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山东省烟台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度山东省烟台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19 12:07: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山东省烟台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
历史试题
2025.07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安徽省某一遗址发现了人工建造的祭坛、大型氏族墓地以及祭祀坑等重要遗迹,出土了精美玉礼器、石器、陶器等珍贵文物,其中M23号墓主从头顶到脚底有规则地覆盖大量的玉石器(以玉器为主)。据此可知,该时期(  )
A.统治者沉溺于奢侈享乐 B.已经具备文明社会特征
C.社会劳动分工更加明确 D.天人合一观念初步显现
2.文献记载,夏商时期,秦人始祖以“嬴”为族群身份,自称“秦赢”;春秋时期开始,秦将族源追溯为颛顼之后,自称为“夏”或“夏子”。这一变化反映了秦(  )
A.华夏认同的发展 B.地缘政治的演进
C.族群身份的重构 D.民族交融的加强
3.图1为某学者搜集的汉初(公元前187年)政治地理结构图。该学者研究的课题最可能是(  )
图1
A.基层治理的严密性 B.京畿地区的重要性
C.郡县分布的合理性 D.中央集权的必要性
4.两税法实施后,农村产生了大量的“渔户”、“卖菜家”等“富民”阶层,出现了广泛吸纳农村自由流动农民的“佣作坊”。在日常产业经营和财富流转中,自由流动的农民与“富民”阶层之间不断地改变着各自的身份。由此可以看出两税法(  )
A.激发了农村的经济活力 B.宣告了人身控制的解除
C.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危机 D.抑制了土地兼并的发展
5.图2为宋代官僚家族地域间婚姻关系网络图。它以官僚家族籍贯作为节点,以家族间姻亲的地域关系作为边,并以关系的条数作为边的权(一个数据出现的次数称为权)。由此反映出(  )
图2
A.门阀世家体系完全瓦解 B.族权与政权的高度结合
C.政治经济格局影响婚姻 D.地方权力过大危及中央
6.弘治十六年(1503年),吏科给事中坚持认为,辽东马市有“窃卖兵器”和“泄漏军情”的问题,“外夷”购买了铁锅、铁铧之后,会重铸为武器。明廷听取其意见关闭互市,随后女真因“禁制我市买,使男无铧铲,女无针剪”掠夺边境。这反映出(  )
A.明朝与女真以战争为主 B.农耕文明区的扩展
C.农耕游牧文明的互补性 D.边疆问题日益严重
7.表1为1870—1890年中国洋布、洋纱、洋棉进口增长率统计表。这些变化表明这一时期(  )
表1
年份 洋布进口增长 洋纱进口增长 洋棉进口增长
1870 1.34 0.56 -0.33
1874 -0.04 0.32 -0.95
1878 -0.07 0.57 7.83
1882 0.26 0.71 0.68
1886 0.15 1.08 -0.38
1890 0.18 1.82 0.35
A.现代化的不断发展 B.小农经济迅速解体
C.列强侵华程度加深 D.社会转型动力不足
8.1896年,沙俄通过《中俄合办东省铁路公司合同章程》取得东清铁路控制权及沿线警察权等特权;1898年,德国通过《胶澳租界条约》获得山东境内筑路权、沿线开矿权及投资供货优先权。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
A.列强在华逐步形成政治经济均势
B.清政府逐渐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C.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主要手段
D.列强通过掠夺路矿利权划分势力范围
9.图3为1908年《时事报·图画杂俎》刊登的一幅图画。画中描绘了一位剃发蓄辫、穿着长袍马褂的男性乘坐热气球升入天空,身旁有一面“龙旗”。他从空中望向地面,并感叹道:“我望下去实在糊涂得狠。”作者意在(  )
图3
A.讽刺中国人的愚昧无知 B.表达传统观念影响科学认知
C.强调政治变革势在必行 D.揭示器物变革推动社会变化
10.一战后,李大钊等在宣传十月革命时常使用“赤旗”意象,赋予其进步词义,强调“赤”的对象纯度;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喊出“举起红旗”口号,使用更加通俗化的“红”。这(  )
A.是对外来政治革命文化的照搬 B.适应了复杂的国内革命形势
C.标志着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形成 D.体现了国内革命任务的改变
11.1941年3月,晋察冀边区政府公布了《修正晋察冀边区减租减息单行条例》,规定:地租不得超过耕地收获总额的37.5%,取消一切额外附加及高利贷:“保障土地所有权,保障土地使用权”,现种户与耕地所有者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订立新契约。该规定旨在(  )
A.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保障抗日战争的胜利
C.促进根据地经济的发展 D.打击不法地主的盘剥
12.1946年2月10日,重庆各界在较场口举行庆祝政治协商会议成功大会时,国民党特务破坏会场,打伤民主人士及记者等六十余人,制造了“较场口血案”。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及社会各界人士强烈谴责国民党暴行。这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各界(  )
A.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原则 B.支持扩大第二条战线的力量
C.强烈要求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D.坚决维护和平民主建国方针
13.某次国际会议上讨论了如下内容,据此判断这次会议的议题是(  )
1.16世纪西班牙人开辟的太平洋东部航线,编织出以西班牙为主角的近代太平洋贸易网。 2.一个常规性而持久的跨洋联系在亚、非、欧、美四个大陆之间真正建立起来。 3.推动了欧洲、拉美、中国、东南亚之间移民的流动和文化的交流。
A.全球化的方式:西方殖民扩张 B.全球化的加速:马尼拉大帆船
C.世界文明交流:全球贸易推动 D.世界霸主诞生:新航路的开辟
14.有学者认为,中世纪以来西欧绘画采用的都是装饰与平面空间的表现方式,伴随着蒙古西征,中国的透视法在西欧流行,而欧洲文艺复兴前夜的视觉变革正是源自于此。该学者意在强调蒙古西征(  )
A.促进欧洲文化发展及社会进步 B.改变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面貌
C.成为欧洲绘画变革的根本原因 D.使东方绘画艺术占据主导地位
15.柬埔寨内战使吴哥古迹遭受了严重破坏。应柬埔寨政府要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中国等几十个国家施以援手。通过广泛吸纳国际资金和技术支持,吴哥古迹得到修复,有效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复兴。这最能说明(  )
A.资金与技术是文化保护的重要因素 B.联合国对文化遗产实现了有效保护
C.国际合作对文化遗址保护的重要性 D.对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兼顾的理念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图4
图5
材料二
从政治地理角度看,建都需要考虑两个层次,一是在全国领土范围内的地理区位,包括全国的地理中心或有利的控内御外的位置;二是建都地点本身的地理环境,包括自然条件与人文环境。同时,首都所在地的经济地理条件也极其重要,既要能从全国调配,也要有最基本的保证。这些条件互相补充,互相制约,很难有能完全满足的地方,于是就会产生某一时期在两个地方徘徊建都的情况。如隋虽定都西安地区,但仍兴建东都,且隋炀帝以居洛阳为常。
——周振鹤《东西徘徊与南北往复:中国历史上五大都城定位的政治地理因素》
概括说明西汉到隋京畿区的变动及其合理性。(12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书写与认同建构
有学者对清末民初时期中国历史教科书开展研究,以下是不同版本的历史教科书对鸦片战争的记载。
书名及出版时间 《蒙学中国历史教科书》 1903年出版 《共和国教科书·本国史》 1913年出版
原因 道光时,英商运鸦片入华,毒害甚广。钦差大臣林则徐至广州,严令外商缴烟,于虎门海滩销毁二万余箱。英人以此启衅。 道光时申禁,英商勾结内奸,百计私售。宣宗命林则徐赴粤查办,以兵胁英商,战争由是爆发。
过程 英舰犯广州,林则徐督防严密,转攻厦门、定海。清军于宁波之战奋力抵御,歼敌甚众,然终不敌英舰炮利。 清朝战败,签订江宁条约。
条约内容 和议成,偿银二千六百万两,开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香港永归英国。 约既公布,割地、赔款、五口通商。
影响 未提及 法美亦援例缔约,而条约中关于战争原因之鸦片禁令,均未只字提及,于是国人吸食之习,蔓延益甚,英商鸦片之输入,依然盛行。文宗奕立,遂公然驰禁,以洋药之名,征收关税,由是吸食鸦片之风,不啻为法律所默许。
提取材料信息,指出鸦片战争的书写变化并分析原因。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工人运动简史
1919年6月3日,北京学生大规模被捕的消息传到上海。6月5日,上海日资纱厂工人率先罢工,随后机械、印刷、码头等行业工人加入,总数达十万余人。工人提出“誓死收回青岛”“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并声明:“吾辈工界中人,同此良心,救此危局。”罢工迫使北洋政府释放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官员。
1929年《苏维埃区域工会工作大纲》指出:“要发挥无产阶级在农民斗争中的领导作用,动员这些区域的城市工人和乡村的广大雇工群众加入工会。”各地苏区工会教育和组织工人群众参军参战,支援前线,并贯彻苏维埃劳动法令改善工人生活。
卢沟桥事变一发生,长辛店工人就奔赴前线,修工事、修枪炮,救护伤员,参与战斗,阻止日军增援。抗战期间,工人不仅踊跃参加八路军、新四军,参加反扫荡战斗,还普遍组织民兵、工人自卫军和工人游击队。工人们一手拿枪一手拿锤,边生产边战斗,成为一支重要的有生力量。
——摘编自《中国工会简史》
分析说明工人运动适应了中国革命形势的变化。(14分)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种植国王苹果树的矮小科西嘉园丁”
图6
注:漫画中作为园丁的拿破仑正率领众人砍倒欧洲巨大的橡树,种下一棵棵纤弱的小苹果树苗。
——【英】吉尔富(1807年)
(1)根据材料和拿破仑战争相关史实,对漫面进行评析。(10分)
(2)试从拿破仑战争对拉丁美洲影响的角度设计一幅漫画,并说明理由。(5分)
2024—2025学年度山东省烟台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D A C C D D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D B A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答案】
变动:西汉京畿在关中地区,隋朝以长安、洛阳为双中心。(4分)
合理性:西汉定都关中,地势险要,便于控制全国;隋朝经济重心渐趋南移,洛阳靠近经济中心,便于物资调配,双中心适应全国统治需要。(8分)
17.【答案】
变化:1903年强调林则徐禁烟、清军抵抗,1913年简化过程,提及法美缔约和鸦片驰禁。(6分)
原因:1903年民族危机深,强调抗争;1913年民国建立,更客观全面,关注条约影响。(8分)
18.【答案】
说明:1919年,工人罢工支持学生,推动五四运动胜利,适应反帝反封建需求;1929年,苏区工人运动支援革命战争,适应土地革命形势;抗战时期,工人生产与战斗结合,适应民族解放战争需要。工人运动随革命形势发展,发挥重要作用。(14分)
19.【答案】
(1)评析:漫画讽刺拿破仑征服欧洲,试图推广法国制度(苹果树),但遭到抵制(橡树象征传统)。拿破仑战争传播启蒙思想,冲击封建制度,但侵略性引发反抗,漫画反映英国对拿破仑扩张的不满。(10分)
(2)设计:漫画中拉丁美洲人民砍伐“殖民枷锁”(象征西班牙殖民统治),种植“独立之树”。(2分)
理由:拿破仑战争削弱西班牙,推动拉美独立运动,体现民族解放。(3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