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市望江三校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唐朝是我国诗歌繁盛的时代,写下《早发白帝城》《蜀道难》等诗篇,被誉为“诗仙”的是( )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苏轼
2.唐朝,一个值得我们骄傲并深入探究的时代。它在隋末的废墟上昂扬勃兴,为中国人绘制了一幅恢宏壮丽的历史画卷。下列与唐朝建立无关的事件是( )
A. 618年建立 B. 都城是长安
C. 李世民建立 D. 建立后逐步统一全国
3.如图为唐朝时期中日两国的货币,日本的和同开珎银币的形制和重量与唐开元通宝完全相同。这反映出当时两国( )
A. 审美观念一致 B. 文明相互借鉴 C. 文明交流频繁 D. 铸银水平相当
4.下表反映了907-960年的政权更迭,这种局面的实质是()
朝代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建立者 朱温 李存瑁 石敬瑭 刘知远 郭威
称帝前身份 唐朝节度使 唐朝晋王 后唐节度使 后晋节度使 后汉节度使
A. 阶级矛盾尖锐 B. 宦官专权的结果 C. 民族政权并立 D. 藩镇割据的延续
5.“尝考五代之际,政治上之大患有二:曰腹心之患,即禁兵;曰肢体之患,即藩镇。”为解决“腹心之患”,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是( )
A. 创设三省六部制度 B. 解除禁军将领兵权 C. 取消节度使收税权 D. 设锦衣卫监视百官
6.在现代社会中,刷卡消费已成为一种时尚,但是纸币仍然在流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
A. 秦朝的圆形方孔钱 B. 唐朝的开元通宝 C. 汉朝的五铢钱 D. 北宋的交子
7.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团结凝聚、共同奋进的历史。下面是某同学用制表法梳理少数民族杰出人物时制作的表格,表格中由上到下应依次填写的人物是( )
人物 主要事迹
494年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措施
统一女真各部,颁行女真文字
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
把国号改为元,完成全国统一
A. 孝文帝、阿骨打、铁木真、忽必烈 B. 孝文帝、铁木真、阿骨打、忽必烈
C. 阿骨打、孝文帝、忽必烈、铁木真 D. 阿骨打、孝文帝、铁木真、忽必烈
8.某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收集了如图所示资料,反映了( )
A. 频繁的对外贸易 B. 发达的宋代经济 C. 和睦的民族关系 D. 繁荣的宋元文化
9.“在这种解放性的发明的刺激下,中国文学像一股奔放的洪流滚滚而来……古代的经典有成百种的版本,成千种的注释从来没有人能够像宋朝的学者这样支配文化。”材料中“解放性的发明”是指( )
A. 指南针 B. 造纸术 C. 火药 D. 印刷术
10.《中国古代简史》指出,明朝“皇帝以国家元首的身份兼任官僚机构首脑之责,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变得更加重要”。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科举制度的创立 B. 行省制度的推行 C. 八股取士的实施 D. 丞相制度的废除
11.图片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资料,小丽在自主学习中搜集到以下一组图片,她要为这组图片拟定一个共同的标题。最恰当的应是( )
A. 祖国统一 B. 民族团结 C. 中外交往 D. 抵抗侵略
12.北京城的中轴线形成于元代,明代时被向东移动了150米,形成现在的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全长7.8千米的格局。目前,它是世界上现存最长的城市中轴线。这条线汇集了北京城市古建筑的精髓和传统街区,见证了这座古都的历史变迁。将一系列重要宫殿都建在中轴线上是为了()
A. 便于设计建造 B. 体现皇权至上 C. 城市布局严谨 D. 工匠随意修建
13.为加强对图中所代表区域的管辖,清朝设立了( )
A. 司隶校尉 B. 宣政院 C. 伊犁将军 D. 驻藏大臣
14.清初统治者十分重视经济恢复,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大力( )
A. 发展海外贸易 B. 推行垦荒政策 C. 发展手工业 D. 改进生产工具
15.“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雍正皇帝时的一位进士因写这两句诗而被斩首,这主要反映了清朝( )
A. 设立特务机构 B. 制造文字狱 C. 实习八股取士 D. 设立军机处
二、辨析改错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分。
16.(1)隋朝大运河以长安为中心,南北连接余杭与涿郡,加强了南北之间的交流。
判断: ______
改正: ______
(2)唐朝农民发明的翻车,是利用水力驱动的灌溉工具。
判断: ______
改正: ______
(3)北京城的建筑最为雄伟壮丽的是皇城,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判断: ______
改正: ______
(4)承德避暑山庄是明朝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其对于加强中央与边疆各族的联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判断:______
改正:______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第17题12分,第18题10分,共22分)
17.(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得到上层统治阶级的扶持,佛教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唐朝时期,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艺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二:
(1) 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古代中国和其他地区文明交流的特点。(4分)
(2)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请举一例说明古代中国与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鉴。(6分)
18.(10分)丝绸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发明之一。
材料一
与丝绸有关的甲骨文 与丝绸有关的成语 与丝绸有关的文物
锦绣山河
繁花似锦
千丝万缕
齐纨鲁缟
经邦纬国 帛书又名缯书,是以白色丝帛为书写材料,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现存实物以湖南长沙子弹库楚墓中出土的帛书为最早。
材料二 在科技方面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有两项发明和丝绸密切相关。①的发明就是直接受到丝绸生产技术,尤其是“漂絮”制丝过程中产生的丝茸沉淀物的启发。而“漂絮”制丝绵的过程不仅提供了将纤维原料通过草木灰水蒸煮,水浸脱胶,除去杂质,将纤维提纯的技术,还提供了将含有纤维束的纤维原料经水浸增加机械强度,不怕敲打的技术。这两项技术是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
②的发明与秦汉以来丝绸印染技术中的凸版印花有直接关系。可以说,丝织技术的发明实际上是①和②两大技术发明的先导。
——林梅村《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
材料三 唐、宋、元时期丝织业和丝绸贸易发展简表
唐朝 社会经济、文化、文明处于巅峰发展时期,丝绸业的产量猛增,从种植到制作的水平创了历史新高。丝绸的对外销售量提高后,“丝绸之路”线路有所增加。丝绸贸易的拓宽,为唐朝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交流推波助澜。
宋元 丝绸技术革新进步,中国丝绸迎来新气象。丝绸的花色更是层出不穷,宋元时期种植桑树和织作技术融会贯通的能力更强,整体水平有了新突破点。
(1) 依据材料一,你能从中获取哪些历史信息?(3分)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填写材料中①②所指的科技发明。(3分)
(3) 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概括唐、宋、元时期丝绸业发展的表现。列举两位历史上与丝绸之路相关的历史人物。(4分)
四、活动与探究(12分)
19.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和平性、包容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A.《天工开物》书影 B.《步辇图》(局部)
C.《回回药方》
D.泥活字版(模型)
E.南宋纸币铜版拓片
F.徐扬绘《姑苏繁华图》(局部)
(1) 将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内容按照时序排列。 (4分)
(2) 上述材料中,研究“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主题的材料是 ______和 ______(填写字母)。材料A、材料D研究的主题是 ______。(3分)
(3) 仿照示例,从上述图片中任选一个进行解读(示例除外)。(5分)
示例:图A:《天工开物》作者宋应星,是明朝一部科技巨著,该书内容丰富,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安庆市望江三校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5ACCDB 6---10DADDD
11---15CBCBB
二、辨析改错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分。
16.(1)×,长安改为洛阳
(2)×把“翻车”改为“筒车”
(3)×;改正:把“皇城”改为“宫城”。
(4)×;改正:明朝改为清朝。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第17题10分,第18题10分,共20分)
17.(1)以和平交流为主,交流范围广,交流内容丰富,体现出双向交流,相互影响的特点。(4分)
(2)唐代玄奘西游天竺,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为中国的佛教文化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鉴真东渡日本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对日本的宗教和文化事业发展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6分)
18.(1)我国很早就会养蚕缫丝,织造丝绸,用丝帛做书写材料。(3分)
(2)造纸术、印刷术。(3分)
(3)丝绸业的产量猛增,从种植到制作的水平创了历史新高。丝绸的对外销售量提高后,“丝绸之路”线路有所增加,丝绸的花色更是层出不穷,宋元时期种植桑树和织作技术融会贯通的能力更强,整体水平有了新突破点;张骞、班超。(4分)
19.(1)排列:B唐代《步辇图》、D活字印刷术、E南宋纸币、C《回回药方》、E明代《天工开物》、F清代《姑苏繁华图》。(4分)
(2)材料:A《天工开物》、E南宋纸币铜版拓片、F《姑苏繁华图》。主题:中国古代的科技。(3分)
(3)解读:《步辇图》是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作品,描绘了吐蕃使者禄东赞为迎娶文成公主,前往唐都长安拜见唐太宗李世民的场景,这幅画不仅是汉藏民族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E南宋纸币铜版拓片,反映了南宋时期纸币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纸币更便于携带和交易,促进了商业的繁荣与长途贸易的发展。这张铜版拓片见证了南宋货币发展的重要阶段,体现了当时先进的金融理念和经济发展水平。(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