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分班考专项07: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分班考专项07: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8.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19 23:47: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升初分班考专项07:文言文阅读-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①,入日②。渴,欲得饮③,饮于河、渭④;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⑤。
【注释】①逐走:追赶,赛跑。②入曰:赶到太阳落山的地方。③饮:喝。④河、渭:黄河与渭河。⑤邓林:桃林。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
①与日逐走 ②河、渭不足
③北饮大泽 ④弃其杖
2.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大泽:大湖
B.道:路上
C.足:脚
D.化:化成
3.“弃其杖,化为邓林”的正确解释是( )
A.他丢下他的手杖,手杖化为一片桃林。
B.他丢下他的手杖,把大地化成一片桃林。
C.他丢下他的手杖,自己化成一片桃林。
D.他丢下他的手杖,进入邓家的桃林。
4.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这篇神话讲的是夸父敢于与太阳赛跑,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
B.这篇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执着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C.夸父这一神话形象,具有超现实的想象、夸张的浪漫主义魅力。
D.人们常以“夸父逐日”或“夸父追日”比喻人不自量力。
文言文阅读。
王右军①年减②十岁时,大将军③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凤④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⑤眠。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⑥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选自《世说新语》,有删减)
【注释】①王右军:王羲之。②减:不足。③大将军:王敦。④钱凤:人名,字世仪。⑤孰:熟。⑥从:纵。
5.根据《辞海》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l)屏人论事( )
A.当门的小墙 B.忍住 C.退避 D.除去
(2)乃阳吐污头面被褥( )
A.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 B.与“阴”相对 C.外露的 D.通“佯”,假装
6.下列句中加点词“之”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大将军甚爱之
A.怅恨久之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C.小大之狱 D.宋何罪之有
7.给下面句子用“/”正确断句,并翻译意思。
右 军 觉 既 闻 所 论 知 无 活 理 乃 阳 吐 污 头 面 被 褥 诈 孰⑤ 眠。
8.文中的王右军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阅读回答问题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9.文中两小儿争论的问题是 。第一个孩子的依据是: ,得出的结论是: 。第二个孩子的依据是: ,得出的结论是: 。
10.“孔子不能决也”意思是“孔子也不能作出判断”。用孔子自己曾说过的话就是“ ”
11.用文言文的表达形式,将“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句话转化为陈述句: 。
阅读应用
自知之明
自知者①不怨②人,知命③者不怨天;怨人者穷④,怨天者无志。失之己,反之人,岂不迁乎哉?故君子道其常,而小人道其怪。
(选自《荀子·荣辱》)
[注释]①自知者:有自知之明的人。②怨:埋怨。③知命:懂得命运。④穷:走投无路。⑤无志:没有见识。⑥失:过失,过错。⑦反:反而。⑧岂:难道。⑨迂:拘泥守旧,不合时宜。
12.解释。
(1)知: (2)岂:
(3)道: (4)怪:
13.翻译: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14.荀子在上文中的主要观点是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多言何益①
子禽②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蟆、蛙、蝇,日夜恒③鸣口干舌擗④然而不听。今观晨鸡,以⑤时而鸣,天下振动。多言何益,唯其言之⑥时也。”
(选自《墨子·墨子后语》)
【注释】①多言何益: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益:好处。②子禽:人名,墨子的学生。③恒:常常。④擗(pǐ):同“敝”,困、疲劳。⑤以:按照。⑥之:助词,的。
15.对“日夜恒鸣口干舌擗然而不听”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哪一项?( )
A.日夜恒鸣/口干舌擗/然而不听
B.日夜恒鸣/口干舌擗然而/不听
C.日夜/恒鸣口干/舌擗然而不听
D.日夜恒鸣口干舌擗/然而/不听
16.借助文言文后的注释,猜想“开卷有益”的意思,正确的是哪一项?( )
A.做试卷可以增加知识。
B.打开书本阅读是有好处的。
C.把书打开可以增加知识。
D.做试卷确实是非常有好处的。
17.下列选项中“之”的意思与“唯其言之时也”中的“之”意思相同的是哪一项?( )
A.虽与之俱学 B.送孟浩然之广陵
C.思援弓缴而射之 D.通国之善弈者也
18.文言文中墨子要说明的观点是什么?( )
A.多说话有好处。 B.多说话没有好处。
C.切合时机地说话才有用。 D.多说鼓励别人的话才有用。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练习。
严母教读
记母教铨①时,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纺绩②,口授句读③。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jiǎ)楚④,旋复持儿而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醒矣!”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铨终学有所成,蜚声文坛。
——选自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有改动)
注释:①铨:蒋士铨,清代著名文学家。 ②纺绩:纺织布匹 ③句读:“读”读作“dòu”④加夏(jiǎ)楚:进行责罚。
19.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膝置书(放着) ②口授句读(句中停顿的地方,泛指文章)
B.①旋复持儿而泣曰(拿着) ②我何以见汝父(凭借)
C.①俄而母摇铨曰(过了一会儿) ②张目视母面(睁开)
D.①泪方纵横落(正在) ②蜚声文坛(形容名气很大)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
译:
21.短文中,母亲的“严”,有哪些表现,请用原句回答。
答:
22.通读短文,谈谈“铨亦泣”的原因?
答:
23.我国历史上,还有许多严母教子的故事,请写出一例(不少于20字)。
答: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解缙敏对
解缙①尝从游内苑②。上③登桥,问缙:“当作何语?”对曰:“此谓‘一步高一步’。”及下桥,又问之。对曰:“此谓‘后边又高似前边’。”上大说。一日,上谓缙曰:“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可作一诗。”缙方吟曰:“君王昨夜降金龙,”上遽④曰:“是女儿!”即应曰:“化作嫦娥下九重。”上曰:“已死矣!”又应曰:“料是世间留不住,”上曰:“已投之水矣!”又应曰:“翻身跳入水晶宫。”上本欲诡言以困之,既得诗,深叹其敏。
(选自明·冯梦龙《白话笑史》)
【注释】①解缙:明朝人。②内苑:御花园。③上:指明成祖朱棣。④遽:立刻。
24.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解缙( ) 上遽曰( ) 欲诡言以困之( )
25.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解缙尝从游内苑 尝:
(2)上大说 说:
(3)上本欲诡言以困之 以:
(4)深叹其敏 敏:
26.皇上在游内苑时,听了解缙的回答后,为什么“大说” ?请说说你的理解。
27.根据上下文,说说文中“君王昨夜降金龙”中“降金龙”的意思:
28.“卿”在古代有多个义项:A.古代高级官职及爵位的名称。B.古代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敬称。C.古代夫妻之间的爱称。D.对男子的敬称。请指出下列句中“卿”的意思。(填序号)
(1)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 )
(2)拜为上卿( )
(3)卿卿我我( )
29.读了本文,你认为解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小古文阅读(6分)
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④ ,夏居山之阴⑤ ,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③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管仲,隰 (xǐ)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②孤竹:古国名,商、周时期的一个小国家。③不难:不以……为难④阳:山之南,水之北。⑤阴:山之北,水之南。
3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乃掘地: ②不亦过乎:
31.下列句中带点字“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B.老马之智可用也
C.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D.乃放老马而随之
3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 ”句子的意思。
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
33.本文通过管仲,隰朋因“ ”和“ ”而向老马和蚂蚁请教的故事,其中向老马请教的故事衍生出了成语“老马识途”。
34.从管仲与隰朋的这个故事中,你学习到了什么?
《小升初分班考专项07:文言文阅读-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1. 跑 黄河 向北 他的 2.C 3.A 4.D
【分析】译文: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河喝水。黄河、渭河的水不够,夸父就去北方喝大湖的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夸父丢弃他的手杖,他的手杖化成了桃林。
1.本题考查的是字词解释,结合划线词语的特点和整句话的内容进行辨析理解。
①“与日逐走”意思是与太阳竞跑,所以“逐”的意思是跑。
②“河、渭不足”意思是黄河、渭河的水不够,所以“河”的意思是指黄河。
③“北饮大泽”意思是夸父就去北方喝大湖的水,所以“北”的意思是向北。
④“弃其杖”意思是夸父丢弃他的手杖,所以“其”的意思是他的。
2.本题考查的是对加点字词的解释,结合原句的内容进行识记和理解。本题中解释有误的是C项,“足”的意思是“够”
3.本题考查的是语句的翻译,结合原文的内容进行分析和理解。“弃其杖,化为邓林”的含义是他丢下他的手杖,手杖化为一片桃林。
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原文的内容进行分析,说法有误的一项是人们常以“夸父逐日”或“夸父追日”比喻决心大或不自量力。
5. C D 6.B 7.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
王右军醒来,听到他们所谈论的事情,知道自己没有活下去的道理,就假装吐出口水,弄得头上脸上被褥上到处都是,假装睡得很熟。 8.王右军是一个机智(聪明)、沉着(冷静、镇定)的人。
【分析】译文:王右军(王羲之)还不到十岁时,大将军(王敦)很喜欢他,常常让他在自己的帐里睡觉。大将军曾经先从帐里出来,右军还没起来。一会儿钱凤来了,两人摒退其他人讨论大事,都忘了右军还在帐里,便一起密谋叛乱的细节。王右军醒后,听到了他们密谋的事情以后,知道自己必定没有活下去的道理,就用手指头抠出口水,弄脏了头脸和被褥,装作自己还在熟睡。王敦事情商量到一半,才想到王右军还没起床,两人彼此大惊失色,说道:“不得不杀掉他。”等到他们打开帐子,发现右军嘴边还有口水,就相信他还在熟睡,于是右军的性命得以保全。当时人们称赞王右军有智谋。
5.本题考查学生重点文字词的含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字词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字词的意思
(l)“屏人论事”句意为:两人摒退其他人讨论大事。屏:退避,摒退。故选:C。
(2)“乃阳吐污头面被褥”句意为:就用手指头抠出口水,弄脏了头脸和被褥,装作自己还在熟睡。阳:通“佯”,佯装。故选:D。
6.本题考查学生重点文言虚词的掌握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加点字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加点字的意思。
本题例句“大将军甚爱之”句意为:大将军(王敦)很喜欢他。之:代词,指人
A“怅恨久之”句意为:因失望而叹恨了很久。之:结构助词,无实意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句意为:河曲智叟笑着阻止他。之:代词,指人。
C“小大之狱”句意为:大大小小的案件。之:的 。
D“宋何罪之有”句意为:宋国有什么罪过呢?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综上,可知本题选:B。
7.本题考查文言断句。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
本题“右 军 觉 既 闻 所 论 知 无 活 理 乃 阳 吐 污 头 面 被 褥 诈 孰 眠。”句意是:王右军醒后,听到了他们密谋的事情以后,知道自己必定没有活下去的道理,就用手指头抠出口水,弄脏了头脸和被褥,装作自己还在熟睡。
故停顿应为: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
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人物形象能力。解答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通过具体的事例理解人物形象。
通过阅读全文,结合译文可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王右军明白自己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他不慌张,能够保持镇定,于是“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在紧要关头还能想出装睡的办法,可以看出他的聪明机智。
9. 太阳远近的现象 根据形状大小,近大远小 日出时离人近,日中时离人远 温度,远凉近热 日出时离人远,日中时离人近 1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11.此为远者小而近者大。
【分析】译文:孔子到东方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是什么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近。”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等到正午就小得像一个盘子,这不是远处的看着小而近处 的看着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等到中午的时候像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吗?”孔子不能判决(谁对谁错)。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您的知识渊博呢?”
9.本题考查学生信息提取能力,注意认真阅读原文。
结合“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可知,争论的问题是太阳远近的现象;
结合“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可知,第一个小孩的依据是:根据形状大小,近大远小;结论是:日出时离人近,日中时离人远。
结合“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可知,第二个孩子的依据是:温度,远凉近热;得出的结论是:日出时离人远,日中时离人近。
10.本题考查名言的识记和运用,学生平时要注意积累。
结合文章可知,孔子没有不懂装懂,据此可以想到答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1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反问句转为陈述句。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据此,去掉反问词“……乎?”和否定词“不”即可得出答案:此为远者小而近者大。
12. 认识 难道 遵循 异端 13.抱怨别人的人必将困窘而无法摆脱,抱怨上天的人就不会立志而进取。 14.人应该有自知之明。
【解析】译文:有自知之明的人不抱怨别人,懂得命运的人不埋怨天。抱怨别人的人自己就会困窘而无法摆脱,抱怨上天的人就会无法立志进取。错误在自己身上,却反而去责怪别人,难道不是拘泥守旧,不合时宜了吗?所以君子会遵循这正常的事,而小人则遵循异端。
12.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自知之明”的解释为:指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知”的解释为:认识。
“岂不迁乎哉?”的解释为:难道不是拘泥守旧,不合时宜了吗?“岂”的解释为:难道。
“故君子道其常”的解释为:所以君子会遵循这正常的事。“道”的解释为:遵循。
“而小人道其怪”的解释为:而小人则遵循异端。“怪”的解释为:异端。
13.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的解释为:抱怨别人的人自己就会困窘而无法摆脱,抱怨上天的人就会无法立志进取。
14.本题考查文言文所表达的观点。
荀子在本文中写到“自知之明”的人为君子,犯了错误不会抱怨别人,不会埋怨上天,所以君子从来是淡定自若而不惊恐;而爱“抱怨”的人为小人,犯了错,不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责怪别人,抱怨老天,所以小人是常常惊咋而不镇定。荀子的主要观点是人要有自知之明。
15.A 16.B 17.D 18.C
【分析】文言文翻译:子禽向老师请教道:“多说话有好处吗 ”墨子答道:“虾蟆、青蛙,白天黑夜叫个不停,叫得口干舌疲,然而没有人去听它的。你看那雄鸡,在黎明按时啼叫,天下震动,人们早早起身。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 重要的是话要说得切合时机。”
15.本题考查文言文的节奏。文言文的断句技巧包括看关键词、利用修辞断句、总分关系断句法、借助固定结构等。本题可以根据意思来划分。
16.本题考查词语意思。益:好处;卷:书本;可知“开卷有益”意思是打开书本阅读是有好处的。
17.本题考查“之”的解释。“唯其言之时也”中的“之”是助词,的。“虽与之俱学”中的“之”是代词,他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之”是到、去;“思援弓缴而射之”中的“之”是代词,他;“通国之善弈者也”中的“之”是助词,的。
18.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从“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这句话可知墨子要说明的观点是切合时机地说话才有用。
19.B 20.母亲坐在床上,用被子盖住儿子的双脚,解开自己的衣服,用胸口为儿子暖背。 21.①儿怠,则少加夏楚;②俄而母摇铨曰:“醒矣!”;③少间,复令读。 22.一是由于母亲深夜陪自己读书而感动;二是为自己深夜睡着了而惭愧。 23.孟子的母亲让儿子在自己的织布机前背书,如果儿子背书有遗忘,她就用刀割断自己刚织好的布,以此督促儿子学习。
【分析】译文:
回忆我母亲教我的时候,刺绣和纺织的工具,全放在旁边,她膝上放着书,叫我坐在膝下小凳子上看着书读。母亲一边手里操作,一边嘴里教我一句句念。咿咿唔唔的读书声,夹着吱吱哑哑的织布声,交错在一起。我读书不认真,她就拿戒尺打我几下,打了我,又抱着我哭,说:“儿啊,你这时候不肯学习,叫我怎么去见你爹!”到半夜里,很冷,母亲坐在床上,用被子盖住儿子的双脚,解开自己的衣服,用胸口为儿子暖背,和我一起朗读;我读得疲倦了,就在母亲怀里睡着了。过了一会,母亲摇我,说:“可以醒了!”我张开眼,看见母亲脸上泪流满面,我也哭起来。歇了一会儿,(她)再叫我读;直到头遍鸡叫,才和我一同睡了。蒋士铨终于学有所成,响彻文坛。
19.本题考查文言字词的解释,这种题型考查的都是重要的字词,需要识记。可以结合整句话的意思来理解加点字词的含义。结合译文内容分析可知,ACD三项加点字解释均正确。B选项中“旋复持儿而泣曰”的“持”意思是抱着。由此可知,B选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20.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的时候要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可以先把句中的重点字词翻译出来,再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句通顺。以:用;覆:盖住。整句话翻译为:母亲坐在床上,用被子盖住儿子的双脚,解开自己的衣服,用胸口为儿子暖背。
2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文中“儿怠,则少加夏楚”“俄而母摇铨曰:‘醒矣!’”“少间,复令读”的意思(我读书不认真,她就拿戒尺打我几下,打了我;过了一会,母亲摇我,说:“可以醒了!”;歇了一会儿,她再叫我读)可知,这几句话即体现了母亲的“严”。
2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文中“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醒矣!’”的意思(到半夜里,很冷,母亲坐在床上,用被子盖住儿子的双脚,解开自己的衣服,用胸口为儿子暖背,和我一起朗读;我读得疲倦了,就在母亲怀里睡着了。过了一会,母亲摇我,说:“可以醒了!”)分析可知,“铨亦泣”的原因是:母亲深夜陪自己读书而感动;为自己深夜睡着了而惭愧。
23.本题考查学生对严母教子的故事的了解,要求我们注重课外积累。可以结合日常所学与积累作答,注意将故事的内容讲述出来即可。如:孟子的母亲让儿子在自己的织布机前背书,如果儿子背书有遗忘,她就用刀割断自己刚织好的布,以此督促儿子学习。
24. xiè jù guǐ 25. 曾经。 同“悦”,高兴。 来。 机敏,才思敏捷。 26.因为不管上桥和下桥,解缙都很巧妙地称好,言下之意还称赞明成祖胜过以往的君王,所以皇上龙颜大悦。 27.生儿子。 28. B A C 29.聪敏绝伦,随机应变,出口成章,幽默风趣,有非凡的文才。
【分析】译文:解缙曾经跟随皇上游览御花园。皇上登上桥,问解缙:“应当怎么讲?”解缙说:“这叫做一步高一步。”等到下了桥,皇上又问他,说:“这叫后边又比前边高。”皇上十分高兴。一天,皇上对解缙说:“你知道后宫中夜里有喜事吗 可以作一首诗。”解缙正吟诵:“君王昨夜后宫中生儿子了。”皇上立刻说:“是女孩。”解缙立即应答:“化作嫦娥下到凡间。”皇上说道:“她已经死了。”解缙随即应答说:“想必是世间留不住她。”皇上说:“已经把她投水里。”解缙又回答道:“跳入水晶宫化作龙女。”皇上本来想用假话来为难他,得到诗之后,深深地感叹解缙的才思敏捷。
24.本题考查学生对字词读音的掌握程度,平时要注意正确拼读字词发音,同时多注意积累一些难点字词。这里要注意“解”是多音字,在表姓氏时读“xiè”。
2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字词含义的理解和积累。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注意归纳积累一些古文常见字词的意思,特别是一些通假字、古今异义等。
26.本题考查学生对古文内容的理解。首先要明白题目所问,这里“说”同“悦”,意思就是要找出皇上听了解缙的回答后十分高兴的原因。根据前文内容可知,不管是上轿还是下轿子,解缙都十分巧妙地夸赞了皇上,因此皇上很高兴。
27.本题考查学生对古文中词语含义的理解。要根据前后文内容来对词语进行理解,前文中提到宫中有喜,可知“降金龙”是喜事,而后文中又提到“是女儿”“化作嫦娥下九重”,结合常识可知古代称帝王为真龙天子,这里说皇上的女儿是嫦娥,则“降金龙”就是生儿子。
28.本题考查学生对古文中多义字含义的理解掌握程度。“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是皇上对解缙说的话,因此这里“卿”是君对臣的称呼。上卿,战国时期诸侯国大臣中最高的官位。卿卿我我,形容男女相爱,十分亲昵,情意绵绵。
29.本题考查学生对古文内容的理解和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根据古文内容可知,解缙是一个机敏过人、文采斐然、能说会道的人。
30. 挖 过错 31.B 32.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 33. 迷惑失道 行山中无水 34.管仲隰朋就是利用了老马识途的本能和蚂蚁的习性解决了困难,这也反映了学习不能死记硬背的死读书,要以书本为师,同时还要学会以大自然为师,学会随时观察和思考。我们要善于向富有经验的人学习,刨根问底。越是聪明的人,越懂得问问题。
【详解】古文翻译:
管仲和大夫隰朋随齐桓公一同前往攻打孤竹,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时已是冬天,最后迷了路。管仲说:“老马的智慧是可以利用的。”于是放开老马,人跟随着它们,终于找到了回去的路。走到山里没有水,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 (如果 )蚁穴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挖掘山地,终于得到了水。
凭借管仲的精明通达和隰朋的聪明才智,碰到他们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习;现在的人不知道用自己愚蠢的心去学习圣人的智慧,不也是过错吗?
1.乃掘地:动词,挖。不亦过乎:名词,过错。(1分,一题0.5分)
2.A中的“之”是代词,指的是前一个专心致志学习的人。B中的“之”是助词,的。C中的“之”是代词,指的是“这”。D中的“之”是代词,指的是老马。
3.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
4.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与运用,先理解文本含义,才能选出恰当的词句进行填空,管仲,隰朋因“迷惑失道”向老马请教,因“行山中无水”向蚂蚁请教。(1分,每空0.5分)
5.管仲与隰朋已是能人,但是也会遇到不懂之处,可见书本知识并不能够解决所有将要遇到的难题,我们学习不能死记硬背的死读书,要以书本为师,同时还要学会以大自然为师,学会随时观察和思考。同时,虽然两人都有很强的学识,但是在遇到问题时,依旧能够大胆发问,向他人请教,因此我们要善于向富有经验的人学习,刨根问底。越是聪明的人,越懂得问问题。(2分,答到“要向自然学习,不拘泥于书本知识”给1分,答到“要向他人、富有经验的人学习”再给1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