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5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5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5.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17 12:01:17

文档简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5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1.(2025·新疆)我国先民在万年前培育出世界上最早的水稻、粟和黍,表现出突出的创新性。下列我国先民中,主要种植水稻的是(  )
A.北京人 B.半坡居民 C.河姆渡人 D.炎黄部落
【答案】C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C:根据题干“主要种植水稻”和结合所学可知,河姆渡人位于长江流域,气候湿润,最早大规模种植水稻,C项符合题意;
A:北京人以采集狩猎为生,尚未发展农业,A项不符合题意;
B:半坡居民位于黄河流域,主要种植粟,B项不符合题意;
D:炎黄部落主要活动在黄河流域,种植粟和黍,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河姆渡人,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2025·新疆)下图是秦始皇颁行的“铜量”“铜权”。迄今为止,在原秦国之外的很多地方均出土过刻有诏文的“铜量” “铜权”。这证实秦始皇统一了(  )
A.货币 B.度量衡 C.车辆的宽窄 D.道路的宽窄
【答案】B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析】【分析】B:根据题干“迄今为止,在原秦国之外的很多地方均出土过刻有诏文的‘铜量’‘铜权’”和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改变以前各诸侯国使用的长度、容量和重量标准不一的状况,朝廷规定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所有度量衡用器由国家统一监制。度量衡的统一,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铜量” “铜权”分别是测量容积和重量的工具,在原秦国之外多地出土刻有诏文的此类器物,证实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统一度量衡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管理,B项符合题意;
A:统一六国后,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在全国流通,与“铜量”“铜权”不符,A项不符合题意;
C:为加强对各地的控制和便于交通往来,秦始皇下令统一车轨(车辆的宽窄)和道路的宽度,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形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交通网,与“铜量”“铜权”不符,C项不符合题意;
D:道路的宽窄与“铜量”“铜权”不符,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秦始皇统一度量衡,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2025·新疆)东晋南朝时期,浙江上虞、余姚、绍兴等地出现了分布地区广泛、产品风格一致的瓷窑体系。其烧制的青瓷釉色灰青,透明而润泽,洁莹如玉,在当地能大量生产。这反映出(  )
A.东晋南朝政局稳定 B.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C.全国经济重心南移 D.江南手工业显著发展
【答案】D
【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D:根据题干“东晋南朝时期,浙江上虞、余姚、绍兴等地出现了分布地区广泛、产品风格一致的瓷窑体系。其烧制的青瓷釉色灰青,透明而润泽,洁莹如玉,在当地能大量生产”可知,东晋南朝时期,浙江多地出现广泛且风格一致的瓷窑体系,能大量生产优质青瓷,反映出江南地区手工业显著发展,尤其是制瓷业的进步,D项符合题意;
A:东晋南朝时政局并不稳定,A项不符合题意;
B: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与题干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
C: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才得到开发,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南宋,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东晋南朝时期经济发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4.(2025·新疆)有学者称:“每当人们研究中国文献中科学史或技术史的任何特定问题时,总会发现宋代是主要关键所在。”以下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司南出现 B.指南针用于航海
C.火药发明 D.雕版印刷术问世
【答案】B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解析】【分析】B:根据题干“宋代”可知,宋代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体现了宋代在科技方面的关键作用,B项符合题意;
A:司南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并非宋代,A项不符合题意;
C:火药发明于唐代,虽宋代有发展,但“发明”环节不是宋代,不能体现宋代关键地位,C项不符合题意;
D:雕版印刷术问世于隋唐时期,宋代贡献是活字印刷,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指南针,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5.(2025·新疆)元朝结束了五代以来长达数百年的多政权分立局面,重建了中国大一统,并使许多前代王朝不曾直接管理的边疆地区直接归属中央政权管辖之下。下列设置的机构符合材料说法的是(  )
A.西域都护府 B.北庭都元帅府
C.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D.台湾府
【答案】C
【知识点】元朝的疆域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解析】【分析】C:根据题干“重建了中国大一统,并使许多前代王朝不曾直接管理的边疆地区直接归属中央政权管辖之下”和结合所学可知,元朝在西藏地区设置宣慰使司都元帅府,隶属宣政院,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元朝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如对西藏地区的管辖,使这些地区直接归属中央政权,C项符合题意;
A: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属于汉朝机构,A项不符合题意;
B:元朝设立北庭都元帅府管理西域(今新疆),但汉朝已通过西域都护府管理该地,不符合“前代王朝不曾直接管理”条件,B项不符合题意;
D:1684年清朝设立台湾府,与元朝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理,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6.(2025·新疆)小史同学在学习某一朝代的统治时做了如下笔记。这个朝代是(  )
措施:1.废除丞相制度 2.设立三丝,互不统属 3.设立锦衣卫
A.西汉 B.唐朝 C.南宋 D.明朝
【答案】D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
【解析】【分析】D:根据题干“废除丞相制度”“设立三司,互不统属”“设立锦衣卫”和结合所学可知,明朝建立后,明太祖朱元璋为加强皇权,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设立三司,互不统属,还设立锦衣卫,加强皇权,这些措施符合明朝的统治特点,D项符合题意;
A:西汉时期没有废除丞相制度,也未设立三司和锦衣卫,A项不符合题意;
B: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有丞相,没有三司和锦衣卫,B项不符合题意;
C:南宋同样有丞相,不存在三司和锦衣卫,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明朝强化中央集权,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7.(2025·新疆)1757年,乾隆帝与沿海各省督抚就如何进行海外贸易问题展开讨论,最终乾隆帝决定仅留广州一处通商口岸。这一措施(  )
A.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 B.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C.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D.使中外经济交流进一步密切
【答案】B
【知识点】闭关锁国政策
【解析】【分析】B:根据题干“乾隆帝决定仅留广州一处通商口岸”和结合所学可知,乾隆帝决定仅留广州一处通商口岸,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这一政策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B项符合题意;
A:清朝 文化专制政策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与贸易政策无直接关联,A项不符合题意;
C: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反映的是社会内部问题,题干未涉及贫富分化,C项不符合题意;
D:闭关锁国阻碍了与外国的经济交流,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闭关锁国政策,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8.(2025·新疆)1840年6月,由16艘兵船、4艘武装汽船、28艘运输船以及六七千名海陆士兵组成的英国军队,从开普敦、印度等地抵达广东海面,战争爆发。这场战争(  )
A.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B.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C.宣告了中国制度变革的失败 D.推翻了清朝政府的反动统治
【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1840年6月,英国军队抵达广东海面,战争爆发”和结合所学可知,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项符合题意;
B:第二次鸦片战争等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B项不符合题意;
C:戊戌变法等宣告了中国制度变革的失败,C项不符合题意;
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的反动统治,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鸦片战争,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9.(2025·新疆)20世纪30年代,有这样一支军队转战大半个中国,一路浴血奋战,舍生忘死,用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传播着中国共产党人改天换地的革命理想。材料描述的事件是(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红军长征 D.转战陕北
【答案】C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C:根据题干“20世纪30年代”“转战大半个中国”“传播革命理想”可知,1934—1936年红军长征进行,处于20世纪30年代,红军长征转战大半个中国,传播了革命理想,体现了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C项符合题意;
A:1927年南昌起义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A项不符合题意;
B:1927年秋收起义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B项不符合题意;
D:1947年转战陕北属于解放战争时期,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红军长征,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0.(2025·新疆)它把汪洋大海般的农业个体经济改造为集体经济,使农业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在中国几千年农耕文明发展史上是一次伟大而深刻的变革。 “它”指的是(  )
A.土地改革 B.第一个五年计划
C.公私合营 D.农业合作化运动
【答案】D
【知识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D:根据题干“把汪洋大海般的农业个体经济改造为集体经济,使农业生产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和结合所学可知,农业合作化运动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农业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农业合作化运动把农业个体经济改造为集体经济,使生产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是中国农耕文明史上的深刻变革,D项符合题意;
A:土地改革是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没有改变为集体经济,A项不符合题意;
B: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是发展工业等方面,与农业个体经济改造为集体经济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
C:公私合营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方式,不是对农业,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三大改造,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1.(2025·新疆)2025年4月25日,神舟十九号、二十号航天员在“天宫”实现“太空会师”,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第六次“太空会师”。近年,以载人航天技术为代表的中国尖端科技井喷式“上新”。这根本得益于(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B.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C.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D.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
【答案】A
【知识点】航天事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近年,以载人航天技术为代表的中国尖端科技井喷式‘上新’”可知,中国尖端科技的发展根本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该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为科技发展提供保障,A项符合题意;
B: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是科技发展等带来的结果,B项不符合题意;
C: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是外部条件,C项不符合题意;
D: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与科技发展相互促进,但不是根本原因,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航天技术的发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2.(2025·新疆)某学校戏剧社团正在排演课本剧。有同学看到如下场景,据此判断剧中(  )
人物1:(解下所佩武器,脱帽,下跪,把双手放到人物2合拢的手掌中)阁下,我是 您的人了。(宣誓)从现在起,我将像一个封臣对封君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于您。 人物2:(拉起人物1,亲吻他的脸颊,宣誓)我会保护你。(将一把宝剑交给人物1)
A.人物分别是领主、佃户 B.人物关系以血缘为纽带
C.人物正式结成契约关系 D.场景出现在罗马共和国
【答案】C
【知识点】封君与封臣
【解析】【分析】C:根据题干“人物1:(解下所佩武器,脱帽,下跪,把双手放到人物2合拢的手掌中)阁下,我是您的人了。(宣誓)从现在起,我将像一个封臣对封君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于您。”“人物2:(拉起人物1,亲吻他的脸颊,宣誓)我会保护你。(将一把宝剑交给人物1)”和结合所学可知,其描述的是封臣向封君宣誓效忠的仪式:封臣解下武器、脱帽下跪,将双手置于封君掌中,宣誓效忠;封君则亲吻其脸颊并授予宝剑,承诺保护。这一过程体现了双方通过契约确立权利义务关系。题干中的场景反映的是封君封臣制度,人物1和人物2正式结成契约关系,封臣对封君效忠,封君保护封臣,C项符合题意;
A:佃户与领主是经济依附关系,而非军事效忠,A项不符合题意;
B:封君与封臣关系基于契约,以土地为纽带,而非血缘,B项不符合题意;
D:罗马共和国时期并未形成此制度,该场景属于中世纪西欧,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封君封臣制度,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3.(2025·新疆)西欧古典希腊罗马文化在中世纪初期实际上已被摧毁得荡然无存,正是通过阿拉伯人的翻译才保留了下来,并将其传回欧洲。由此可见阿拉伯人(  )
A.保存和传播了古代欧洲文化 B.批判了封建道德伦理观念
C.用理性之光驱散了愚昧黑暗 D.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文化
【答案】A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西欧古典希腊罗马文化在中世纪初期实际上已被摧毁得荡然无存,正是通过阿拉伯人的翻译才保留了下来,并将其传回欧洲”和结合所学可知,阿拉伯人翻译并保留了西欧古典希腊罗马文化,还将其传回欧洲,说明阿拉伯人保存和传播了古代欧洲文化,A项符合题意;
B:题干未涉及批判封建道德伦理观念,B项不符合题意;
C:启蒙运动用理性之光驱散了愚昧黑暗,与阿拉伯人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
D:题干强调的是阿拉伯人对古代欧洲文化的保存和传播,而非创造自己特色的文化,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阿拉伯文化,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4.(2025·新疆)会议签订的各项条约修改和补充了《凡尔赛条约》中的一些条款,通过战胜国之间的暂时 协调,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形成了新型国际关系结构。这里的“会议”是(  )
A.制宪会议 B.第二届大陆会议
C.巴黎和会 D.华盛顿会议
【答案】D
【知识点】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
【解析】【分析】D:根据题干“修改和补充了《凡尔赛条约》中的一些条款”可知,华盛顿会议签订的各项条约修改和补充了《凡尔赛条约》,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形成了新的国际关系结构,即华盛顿体系,D项符合题意;
A:制宪会议主要是为制定宪法法等,与题干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
B:第二届大陆会议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会议,与题干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
C:巴黎和会签订《凡尔赛条约》,但主要是处理欧洲和西亚等地的问题,并非针对东亚和太平洋地区,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华盛顿会议,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5.(2025·新疆)历史学习中,同学们要学会透过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观察下列图片,其反映的本质是(  )
A.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B.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C.科学社会主义诞生 D.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
【答案】B
【知识点】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列宁与俄国的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B:根据题干图片信息“《共产党宣言》书影”“攻占冬宫”“第聂伯河水电站”“上海浦东开发区”和结合所学可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攻占冬宫是俄国十月革命的成果,第聂伯河水电站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上海浦东开发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这些都反映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B项符合题意;
A: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是指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题干未涉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攻占冬宫是1917年十月革命的关键事件,代表无产阶级首次通过暴力革命成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A项不符合题意;
C: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与上海浦东开发区不符,C项不符合题意;
D: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第聂伯河水电站”相关,而上海浦东开发区反映的是中国的改革,与苏联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6.(2025·新疆)某校同学积极参加“文化中国行”活动,请你也参与,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相关任务。
(1)任务一:解读课本中的国宝
图1“国宝”腹内铭文记述了周武王在牧野伐纣的时间,该时间是哪一年 图2“国宝”在新疆出土说明了什么
(2)任务二:参观博物馆中的珍藏
①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研学时, “盛唐气象”展览区“丝路繁华”篇章引起同学们关注。如果让你参与布展,为这一篇章挑选两张反映中外文化交流的图片,请写出图片名称。
②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研学时,同学们来到“历史的丰碑————新疆革命史料展览”区,看到以下电文,据此说说你的感悟。
陶峙岳将军及所属部队将士们: 包尔汉主席及所属政府工作人员们: 你们在九月二十五日及二十六日的通电收到了。我们认为你们的立场是正确的。你们声明脱离广州反动残余政府,归向人民民主阵营,接受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领导,听候 中央人民政府及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命令处置,此种态度符合全国人民的愿望,我们极 为欣慰,希望你们团结军政人员,维持民族团结和地方秩序,并和现正准备出关的人民解 放军合作,废除旧制度,实行新制度,为建立新新疆而奋斗。 毛泽东 朱德 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八日
(3)任务三:分享学习中的收获
在这次“文化中国行”活动中,同学们准备分享校内校外的学习成果,请介绍你的分享方法。
【答案】(1)公元前1046年;图2汉代木简在新疆出土说明新疆地区在汉代就与中原地区有文化交流,新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①玄奘西行图、鉴真东渡图;玄奘西行天竺取经,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都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
②感悟:新疆和平解放是大势所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各族人民的团结,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和平,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3)可以通过制作手抄报、举办演讲比赛、开展主题班会等方法分享学习成果。
【知识点】鉴真与玄奘;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可知,周武王继位后,于公元前1046年,统帅各路联军,在牧野与商军展开决战,大获全胜。根据图2可知,汉代《仓颉篇》木简、《论语》木简在新疆出土,说明新疆地区在汉代就与中原地区有文化交流,新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根据材料“盛唐气象展览区丝路繁华”和结合所学可知,贞观初年,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十多年后,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鉴真受日本邀请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授佛法,还传播中国医药、文学、书法、建筑化等,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所以选取《玄奘西行求法图》《鉴真东渡图》。
(3)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感悟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爱国主义的精神品质和对新疆的发展影响等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如:新疆和平解放是大势所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各族人民的团结,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和平,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可以通过制作手抄报、举办演讲比赛、开展主题班会等方法分享学习成果。
故答案为:
(1)时间:约公元前1046年。说明:新疆地区在汉代就与中原地区有文化交流,新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名称:《玄奘西行图》《鉴真东渡图》。玄奘西行天竺取经,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都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
(3)感悟:新疆和平解放是大势所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各族人民的团结,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和平,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4)分享方法:可以通过制作手抄报、举办演讲比赛、开展主题班会等方法分享学习成果。
【点评】本题以三则材料为依托,考查武王伐纣、中外文化交流、新疆和平解放等,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解题时要注意材料关键信息,从材料找出关键句子,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把它和课本所学结合回答。
17.(2025·新疆)在历史长河中,世界上各个地区的人们创造了姹紫嫣红的文明和五彩斑斓的世界,推动了 文明社会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古代文明 多元发展】
公元前3000年至前1000年之间,亚洲和非洲以及欧洲都出现了文明社会。这些古老的文明都创造了不同的政 治制度和丰富的文化成就。 —中国历史研究院主编《世界简史·人类文明的演进历程》 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主政
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古代“亚洲和非洲”创造的文明成果;指出图中人物的历史贡献。
(2)【近代西方 影响世界】
依据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将A、B两处补充完整。围绕“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任选其中的一个事件分析其影响。
(3)【现代世界 文明回归】
从20世纪开始,全世界掀起了摆脱殖民统治、努力追赶现代化的热潮。时至今日,现代化 在很多国家已经取得重大成就,其中成就最大、最引人注目的,几乎都是人类古老文明的核心 区……我们说这是一种“文明回归”,其结果将改变“西方发达、东方不发达”的世界格局,这也 是21世纪正在上演的世界大变局。
———钱乘旦《风起云飞扬》
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中期,亚非“人类古老文明的核心区”“文明回归”的典型事件是什 么 请谈谈21世纪的中国应该如何迎接“文明回归”。
【答案】(1)古代埃及的金字塔(或古代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等);图中人物是伯里克利,他主政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2)A:文艺复兴;B:工业革命;例如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但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3)典型事件:印度独立、埃及独立等;中国应坚持改革开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文艺复兴;第一次工业革命;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可知,“亚洲和非洲”创造的文明成果需要关注到的是古埃及文明、古两河流域文明、古印度文明和古中国文明。任举一例即可:古代埃及的金字塔(或古代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等)。根据材料可知,图中的人物是雅典的著名执政官伯里克利。他是雅典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人物,他执政时期,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期。他的主要贡献在于进行了雅典的民主改革,伯里克利扩大了公民的权利,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使每一名公民都有参政的机会。代表各地的10个主席团轮流主持城邦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为了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伯里克利还建立了津贴制度。
(2)根据示意图和结合所学可知,A事件在“走向近代”的主题下,世界走向近代需要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上发展资本主义。A事件是思想上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应的事件是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借复兴古罗马古希腊的文化,实质上宣传的是资本主义的思想。B是一个主题,需要涵盖“君主立宪的英国”、“美国的独立”、“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三个事件。英国经过了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美国脱离了英国殖民而独立,并且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主要描述的是法国推翻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制度的过程。所以综合可以得出主题:B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根据材料“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和结合所学可知,这三个历史事件中任选一个,并撰写影响。如:选择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是,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3)根据材料“从20世纪开始,全世界掀起了摆脱殖民统治、努力追赶现代化的热潮。时至今日,现代化在很多国家已经取得重大成就”和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席卷全球。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甘地为防止爆发革命,控制了群众的斗争方式,保证了资产阶级对运动的领导权。华夫脱运动为埃及民族民主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本小问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中国应坚持改革开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故答案为:
(1)文明成果:古代埃及的金字塔(或古代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等)。历史贡献:图中人物是伯里克利,他主政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2)A:文艺复兴。B: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示例:选择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影响: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但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3)事件:印度独立、埃及独立等。如何做:中国应坚持改革开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点评】本题以三则材料为依托,考查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21世纪的中国应该如何迎接“文明回归”、四大文明古国的文明成果、雅典民主政治、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万隆会议,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解题时要注意材料关键信息,从材料找出关键句子,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把它和课本所学结合回答。
18.(2025·新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决定了人类命运的走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年代尺 (局部)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是哪个国家 简述理由。
(2)材料二 从1943年到1945年战争结束,美、英、苏三大国的首脑或外长相继举行了一系 列会晤与会谈,主要内容包括两大方面:第一,如何彻底打败法西斯集团;第二,如何安排战后 的世界,并确保战后的世界和平。
——摘编自徐蓝《战争与和平: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研究》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为“彻底打败法西斯集团”“确保战后的世界和平”采取的方式。
(3)
材料三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天公开发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标识由长城、橄榄枝、光辉、数字“80”、时间“1945-2025” 构成。 — — 新华社2025年5月13日 注:原图为彩色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学校举办“我是一名宣传员”活动。请为“纪念活动标识”写一段解说词。要求:使用两例史事,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答案】(1)中国;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2)召开会议,协调作战;军事上联合进攻法西斯国家。
(3)解说词:长城象征着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抵抗,如八路军在平型关大捷中取得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橄榄枝代表和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来之不易,如苏联红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取得胜利,成为二战的转折点。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反对战争。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1931.9.18”和结合所学可知,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于次日清晨占领沈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人民率先开展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2)根据材料二“美、英、苏三大国的首脑或外长相继举行了一系列会晤与会谈”和结合所学可知,从 召开会议,协调作战;军事上联合进攻法西斯国家等角度进行分析,如:召开系列国际会议(如雅尔塔会议、开罗会议),协调作战策略、规划战后秩序;盟军在欧亚战场联动反攻(如诺曼底登陆开辟西线,配合苏联东线作战);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构建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凝聚各国力量。
(3)根据所学可知,长城象征着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抵抗,如八路军在平型关大捷中取得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橄榄枝代表和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来之不易,如苏联红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取得胜利,成为二战的转折点。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反对战争。
故答案为:
(1)国家:中国。理由: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率先开展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2)方式:召开会议,协调作战;军事上联合进攻法西斯国家。
(3)解说词:长城象征着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抵抗,如八路军在平型关大捷中取得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橄榄枝代表和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来之不易,如苏联红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取得胜利,成为二战的转折点。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反对战争。
【点评】本题以三则材料为依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解题时要注意材料关键信息,从材料找出关键句子,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把它和课本所学结合回答。
1 /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5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1.(2025·新疆)我国先民在万年前培育出世界上最早的水稻、粟和黍,表现出突出的创新性。下列我国先民中,主要种植水稻的是(  )
A.北京人 B.半坡居民 C.河姆渡人 D.炎黄部落
2.(2025·新疆)下图是秦始皇颁行的“铜量”“铜权”。迄今为止,在原秦国之外的很多地方均出土过刻有诏文的“铜量” “铜权”。这证实秦始皇统一了(  )
A.货币 B.度量衡 C.车辆的宽窄 D.道路的宽窄
3.(2025·新疆)东晋南朝时期,浙江上虞、余姚、绍兴等地出现了分布地区广泛、产品风格一致的瓷窑体系。其烧制的青瓷釉色灰青,透明而润泽,洁莹如玉,在当地能大量生产。这反映出(  )
A.东晋南朝政局稳定 B.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C.全国经济重心南移 D.江南手工业显著发展
4.(2025·新疆)有学者称:“每当人们研究中国文献中科学史或技术史的任何特定问题时,总会发现宋代是主要关键所在。”以下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司南出现 B.指南针用于航海
C.火药发明 D.雕版印刷术问世
5.(2025·新疆)元朝结束了五代以来长达数百年的多政权分立局面,重建了中国大一统,并使许多前代王朝不曾直接管理的边疆地区直接归属中央政权管辖之下。下列设置的机构符合材料说法的是(  )
A.西域都护府 B.北庭都元帅府
C.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D.台湾府
6.(2025·新疆)小史同学在学习某一朝代的统治时做了如下笔记。这个朝代是(  )
措施:1.废除丞相制度 2.设立三丝,互不统属 3.设立锦衣卫
A.西汉 B.唐朝 C.南宋 D.明朝
7.(2025·新疆)1757年,乾隆帝与沿海各省督抚就如何进行海外贸易问题展开讨论,最终乾隆帝决定仅留广州一处通商口岸。这一措施(  )
A.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 B.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C.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D.使中外经济交流进一步密切
8.(2025·新疆)1840年6月,由16艘兵船、4艘武装汽船、28艘运输船以及六七千名海陆士兵组成的英国军队,从开普敦、印度等地抵达广东海面,战争爆发。这场战争(  )
A.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B.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C.宣告了中国制度变革的失败 D.推翻了清朝政府的反动统治
9.(2025·新疆)20世纪30年代,有这样一支军队转战大半个中国,一路浴血奋战,舍生忘死,用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传播着中国共产党人改天换地的革命理想。材料描述的事件是(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红军长征 D.转战陕北
10.(2025·新疆)它把汪洋大海般的农业个体经济改造为集体经济,使农业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在中国几千年农耕文明发展史上是一次伟大而深刻的变革。 “它”指的是(  )
A.土地改革 B.第一个五年计划
C.公私合营 D.农业合作化运动
11.(2025·新疆)2025年4月25日,神舟十九号、二十号航天员在“天宫”实现“太空会师”,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第六次“太空会师”。近年,以载人航天技术为代表的中国尖端科技井喷式“上新”。这根本得益于(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B.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C.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D.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
12.(2025·新疆)某学校戏剧社团正在排演课本剧。有同学看到如下场景,据此判断剧中(  )
人物1:(解下所佩武器,脱帽,下跪,把双手放到人物2合拢的手掌中)阁下,我是 您的人了。(宣誓)从现在起,我将像一个封臣对封君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于您。 人物2:(拉起人物1,亲吻他的脸颊,宣誓)我会保护你。(将一把宝剑交给人物1)
A.人物分别是领主、佃户 B.人物关系以血缘为纽带
C.人物正式结成契约关系 D.场景出现在罗马共和国
13.(2025·新疆)西欧古典希腊罗马文化在中世纪初期实际上已被摧毁得荡然无存,正是通过阿拉伯人的翻译才保留了下来,并将其传回欧洲。由此可见阿拉伯人(  )
A.保存和传播了古代欧洲文化 B.批判了封建道德伦理观念
C.用理性之光驱散了愚昧黑暗 D.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文化
14.(2025·新疆)会议签订的各项条约修改和补充了《凡尔赛条约》中的一些条款,通过战胜国之间的暂时 协调,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形成了新型国际关系结构。这里的“会议”是(  )
A.制宪会议 B.第二届大陆会议
C.巴黎和会 D.华盛顿会议
15.(2025·新疆)历史学习中,同学们要学会透过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观察下列图片,其反映的本质是(  )
A.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B.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C.科学社会主义诞生 D.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
16.(2025·新疆)某校同学积极参加“文化中国行”活动,请你也参与,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相关任务。
(1)任务一:解读课本中的国宝
图1“国宝”腹内铭文记述了周武王在牧野伐纣的时间,该时间是哪一年 图2“国宝”在新疆出土说明了什么
(2)任务二:参观博物馆中的珍藏
①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研学时, “盛唐气象”展览区“丝路繁华”篇章引起同学们关注。如果让你参与布展,为这一篇章挑选两张反映中外文化交流的图片,请写出图片名称。
②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研学时,同学们来到“历史的丰碑————新疆革命史料展览”区,看到以下电文,据此说说你的感悟。
陶峙岳将军及所属部队将士们: 包尔汉主席及所属政府工作人员们: 你们在九月二十五日及二十六日的通电收到了。我们认为你们的立场是正确的。你们声明脱离广州反动残余政府,归向人民民主阵营,接受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领导,听候 中央人民政府及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命令处置,此种态度符合全国人民的愿望,我们极 为欣慰,希望你们团结军政人员,维持民族团结和地方秩序,并和现正准备出关的人民解 放军合作,废除旧制度,实行新制度,为建立新新疆而奋斗。 毛泽东 朱德 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八日
(3)任务三:分享学习中的收获
在这次“文化中国行”活动中,同学们准备分享校内校外的学习成果,请介绍你的分享方法。
17.(2025·新疆)在历史长河中,世界上各个地区的人们创造了姹紫嫣红的文明和五彩斑斓的世界,推动了 文明社会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古代文明 多元发展】
公元前3000年至前1000年之间,亚洲和非洲以及欧洲都出现了文明社会。这些古老的文明都创造了不同的政 治制度和丰富的文化成就。 —中国历史研究院主编《世界简史·人类文明的演进历程》 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主政
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古代“亚洲和非洲”创造的文明成果;指出图中人物的历史贡献。
(2)【近代西方 影响世界】
依据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将A、B两处补充完整。围绕“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任选其中的一个事件分析其影响。
(3)【现代世界 文明回归】
从20世纪开始,全世界掀起了摆脱殖民统治、努力追赶现代化的热潮。时至今日,现代化 在很多国家已经取得重大成就,其中成就最大、最引人注目的,几乎都是人类古老文明的核心 区……我们说这是一种“文明回归”,其结果将改变“西方发达、东方不发达”的世界格局,这也 是21世纪正在上演的世界大变局。
———钱乘旦《风起云飞扬》
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中期,亚非“人类古老文明的核心区”“文明回归”的典型事件是什 么 请谈谈21世纪的中国应该如何迎接“文明回归”。
18.(2025·新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决定了人类命运的走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年代尺 (局部)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是哪个国家 简述理由。
(2)材料二 从1943年到1945年战争结束,美、英、苏三大国的首脑或外长相继举行了一系 列会晤与会谈,主要内容包括两大方面:第一,如何彻底打败法西斯集团;第二,如何安排战后 的世界,并确保战后的世界和平。
——摘编自徐蓝《战争与和平: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研究》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为“彻底打败法西斯集团”“确保战后的世界和平”采取的方式。
(3)
材料三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天公开发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标识由长城、橄榄枝、光辉、数字“80”、时间“1945-2025” 构成。 — — 新华社2025年5月13日 注:原图为彩色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学校举办“我是一名宣传员”活动。请为“纪念活动标识”写一段解说词。要求:使用两例史事,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C:根据题干“主要种植水稻”和结合所学可知,河姆渡人位于长江流域,气候湿润,最早大规模种植水稻,C项符合题意;
A:北京人以采集狩猎为生,尚未发展农业,A项不符合题意;
B:半坡居民位于黄河流域,主要种植粟,B项不符合题意;
D:炎黄部落主要活动在黄河流域,种植粟和黍,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河姆渡人,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答案】B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析】【分析】B:根据题干“迄今为止,在原秦国之外的很多地方均出土过刻有诏文的‘铜量’‘铜权’”和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改变以前各诸侯国使用的长度、容量和重量标准不一的状况,朝廷规定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所有度量衡用器由国家统一监制。度量衡的统一,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铜量” “铜权”分别是测量容积和重量的工具,在原秦国之外多地出土刻有诏文的此类器物,证实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统一度量衡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管理,B项符合题意;
A:统一六国后,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在全国流通,与“铜量”“铜权”不符,A项不符合题意;
C:为加强对各地的控制和便于交通往来,秦始皇下令统一车轨(车辆的宽窄)和道路的宽度,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形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交通网,与“铜量”“铜权”不符,C项不符合题意;
D:道路的宽窄与“铜量”“铜权”不符,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秦始皇统一度量衡,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答案】D
【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D:根据题干“东晋南朝时期,浙江上虞、余姚、绍兴等地出现了分布地区广泛、产品风格一致的瓷窑体系。其烧制的青瓷釉色灰青,透明而润泽,洁莹如玉,在当地能大量生产”可知,东晋南朝时期,浙江多地出现广泛且风格一致的瓷窑体系,能大量生产优质青瓷,反映出江南地区手工业显著发展,尤其是制瓷业的进步,D项符合题意;
A:东晋南朝时政局并不稳定,A项不符合题意;
B: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与题干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
C: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才得到开发,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南宋,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东晋南朝时期经济发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4.【答案】B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解析】【分析】B:根据题干“宋代”可知,宋代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体现了宋代在科技方面的关键作用,B项符合题意;
A:司南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并非宋代,A项不符合题意;
C:火药发明于唐代,虽宋代有发展,但“发明”环节不是宋代,不能体现宋代关键地位,C项不符合题意;
D:雕版印刷术问世于隋唐时期,宋代贡献是活字印刷,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指南针,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5.【答案】C
【知识点】元朝的疆域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解析】【分析】C:根据题干“重建了中国大一统,并使许多前代王朝不曾直接管理的边疆地区直接归属中央政权管辖之下”和结合所学可知,元朝在西藏地区设置宣慰使司都元帅府,隶属宣政院,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元朝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如对西藏地区的管辖,使这些地区直接归属中央政权,C项符合题意;
A: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属于汉朝机构,A项不符合题意;
B:元朝设立北庭都元帅府管理西域(今新疆),但汉朝已通过西域都护府管理该地,不符合“前代王朝不曾直接管理”条件,B项不符合题意;
D:1684年清朝设立台湾府,与元朝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理,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6.【答案】D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
【解析】【分析】D:根据题干“废除丞相制度”“设立三司,互不统属”“设立锦衣卫”和结合所学可知,明朝建立后,明太祖朱元璋为加强皇权,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设立三司,互不统属,还设立锦衣卫,加强皇权,这些措施符合明朝的统治特点,D项符合题意;
A:西汉时期没有废除丞相制度,也未设立三司和锦衣卫,A项不符合题意;
B: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有丞相,没有三司和锦衣卫,B项不符合题意;
C:南宋同样有丞相,不存在三司和锦衣卫,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明朝强化中央集权,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7.【答案】B
【知识点】闭关锁国政策
【解析】【分析】B:根据题干“乾隆帝决定仅留广州一处通商口岸”和结合所学可知,乾隆帝决定仅留广州一处通商口岸,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这一政策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B项符合题意;
A:清朝 文化专制政策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与贸易政策无直接关联,A项不符合题意;
C: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反映的是社会内部问题,题干未涉及贫富分化,C项不符合题意;
D:闭关锁国阻碍了与外国的经济交流,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闭关锁国政策,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8.【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1840年6月,英国军队抵达广东海面,战争爆发”和结合所学可知,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项符合题意;
B:第二次鸦片战争等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B项不符合题意;
C:戊戌变法等宣告了中国制度变革的失败,C项不符合题意;
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的反动统治,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鸦片战争,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9.【答案】C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C:根据题干“20世纪30年代”“转战大半个中国”“传播革命理想”可知,1934—1936年红军长征进行,处于20世纪30年代,红军长征转战大半个中国,传播了革命理想,体现了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C项符合题意;
A:1927年南昌起义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A项不符合题意;
B:1927年秋收起义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B项不符合题意;
D:1947年转战陕北属于解放战争时期,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红军长征,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0.【答案】D
【知识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D:根据题干“把汪洋大海般的农业个体经济改造为集体经济,使农业生产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和结合所学可知,农业合作化运动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农业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农业合作化运动把农业个体经济改造为集体经济,使生产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是中国农耕文明史上的深刻变革,D项符合题意;
A:土地改革是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没有改变为集体经济,A项不符合题意;
B: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是发展工业等方面,与农业个体经济改造为集体经济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
C:公私合营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方式,不是对农业,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三大改造,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1.【答案】A
【知识点】航天事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近年,以载人航天技术为代表的中国尖端科技井喷式‘上新’”可知,中国尖端科技的发展根本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该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为科技发展提供保障,A项符合题意;
B: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是科技发展等带来的结果,B项不符合题意;
C: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是外部条件,C项不符合题意;
D: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与科技发展相互促进,但不是根本原因,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航天技术的发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2.【答案】C
【知识点】封君与封臣
【解析】【分析】C:根据题干“人物1:(解下所佩武器,脱帽,下跪,把双手放到人物2合拢的手掌中)阁下,我是您的人了。(宣誓)从现在起,我将像一个封臣对封君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于您。”“人物2:(拉起人物1,亲吻他的脸颊,宣誓)我会保护你。(将一把宝剑交给人物1)”和结合所学可知,其描述的是封臣向封君宣誓效忠的仪式:封臣解下武器、脱帽下跪,将双手置于封君掌中,宣誓效忠;封君则亲吻其脸颊并授予宝剑,承诺保护。这一过程体现了双方通过契约确立权利义务关系。题干中的场景反映的是封君封臣制度,人物1和人物2正式结成契约关系,封臣对封君效忠,封君保护封臣,C项符合题意;
A:佃户与领主是经济依附关系,而非军事效忠,A项不符合题意;
B:封君与封臣关系基于契约,以土地为纽带,而非血缘,B项不符合题意;
D:罗马共和国时期并未形成此制度,该场景属于中世纪西欧,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封君封臣制度,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3.【答案】A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西欧古典希腊罗马文化在中世纪初期实际上已被摧毁得荡然无存,正是通过阿拉伯人的翻译才保留了下来,并将其传回欧洲”和结合所学可知,阿拉伯人翻译并保留了西欧古典希腊罗马文化,还将其传回欧洲,说明阿拉伯人保存和传播了古代欧洲文化,A项符合题意;
B:题干未涉及批判封建道德伦理观念,B项不符合题意;
C:启蒙运动用理性之光驱散了愚昧黑暗,与阿拉伯人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
D:题干强调的是阿拉伯人对古代欧洲文化的保存和传播,而非创造自己特色的文化,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阿拉伯文化,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4.【答案】D
【知识点】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
【解析】【分析】D:根据题干“修改和补充了《凡尔赛条约》中的一些条款”可知,华盛顿会议签订的各项条约修改和补充了《凡尔赛条约》,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形成了新的国际关系结构,即华盛顿体系,D项符合题意;
A:制宪会议主要是为制定宪法法等,与题干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
B:第二届大陆会议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会议,与题干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
C:巴黎和会签订《凡尔赛条约》,但主要是处理欧洲和西亚等地的问题,并非针对东亚和太平洋地区,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华盛顿会议,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5.【答案】B
【知识点】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列宁与俄国的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B:根据题干图片信息“《共产党宣言》书影”“攻占冬宫”“第聂伯河水电站”“上海浦东开发区”和结合所学可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攻占冬宫是俄国十月革命的成果,第聂伯河水电站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上海浦东开发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这些都反映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B项符合题意;
A: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是指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题干未涉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攻占冬宫是1917年十月革命的关键事件,代表无产阶级首次通过暴力革命成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A项不符合题意;
C: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与上海浦东开发区不符,C项不符合题意;
D: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第聂伯河水电站”相关,而上海浦东开发区反映的是中国的改革,与苏联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6.【答案】(1)公元前1046年;图2汉代木简在新疆出土说明新疆地区在汉代就与中原地区有文化交流,新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①玄奘西行图、鉴真东渡图;玄奘西行天竺取经,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都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
②感悟:新疆和平解放是大势所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各族人民的团结,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和平,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3)可以通过制作手抄报、举办演讲比赛、开展主题班会等方法分享学习成果。
【知识点】鉴真与玄奘;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可知,周武王继位后,于公元前1046年,统帅各路联军,在牧野与商军展开决战,大获全胜。根据图2可知,汉代《仓颉篇》木简、《论语》木简在新疆出土,说明新疆地区在汉代就与中原地区有文化交流,新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根据材料“盛唐气象展览区丝路繁华”和结合所学可知,贞观初年,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十多年后,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鉴真受日本邀请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授佛法,还传播中国医药、文学、书法、建筑化等,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所以选取《玄奘西行求法图》《鉴真东渡图》。
(3)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感悟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爱国主义的精神品质和对新疆的发展影响等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如:新疆和平解放是大势所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各族人民的团结,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和平,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可以通过制作手抄报、举办演讲比赛、开展主题班会等方法分享学习成果。
故答案为:
(1)时间:约公元前1046年。说明:新疆地区在汉代就与中原地区有文化交流,新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名称:《玄奘西行图》《鉴真东渡图》。玄奘西行天竺取经,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都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
(3)感悟:新疆和平解放是大势所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各族人民的团结,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和平,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4)分享方法:可以通过制作手抄报、举办演讲比赛、开展主题班会等方法分享学习成果。
【点评】本题以三则材料为依托,考查武王伐纣、中外文化交流、新疆和平解放等,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解题时要注意材料关键信息,从材料找出关键句子,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把它和课本所学结合回答。
17.【答案】(1)古代埃及的金字塔(或古代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等);图中人物是伯里克利,他主政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2)A:文艺复兴;B:工业革命;例如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但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3)典型事件:印度独立、埃及独立等;中国应坚持改革开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文艺复兴;第一次工业革命;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可知,“亚洲和非洲”创造的文明成果需要关注到的是古埃及文明、古两河流域文明、古印度文明和古中国文明。任举一例即可:古代埃及的金字塔(或古代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等)。根据材料可知,图中的人物是雅典的著名执政官伯里克利。他是雅典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人物,他执政时期,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期。他的主要贡献在于进行了雅典的民主改革,伯里克利扩大了公民的权利,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使每一名公民都有参政的机会。代表各地的10个主席团轮流主持城邦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为了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伯里克利还建立了津贴制度。
(2)根据示意图和结合所学可知,A事件在“走向近代”的主题下,世界走向近代需要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上发展资本主义。A事件是思想上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应的事件是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借复兴古罗马古希腊的文化,实质上宣传的是资本主义的思想。B是一个主题,需要涵盖“君主立宪的英国”、“美国的独立”、“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三个事件。英国经过了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美国脱离了英国殖民而独立,并且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主要描述的是法国推翻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制度的过程。所以综合可以得出主题:B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根据材料“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和结合所学可知,这三个历史事件中任选一个,并撰写影响。如:选择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是,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3)根据材料“从20世纪开始,全世界掀起了摆脱殖民统治、努力追赶现代化的热潮。时至今日,现代化在很多国家已经取得重大成就”和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席卷全球。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甘地为防止爆发革命,控制了群众的斗争方式,保证了资产阶级对运动的领导权。华夫脱运动为埃及民族民主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本小问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中国应坚持改革开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故答案为:
(1)文明成果:古代埃及的金字塔(或古代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等)。历史贡献:图中人物是伯里克利,他主政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2)A:文艺复兴。B: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示例:选择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影响: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但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3)事件:印度独立、埃及独立等。如何做:中国应坚持改革开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点评】本题以三则材料为依托,考查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21世纪的中国应该如何迎接“文明回归”、四大文明古国的文明成果、雅典民主政治、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万隆会议,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解题时要注意材料关键信息,从材料找出关键句子,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把它和课本所学结合回答。
18.【答案】(1)中国;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2)召开会议,协调作战;军事上联合进攻法西斯国家。
(3)解说词:长城象征着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抵抗,如八路军在平型关大捷中取得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橄榄枝代表和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来之不易,如苏联红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取得胜利,成为二战的转折点。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反对战争。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1931.9.18”和结合所学可知,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于次日清晨占领沈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人民率先开展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2)根据材料二“美、英、苏三大国的首脑或外长相继举行了一系列会晤与会谈”和结合所学可知,从 召开会议,协调作战;军事上联合进攻法西斯国家等角度进行分析,如:召开系列国际会议(如雅尔塔会议、开罗会议),协调作战策略、规划战后秩序;盟军在欧亚战场联动反攻(如诺曼底登陆开辟西线,配合苏联东线作战);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构建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凝聚各国力量。
(3)根据所学可知,长城象征着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抵抗,如八路军在平型关大捷中取得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橄榄枝代表和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来之不易,如苏联红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取得胜利,成为二战的转折点。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反对战争。
故答案为:
(1)国家:中国。理由: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率先开展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2)方式:召开会议,协调作战;军事上联合进攻法西斯国家。
(3)解说词:长城象征着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抵抗,如八路军在平型关大捷中取得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橄榄枝代表和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来之不易,如苏联红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取得胜利,成为二战的转折点。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反对战争。
【点评】本题以三则材料为依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解题时要注意材料关键信息,从材料找出关键句子,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把它和课本所学结合回答。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