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剖面图的判读
1.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
(1)看沉积岩:正常的沉积岩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如图1中Ⅲ岩层位置靠下,岩层较老;Ⅰ岩层位置靠上,岩层较新。
(2)看断层:断层形成晚于被断裂切断的岩层。如图1中断层晚于图中所有岩层。
(3)看岩浆岩:岩浆岩(包括喷出岩和侵入岩)的形成晚于其切穿的岩层,如图1中岩浆岩Ⅳ岩层形成晚于其切穿的Ⅱ岩层和Ⅲ岩层。
(4)看变质岩:变质岩是岩石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
(5)看侵蚀面:若两个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说明下部岩层形成后,该地地壳隆起后地层遭受外力侵蚀;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该地地壳下沉。
2.地质构造的判断
(1)看岩层是否连续,褶皱由连续的褶曲组成。如图2中的乙、丙为由连续的褶曲组成的褶皱。
(2)看岩层的形态和地貌形态: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未侵蚀前常形成山岭(如图2中乙);岩层向下弯曲一般为向斜,未侵蚀前常形成谷地。
(3)看岩层的新老关系:中老翼新为背斜,中新翼老为向斜,这是判断背斜与向斜最可靠的依据。
(4)看岩层是否受力破裂且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即岩块是否有相对上升或下降运动,如图1中Ⅴ处、图2中甲处均为断层;若只有破裂而无明显的相对位移,只能称为断裂而不能称为断层。
3.地壳运动性质的判断
(1)褶皱、断层的存在说明经历了地壳的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如图1中的断层,岩层未发生弯曲,说明该地地壳经历了垂直运动;图2中的褶皱和断层,说明该地地壳经历了水平挤压和垂直运动。
(2)有沉积岩层或沉积物,说明经历了沉积作用且沉积时地势低洼,也可能伴随着地壳下沉运动。如图1中左侧岩层Ⅰ的存在;图2中的各岩层都说明经历了沉积作用。
(3)若某个年代的岩层缺失,说明该年代该地区地壳上升,没有接受沉积,或说明该年代地壳下沉形成了沉积岩,后来该地地壳上升,形成的岩层又被侵蚀掉。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图,E为断层,地表发育河流。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河流流向为( )
A.自南向北 B.自北向南
C.自西向东 D.自东向西
2.岩层⑤最可能为( )
A.片麻岩 B.石英岩
C.石灰岩 D.板岩
3.图中岩层①②③④的形成年代由早到晚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②④③① D.②①④③
(2024·大连二模)不整合接触是指上下两套岩层之间存在明显的地层缺失和风化剥蚀现象的不连续接触关系。两套岩层中间的不连续接触面,称不整合面。下图示意我国南方某地地层剖面图,地质历史时期该地构造运动频繁。据此完成4~6题。
4.属于不整合面的是( )
A.a B.b
C.c D.d
5.图示谷地附近发生褶皱的次数至少为( )
A.一次 B.两次
C.三次 D.四次
6.下列描述准确的是( )
A.该地经历持续性构造抬升过程
B.谷地所在处岩层受挤压力,易被侵蚀
C.多组地层形成的沉积环境一致
D.图示接触面从老到新依次为dcba
2 / 3地质剖面图的判读
1.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
(1)看沉积岩:正常的沉积岩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如图1中Ⅲ岩层位置靠下,岩层较老;Ⅰ岩层位置靠上,岩层较新。
(2)看断层:断层形成晚于被断裂切断的岩层。如图1中断层晚于图中所有岩层。
(3)看岩浆岩:岩浆岩(包括喷出岩和侵入岩)的形成晚于其切穿的岩层,如图1中岩浆岩Ⅳ岩层形成晚于其切穿的Ⅱ岩层和Ⅲ岩层。
(4)看变质岩:变质岩是岩石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
(5)看侵蚀面:若两个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说明下部岩层形成后,该地地壳隆起后地层遭受外力侵蚀;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该地地壳下沉。
2.地质构造的判断
(1)看岩层是否连续,褶皱由连续的褶曲组成。如图2中的乙、丙为由连续的褶曲组成的褶皱。
(2)看岩层的形态和地貌形态: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未侵蚀前常形成山岭(如图2中乙);岩层向下弯曲一般为向斜,未侵蚀前常形成谷地。
(3)看岩层的新老关系:中老翼新为背斜,中新翼老为向斜,这是判断背斜与向斜最可靠的依据。
(4)看岩层是否受力破裂且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即岩块是否有相对上升或下降运动,如图1中Ⅴ处、图2中甲处均为断层;若只有破裂而无明显的相对位移,只能称为断裂而不能称为断层。
3.地壳运动性质的判断
(1)褶皱、断层的存在说明经历了地壳的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如图1中的断层,岩层未发生弯曲,说明该地地壳经历了垂直运动;图2中的褶皱和断层,说明该地地壳经历了水平挤压和垂直运动。
(2)有沉积岩层或沉积物,说明经历了沉积作用且沉积时地势低洼,也可能伴随着地壳下沉运动。如图1中左侧岩层Ⅰ的存在;图2中的各岩层都说明经历了沉积作用。
(3)若某个年代的岩层缺失,说明该年代该地区地壳上升,没有接受沉积,或说明该年代地壳下沉形成了沉积岩,后来该地地壳上升,形成的岩层又被侵蚀掉。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图,E为断层,地表发育河流。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河流流向为( )
A.自南向北 B.自北向南
C.自西向东 D.自东向西
2.岩层⑤最可能为( )
A.片麻岩 B.石英岩
C.石灰岩 D.板岩
3.图中岩层①②③④的形成年代由早到晚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②④③① D.②①④③
1.C 2.A 3.D [第1题,根据图中指向标可以看出河流流向可能为自西向东或者自东向西,A、B错误;河流北岸坡度较小,南岸坡度较大,说明河流南岸受到侵蚀,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转,所以图中河流自西向东流动,向右偏转,侵蚀南岸,C正确,D错误。第2题,根据图示可知,岩层⑤为变质岩,石灰岩为沉积岩,C错误。片麻岩为岩浆岩或沉积岩变质形成;砂岩经变质作用形成石英岩,板岩是页岩变质形成,石英岩、 板岩由沉积岩变质形成,而⑤岩层分布在岩浆岩附近,很有可能由岩浆岩通过变质作用而成,因此⑤可能是片麻岩,A正确,B、D错误。第3题,沉积岩从下到上的形成年代由早到晚,所以沉积岩②③④的形成年代从早到晚为②④③,①为岩浆岩,岩浆入侵穿过岩层②,未穿过岩层③④,所以岩浆岩的形成晚于岩层②,早于岩层③④,所以岩层①②③④的形成年代由早到晚的顺序是②①④③,D正确。]
(2024·大连二模)不整合接触是指上下两套岩层之间存在明显的地层缺失和风化剥蚀现象的不连续接触关系。两套岩层中间的不连续接触面,称不整合面。下图示意我国南方某地地层剖面图,地质历史时期该地构造运动频繁。据此完成4~6题。
4.属于不整合面的是( )
A.a B.b
C.c D.d
5.图示谷地附近发生褶皱的次数至少为( )
A.一次 B.两次
C.三次 D.四次
6.下列描述准确的是( )
A.该地经历持续性构造抬升过程
B.谷地所在处岩层受挤压力,易被侵蚀
C.多组地层形成的沉积环境一致
D.图示接触面从老到新依次为dcba
4.C 5.B 6.D [第4题, 不整合接触是指上下两套岩层之间存在明显的地层缺失和风化剥蚀现象的不连续接触关系。读图可知,c处缺失页岩沉积层,且粉砂岩有明显的风化剥蚀现象,由于风化剥蚀作用缺失部分粉砂岩沉积层,c处属于不整合面,C正确;a、b、d处上下两套岩层之间没有地层缺失和风化剥蚀导致的不连续接触关系,不属于不整合面。第5题,谷地缺失了页岩层,表明发生过沉积间断,第一次沉积形成的岩层有明显弯曲,说明发生褶皱,之后又有沉积作用形成水平岩层,第二次沉积的岩层也有明显的弯曲,说明又发生了褶皱,因此图示谷地附近发生褶皱的次数至少为两次,B正确。第6题,该地发生过沉积间断,经历间歇性构造抬升过程,A错误;谷地所处构造为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B错误;多组地层沉积物质有差异,形成的沉积环境不一致,C错误;图中岩层均为沉积岩,位于下方的先形成,位于上方的后形成,因此接触面从老到新依次为dcba,D正确。]
1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