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3张PPT)
第九章 磁场
第2节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链接教材·夯基固本
一、洛伦兹力
1.定义:磁场对________的作用力。
2.大小
(1)v∥B时,F=__。
(2)v⊥B时,F=____。
(3)v与B的夹角为θ时,F=qvB sin θ。
运动电荷
0
qvB
3.方向
(1)判定方法:左手定则
掌心——磁感线垂直穿入掌心;
四指——指向正电荷运动的方向或负电荷运动的______;
拇指——指向洛伦兹力的方向。
(2)方向特点:F⊥B,F⊥v,即F垂直于B和v决定的____。(注意B和v可以有任意夹角)
4.洛伦兹力的特点:洛伦兹力不改变带电粒子速度的____,只改变带电粒子速度的____,洛伦兹力对带电粒子______。
反方向
平面
大小
方向
不做功
二、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1.若v∥B,带电粒子以入射速度v做________运动。
2.若v⊥B时,带电粒子在垂直于磁感线的平面内,若只受洛伦兹力,则带电粒子在与磁场垂直的平面内以入射速度v做________运动。
3.基本公式
(1)向心力公式:qvB=m。
(2)轨道半径公式:r=。
匀速直线
匀速圆周
(3)周期公式:T=。
注意: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的周期与运动速度和轨迹半径无关,只与粒子的比荷和磁场的磁感应强度有关。
(4)运动时间:当带电粒子转过的圆心角为θ(弧度)时,所用时间t=T。
(5)动能:Ek=mv2==。
一、易错易误辨析(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一定会受到磁场力的作用。 ( )
(2)洛伦兹力的方向在特殊情况下可能与带电粒子的速度方向不垂直。 ( )
(3)根据公式T=,说明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周期T与v成反比。 ( )
×
×
×
(4)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其运动半径与带电粒子的比荷有关。 ( )
(5)经过回旋加速器加速的带电粒子的最大动能是由D形盒的最大半径、磁感应强度B、加速电压的大小共同决定的。 ( )
(6)荷兰物理学家洛伦兹提出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的观点。 ( )
√
×
√
二、教材习题衍生
1.(洛伦兹力的方向)下列各图中,运动电荷的速度方向、磁感应强度方向和电荷受到的洛伦兹力方向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
2.(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显像管原理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当没有磁场时,电子束将打在荧光屏正中的O点,安装在管径上的偏转线圈可以产生磁场,使电子束发生偏转。设垂直纸面向里的磁场方向为正方向,若要使电子打在荧光屏上的位置由a点逐渐移动到b点,下列变化的磁场能够使电子发生上述偏转的是( )
A B
C D
√
A [电子偏转到a点时,根据左手定则可知,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对应的B-t图线在t轴下方;电子偏转到b点时,根据左手定则可知,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对应的B-t图线在t轴上方,故选A。]
3.(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如图所示,直线OP上方分布着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从粒子源O在纸面内沿不同的方向先后发射速率均为v的质子1和2,两个质子都过P点。已知OP=a,质子1沿与OP成30°角的方向发射,不计质子的重力和质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则( )
A.质子1在磁场中运动的半径为a
B.质子2在磁场中的运动周期为
C.质子1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为
D.质子2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为
√
B [根据题意作出质子运动轨迹如图所示,由几何知识可知,质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r=a,故A错误;质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周期:T==,故B正确;由几何知识可知,质子1在磁场中转过的圆心角:θ1=60°,质子1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t1=T=T=,故C错误;由几何知识可知,
质子2在磁场中转过的圆心角:θ2=300°,质子2
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t2=T=,故D错误。]
细研考点·突破题型
[典例1] (洛伦兹力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电荷在磁感应强度不为零的地方,一定受到洛伦兹力的作用
B.运动电荷在某处不受洛伦兹力作用,则该处的磁感应强度一定为零
C.洛伦兹力既不能改变带电粒子的动能,也不能改变带电粒子的速度
D.洛伦兹力对带电粒子不做功
考点1 对洛伦兹力的理解和应用
√
D [运动电荷速度方向与磁场方向平行时,不受洛伦兹力;洛伦兹力只改变带电粒子的运动方向,不改变带电粒子的速度大小;洛伦兹力对带电粒子不做功,故D正确。]
[典例2] (洛伦兹力与电场力的比较)如图甲所示,带电小球以一定的初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能够达到的最大高度为h1;若加上水平向里的匀强磁场(如图乙),且保持初速度仍为v0,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2,若加上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如图丙),且保持初速度仍为v0,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3;若加上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如图丁),且保持初速度仍为v0,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4。不计空气阻力,则( )
A.一定有h1=h3 B.一定有h1<h4
C.一定有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