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贵州省毕节市部分县区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度贵州省毕节市部分县区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19 11:48: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贵州省毕节市部分县区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2025.07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大汶口早期墓葬多是单身葬,合葬墓以同性合葬最多。而后期墓葬中,出现了夫妻合葬和夫妻带小孩的合葬,男性有的仰身直肢,处于墓的中心位置,而女性有的则侧身屈肢,处于墓葬的一侧。由此可见,此时期的大汶口文化(  )
A.已具备国家的初始形态 B.统治者具有较强组织能力
C.社会组织形式发生转变 D.社会成员分工进一步细化
2.据《左传》《尚书》等文献记载,商周王朝时期,鄂东南、赣北、皖南以及湘北等地,作为铜、锡的主要矿源地,持续向陕西、河南一带的商周王朝京畿地区输送铜、锡资源,这一历史现象被后人称为“金道锡行”。这说明当时(  )
A.南北方经济联系不断增强 B.商业贸易突破时空限制
C.农业生产技术向江南传播 D.南方青铜铸造水平高超
3.晋公室叔向曾认为“昔先王议事以制,纠之以政,行之以礼,守之以信,奉之以仁,制为禄位,以劝其从,严断刑罚,以威其淫。”孟子言:“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二者言论的共同之处在于(  )
A.反映新兴地主阶级的现实要求 B.肯定礼法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C.批驳了法家“隆礼重法”的思想 D.旨在维护以宗法为核心的礼制
4.司马迁认为:“天下初定,骨肉同姓少,故广强庶孽,以镇抚四海,用承卫天子也。”班固亦指出:“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这反映(  )
A.郡县制的推行阻力重重 B.分封制有利于社会稳定
C.史家主张得到政府重视 D.历史传统影响国家治理
5.魏晋南北朝时,士族凭“簿状”“谱系”垄断选官与婚姻。唐初,三品官欲与旧士族联姻,虽“输钱帛”仍遭轻视,唐太宗下诏“禁卖婚”打击旧族。而南宋时“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这说明(  )
A.社会阶层的流动性显著增强 B.科举制度摧毁门阀政治基础
C.封建等级秩序出现根本松动 D.士族政治经济特权遭到废除
6.金熙宗在京师建孔庙,并由政府拨款来修复曲阜孔庙。1142年,金熙宗敕行台拨钱一万四千贯,修孔庙圣殿。1144年又命政府拨钱一万四千五百贯,创盖大成殿。金熙宗在位十四年中,由皇帝亲自过问修建孔庙的活动几乎从来没有停止过。金熙宗此举(  )
A.加剧了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 B.旨在强化政权的正统性认同
C.推动了北方经济的迅速恢复 D.消除了宋金政权的文化隔阂
7.《明史·俞大猷传》载,俞大猷提出“御海洋、御海岸、御内河、御城镇”之纵深海防策略。他还认为“近海岛屿间,渔民熟谙海礁潮汐,可预侦倭情,为水师主力提供谍报,内外互援。”他积极“改渔船为兵舰,与水师相协,于远海侦截倭寇,使不得近岸,以纾海岸之危。”俞大猷的做法(  )
A.推动海上贸易的发展 B.精简了明朝水师编制
C.延续明初的海洋政策 D.形成多层次海防体系
8.1851年7月,沙俄政府派遣科瓦列夫斯基为代表,到达伊犁与将军奕山、参赞大臣布彦泰谈判通商具体事项。双方于1851年8月6日正式签订《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内容包括设立领事、贸易免税、领事裁判权、建立贸易圈。据此可知(  )
A.俄国侵略中国侧重商品输出 B.中国司法主权开始受到侵犯
C.我国西北边疆面临严重危机 D.新疆沦为了俄国的势力范围
9.1924年,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恽代英指出:“我们现在要向田间去,要向农民社会去,要使一般农民觉醒;农民哪一天觉醒,改造的视野便是哪一天大成功。”此后,各地纷纷建立农民组织。山东有红枪会,河南有绿枪会,陕西有白枪会等。这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  )
A.独立领导中国民主革命 B.逐步明确走农村革命道路
C.适时地调整了革命目标 D.认识到农民力量的重要性
10.由表1可知,该书的发行旨在(  )
表1:1937年10月上海青年书店发行的《大众歌声》目录表(节选)
目录
歌曲 作者 页码
义勇军进行曲(“风云儿女”插曲) 聂耳 1
开路先锋(“大路”插曲) 施宜、聂耳 7
一二八纪念歌 吕骥 18
中华民族不会亡 野青、吕骥 42
奴隶的生活 逸明、牯岭民歌 94
谁说我们年纪小 应恺、华生 103
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钢鸣、孙慎 122
A.唤醒广大民众团结起来抵御外敌 B.呼吁国共两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C.宣传中共持久抗日作战的总方略 D.表达艺术家反对战争的强烈诉求
11.1941年,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关于工商业投资暂行条例的决议》,规定“允许私人资本自由投资经营工商业,实行低税政策,并鼓励其与公营经济协作。”晋察冀根据地同时期也推出“保障商人在根据地内贸易自由,严禁随意没收过往货物”的举措。这些政策(  )
A.促进了根据地经济的协调发展 B.打破了日军的经济封锁政策
C.体现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灵活性 D.照搬苏俄新经济政策的模式
12.1946年11月,国民党政府同美国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1946年12月,中共中央指示国统区的地下党组织,努力使学生运动“向孤立美蒋及反对美国殖民地化中国之途展开”。在此指示下,各地党组织将人民运动引向深入,上海掀起了“爱用国货,抵制美货”的运动。这表明当时(  )
A.国统区以经济斗争为主要形式 B.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的交织
C.民族工业发展的环境得到改善 D.革命斗争的对象发生了改变
13.20世纪50年代,中国积极参与在亚洲、欧洲、非洲多地举办的国际展览会,展示传统工艺、戏曲表演、现代工业成果等。1956年巴黎博览会举办时,有80多万观众参观了中国馆,当时法媒评价“看到了古老中国的新活力”。这些活动(  )
A.推动新中国对外贸易的繁荣 B.改善了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C.表明新中国推行全方位外交 D.大大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形象
14.据图1可知,我国自1978年以来(  )
图1:1978—2007年中国外汇储备余额
A.对外贸易始终保持着贸易顺差 B.国民经济均衡发展的态势良好
C.应对国际金融动荡的实力增强 D.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得到落实
15.2021年9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中,提出了以“坚持发展优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普惠包容”“坚持创新驱动”等“六个坚持”为主要内容的全球发展倡议。习近平主席的讲话,集中体现中国(  )
A.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为破解世界发展难题提供中国方案
C.多层次立体化外交格局的形成 D.全面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交流
16.古埃及人木乃伊的制作缘于古埃及人的来世永生信念。他们笃信万物有灵,认为死后灵魂能够复活直至永生。而在印加人的世界里,木乃伊被视为“有生命的存在,死后继续参与社会事务。”这类现象可用来印证(  )
A.区域文明对生命观念的多元诠释 B.相似地理环境下的文明趋同性
C.跨文明之间文化交流的历史轨迹 D.世界文化多元一体的发展特征
17.《吉尔伽美什》中提到,当地人民建造房屋缺少木材,工程师与木工时常祈祷;“底格里斯河呀,我们赞美您,让上游漂来树木吧!”在《汉谟拉比法典》中规定:“倘若建筑师为自由民建屋而工程不固,结果其所建房屋倒毁,房主因而致死,此建筑师应处死。”这些材料说明,当时的两河流域(  )
A.法律规范适应经济发展需求 B.文化成果客观反映现实生活
C.自然条件制约了建筑学发展 D.依靠自然崇拜加强社会治理
18.学者西里尔·曼戈指出:“拜占庭帝国作为古典文明的守护者,通过系统整理希腊罗马文献,发展出以圣索菲亚大教堂为代表的建筑艺术,并将地中海古典传统与基督教文化熔铸为独特的文明体系。”这可以用来实证拜占庭文化(  )
A.对古典文明的传承与创新 B.以宗教神学为内核的特征
C.推动东西方文化的大发展 D.开创了人文主义思想潮流
19.16世纪初期,普鲁士公爵阿尔布雷希特作为条顿骑士团大团长,曾率领军队镇压辖区内的路德教信徒;但1525年他宣布改信路德教,将普鲁士公国世俗化,并颁布《普鲁土教会条例》,规定教会事务由世俗政权管辖。这种转变(  )
A.反映天主教会统治走向崩溃 B.说明宗教改革依赖贵族推动
C.推动普鲁士民族国家的形成 D.体现西欧封君封臣制度强化
20.1588年,丰臣秀吉颁布《检地令》,下令在全国范围内丈量土地,规定“田地面积以步为单位测量,登记造册时需注明所有者与产量,若发现隐瞒土地者,其田产悉数没收。”这一措施意在(  )
A.构建统一的中央财政体系 B.明确武士阶层土地所有权
C.推动封建庄园制根本变革 D.削弱地方势力的经济基础
21.16—17世纪,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先后成为海上霸主。17世纪中后期,荷兰在与英国海战中失利,霸主地位被取代。18世纪至19世纪初,英国多次击败法国,维持了海上霸权。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海权崛起,英、美、法、日等海权国家并立。据材料可知(  )
A.海权霸主更替反映时代发展趋势 B.军事战争决定海权霸主地位归属
C.海权格局演变影响国际力量对比 D.不同阶段海权霸主呈现多元特征
22.据表2可知,当时(  )
表2 西欧部分城市1750—1770年工场佣工月薪统计表(单位:镑月)
年代 1750 1755 1760 1765 1770
英国曼彻斯特 3.75 4.78 4.89 5.78 7.58
英国利物浦 3.45 5.34 5.75 6.46 8.12
法国奥尔良 2.4 2.56 3.12 4.27 4.46
法国里尔 2.69 2.75 3.57 4.85 5.12
荷兰阿姆斯特丹 2.98 3.54 3.84 4.28 5.25
荷兰鹿特丹 2.15 3.61 4.12 4.54 5.12
(备注:当时1英镑=20先令,1先令=12便士)
A.西欧各国城市化发展趋于平衡 B.法国阶级矛盾空前尖锐
C.荷兰商业资本对工业操控增强 D.英国技术革新进程加快
23.1826年,玻利瓦尔起草的《玻利维亚宪法》规定:“玻利维亚人包括:所有出生于本共和国领土之上者;玻利维亚父亲或母亲所生子女(含生于国外但愿居玻利维亚者);共和国解放者;归化许可或居住满三年者;宪法发布后获得解放的奴隶。”据此可知,玻利瓦尔意在(  )
A.借助公民界定强化国家主权归属 B.尝试国家立法整合多元社会群体
C.通过制定宪法构建民族国家认同 D.利用制度设计巩固民族独立成果
24.1871年4月20日,巴黎公社颁布禁止面包房夜工制的法令,以保证面包工人的身体健康和有机会参加政治活动。4月27日,公社通过禁止任意罚款和非法克扣职工工资的决定,限制企业主对职工的剥削,保障职工的工资收入。这些举措(  )
A.践行了主权在民的政治理念 B.体现了无产阶级政权的阶级属性
C.建立起生产资料公有制经济 D.标志着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初创
25.1917年秋,俄国经济濒于全面崩溃。工业产量比上一年下降了2/3,财政混乱,债台高筑。债务总数达到490亿卢布,国家应付的债务利息几乎等同于一战前的国家预算。首都居民的面包分配量从每天1磅半减为1/4磅,有时连这点面包也没有。这说明俄国当时(  )
A.列宁主义产生顺应广大人民愿望 B.经济困境推动民众政治诉求转变
C.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急于退出一战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加剧经济危机
26.《国际联盟盟约》第十二条第1款规定:“倘联盟会员国间发生争议,势将决裂者,当将此事提交仲裁或依司法解决,或交行政院审查。”《联合国宪章》第二条第4款规定:“各会员国在其国际关系上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侵害任何会员国或国家之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这两份文件(  )
A.主张以法律仲裁维护国际秩序稳定
B.构建集体安全机制遏制霸权主义扩张
C.确立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基本原则
D.借助国际组织权威规范国家间的行为
27.二战后不久,联邦德国立即将总统变成了一个标准的西欧式的礼仪人物,不再拥有行政权,同时第一次将“政党依法参政、议政、执政”写进宪法,明确规定了民主政体下政党政治的活动范围和目标,使政党政治成为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联邦德国政府采取这些举措的直接原因是(  )
A.战后德国经济重建的现实需求 B.国际格局中冷战对峙形势的推动
C.欧美资本主义民主模式的影响 D.对纳粹独裁统治教训的深刻反思
28.图2是二战后苏联的一幅漫画。图2意在(  )
图2
A.批判美国干涉他国内政 B.揭露美国民主政治的虚假本质
C.展现美苏意识形态对抗 D.讽刺美国全球扩张的霸权主义
29.1953年,英国扶植上层白人在津巴布韦实行种族歧视统治。当地黑人民族主义者先后成立了“人盟”“民盟”两大团体,主张一人一票的选举制度,保证一切种族平等。通过不懈斗争,在1980年首次全民大选中,“民盟”获57席,“人盟”获20席,白人代表仅得20席,最终成立了黑人团体领导下的津巴布韦共和国。这说明(  )
A.民族民主意识高涨推动社会政治变革
B.殖民国家独立依赖宗主国的民主建设
C.议会斗争摧毁帝国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D.非殖民化运动推动非洲国家民族解放
30.表3中数据的变动,可用来说明(  )
表3:1973—1990年发展中国家的商品出口结构比例变动情况表
年份 1973 1980 1985 1900 1995
农产品 30% 15% 17.5% 14.5% 14%
矿产品 47.5% 65% 47% 34% 22.5%
燃料 39.5% 61% 43.5% 29.5% 19%
制成品 22% 19% 34.5% 50.5% 62.5%
A.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实现均衡化 B.国际经济秩序向公平化方向演进
C.全球化推动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 D.发展中国家摆脱对初级产品依赖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1080年,宋朝颁布《元丰市舶条法》,系统规定了海外贸易的主管机关、贸易主体、出入境管理、外商保护等内容。1087年,宋朝在泉州设立福建市舶司,负责查验货物、发放公凭、征税、禁榷、博买、接待外商、保护外商财产、处理贸易纠纷等。元世祖1293年颁布《至元市舶则法》,将泉州的做法推广到全国。宋元允许蕃商在泉州居住,依其习俗设立蕃坊,并建立清真寺等。对于因海难流落中国的外商,宋元政府会给予生活资助并帮助他们回国。宋元政府还赋予蕃商“越诉权”,当他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越级申诉。
——江振平《法制文明托起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材料二
1104年,威尼斯城市共和国建立了大规模的阿森纳造船厂,标准化生产桨帆船,提升船只续航与载重能力。并资助绘制精确的《波特兰航海图》,推广指南针应用,提升远洋航行安全性。13世纪,威尼斯率先发明了股份制商船公司,允许商人以资金或货物入股,按比例分担风险与利润。另外,威尼斯将自7世纪以来流行于地中海地区的《罗得海法》《阿马斐表》《奥尼朗法》等汇编为《海洋法典》,明确商业契约、纠纷仲裁等权责问题。威尼斯通过积极的贸易活动,成为了地中海地区的商业强国。
——梁慈恩《威尼斯:向海而生的商业共和国》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元时期泉州外贸发展的特点。(8分)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宋元泉州和中世纪威尼斯外贸发展的经验。(8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三藩之乱”平定后,云南教育逐渐走上正常发展轨道。1684年清廷在曲靖、澄江、昆明、新平等十七州县各设训导1名。1685年巡抚王继文主办昆明育才书院,“凡滇人士之略具隽才者无不招而纳之”,省提学司也积极组织滇籍举人远赴京师参加科考。1723年,雍正议准在威远、东川土人建立民间义学,选聘塾师,让当地民族子弟与汉族学童同处学习。从康熙至光绪年间,云南府厅州县先后兴建的官学达166所,其中偏远民族地区如腾越厅建有官学15所,蒙化厅官学11所,而全省登记在册的义学达400多处。
——摘编自古永继《清代云南官学教育的发展》
材料二
据1950年调查,云南省农民、职工、城市居民中文盲率分别为85%、60%和80%,其中仅青壮年文盲就有683万,占全省总人口的42%。云南省人民政府把“扫除文盲”列为重大任务,各级政府设立了扫盲办公室,1950—1953年在农村开展冬学扫盲运动。1953年,云南省制定了《关于整顿和改进小学教育的方案(草稿)》,将小学教育尤其是民族小学逐步纳入国家建正轨。而高等教育,继续学习苏联高校制度进行院系调整,云南大学的工学院、医学院、农学院等先后独立建校。到1965年,全省幼儿园从1949年的39所发展到388所,小学由5320所发展到32772所(不包括44787所耕读小学),普通中学由134所发展到253所,中等技术学校、中等师范由17所发展到78所,高等学校由3所发展到7所。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总数占全省总人口的比例从1949年的1.3%提高到1965年的15.7%。
——庞伟伟、黄海涛《新中国成立初期云南的教育事业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代云南教育发展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云南教育事业发展的意义。(7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战后重建,对西欧各国政府来说,不单纯是经济恢复问题,是在资本主义制度根基不被触动的前提下,解决好政策调整与社会发展的问题。1945年7月,英国艾德礼政府、法国戴高乐政府相继推出企业国有化运动,1955年国有工业企业已占整个英国工业的20%。1946年,法国制定《现代化与装备计划1947—1955》,以宏观整体计划干预、指导和调节整个国民经济。意大利制定《1945—1948年战后重建计划》,利用中期计划来指导经济恢复。法国战后新宪法首次承认了公民的劳动权。意大利新宪法则吸收了共产党和其他左翼政党的建议,如实行反托拉斯、土地改革等。在联邦德国,1949年的《基本法》对公民权利作了具体详尽的规定。法国同时颁布了大量法令,就业人口均可按有关规定享受到不同类别和数额的社会保险。联邦德国建立起了以疾病、养老金和失业三大保险为主体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意大利社会保障涉及医疗保健、工伤事故、职业病保险、失业保险等。
——严双伍《战后西欧国家的政策调整》
(1)根据材料,指出二战后西欧国家政策调整的重要措施。(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政策调整与社会发展的关系。(6分)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瓦当是古建筑极富特色的构件之一,指陶制筒瓦顶端下垂的特定部分,起着保护木制飞檐和美化屋面轮廓的作用。
瓦当名称 图案 简介
秦国“蕲年宫当”瓦当 蕲年宫位于秦国故都雍城。前238年,嬴政在此平定嫪毐叛乱,正式亲政。
汉代“单于和亲”瓦当 篆书“单于和亲”寓意汉匈和睦联姻。
唐代狮面瓦当 狮子为波斯神兽,唐代长安宫殿、官衙屋顶大量采用。
宋代涡纹瓦当 东南西北相连,由涡纹组成环形,寓意“天地无极,穷理极致”。
元代“千秋万岁”瓦当 忽必烈自《易经》“大哉乾元”中取国号为“元”,取《韩非子》“使若千秋万岁”造瓦当。
明清紫禁城黄釉龙纹瓦当 施黄色琉璃釉,雕塑五爪龙,以表皇权至尊。
——摘编自申云艳《中国古代瓦当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2—3个瓦当,提炼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2025学年度贵州省毕节市部分县区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B D A B D C D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D C B A B A C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D C B B C D B A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31.【答案】
(1)特点:外贸法律规范,内容全面;管理机构专业,职责明确;尊重外商宗教习俗;重视保护外商权益。(8分)
(2)经验:从《元丰市舶条法》《海洋法典》可看出,外贸发展需要法律制度保障;从宋代设市舶司可看出,外贸发展需要政府的专业管理与宏观调控;从宋元保护外商、威尼斯商人积极拓展外贸可看出,外贸发展需要坚持对外开放,实行普惠包容的外交政策;从威尼斯标准化生产桨帆船、发明股份制可看出,外贸发展需要技术创新、组织形式创新。(8分)
32.【答案】
(1)原因:云南政治局势稳定;中央与地方政府双重发力;科举考试的推动;民族交融与文化认同的需求。(8分)
(2)意义: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快速提升国民文化素质;为“一化三改造”培养了大批大才;构建完整的云南教育体系;促进社会公平与民族团结。(任意3点7分)
33.【答案】
(1)措施:推行国有化改革;实施经济计划干预;完善公民权利与社保制度。(6分)
(2)关系:政策调整推动社会经济恢复与发展,国有化和经济计划帮助西欧各国快速完成战后重建;政策调整维护社会稳定与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缓解了贫富差距,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障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根基;社会发展需求刺激政策调整,二战后西欧面临经济崩溃、社会矛盾激化的困境,要求政府通过制度创新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节。(6分)
34.【答案】
示例一
论题:瓦当艺术折射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演进。(2分)
阐述:蕲年宫作为嬴政平定嫪毒叛乱、正式亲政的历史场所,其“蕲年宫当”瓦当折射出战国末期秦国通过政治事件强化中央权威的历程。汉代“单于和亲“瓦当直接反映汉匈和亲的政治策略,瓦当以文字为载体,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政治意图转化为建筑装饰语言。这既体现了汉代“羁縻政策”下的边疆治理智慧,也彰显了中原王朝通过文化符号巩固政治联盟的意图。在明清紫禁城黄釉龙纹瓦当中,五爪龙纹与黄色琉璃釉的组合是明清皇权专制达到顶峰的视觉表达。龙纹作为帝王专属符号,通过瓦当这一建筑构件渗透到宫廷空间,强化“君权神授”的政治理念,使建筑成为封建专制制度的物质载体。(8分)
总之,从秦代政治事件的记录到汉代民族政策的宣示,再到明清皇权的符号化表达,瓦当艺术始终与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演进同频共振。(2分)
示例二
论题:中国古代瓦当艺术呈现文化交融与思想创新的特质。(2分)
阐述:狮子作为波斯神兽被引入唐代宫殿建筑,与中原传统瓦当工艺结合,形成独特的狮面纹饰。这一文化符号既体现了丝绸之路开通后西域文化对中原的影响,也反映了唐代开放包容的文化心态,将外来神兽符号转化为皇家建筑的装饰语言,成为中外文明交流的实物见证。忽必烈以《易经》“大哉乾元”定国号,又取《韩非子》“千秋万岁”造瓦当,将中原儒家经典与法家思想熔铸于建筑构件中。这一做法既彰显了蒙古族政权对中原文化的主动认同,也通过瓦当文字强化了“君权永续”的传统政治理念,体现了游牧民族政权对汉文化的继承与改造。在宋代涡纹瓦当中,涡纹环形设计寓意“天地无极,穷理极致”,将理学思想中的宇宙观与哲学思考融入建筑装饰。宋代儒学复兴,理学对“天理”“格物致知”的探讨渗透到社会各领域,瓦当纹饰从单纯的图案装饰升华为哲学理念的物质载体,展现了传统文化思想的创新发展。(8分)
总之,从唐代对外来文化的吸纳、元代对中原经典的继承,到宋代哲学思想的艺术化表达,瓦当始终是中华文明兼收并蓄的缩影。(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