Q点滑至P点 B.滑块可能从M点滑至Q点
C.滑块可能从P点滑至M点 D.滑块可能从P点滑至Q点
二、填空题
8.图甲所示为自行车的手闸,将其部分简化为如图乙所示的杠杆,忽略杠杆自身的重力,当杠杆平衡时,施加在点的动力,测得,,则阻力 。
9.如图所示是俯卧撑的两种锻炼方式,锻炼过程中人体相当于 杠杆。比较两 种方式,若手臂均与身体垂直,则F1 F2。
10.为使题图1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可调节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调节杠杆平衡后,在图2的A位置挂2个钩码,则应在B位置挂 个相同的钩码才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用文字表述)。
11.公元前700年前,中国古人就会使用杆秤。如图所示,杆秤可视为杠杆,提纽处为支点O。若不计其自重,在挂钩处悬挂被称物体,此时秤砣悬挂在D点,杆秤处于平衡状态。已知CO=4cm,OD=10cm,秤砣的质量为1kg,则图中被称物体的质量是 kg。若秤砣破损脱落了一块,则称量该物体的质量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2.如图所示,,且OA段水平,A端所挂物体重力为G=10N,为了使杠杆在该位置保持平衡,则需要在B端施加的最小力为 N。
13.如图所示的装置中一轻质杠杆AB,可绕固定点O转动,OA=OB。棱长均为10cm的甲、乙两正方体与轻质硬杆连接在A、B端,并可绕连接点自由转动,甲物体所受的重力为15N,乙物体在底面积是400cm2装有水的容器内刚好浸没,此时杠杆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且甲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1800Pa,甲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是 N,乙物体所受重力为 N。若从容器中缓慢抽出水,直至甲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1200Pa,此过程中抽出的水的质量为 g。
三、作图题
14.如图所示是教室中的学生椅,人坐在椅面上若用力向后靠,椅子可能会向后倾倒。请画出椅子即将向后倾倒时,支点O的位置及靠背所受压力的力臂。
15.间学们在体育课上做下压运动训练,静止不动时人体可以看成杠杆模型,O为支点,肌肉的拉力为动力,如图所示。请你在图中画出:的力臂及地面对人的支持力。
四、实验题
16.小余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使用的钩码质量相等,杠杆每一格长度为1cm。
(1)杠杆在图甲位置静止时,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端调;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 ;
(2)如图乙,保持左侧悬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不变,调节右侧悬挂钩码的数量和位置,使杠杆始终在水平位置平衡,记录对应的力F和力臂大小,绘制成如图丙所示的图像,从中可以发现:每个点与两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到杠杆的平衡条件为: ;
(3)如图丁所示,用弹簧测力计代替钩码,拉着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结合图丙判断此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 1.5N(选填“>”“=”或“<”);
(4)杆秤是中国最古老应用杠杆平衡条件的质量测量工具,由带有秤星的秤杆、秤砣、提纽等组成,如图戊所示,杆秤有两个提纽A和B,若需要称较重的物体时,应选择 提纽。
五、计算题
17.如图所示,一轻质杠杆AB长1m,支点在它中点O,将重力分别为10N和2N的正方体M、N用细绳系于杠杆的B点和C点,已知,M的边长为。
(1)在图中画出N受力的示意图;
(2)求此时M对地面的压强。
18.玩跷跷板可以锻炼孩子们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同时还能够提高他们的爆发力和反应能力。如图所示,哥哥和弟弟在小区玩跷跷板,O为支点,OA=1.5m,OB=1m,此时跷跷板恰好水平静止。已知哥哥的质量为60kg,此时哥哥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1.2×104Pa,双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50cm2。求:
(1)哥哥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2)弟弟的质量;
(3)当弟弟坐在跷跷板最远处2m的位置,若哥哥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原来的,此时哥哥应向左还是右移动多远。
参考答案
1.【答案】D
【详解】A.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故A不符合题意;
B.托盘天平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是等臂杠杆,故B不符合题意;
C.钓鱼竿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故C不符合题意;
D.羊角锤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D符合题意。
2.【答案】D
【详解】杠杆是一根可以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在杠杆中,使杠杆转动的力叫做动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叫做阻力,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做动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做阻力臂。
A.在使用筷子夹菜时,手对筷子施加的力使筷子转动,所以为动力,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图中是从支点O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所以是动力臂,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菜对筷子的力阻碍筷子转动,所以为阻力,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图中不是从支点O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所以不是阻力臂,故D错误,符合题意。
3.【答案】D
【详解】设左边秤钩和所挂重物总的重力对称杆的拉力为阻力,右端秤砣对称杆的拉力为动力,则有
A.将秤钩向左移,达到最大称量平衡时,相当于阻力臂变大,在动力和动力臂不变的情况下,阻力减小,即杆秤的最大称量质量变小,故A不符合题意;
B.将提纽向右移,达到最大称量平衡时,阻力臂增大,动力臂减小,动力大小不变,根据杠杆平衡原理阻力减小,即杆秤的最大称量质量变小,故B不符合题意;
C.达到最大称量平衡时,阻力臂、动力臂、动力大小均不变,因此阻力大小也不变。阻力为秤钩和所挂重物总的重力对称杆的拉力,增大秤钩的质量,则所挂重物质量减小,杆秤的最大称量质量变小,故C不符合题意;
D.增大秤砣的质量,当阻力臂与动力臂不变时,动力增大,平衡时阻力也增大,最大称量值变大,故D符合题意。
4.【答案】C
【详解】木板原来是平衡的,两玩具车同时从O点附近分别向木板的两端匀速运动,若保持木板平衡,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G1l1=G2l2,m1v1t=m2v2t,m1v1=m2v2
A.两车的质量相等,如果速度不同,则不能平衡,故A不符合题意;
B.车的速度大小相等,如果质量不同,则不能平衡,故B不符合题意;
C.质量较小的车速度较大,则能平衡,故C符合题意;
D.两车的质量大小未知,两车同时到达木板两端,则可能平衡,故D不符合题意。
5.【答案】D
【分析】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当阻力和阻力臂一定时,动力臂越长越省力,即当动力臂最长时,所用的动力是最小的。
【详解】O为支点,阻力G及其阻力臂一定,在杠杆的右端施加垂直于杠杆的动力时,此时动力臂最大(等于杠杆的长),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此时动力最小。因为阻力方向竖直向下,为使杠杆平衡,则动力方向向上,即并且垂直杠杆向上,所以ABC错误,D正确。
6.【答案】D
【详解】设杠杆一格长为L,当力作用在B点使杠杆平衡时,在B处施加竖直向下的力,由杠杆平衡条件得到G×2L=F×4L
此时B处施加的力的大小为
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当作用在B点的力没有竖直向下时,力臂变短,力变大,由杠杆平衡条件得,作用在B点的力大于2N,则力作用在B点使杠杆平衡,FB≥2N,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7.【答案】C
【详解】A.滑块从Q点滑至P点时,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动力臂先变长后变短,根据杠杆平衡条件,绳对A端拉力先变小后变大,故A不符合题意;
B.滑块从M点滑至Q点时,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动力臂变短,根据杠杆平衡条件,绳对A端拉力变大,故B不符合题意;
C.滑块从P点滑至M点时,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动力臂变长,根据杠杆平衡条件,绳对A端拉力变小,故C符合题意;
D.滑块从P点滑至Q点时,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动力臂先变长后变短,根据杠杆平衡条件,绳对A端拉力先变小后变大,故D不符合题意。
8.【答案】45
【详解】根据杠杆平衡条件,阻力
9.【答案】省力;>/大于
【详解】如图所示,俯卧撑锻炼时,脚作为支点,人的重力为阻力,手臂的支持力为动力,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所以人体相当于省力杠杆。
若手臂均与身体垂直,动力臂没有发生改变,而阻力臂减小了,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则动力变小,故F1>F2。
10.【答案】右;3;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详解】杠杆的右端高于左端,平衡螺母向上翘的右端移动,可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设杠杆的一个小格为L,一个钩码重为G,因为F1l1=F2l2,所以nG×4L=2G×6L
所以,n=3,所以在B处挂3个钩码。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11.【答案】2.5;偏大
【详解】秤砣的重力为
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得,即
解得G物=25N,则图中被称物体的质量为
当秤砣摔掉一块后,其质量变小、重力变小;当所测物体的重力不变、力臂不变时,即当G物、L物一定时,若G秤砣变小,若要达到平衡,由杠杆的平衡条件知,L示将增大,即测量值偏大。
12.【答案】10
【详解】杠杆在图中位置平衡时,当以OB作为动力臂时,动力臂是最大的,阻力、阻力臂大小不变,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此时的动力是最小的;由题意可知,此时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关系为LOB=LOA,则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得最小动力为
13.【答案】18;7;1800
【详解】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1800Pa,受力面积为
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物体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18N,大于甲的重力15N,故轻质硬杆对甲的竖直向下的作用力为
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知,轻质硬杆作用在A点的竖直向上的力
由于OA=OB,根据可得,轻质硬杆作用在B点的竖直向上的力
故轻质硬杆对乙的竖直向下的作用力
物体乙的体积
乙在装有水的容器内刚好浸没,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乙所受的浮力
乙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 ,硬杆对乙向下的力和竖直向上的浮力,则乙物体所受重力
当甲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1200Pa时,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物体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12N,小于甲的重力15N,故轻质硬杆对甲的竖直向上的作用力
轻质硬杆作用在A点的竖直向下的力
轻质硬杆作用在B点的竖直向下的力
故轻质硬杆对乙的竖直向上的作用力
则物体乙受到的浮力
乙减小的浮力
乙物体排开水的体积减小
减小水的深度
抽出的水的体积
抽出的水的质量
14.【答案】
【详解】支点O在椅子的右腿处,从支点O向的作用线引垂线,垂线段的长度即为阻力臂。
15.【答案】
【详解】从支点O向F1 的作用线作垂线,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F1 的力臂L1(用大括号表示);地面对脚的支持力F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的A,方向垂直于地面向上,过A点,沿支持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用F表示。
16.【答案】(1)左;便于直接读出力臂的大小
(2)相等;
(3)>
(4)A
【详解】(1)已知杠杆在图甲位置静止,左端高于右端,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根据“哪端高向哪调”的原则,应将平衡螺母向左端调。
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便于直接读出力臂的大小。
(2)在图乙中,保持左侧悬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不变,这样做的目的是保持杠杆左侧的力与力臂的乘积不变;将杠杆右侧对应的力F和力臂大小,绘制成如图丙所示的图像,可以发现:图丙中每个点对应的杠杆右侧的力F和力臂的乘积也不变,即每个点与两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是相等的。进一步分析可得:杠杆左侧的力与力臂的乘积与杠杆右侧的力F和力臂的乘积相等,由此可以得到杠杆的平衡条件为:
(3)已知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由题意可知,杠杆左侧钩码的数量及位置都不变,由图丁可得:杠杆的阻力,阻力臂,当弹簧测力计在图丁所示位置竖直向下拉时,此时动力臂,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得,动力即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为
因为杠杆左侧钩码的数量及位置都不变,且要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由于弹簧测力计斜向下拉使动力臂变小,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此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会变大,所以,可判断此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将大于1.5N。
(4)杆秤是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工作的测量工具,因为杆秤的长度和秤砣的质量有限,所以在称量较重的物体时,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应尽量减小重物的力臂,从而减小重物的重力与其力臂的乘积,所以可判断若需要称量较重物体时,应选择A提纽。
17.【答案】(1);(2)900Pa
【详解】解:(1)物体N悬挂在杠杆的下面静止,受两个力的作用:重力G和绳子的拉力F,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N对杠杆向下的拉力,其力臂为OC;M对杠杆的拉力为,其力臂为OB。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得
代入数据可得
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杠杆对M向上拉力F拉=F2=1N
则M对地面的压力
受力面积
所以M对地面的压强
18.【答案】(1)300N
(2)20kg
(3)向左移动0.2m
【详解】(1)哥哥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2)哥哥的重力
哥哥对跷跷板的压力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得,弟弟对跷跷板的压力
则弟弟的重力
弟弟的质量
(3)若哥哥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原来的,则此时哥哥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
哥哥对跷跷板的压力
当弟弟坐在跷跷板最远处2m的位置时,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得,哥哥离支点的距离
则哥哥应向左移动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