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升初分班考专项01:基础知识-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参加 人参 参与 参差不齐
B.称呼 称作 对称 称心如意
C.创伤 创造 重创 创业维艰
D.横竖 横线 纵横 横冲直撞
2.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奔跑 奔走 直奔 东奔西跑 B.屏障 屏风 屏气凝神 屏蔽
C.乘船 乘车 乘客 乘风破浪 D.调节 调查 风调雨顺 调兵遣将
3.下面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美不胜收 豆蔻年华 良莠不齐 独僻蹊径
B.绿水青山 呕心沥血 行云流水 波光鳞鳞
C.高山流水 精美绝伦 山清水秀 曲高和寡
D.眼疾手快 响彻云宵 余音绕梁 抑扬顿挫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忍辱负重 丰华正茂 独辟蹊径 革故鼎新
B.别出心裁 触类旁通 百炼成钢 蜂拥而入
C.见微知著 司空见贯 落荒而逃 长途跋涉
D.风驰电掣 抓耳挠腮 绞尽脑汁 随心所裕
5.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依偎 教授 司空见贯 见微知著
B.彻底 栅栏 嫣知非福 万不得己
C.防御 徘徊 五湖四海 翻箱倒柜
D.惆怅 帐篷 锲而不舍 不可思意
6.下面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用的一切……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B.田老师每次讲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C.作文本落在家里,你在教室里翻遍书包也无济于事。
D.我国终于取得了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举办权。消息传来,人们激动不已,面面相觑。
7.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管做哪一行,我们都要不耻下问地虚心向有关的专家请教,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实效。
B.毕业在即,我们不能耽于转瞬即逝的美好小学时光,应该趁着青春时光乘风破浪。
C.做学问,是一项艰辛的脑力劳动,应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来不得半点虚假,更不能高瞻远瞩。
D.马致远骑一匹瘦马在外漂泊多年,在一条寒风萧瑟的古道上他终于忍俊不禁地流下了辛酸的泪水。
8.下列句子中描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焚”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火”,再查8画。
B.“我看到了他那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样的脸。”这句话可以缩成:“我看到了脸。”
C.“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十五夜望月》这首诗与元宵节这个节日有关。
9.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过年是家家团圆、举国欢庆的日子,不到万不得已,谁也不愿意漂泊在外。
B.“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处世之道。
C.遇到事情,我们必须得心平气和地沟通,才能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D.无缘无故地被妈妈这么批评,真让我气得热血沸腾头脑发昏。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学校要举办“庆建党百年 品书香诗韵”诗歌朗诵活动,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
B.科学领域的发现,总是偏爱那些“打破砂锅问到底”并不断探索的人。
C.每当听到雄壮有力的国歌声,我总是心潮起伏,热血沸腾,感到无比自豪。
D.网络购物方便快捷,事倍功半,成为现在人们喜欢的购物新方式。
11.下列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彻”字的部首是“彳”不是“土” B.“凿”字的第十笔是“丨”
C.“泰”字的部首是“氺”不是“水” D.“锤”字的第八笔是“一”
12.下列选项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A.顾名思意 鉴往之来 维妙维肖 梦寐不忘
B.谈笑风声 焦燥不安 盛气绫人 绢滴不漏
C.忍俊不禁 沧海槡田 虎视耽耽 平铺直叙
D.废寝忘食 张冠李戴 穷途陌路 毋庸置疑
1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水清可鉴(镜子) 开卷(书)有益 硕大无朋(伦比) 千钧(三十斤)一发
B.浅尝辄(就)止 心驰(向往)神往 不知所措(筹划) 叹(叹气)为观止
C.栉(梳头发)风沐雨 向隅(角落)而泣 乏善可陈(叙说) 津(唾液)津有味
D.三令五申(说明) 势(势力)在必行 众目睽睽(形容注视) 改弦更(变更)张
14.下列选项中,错别字最少的一项是( )
A.精巧绝纶 纷至杳来 遛之大吉 离群索居 B.不落巢臼 舔犊情深 情有独钟 苟廷残喘
C.按步就班 独僻蹊径 南辕北撤 前俯后合 D.旁证博引 生死决择 暗然失色 长嘘短叹
15.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应该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 ,有所 ,有所 ,有所 。停止的论点,悲观的论点,骄傲自满的论点,都是错误的。
①发明 ②发现 ③创造 ④前进
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④③ D.①②③④
16.下列名句与“见微知著”意思不相似的一项是( )
A.见一叶而知秋,窥一斑而见全豹。 B.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17.地坛庙会的盛景被誉为现代的《清明上河图》,几乎每届庙会都能吸引游客百万人次。如果用一个成语形容地坛庙会的场面,最不合适的一项是( )
A.鼓乐喧天 B.富丽堂皇 C.人头攒动 D.悬灯结彩
18.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短兵相接 兵临城下 B.聚精会神 精疲力尽 C.养尊处优 尊卑有序 D.娇生惯养 司空见惯
19.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正确的一项是( )
如果不是秋风将种子吹下茎秆,那种子不是要被酷寒所冻僵吗?是秋风,把种子介绍给根须,使它找到了 生命的母体;是秋风,把种子藏进了厚实的泥土,使它有了一个 春天的温床;是秋风,把果实领进了一个个温暖的家,使它 了生命的胚胎。
A.延伸 萌生 保持 B.延续 懵懂 保持
C.延续 萌生 保存 D.延伸 萌动 保存
20.下面各组加点字读音、释义和词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机械(jiè) 晦暗 莫名奇妙 饶有趣味(富足、多)
B.依赖(lài) 辨斗 千均一发 用之不竭(尽、用尽)
C.围歼战(qiān) 梗概 迫不急待 万象更新(改变、改换)
D.锲而不舍(qiè) 振奋 嫦娥奔月 诲人不倦(教导、劝说)
21.下列关于查字典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鼎”字用数笔画查字法比较方便,共有12画,“革故鼎新”中“鼎”是“大”的意思。
B.“蘸”用部首查字法应查“艹”部,除部首外有18画。
C.“锲而不舍”的“锲”的意思是“雕刻”。
D.“屉”是上下结构,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D”,用部首查字法应查“尸”部。
2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感彩和其他句子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你简直太会折腾了,这样难的事竟能办成!
B.这样见利忘义的人,有谁敢和他做朋友呢?
C.就你能干,别人都躲之不及,你倒好,主动往上凑。
D.这位大爷好吃懒做,这么大年纪了还在啃老。
23.下列对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张灯结彩(陈设,铺排) 重于泰山(比)
B.坚持不懈(松懈) 天涯海角(边际)
C.见微知著(明显) 舍本逐末(本来)
D.无缘无故(因由,原因) 卓有成效(卓越,高超)
2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用音序查字法查“稚”字,应先查大写字母“ZH”。 B.“弗”字共有6笔。
C.“瞪、瞅、眨”的部首都是“目”,都和眼睛有关。 D.“藏”是上下结构,第六笔是竖。
25.把下面句子画线部分内容换上一个成语,最恰当的是( )
做事要留有余地,不能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过高的估计自己的力量地去蛮干。
A.好高骛远 B.自不量力 C.自以为是 D.目光短浅
26.下列不是近义词的一组是( )
A.宝贵——珍贵 B.轻视——蔑视
C.毁坏——损坏 D.团结——团圆
2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辽阔的绿色大草原上,白色的油井房星罗棋布,煞是好看。
B.王老师不辞辛苦,三顾茅庐去看望生病在家的李晓明同学。
C.在毕业晚会上,同学们吹拉弹唱,载歌载舞,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D.一个很大很大的困难,除以13亿,就会变得微不足道;一个很小很小的爱心,乘以13亿,就会汇聚成爱的海洋。
2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勇夺第一”和“拔得头筹”是近义词。
B.“临危不惧、大义凛然、不屈不挠”都是描写人物品质的成语。
C.“喜出望外、迫不及待、心花怒放”三个成语都是描写心理活动。
D.“贪生怕死、视死如归”两个词语的感彩相同。
29.下列关联词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找到小狐仙,可能也没有多大用处。
B.北京无论是城市,都跟着农村一齐过年。
C.假如碰巧是夜里,他就不会看见那一点儿日光。
D.之所以以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是因为这一夜都要守岁。
30.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脆”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S”,再查“sui”。
B.“小贩”的“贩”不会读,可用部首查字法,先查“贝”部,再查4画。
C.“兔”字共有9画,第6画是“竖”。
D.“宵,覆,霉,截”都是上下结构。
《小升初分班考专项01:基础知识-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C B C D B D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C A A D B B C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A C C B D B D B B
1.D
【详解】此题考查对多音字的把握。
A.“参与”“参加”的“参”读“cān”,“人参”的“参”读“shēn”,“参差不齐”的“参”读“cēn”;
B.“称呼”“称作”的“称”读“chēng”,“对称”“称心如意”的“称”读“chèn”;
C.“创伤”的“创”读“chuāng”,其余的读“chuàng”。
D.本题“横”的读音都是“héng”。
2.C
【详解】本题考查对多音字的把握。
A.“直奔”的“奔”读“bèn”,其余读“bēn”。
B.“屏气凝神”的“屏”读“bǐng”,其余读“píng”。
C.“乘船、乘车、乘客、乘风破浪”中的“乘”都读“chéng”。
D.“调查”和“调兵遣将”中的“调”读“diào”,“调节”和“风调雨顺”中的“调”读“tiáo”
3.C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错别字的辨析。
A.“独僻蹊径”应为“独辟蹊径”。
B.“波光鳞鳞”应为“波光粼粼”。
C.正确。
D.“响彻云宵”应为“响彻云霄”。
4.B
【详解】此题考查词语书写。
A.“丰华正茂”应为“风华正茂”,意思是意为外表或面色明亮,通常反映出光明和欢快的内在精神。形容朝气蓬勃,才华横溢。
C.“司空见贯”应为“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出自《本事诗·情感》。
D.“随心所裕”应为“随心所欲”,意思是指随着自己心里想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
5.C
【详解】此题考查字形易错字。
A.司空见贯应改为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出自《本事诗·情感》。
B.嫣知非福应改为焉知非福,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出自《淮南子·人间训》。
D.不可思意应改为不可思议,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6.D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学生首先要知道加点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句进行具体的分析。
A.万象更新:意思是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用在语句中合适。
B.引人入胜:意思是指十分吸引人的,使人沉醉的优美的境界。多指山水风景或文艺作品吸引人。用在语句中合适。
C.无济于事:意思是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或益处,比喻不解决问题。用在语句中合适。
D.面面相觑:意思是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如何是好。形容人们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看着,都默不出声。用在语句中不合适。可以说:“我国终于取得了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举办权。消息传来,人们激动不已,欢呼雀跃。”
7.B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成语的掌握。
A.不正确。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耻。本句是我们向专家请教,用在这里不符合句意。
B.正确。转瞬即逝:形容很快就会失去或消失。
C.不正确。高瞻远瞩:比喻眼光远大。与更不能不相符合。可改为“好高骛远”。
D.不正确。忍俊不禁:忍不住笑。本句指的是流下了辛酸的泪水,用在这里不符合句意。
8.D
【详解】考查查字典、缩句、修辞、古诗的理解。
A.描述正确,“焚”的部首是“火”,除去部首是“林”,一共有八画。
B.描述正确,缩句是保留句子的主干,去掉修饰成分。句中“他那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样的”都是修饰“脸”的,所以最后句子缩写成“我看到了脸。”
C.描述正确,句中“悄悄地挪移了。”是人的动作,使太阳具有了人的动作,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描述错误,《十五夜望月》出自唐朝王建。内容是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这首诗与中秋节有关,不是与元宵节有关。
9.D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运用。
A.万不得已: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此处与语境相符。
B.截然不同: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此处与语境相符。
C.心平气和:心里平和,不急躁,不生气。此处与语境相符。
D.热血沸腾:是比喻激情高涨。此处是形容生气,与语境不符。
10.D
【详解】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A.跃跃欲试:形容内心急切地想试一试。与语境相符。
B.打破砂锅问到底: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与语境相符。
C.热血沸腾:比喻情绪高涨、激动。与语境相符。
D.有误。事倍功半:形容花费的气力大,收到的成效小。与语境不相符.可以改为“事半功倍”。
11.D
【详解】考查书写笔画。
D.错误。
可知“锤” 字的第八笔是“丨”
12.B
【详解】本题考查对错别字的辨析。
A.有误,顾名思意——顾名思义;鉴往之来——鉴往知来;维妙维肖——惟妙惟肖。
B.有误,谈笑风声——谈笑风生;焦燥不安——焦躁不安;盛气绫人——盛气凌人;绢滴不漏——涓滴不漏。
C.有误,沧海槡田——沧海桑田。
D.有误,穷途陌路——穷途末路 。
13.C
【详解】本题考查对字义的辨析。
A.有误,硕大无朋(伦比)——(朋:比)
B.有误,心驰(向往)神往——驰(奔驰);不知所措(筹划)——(措:安置,处理。);叹(叹气)为观止——(叹:赞叹)。
C.正确。
D.有误,势(势力)在必行——(势:形势、情势);改弦更(变更)张——(更:改换)。
14.A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错别字。
A.精巧绝纶——精巧绝伦:指精巧奇妙到了极点,在同类事物中没有能与之相比的。
遛之大吉——溜之大吉:偷偷地走开;一走了事(含诙谐意)。
B.不落巢臼——不落窠臼:比喻不落俗套,有独创风格(多指文章、作品)。
舔犊情深——舐犊情深:比喻对子女的慈爱。
苟廷残喘——苟延残喘:比喻暂时勉强维持生存(含贬义)。
C.按步就班——按部就班: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
独僻蹊径——独辟蹊径:单独开出一条 道路。比喻独创出新风格或新方法。
南辕北撤——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D.旁证博引——旁征博引:(写文章、说话)为了证明论点正确可靠而大量地引用材料。
生死决择——生死抉择:面临着生和死的选择,形容事关重大,形势极其危险。
暗然失色——黯然失色:本指心情不好,脸色难看。后多比喻相比之下很有差距,远远不如。
长嘘短叹——长吁短叹:长一声、短一声不住地叹气。形容发愁的神情。
综上所述,A项错误最少。
15.A
【详解】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发明:指创造出从前没有的事物或方法。
发现: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
创造: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
前进:向前行动或发展。
根据词义可知,是先发现,然后发明,接着创造,最后是前进。故选A。
16.D
【详解】本题考查了名言警句的积累。
见微知著:见到事物刚露出的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其本质和发展的趋向。
A.见一叶而知深秋,窥一斑而见全豹: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B.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朵花虽然渺小,但它是一个小世界,一个能用手掌握住的小圆圈,放在量角器下是三百六十度,无限大的一个圆圈用手根本就握不住,可是仍然是三百六十度,其小无内,其大无外。
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出自苏洵的《辨奸论》,比喻从某些征兆可以推知将会发生的事情。
D.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用绳子也能把木头锯断,水珠滴落,天长日久也可以把石头滴穿。比喻指只要坚持不懈,力量虽小也能守成艰难的事情。
故选:D。
17.B
【详解】考查词语搭配。
每届庙会都能吸引游客百万人次,形容人多,场景热闹。
A.鼓乐喧天:鼓:弹奏。喧天:声音大而嘈杂。弹奏着各种乐器,声响大得直冲云天。形容十分欢乐热闹。
B.富丽堂皇:形容建筑物华丽雄伟。不能用于形容庙会。
C.人头攒动:形容人很多,拥挤着移动。
D.悬灯结彩:挂灯笼结彩带。形容喜庆景象。
18.B
【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字词解释。
A:短兵相接:双方面对 面地搏斗。比喻针锋相对地斗争。兵:刀剑等短兵器。
兵临城下:指大军压境,城被围困。形容形势危急。兵:指的是敌方的军队。
B:聚精会神: 原指君臣协力,集思广益。后用来形容集中精神,专心一意。精:指的是“精神”。
精疲力尽:疲:疲倦,劳累。精神疲惫,力气用尽。形容精神和身体极度疲,“精”指的是“精神”。
C:养尊处优:处在优裕的地位或环境中,安于享乐。尊:尊贵。尊卑有序:指尊卑之间有严格的顺序。尊:地位或者辈分高。
D:娇生惯养:从小被宠爱纵容。惯:纵容;放纵;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惯:习惯。
19.C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辨析能力。
延伸和延续:“延伸”延长;扩大宽度、大小、范围。‘延续”照原来的样子继续下去。
萌生和萌动,“萌生”开始起步;开始发生;有了某个念头 (多用于抽象事物)。“萌动”草木发芽。比喻事情刚起头。
保持和保存:“保持”维持某种状态使不消失或减弱。“保存”继续存在,不受损失。
根据词义,结合本题语境,依次填入本题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是C组,即填空为:如果不是秋风将种子吹下茎秆,那种子不是要被酷寒所冻僵吗?是秋风,把叶子介绍给根须,使它找到延续生命的母体;是秋风,把种子藏进了厚实的泥土,使它有了一个萌生春天的温床;是秋风,把果实领进了一个个温暖的家,使它保存了生命的胚胎。
20.D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字音、字形及字义。一定要认真识记,认准字形及字音。
A选项中,机械(jiè)——“xiè”:是机器与机构的总称; 莫名奇妙——莫名其妙:不能说出其中的奥妙。形容事物或道理很奇怪,难以理解,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B选项中, 辨斗——辩斗:争辩。千均一发——千钧一发:一根头发上吊着千钧的重物,比喻非常危急。
C选项中,围歼战(qiān)——“jiān”:全部或大部杀伤、生俘敌人,彻底剥夺敌人战斗力的作战; 迫不急待——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D选项正确。
21.C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查字典以及笔顺、部首的掌握。
A.“鼎”笔画顺序:竖,横折,横,横,横,竖折折,横,撇,竖,横,竖,横折。“鼎”是独体字,用数笔画查字法,应查12画。
“革故鼎新”意思:去掉旧的,建立新的。鼎:树立。
B.“蘸”笔顺:横、竖、竖、横、竖、横折、撇、竖折/竖弯、横、横、撇、竖、点、横、横、横、竖、横、点、点、点、点。部首查字法应查“艹”部,除部首外有19画。
C.“锲而不舍”的意思: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的意思是“雕刻”。
D.“屉”的结构是:左上包围。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T”。
22.A
【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词语的感彩。
A竟能,指出乎意料地竟然可以做到。
本词的感彩为“中性词”。
B见利忘义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东汉·班固《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见利忘义指见到有利可图就忘记道义;比喻为了私利,而不顾正义和道义。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C“避之不及”意思:指某一事物不招人喜欢,都在躲闪它,都怕有点慢了而来不及了。
本词的感彩为'“贬义词”。
D好吃懒做,汉语成语,释义:指贪于吃喝,懒于做事。
本词的感彩为'“贬义词”。
23.C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字义。字义理解首先要理解本义,组词,再根据具体语境选择正确的词语解释。其中要注意一词多义。
A选项正确。张灯结彩:形容节日或有喜庆事情的景象;重于泰山:比喻很有意义和价值。
B选项正确:坚持不懈:坚持到底,丝毫不松懈;天涯海角:指偏僻遥远的地方。
C选项错误。见微知著:见到事物的一点苗头,就能料到它未来的发展趋势;舍本逐末:比喻做事情不抓根本,而在枝节上下功夫。所以“本”的解释应该为“根本的,主要的”。
D选项正确。无缘无故:没有任何原因。卓有成效:有卓著的成绩和效果。
24.C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查字典、笔顺的掌握。
A.用音序查字法查“稚”字,应先查大写字母“Z”。
B.“弗”笔顺:横折,横,竖折折钩,撇,竖。一共5笔。
C.正确。
D.“藏”笔顺:横,竖,竖,横,撇,竖折/竖弯,横,撇,横,竖,横折,横,竖,竖折/竖弯,斜钩,撇,点。第六笔是竖折。
25.B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成语的搭配和理解。
结合题干的内容可以得出应该用成语“自不量力”来匹配,意思是不衡量自己的能力。形容对自己估计太高。
A项:好高骛远:喜欢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
C项:自以为是:意思是总以为自己是对的,认为自己的观点和做法都正确,不接受他人意见,形容主观,不虚心。
D项:目光短浅:意思是缺乏远见卓识的、只顾眼前利益的性质或状态。
26.D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近义词的辨析。
本题中不是近义词的一组是D项,团结:为了集中力量实现共同理想或完成共同任务而联合或结合。团圆:指的是一家人全部在一起。两个不是近义词。
A项:宝贵:意思是谓极有价值;不易得;珍贵。也指重视;珍视等。
珍贵:(形)宝贵的,价值大或意义深刻的。
B项:轻视:(动)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蔑视:(动)轻视;小看。
C项:毁坏:(动)毁损破坏。
损坏:把东西弄坏,使其丧失原来的效用。
27.B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解题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选出“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
A,星罗棋布:像天空中的星星和棋盘上的棋子一样罗列、分布着 。形容数量众多,散布的范围很广。此句说明油井房很多。A正确。
B,三顾茅庐:刘备曾三次访聘诸葛亮,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打天下。后人用“三顾茅庐”来比喻诚心实意地一再邀请。显然这个词与去看望生病的李晓明同学搭配不当。B错误。
C,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竞赛。此句说说明毕业晚会上同学们都在表演自己的拿手本领。C正确。
D,微不足道: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此句中说明一个很大很大的困难其实小得不值一提。D正确。
故选B。
28.D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词语的理解和识记,本题中说法有误的是D项。
“贪生怕死”是指贪恋生存,害怕死亡。“视死如归”归:回家。把死看作像回家一样。形容对死无所畏惧。这两个一个是贬义词,一个是褒义词。感彩不一样。
29.B
【详解】本题是对关联词的考查。
在解答时只要弄清楚句与句之间存在的关系,区分句子的关系后再辨析各项句子关联词运用是否恰当即可。
A分句之间是转折关系,句中关联词“即使……也……”运用恰当。
B分句之间是转折关系,而句中关联词“无论……都……”表示条件关系,不适合运用在本句,应改为“虽然……但是……”。
C分句之间是假设关系,句中关联词“假如……就……”运用恰当。
D分句之间是因果关系,句中关联词“之所以……是因为……”运用恰当。
30.B
【详解】本题考查了查字典知识。解答时看清题干,把握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作答。
A “脆”字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c”,再查音节“cuì”。本项说法不正确。
B 遇到不认识的字时可用部首查字法,可先找出字的部首,再查除去部首后剩余部分的笔画数。故“贩”用部首查字法时,先查“贝”部,再查4画。本项说法正确。
C “兔”笔顺为:撇、横撇/横钩、竖、横折、横、撇、竖弯钩、点,共有8画,第6画是“撇”。本项说法不正确。
D “宵,覆,霉”为上下结构,“截”为右上包围结构。本项说法不正确。
综上,说法正确的一项是: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