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安徽省滁州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2025.07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考古学家在河姆渡遗址中发现大量炭化稻谷、骨耜和干栏式建筑遗迹,大量的水稻和丰富的动植物遗存,为揭示中华文明起源、发展进程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这一遗存可实证( )
A.中国是世界农业唯一起源中心 B.黄河流域稻作农业技术更先进
C.长江流域已经有人工栽培水稻 D.新石器时代渔猎仍占主导地位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夏商时期,人们相信上天和鬼神;春秋时期,老子提出“道”的概念;战国时期,荀子提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材料体现了中华文化( )
A.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B.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
C.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D.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
3.《汉书·食货志》记载:“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唐代《通典》则提到:“村坊邻里,递相督察。”上述材料反映古代村落管理特点( )
A.以宗法血缘为其核心纽带 B.兼具行政组织与基层自治功能
C.完全由官府直接控制村落 D.以赋税摊派和征收为唯一目的
4.《黄帝内经》提出“上医治未病”;汉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强调“辨证施治”,蕴含着“既病防变”的思想。这两种理念的共同点是( )
A.依赖阴阳五行理论解释病理 B.注重疾病的个体化治疗
C.服务于贵族阶层的健康需求 D.提倡预防与治疗相结合
5.唐代《李府君墓志》记载其“少为胥吏,后以军功授昭武校尉”;敦煌文书《唐天宝年间差科簿》记载多名白丁因“善射”被选入军府。这反映唐代前期( )
A.科举制选拔范围扩大 B.社会流动存在多元渠道
C.均田制保障兵源稳定 D.门阀士族势力彻底瓦解
6.宋代《清明上河图》中描绘了这样的场景:汴河两岸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不绝,出现了专业市场(如鱼市、米市),许多城郊农民挑着蔬菜瓜果进城贩卖。这反映了( )
A.重农抑商政策彻底瓦解 B.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C.城乡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政府放松市坊管理制度
7.元朝《通制条格》规定:“诸色户计各依本俗,婚姻、田土等事,汉人、南人不得与蒙古人相争。”此规定体现元代( )
A.法律体系趋向完备 B.因俗而治的统治策略
C.民族歧视政策强化 D.民族自治传统被保留
8.丝绸和瓷器是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两张名片,享誉世界。安徽蚌埠博物馆陈列着一件汤和(明朝开国将领)墓出土的瓷器——“青花缠枝牡丹纹兽耳盖罐”(如图1),该瓷器绘有花纹六层,盖子绘莲瓣和金钱纹各一周,颈绘海浪纹,腹部主题纹样为缠枝牡丹,下腹绘卷草和仰状莲瓣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图1
①该文物为一手资料可信度高②造型、纹饰、釉色具有元代风格
③该文物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④反映了当时高超的制瓷工艺水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9.《四库全书》编纂时,乾隆帝要求对古籍“删毁违碍字句”,导致部分典籍内容被篡改,但同时整理保存了大量珍贵文献。这最能说明( )
A.专制皇权阻碍文化发展进程 B.清代考据学注重版本真实性
C.文献整理具有双重历史影响 D.文化传承必然伴随思想控制
10.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但其书在清朝鲜有问津,反而被日本藩士争相阅读,成为明治维新的启蒙读物。这一现象反映了( )
A.中日印刷技术存在代差 B.清政府固守华夷观念阻碍变革
C.日本民族危机更加深重 D.洋务运动未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11.20世纪80年代,“徽州民居保护运动”兴起,地方政府将古村落开发与旅游结合。在发展旅游的同时,游客量过饱和,商业气息偏浓。这反映出( )
图2
A.经济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矛盾 B.民间自治力量主导文化传承
C.改革开放推动传统建筑不断革新 D.全球化冲击地方文化独特性
12.约公元前2千纪初起的印欧人迁徙,将战车、马匹和青铜技术带入南亚、西亚与欧洲,并形成梵语、波斯语、希腊语等语言的共同根源。这表明( )
A.人类迁徙是区域文化交融的重要动力
B.地理隔离必然导致文明独立发展
C.军事征服是古代文化交流的唯一途径
D.自然灾害是族群迁徙的根本原因
13.《摩奴法典》记载:“婆罗门由于从身体的最高尚部分出生,最先出生且掌握“吠陀“知识,因而理应为一切创造物的主人。”该法典还规定不同种姓的职业、婚姻必须严守等级界限。这说明古代印度社会( )
A.佛教冲击了婆罗门教 B.法律保护各阶层的利益
C.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D.种姓制度对社会的规范
14.《拜占庭与斯拉夫文明》记载:“基辅罗斯大公弗拉基米尔接受拜占庭洗礼后,俄罗斯的教堂穹顶开始模仿圣索菲亚大教堂的造型,宗教壁画遵循拜占庭圣像画传统。”这表明( )
A.俄罗斯文化深受拜占庭的影响 B.俄罗斯是中央集权制的国家
C.拜占庭文化造就了俄罗斯文化 D.拜占庭帝国被基辅罗斯所灭
15.据统计,16—18世纪,美洲原住民人口从约5000万锐减至约500万,同时欧洲移民及其后裔、非洲奴隶及其后裔数量显著增加,并形成了梅斯蒂索人(欧洲与印第安混血)、穆拉托人(欧洲与非洲混血)等新族群。这反映出( )
A.欧洲单一民族国家的形成 B.美洲原住民文化占主导地位
C.非洲传统宗教的广泛传播 D.美洲族群结构的多元化发展
16.下表为2000—2020年全球外籍劳工数量变化(单位:百万)。以下对表格信息解释最合理的是( )
地区 2000年 2020年
东南亚 8.2 28.5
中东产油国 6.7 35.2
欧盟 12.1 25.8
A.区域经济差距扩大是劳动力流动的主因
B.中东能源产业吸收了大量外籍劳动力
C.东南亚国家始终是外籍劳工主要输出地
D.欧盟老龄化是对劳动力需求唯一动因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摘编自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1919年)
材料二
“我们安徽的学子,既要学习新知识,也要关注工人夜校的创办,让更多人识字明理。”
——摘编自高一涵演讲记录(1921年,注:高一涵为安徽籍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
材料三
图3 漫画《新旧之争》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文化运动倡导的“两位先生”是什么?结合材料二,说明安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关注了哪些社会群体的教育问题?(8分)
(2)观察材料三漫画,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新文化运动中“新”与“旧”在思想文化领域的两个具体冲突表现。(8分)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新文化运动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9分)
18.选官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政治制度之一,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汉代察举制以“孝廉”为主要科目,由地方官员考察推荐德行优异者入仕。至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成为选官主流,中正官依家世、才德将人才分为九等,实际选拔中“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隋唐创立科举制,分科考试、择优录取,宋代扩大科举规模,形成“糊名”“誊录”等防弊制度。
——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
材料二
(英国)1855年《关于录用王国政府文官的枢密院令》规定:“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录用文官,考试由枢密院教育委员会负责。”1870年法令确立“公开考试、择优录用”原则,规定多数重要职位须通过考试获得,但外交部和财政部仍保留推荐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4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科举制与英国文官制度的共同原则,并说明二者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不同影响。(11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驱动力,正在重塑全球产业形态与社会结构。中国深度求索公司研发的DeepSeek大模型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低成本+高性能”的突破,大幅降低AI应用门槛,其成果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年度十大突破性技术。
材料二
技术狂欢的另一面,是技术焦虑:2023年韩国发生全球首例“AI聊天机器人诱导自杀”案件;OpenAI发布的GPT—4通过图灵测试后,牛津大学研究团队警告未来30年人工智能可能导致全球47%职业消失;科幻作家刘慈欣指出:“当AI开始自我迭代时,人类或将面临文明史上的最大拐点。”
——综合《人民日报》《科技日报》等报道
根据材料,围绕“科技发展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提炼观点,结合世界近现代史展开论述。(要求:自拟论题,体现辩证分析;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4—2025学年度安徽省滁州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B D B C B D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A D A D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7.【答案】
(1)“两位先生”:民主(德先生)、科学(赛先生)(4分)。
关注的社会群体:学生群体、工人群体(4分)。
(2)冲突表现:①思想上: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礼教(如孔教、旧伦理);②文化上:主张使用白话文,反对文言文;③艺术上:推崇新文学、新艺术,反对旧文学、旧艺术(任答两点,8分)。
(3)积极影响:①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思想解放;②推动了白话文的普及,促进文化教育平民化;③启发民众觉悟,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和五四运动奠定思想基础(9分)。
18.【答案】
(1)演变趋势:①选拔标准:从注重德行、家世到注重才学;②选拔方式:从推荐到考试;③选拔范围:逐渐扩大,趋向公平(4分)。
(2)共同原则:公开竞争、择优录取(2分)。
不同影响:中国科举制:①打破世家大族垄断,扩大统治基础;②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中央集权;③推动教育发展(4分)。英国文官制度:①提高行政效率,巩固资产阶级统治;②促进官员选拔专业化、规范化;③为西方文官制度提供借鉴(5分)。
19.【答案】
示例:
论题:科技发展对人类文明具有双重影响(2分)
论述:积极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蒸汽机的发明,推动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促进生产力飞跃,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电力的广泛应用使人类迈入“电气时代”,电话、电灯等发明极大便利了生活。消极方面:工业革命导致环境污染加剧,殖民扩张中先进技术成为掠夺工具;核武器的发明威胁人类生存,人工智能可能引发就业危机和伦理问题。(8分)
结论:科技是一把双刃剑,人类应理性运用科技,趋利避害,推动文明可持续发展(12分)。(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