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州市某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学情练习物理试题
1.(2024八上·高州开学考)如图所示,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下列对返回舱的高度估测合理的是( )
A.1.5m B.2.5m C.4.5m D.5.5m
2.(2024八上·高州开学考)某同学对一木板的长度测量五次,记录数据分别为14.51dm、14.52dm、14.53dm、14.14dm,14.53dm,此木板长度的真实值最接近的是( )
A.14.446dm B.14.5225dm C.14.52dm D.14.45dm
3.(2024八上·高州开学考)下列长度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3.8km=3.8km×103m=3800m
B.2.4×107nm=2.4×107×10-6m=24m
C.23.5m=23.5×1000cm=2.35×104cm
D.0.603mm=0.603×10-3m=6.03×10-4m
4.(2024八上·高州开学考)“太空教师”王亚平、叶光富等为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太空科普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王亚平和叶光富两名宇航员音色相同
B.宇航员说话时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C.声音在太空中传播速度是3×108m/s
D.奇妙的实验引起同学们高声喝彩,这里的“高”指的是音调高
5.(2024八上·高州开学考)用木槌敲击同一音叉,一次重敲,一次轻敲,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的输出声波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次敲击音色相同,图乙是重敲时的声波图
B.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大,甲的音调也比乙的音调高
C.两次敲击音调、音色都相同,图乙是轻敲时的声波图
D.重敲时音调高,图甲是重敲时的声波图
6.(2024八上·高州开学考)如图所示是有关声现象的几个探究性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利用如图装置验证真空不能传声时,玻璃罩内完全抽成了真空
B. 利用如图的音叉和水可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
C. 如图可以用来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D. 当尺子伸出桌面达到一定程度时用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此时产生的是次声波
7.(2024八上·高州开学考)甲同学在一根85米的装满水的铁管的一端敲一下铁管,乙同学在铁管的另一端贴近管壁,可听到( )(已知声音在铁、水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依次为5200m/s,1500m/s,和340m/s,人耳能分清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要大于0.1s)
A.一次敲击声 B.两次敲击声 C.三次敲击声 D.无法确定
8.(2024八上·高州开学考)单位换算:2.5min= s ,1L= cm3 ,45m= μm。
9.(2024八上·高州开学考)图中,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选填“A”或“B”),分度值为 mm,物体的长度是 cm。
10.(2024八上·高州开学考)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mm,所测物体长度为 cm;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等可以 (选填“消除”或“减小”)误差。
11.(2024八上·高州开学考)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这一课的学习中小明同学完成了如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小明刻度尺甲和三角板测得圆形物体的直径 cm;如图乙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s;
(2)小明用另一把刻度尺乙在测一个物体长度时记录的数据为14.51dm、14.50dm、14.53dm,物体长度测量值应记为 dm。
12.(2024八上·高州开学考)中国古代的计程车——“计里鼓车”。当车走一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鼓,当车走到十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镯(古代的乐器),鼓和镯 而产生声音。人们根据鼓和镯发声的 (选填“响度”或“音色”)不同,确定车行驶的是一里还是十里,这是利用声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
13.(2024八上·高州开学考)用大小不同的力弹奏同一根吉他弦,发出声音的 不同,用大小相同的力弹奏不同吉他弦,发出声音的 不同。弹同一首曲子,吉他与二胡发出的声音的 不同。
14.(2024八上·高州开学考)如图甲所示,将手指润湿后沿着高脚酒杯杯口摩擦会听到声音,若在酒杯中不断加水,发声的音调将逐渐 (变高、变低或不变);如图乙,若用圆棒敲击盛水的高脚杯,水量变多,发声的音调将 (变高、变低或不变);如图丙,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嘴对着试管口部吹气,使其发声,增加试管中的水量,吹气时声音的音调将 (变高、变低或不变)。
15.(2024八上·高州开学考)如图所示,这是实验室或体育比赛中常用的测量时间的工具——秒表。请你在图中标出时间为3min10s时指针的位置。
16.(2024八上·高州开学考)如图1为用较小的力敲击音叉时音又振动的波形图,请在图2中画出用较大的力敲击同一音叉时振动的大致波形图。
17.(2024八上·高州开学考)如图所示,在某课外活动中,小明从左至右用同样的力吹3个瓶子,发现发出的声音音调逐渐变高,请分别用直线画出图中另外两个瓶子中水位线的大致位置。
18.(2024八上·高州开学考)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图中刻度尺所测物体的长度为 cm,秒表记录的时间为 s
19.(2024八上·高州开学考)小林、小西和小吴在公园里玩荡秋千,如图甲小林把小西、小吴分别轻轻推一下,细心的小林发现,他们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几乎一样。那么,秋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三人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A: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人的质量m有关。
猜想B: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秋千的绳长L有关。
猜想C: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秋千的摆角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他们来到实验室,找来不同质量的小铁球(质量已知)、细绳、刻度尺、铁架台、量角器,模拟秋千,组装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还需用到的测量工具是 ;
(2)按图乙进行实验,得到表中数据:
次数 摆球质量m/g 摆角 摆长L/cm 摆球摆20次时间t总/s 摆球摆1次平均时间t/s
1 15 3° 100 40.0 2.0
2 30 3° 100 40.0 2.0
3 30 5° 100 40.0 2.0
4 30 5° 80 36.0 1.8
5 30 5° 50 28.0 1.4
①为验证猜想A,应选 两次实验数据进行比较:比较2和3两次实验数据,可知猜想C是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的;
②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单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只跟 有关;
(3)在第3、4次实验中,小宇用“保持质量、摆角不变,改变摆长”的方法来探究摆的摆动往返时间与摆长的关系,这种方法在物理实验中称为 法(选填“控制变量”或“转换”);
(4)在摆线悬挂点O的正下方固定一铁钉P,将摆球从A点释放,摆线碰到铁钉后摆球仍能继续摆动,到达B点后再摆回,如此往复,如图丙所示。若摆长为100cm,则单摆在A、B两点间来回摆动一次所需时间应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0s。
20.(2024八上·高州开学考)探究声音的特征:
(1)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 ,通过探究可知: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 决定的;
A.使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
B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频有震感
C.改变薄塑料滑过梳子的速度
D.改变敲鼓时的力度
(2)在敲鼓时,用鼓锤敲击鼓面,在听到鼓声的同时,还可看见鼓面上小纸屑在跳动,用力越大,纸屑跳得越高,听到的鼓声越响,表明声源的 越大,鼓声的响度越大;
(3)如图,将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 (选填“钢尺”或“桌面被拍打”)振动发出的声音,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发现音调逐渐变“低”了,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钢尺的声音了,这是由于此时钢尺振动的频率 ,发出的声音是 (选填“超声波”、“人耳可听声”或“次声波”)。
21.(2024八上·高州开学考)(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
(2)在此实验中,小球的作用是 ,这种研究方法被称为 ;
(3)若将两个实验都移到月球上去做,则甲 看到泡沫塑料球被弹开;乙 看到泡沫塑料球被弹开(均选填“能”或“不能”)。原因是
22.(2024八上·高州开学考)小明在铸铁管的一端敲一下钟,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若管长510m,两次响声间隔1. 4s,如果当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求:
(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
(2)铸铁中的声速?
23.(2024八上·高州开学考)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正对山崖行驶,鸣笛后3s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求:
(1)汽车在这段时间内行驶的路程;
(2)声音在这段时间内传播的距离;
(3)听到回声时,汽车距山崖多远?
24.(2024八上·高州开学考)潜艇的“耳目”——声呐
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假如某一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在5~40kHz,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强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
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请回答以下问题:
(1)一般情况下,超声波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超声波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是因为声音能够传递 ;
(2)在月球上不能利用声呐测距,原因是 ;
(3)人耳能够听到该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 ;
(4)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声波信号在10s内接收到经B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1是 km;(设声波在海水传播速度为1500m/s)
(5)一艘科考船行驶在某海域,并对该海域的海底形状利用声呐系统进行了测绘:在经过该海域水平面等间距的A、B、C、D、E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s、0.16s、0.30s、0.14s、0.30s。根据时间,求出海底与海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则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如图 ___________。
A. B.
C. D.
25.(2024八上·高州开学考)2023年10月28日,秋风和煦,彩旗飘扬。
(1)入场式结束后,举行了庄严肃穆的升国旗仪式,全体师生奏唱国歌,几位同学对完整播放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进行了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___________;
A.20s B.50s C.3min D.5min
(2)小刚同学注意到,学校的国旗旗杆大约有四层楼高,因此对旗杆高度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___________;
A.6m B.12m C.20m D.30m
(3)小智同学担任男子200米比赛的计时员,他用停表测量了3号选手所用的时间,如图1所示,则3号选手的成绩是 s;
(4)田赛赛场同样精彩纷呈,裁判老师使用皮卷尺来测量运动员们的跳远成绩,如图3所示,将零刻线固定在起跳线处,然后将卷尺拉出,笔直地铺在沙坑上。在试跳阶段,几位同学读出了运动员的成绩,并用不同的形式记录下来,其中肯定有误的是___________;
A.3.425m B.36.85dm C.415cm D.4375mm
(5)跳远比赛中,一名运动员落地后,身体碰到了放在一旁的皮卷尺,卷尺弯曲了一些,如果不及时调整,则测得的成绩(跳远距离)将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
26.(2024八上·高州开学考)雪花落水也有声
一般的常识告诉我们,雪花落水静悄悄,毫无声响。在3月份一期的《自然》杂志上,几个科学家联名发表文章,宣布了他们的结论。
首先要说明的是,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频率在50000赫到2×105赫之间,高于人们能听见的声波频率。但是,海里的海豚就能听到雪花落水所产生的声响,并且这些声响令海豚异常烦躁。然而,请不要想当然,这些声音不是雪花与水面撞击发出的,而是…… 著名的约翰·霍甫金斯大学机械工程系的普罗斯佩勒提教授是个奇才,普罗斯佩勒提断定,这些声音不是雨滴撞击水面发出,他们确实在下雨时发现水中产生气泡,这些气泡还在不断地收缩、膨胀、振动。下雨时那些噪声的频率和衰减情况确实与气泡的振动状况协调一致,从而证实他们的理论完全正确。
事情还没有结束,渔民常抱怨,在下雪时他们的声呐也常常侦听不到鱼群。一开始,他们也不信,因为雪花中含有90%以上的水,空气不多。但是,他们不是简单否认,而是要用实验来验证。在一个风雪的夜晚,他们在一个汽车旅馆的游泳池找到了证据,雪花落水时也产生气泡,同样,这些气泡也振动,从而发出声波。其实,无论是人们打水漂时所听到的细微声响,还是瀑布的隆隆震响,都不是(或主要不是)来自石块及岩石与水的碰撞,而是由于气泡。你看,大自然是何等奇妙,而从事科研的人们在发现真理的时候又是多么幸福。
(1)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属于 (选填“超声”、“次声”),正常人耳频率的范围是 Hz;
(2)声呐装置是利用仿生学原理制成的,它是利用 工作的(选填“超声波”、“次声波”), 它模仿的是下列哪种生物 ;
A. 蝙蝠 B. 猫 C. 狗 D.大象
(3)科学家们发现,不论是雪花落水,还是雨滴落水,都会引起气泡的 ,这个声音能被鲸鱼听到,说明 能传播声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成年人的身高在1.7m左右。图中,返回舱比人高一些,但不到人身高的2倍,在2.5m左右。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成人的升高约1.70m,结合返回舱和人的身高对比,判断返回舱的高度。
2.【答案】C
【知识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根据各数据,其中“14.14dm”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是错误的,舍去,计算其它数据的平均值,可减小误差,此木板长度为:,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根据多次测量的数据,差距较大的数据是错误的;计算多次测量数据的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3.【答案】D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A.根据长度单位换算的规律:,故A错误;
B.根据长度单位换算的规律:,故B错误;
C.根据长度单位换算的规律:,故C错误;
D.根据长度单位换算的规律:,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根据长度的换算1m=1000mm,1nm=10-9m,判断长度的换算是否正确。
4.【答案】B
【知识点】声速;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A.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不同发声体音色一般不同,王亚平和叶光富的音色不同,故A错误;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宇航员说话时,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太空中是真空状态,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
D.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同学们高声喝彩,这里的“高”指的是响度大,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声音的大小指响度;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5.【答案】C
【知识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在甲和乙的波形图中,波峰和波谷数目相同,即振动频率相同,则甲和乙的音调相同;两列波的形状相同,音色相同;甲波形图波峰更高,则甲响度更大,是重敲时的声波图;乙波形图波峰比较低,乙响度小,是轻敲时的声波图。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分析】声音的音调和频率有关,音色和发声体有关,波形不同;响度和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6.【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超声波与次声波
【解析】【解答】A.玻璃罩内不可能完全抽成了真空,故A错误,符合题意;
B.水花飞溅说明音叉在振动发声,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硬纸板振动的快慢不同,频率不同,音调不同,可以用来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振动的频率低于20Hz,产生的是次声波,听不到声音,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硬纸板振动的快慢不同,频率不同,音调不同,人耳朵无法感觉20Hz以下的次声波。
7.【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索;时间及其测量;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
【解析】【解答】因为铁管长s=85m,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为5200m/s,故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约为: ; ;声音在水中传播的时间约为: ;声音在钢铁中的传播时间约为: ,由于人耳能分清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要大于0.1s,故乙同学只能听到两次声音,即ACD错误,B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
【分析】(1)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声音传播的介质,一般情况下,固体中声速最大,液体中次之,气体中声速最小。
8.【答案】150;1000;4.5×107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根据1min=60s,则单位换算:2.5min =2.5×60s=150s;
由1L=1000mL,则单位换算可得:1L=1000mL=1000cm3;
由1m=106μm,则单位换算可得:45m=45×106μm=4.5×107μm。故第1空填:150;第2空填:1000;第3空填:4.5×107。
【分析】根据长度、时间、体积的单位换算关系,解答。
9.【答案】A;1;3.14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刻度尺测量长度,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图中,视线正确的是A。
如图,刻度尺一大格是1cm,一大格分为十小格,则每小格0.1cm=1mm,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根据物体对应刻度尺的位置,物体的长度为:l=5.14cm-2.00cm=3.14cm,故第1空填:A;第2空填:1;第3空填:3.14。
【分析】读取刻度尺示数时,视线正对刻度线;根据刻度尺上最小的长度表示分度值;根据物体对应的位置, 测量长度。
10.【答案】1;1.85;减小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图中,刻度尺的最小一格长度为0.1cm=1mm,分度值为1mm;
根据物体对应的位置,所测物体长度为1.85cm。
误差不能被消除,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等,可以减小误差。故第1空填:1;第2空填:1.85;第3空填:减小。
【分析】刻度尺上最小的长度,表示分度值;根据物体对应刻度尺的位置,测量长度;利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测量中的误差。
11.【答案】1.20;337.5;14.51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刻度尺的使用;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1)图甲中,利用三角板直角间距离,圆形物体的直径为;
图乙中,秒表的小表盘的分度值为0.5min,指针在5后超半格,读作5min,大表盘的分度值为0.1s,示数为37.5s,则秒表读数为;
(2)测量物体长度时,根据多次的数据,计算物体长度测量值为:
【分析】(1)测量圆的直径时,利用三角板对应的位置,测量长度,根据秒表的分钟指针和秒钟指针位置,测量时间;
(2)根据多次测量的数据,计算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12.【答案】振动;音色;信息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音色;声与信息
【解析】【解答】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鼓和镯振动而产生声音。
由于鼓和镯的材质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根据音色分辨鼓声和镯声;
鼓声和镯声可以确定车行驶的是一里还是十里,声音向人们传递了行驶的路程信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第1空填:振动;第2空填:音色;第3空填:信息。
【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根据音色不同,辨别发声体不同;通过声音得知某事,是声音传递信息。
13.【答案】响度;音调;音色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色
【解析】【解答】弹奏同一根吉他弦的力大小不同,吉他弦振动的幅度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用大小相同的力弹奏不同吉他弦,吉他弦的长短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声音的音调不同。
音色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吉他与二胡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故第1空填:响度;第2空填:音调;第3空填:音色。
【分析】发声体的振幅不同,响度不同,发声体的长度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
14.【答案】变低;变低;变高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将手指润湿后和杯口摩擦时,酒杯振动发声,当向杯子中加水时,水量越多,杯子振动越慢,即振动的频率变慢,发声的音调变低。
图乙中,用圆棒敲击盛水的高脚杯,水量变多时,杯子振动的频率变慢,发声的音调将变低。
图丙中,用嘴对着试管口吹气,试管内空气柱振动发出声音,当水量增加时,空气柱长度变短、振动变快,声音的音调变高。故第1空填:变低;第2空填:变低;第3空填:变高。
【分析】发声体的长度变短,振动变快,频率高,音调高。
15.【答案】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图中,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2格,一个小格代表0.5min,时间为3min10s的分针应该指在“3”和“4”之间,偏向“3”一侧;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10s处,秒针指示的时间为10s,如图所示
【分析】在秒表上表示时间时,小表盘是分钟盘,大盘是秒钟盘,秒钟不足30s,分钟指针不超刻度间的半格,根据秒钟,画出秒针位置。
16.【答案】
【知识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用大小不同的力分别敲击同一个音叉,用较小的力敲击时音叉振动的幅度小,用较大的力敲击音叉时音叉振动的幅度大,但音调不变,如图所示:
【分析】响度的大小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17.【答案】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 用同样的力吹3个瓶子 ,空气柱振动产生声音,从左向右, 音调逐渐变高 ,所以空气柱振动频率变快,水量逐渐增少。如图所示:
【分析】声音的特点:不同材料决定音色不同;振幅决定响度;振动频率决定音频;振动频率决定音频,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18.【答案】3.60;43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的末端对着的刻度线为3.60cm,起始点为0.00cm,物体的长度即为3.60cm。停表小盘指针在0min和1min之间,大盘的分度值是0.1s,所以大盘指针在43s,因此停表读数为43s。
综上 第1空、 3.60; 第2空、43.
【分析】1、停表的读数:小盘为分钟,大盘位秒钟,按照指针指向数字进行读数;
2、刻度尺的使用:使用刻度尺要注意量程和分度值,中学设计的刻度尺,分度值为0.1cm,读书时要估计到分度值后一位。
19.【答案】天平、停表;1、2;不正确;摆长;控制变量;等于
【知识点】时间的估测;时间及其测量;物理学方法
【解析】【解答】(1)实验中需要测量摆球的质量,摆角、摆长与摆动时间,需要测量工具为天平、量角器、刻度尺、停表,因此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天平、停表。
(2)按图乙进行实验,得到表中数据:
①为验证猜想A,要控制摆角、摆长相同,改变摆球质量,则应选1、2两次实验数据进行比较。比较2和3两次实验数据,摆球质量、摆长相同,摆角不同,摆球摆1次的时间相同,说明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与秋千的摆角无关,说明猜想C是不正确的。
②由1、2实验的数据得,单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与摆球质量无关;由2、3实验数据,说明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与秋千的摆角无关;由3、4、5实验得,单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与摆长有关,则单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只跟摆长有关。
(3)在第3、4次实验中,小宇用“保持质量、摆角不变,改变摆长”的方法来探究摆的摆动往返时间与摆长的关系,控制研究因素外的变量不变的方法为控制变量法。
(4)单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只跟摆长有关,由表格中数据得,摆长为100cm时,摆球摆1次平均时间为2.0s,当摆长为摆长为100cm,则单摆在A、B两点间来回摆动一次所需时间应等于2.0s。
故答案为:(1)天平、停表;(2)1、2;不正确;摆长;(3)控制变量;(4)等于。
【分析】本题考查了探究影响小球摆动时间的因素,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掌握控制变量法的应用认真分析表中实验数据是正确解题的关键。猜想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人的质量、秋千的绳长、秋千摆动时离开中心线最大距离有关,实验探究时应采用控制变量法,即改变其中的一个因素,保持其它因素不变,然后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20.【答案】(1)AC;频率
(2)振幅
(3)钢尺;低于20Hz;次声波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超声波与次声波;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探究音调的影响因素时,
(1)A.齿轮的齿数不同,纸板接触时振动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可以探究音调高低与振动快慢的关系,故A符合题意;
B.音叉发声时,不能看到振动,将其触及面频,感受震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故B不符合题意;
C.薄塑料滑过梳子的速度不同,梳齿振动的快慢不同,梳子发出声音的音调,可以探究音调高低与振动快慢的关系,故C符合题意;
D.改变敲鼓的力度,鼓面振动的幅度不同,声音的响度不同,可以探究声音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2)用鼓锤敲击鼓面,在听到鼓声时,看见鼓面上小纸屑在跳动,用力越大,纸屑跳得越高,表明声源的振动幅度越大,听到的鼓声越响。
(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钢尺紧按在桌面上,拨动钢尺,钢尺振动,发出声音。
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拨动钢尺力度相同,由于钢尺的振动频率小于20Hz,此时声音是次声波,人耳听不到。
【分析】(1)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2)发声体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发声体长度越大,振动越慢,频率低于20Hz,是次声波,人不能听到。
(1)[1]A.使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纸板的振动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可以探究音调高低与振动快慢的关系,故A符合题意;
B.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频有震感,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故B不符合题意;
C.改变薄塑料滑过梳子的速度,改变梳子的振动的快慢,改变梳子发出声音的音调,可以探究音调高低与振动快慢的关系,故C符合题意;
D.改变敲鼓时的力度,鼓面振动的幅度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可以研究声音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2]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2)在敲鼓时,用鼓锤敲击鼓面,在听到鼓声的同时,还可看见鼓面上小纸屑在跳动,用力越大,纸屑跳得越高,表明声源的振动幅度越大,听到的鼓声越响。
(3)[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拨动钢尺,钢尺振动,发出声音。
[2][3]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钢尺的振动频率小于20Hz,此时声音是次声波,人耳听不到。
21.【答案】(1)发声体在振动;空气可以传声
(2)把音叉的振动放大;转换法
(3)能;不能;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探究声音产生条件时,
(1)图甲中,敲击左边的音叉,接触音叉的泡沫塑料球被弹开,反应音叉在振动,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图乙中,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弹开泡沫塑料球,是空气能够传播声音;
(2)用泡沫塑料球的振动呈现音叉的振动,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属于转换法;
(3)若实验在月球进行,月球周围为真空,右边音叉发出的声音无法传到左边音叉,左边音叉不会振动,乙实验不能在月球上进行;而甲实验可以进行,虽然不能听到声音,但能观察到泡沫塑料球被弹起。
【分析】(1)发声的音叉弹开小球,反应发声体在振动;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2)利用小球被弹开,反应音叉振动,利用了转换法;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月球上是真空的,声音不能传播。
(1)[1][2]图甲中,轻轻敲击左边的音叉,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观察到泡沫塑料球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由图乙可知,两个音叉没有接触,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开,说明空气能够传播声音。
(2)[1][2]用泡沫塑料球的振动呈现音叉的振动,可以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在物理学中属于转换法。
(3)[1][2][3]若将实验地点换成月球表面,由于月球周围为真空,所以,右边音叉发出的声音无法传到左边音叉,左边音叉不会振动,因此乙实验不能在月球上进行;而甲实验可以进行,虽然不能听到声音,但能观察到泡沫塑料球被弹起。
22.【答案】解:(1)由速度公式得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
(2)声音在铸铁中的传播时间
声音在铸铁中的传播速度
答:(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为1.5s
(2)铸铁中声速为
【知识点】声速
【解析】【分析】(1)根据,计算声音的传播时间;
(2)根据时间差,利用计算速度。
23.【答案】解:(1)汽车在这段时间内行驶的路程为
(2)声音在这段时间内传播的距离为
(3)听到回声时,汽车距山崖距离为
答:(1)汽车在这段时间内行驶的路程为;
(2)声音在这段时间内传播的距离为;
(3)听到回声时,汽车距山崖。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声速
【解析】【分析】(1)根据s=vt,计算路程;
(2)利用声音的速度和时间,计算声音通过的路程;
(3)结合回声和距离差,计算距离。
24.【答案】(1)340m/s;信息
(2)月球周围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
(3)5-20kHz
(4)7.5
(5)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超声波与次声波;声与信息
【解析】【解答】(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超声波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根据超声波声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不能利用声呐测距。
(3)人耳能够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在5~40kHz,则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5kHz到20kHz。
(4)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
(5)图中,D位置接受到回收信号声的时间最短,ACE位置接受到回收信号时间相同,同一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变,由得,D位置海底深度最浅,ACE位置海底深度最深,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通过声音得知某事,是声音传递信息;
(2)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月球上不能利用声呐测量距离;
(3)人而的听声范围是20~20000Hz,结合声呐范围,判断听到的范围;
(4)根据s=vt,计算声音通过的路程;
(5)结合接收到回声的时间,判断深度,再分析合理的图像。
(1)(1)[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超声波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2]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因此超声波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
(2)声音无法在真空中传播,因此在月球上不能利用声呐测距。
(3)人耳能够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在5~40kHz,则人耳能够听到该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5kHz到20kHz。
(4)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
(5)依题意得,D位置接受到回收信号声经历的时间最短,AE位置接受到回收信号声经历的时间最长,同一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变,由得,D位置海底深度最浅,AE位置海底深度最深,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5.【答案】(1)B
(2)B
(3)40
(4)C
(5)偏大
【知识点】时间的估测;刻度尺的使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根据实际,完整播放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大约是48s,最接近实际的是50s,B符合题意。
故选B。
(2)一层楼高约为3m,四层楼高约为:4×3m=12m,B符合题意;
故选B。
(3)图中,秒表的分针指向0min后超过半格,秒针指向40s,时间是40s,则选手的成绩为40s。
(4)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测量长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根据ABD的数据可知,这三次数据都进行了估读, C选项中数据没有估读,读数错误,B符合题意。
故选C。
(5)由于卷尺弯曲,且零刻线已固定,因为卷尺弯曲,使读出的数值偏大。
【分析】(1)升旗时间约50s;
(2)根据楼层高度和楼层数,计算升高的高度;
(3)根据秒表的分钟指针和秒钟指针位置,测量时间;
(4)测量长度时,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卷尺弯曲,使测量的长度偏大。
(1)根据我国相关法规,完整播放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大约是48s,所以最接近实际的是50s。
故选B。
(2)一层楼高约为3m,四层楼高约为
4×3m=12m
故选B。
(3)由图可知,秒表的分针指向0min,超过半格,秒针指向40s,时间是40s,此时3号选手的成绩为40s。
(4)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长度的测量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根据ABD的数据可知,这三次数据都进行了估读, C选项中数据没有估读。
故选C。
(5)由于卷尺弯曲,且零刻线已经固定在起跳点,若不及时调整会因为卷尺弯曲使读出的数值偏大。
26.【答案】(1)超声;20~20000
(2)超声波;A
(3)振动;液体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超声波与次声波
【解析】【解答】(1)根据短文可知:人们能听见的声波频率20~20000Hz,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频率在50000Hz~2×105Hz之间,高于人耳能听到的声波,属于超声。
(2)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和穿透力强,声呐的使用,模仿了蝙蝠利用超声定位来捕食,A符合题意。
故选A。
(3)不论是雪花落水,还是雨滴落水,都会引起气泡的振动,振动产生声音;声音能被海豚听到,说明液体能传播声音。
【分析】(1)声音的频率超过20000Hz,属于超声波;
(2)声呐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
(3)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1)[1][2]短文可知: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频率在50000赫到2×105赫之间,高于人们能听见的声波频率20~20000Hz,所以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属于超声。
(2)[1][2]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和穿透力强的特点,所以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声呐的使用,它模仿的是蝙蝠利用超声定位来捕食。
故选A。
(3)[6][7]不论是雪花落水,还是雨滴落水,都会引起气泡的振动,振动产生声音;而这个声音能被海豚听到,说明液体能传播声音。
1 / 1广东省高州市某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学情练习物理试题
1.(2024八上·高州开学考)如图所示,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下列对返回舱的高度估测合理的是( )
A.1.5m B.2.5m C.4.5m D.5.5m
【答案】B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成年人的身高在1.7m左右。图中,返回舱比人高一些,但不到人身高的2倍,在2.5m左右。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成人的升高约1.70m,结合返回舱和人的身高对比,判断返回舱的高度。
2.(2024八上·高州开学考)某同学对一木板的长度测量五次,记录数据分别为14.51dm、14.52dm、14.53dm、14.14dm,14.53dm,此木板长度的真实值最接近的是( )
A.14.446dm B.14.5225dm C.14.52dm D.14.45dm
【答案】C
【知识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根据各数据,其中“14.14dm”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是错误的,舍去,计算其它数据的平均值,可减小误差,此木板长度为:,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根据多次测量的数据,差距较大的数据是错误的;计算多次测量数据的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3.(2024八上·高州开学考)下列长度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3.8km=3.8km×103m=3800m
B.2.4×107nm=2.4×107×10-6m=24m
C.23.5m=23.5×1000cm=2.35×104cm
D.0.603mm=0.603×10-3m=6.03×10-4m
【答案】D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A.根据长度单位换算的规律:,故A错误;
B.根据长度单位换算的规律:,故B错误;
C.根据长度单位换算的规律:,故C错误;
D.根据长度单位换算的规律:,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根据长度的换算1m=1000mm,1nm=10-9m,判断长度的换算是否正确。
4.(2024八上·高州开学考)“太空教师”王亚平、叶光富等为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太空科普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王亚平和叶光富两名宇航员音色相同
B.宇航员说话时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C.声音在太空中传播速度是3×108m/s
D.奇妙的实验引起同学们高声喝彩,这里的“高”指的是音调高
【答案】B
【知识点】声速;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A.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不同发声体音色一般不同,王亚平和叶光富的音色不同,故A错误;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宇航员说话时,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太空中是真空状态,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
D.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同学们高声喝彩,这里的“高”指的是响度大,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声音的大小指响度;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5.(2024八上·高州开学考)用木槌敲击同一音叉,一次重敲,一次轻敲,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的输出声波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次敲击音色相同,图乙是重敲时的声波图
B.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大,甲的音调也比乙的音调高
C.两次敲击音调、音色都相同,图乙是轻敲时的声波图
D.重敲时音调高,图甲是重敲时的声波图
【答案】C
【知识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在甲和乙的波形图中,波峰和波谷数目相同,即振动频率相同,则甲和乙的音调相同;两列波的形状相同,音色相同;甲波形图波峰更高,则甲响度更大,是重敲时的声波图;乙波形图波峰比较低,乙响度小,是轻敲时的声波图。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分析】声音的音调和频率有关,音色和发声体有关,波形不同;响度和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6.(2024八上·高州开学考)如图所示是有关声现象的几个探究性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利用如图装置验证真空不能传声时,玻璃罩内完全抽成了真空
B. 利用如图的音叉和水可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
C. 如图可以用来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D. 当尺子伸出桌面达到一定程度时用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此时产生的是次声波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超声波与次声波
【解析】【解答】A.玻璃罩内不可能完全抽成了真空,故A错误,符合题意;
B.水花飞溅说明音叉在振动发声,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硬纸板振动的快慢不同,频率不同,音调不同,可以用来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振动的频率低于20Hz,产生的是次声波,听不到声音,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硬纸板振动的快慢不同,频率不同,音调不同,人耳朵无法感觉20Hz以下的次声波。
7.(2024八上·高州开学考)甲同学在一根85米的装满水的铁管的一端敲一下铁管,乙同学在铁管的另一端贴近管壁,可听到( )(已知声音在铁、水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依次为5200m/s,1500m/s,和340m/s,人耳能分清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要大于0.1s)
A.一次敲击声 B.两次敲击声 C.三次敲击声 D.无法确定
【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索;时间及其测量;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
【解析】【解答】因为铁管长s=85m,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为5200m/s,故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约为: ; ;声音在水中传播的时间约为: ;声音在钢铁中的传播时间约为: ,由于人耳能分清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要大于0.1s,故乙同学只能听到两次声音,即ACD错误,B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
【分析】(1)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声音传播的介质,一般情况下,固体中声速最大,液体中次之,气体中声速最小。
8.(2024八上·高州开学考)单位换算:2.5min= s ,1L= cm3 ,45m= μm。
【答案】150;1000;4.5×107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根据1min=60s,则单位换算:2.5min =2.5×60s=150s;
由1L=1000mL,则单位换算可得:1L=1000mL=1000cm3;
由1m=106μm,则单位换算可得:45m=45×106μm=4.5×107μm。故第1空填:150;第2空填:1000;第3空填:4.5×107。
【分析】根据长度、时间、体积的单位换算关系,解答。
9.(2024八上·高州开学考)图中,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选填“A”或“B”),分度值为 mm,物体的长度是 cm。
【答案】A;1;3.14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刻度尺测量长度,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图中,视线正确的是A。
如图,刻度尺一大格是1cm,一大格分为十小格,则每小格0.1cm=1mm,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根据物体对应刻度尺的位置,物体的长度为:l=5.14cm-2.00cm=3.14cm,故第1空填:A;第2空填:1;第3空填:3.14。
【分析】读取刻度尺示数时,视线正对刻度线;根据刻度尺上最小的长度表示分度值;根据物体对应的位置, 测量长度。
10.(2024八上·高州开学考)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mm,所测物体长度为 cm;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等可以 (选填“消除”或“减小”)误差。
【答案】1;1.85;减小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图中,刻度尺的最小一格长度为0.1cm=1mm,分度值为1mm;
根据物体对应的位置,所测物体长度为1.85cm。
误差不能被消除,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等,可以减小误差。故第1空填:1;第2空填:1.85;第3空填:减小。
【分析】刻度尺上最小的长度,表示分度值;根据物体对应刻度尺的位置,测量长度;利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测量中的误差。
11.(2024八上·高州开学考)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这一课的学习中小明同学完成了如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小明刻度尺甲和三角板测得圆形物体的直径 cm;如图乙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s;
(2)小明用另一把刻度尺乙在测一个物体长度时记录的数据为14.51dm、14.50dm、14.53dm,物体长度测量值应记为 dm。
【答案】1.20;337.5;14.51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刻度尺的使用;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1)图甲中,利用三角板直角间距离,圆形物体的直径为;
图乙中,秒表的小表盘的分度值为0.5min,指针在5后超半格,读作5min,大表盘的分度值为0.1s,示数为37.5s,则秒表读数为;
(2)测量物体长度时,根据多次的数据,计算物体长度测量值为:
【分析】(1)测量圆的直径时,利用三角板对应的位置,测量长度,根据秒表的分钟指针和秒钟指针位置,测量时间;
(2)根据多次测量的数据,计算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12.(2024八上·高州开学考)中国古代的计程车——“计里鼓车”。当车走一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鼓,当车走到十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镯(古代的乐器),鼓和镯 而产生声音。人们根据鼓和镯发声的 (选填“响度”或“音色”)不同,确定车行驶的是一里还是十里,这是利用声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
【答案】振动;音色;信息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音色;声与信息
【解析】【解答】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鼓和镯振动而产生声音。
由于鼓和镯的材质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根据音色分辨鼓声和镯声;
鼓声和镯声可以确定车行驶的是一里还是十里,声音向人们传递了行驶的路程信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第1空填:振动;第2空填:音色;第3空填:信息。
【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根据音色不同,辨别发声体不同;通过声音得知某事,是声音传递信息。
13.(2024八上·高州开学考)用大小不同的力弹奏同一根吉他弦,发出声音的 不同,用大小相同的力弹奏不同吉他弦,发出声音的 不同。弹同一首曲子,吉他与二胡发出的声音的 不同。
【答案】响度;音调;音色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色
【解析】【解答】弹奏同一根吉他弦的力大小不同,吉他弦振动的幅度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用大小相同的力弹奏不同吉他弦,吉他弦的长短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声音的音调不同。
音色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吉他与二胡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故第1空填:响度;第2空填:音调;第3空填:音色。
【分析】发声体的振幅不同,响度不同,发声体的长度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
14.(2024八上·高州开学考)如图甲所示,将手指润湿后沿着高脚酒杯杯口摩擦会听到声音,若在酒杯中不断加水,发声的音调将逐渐 (变高、变低或不变);如图乙,若用圆棒敲击盛水的高脚杯,水量变多,发声的音调将 (变高、变低或不变);如图丙,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嘴对着试管口部吹气,使其发声,增加试管中的水量,吹气时声音的音调将 (变高、变低或不变)。
【答案】变低;变低;变高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将手指润湿后和杯口摩擦时,酒杯振动发声,当向杯子中加水时,水量越多,杯子振动越慢,即振动的频率变慢,发声的音调变低。
图乙中,用圆棒敲击盛水的高脚杯,水量变多时,杯子振动的频率变慢,发声的音调将变低。
图丙中,用嘴对着试管口吹气,试管内空气柱振动发出声音,当水量增加时,空气柱长度变短、振动变快,声音的音调变高。故第1空填:变低;第2空填:变低;第3空填:变高。
【分析】发声体的长度变短,振动变快,频率高,音调高。
15.(2024八上·高州开学考)如图所示,这是实验室或体育比赛中常用的测量时间的工具——秒表。请你在图中标出时间为3min10s时指针的位置。
【答案】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图中,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2格,一个小格代表0.5min,时间为3min10s的分针应该指在“3”和“4”之间,偏向“3”一侧;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10s处,秒针指示的时间为10s,如图所示
【分析】在秒表上表示时间时,小表盘是分钟盘,大盘是秒钟盘,秒钟不足30s,分钟指针不超刻度间的半格,根据秒钟,画出秒针位置。
16.(2024八上·高州开学考)如图1为用较小的力敲击音叉时音又振动的波形图,请在图2中画出用较大的力敲击同一音叉时振动的大致波形图。
【答案】
【知识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用大小不同的力分别敲击同一个音叉,用较小的力敲击时音叉振动的幅度小,用较大的力敲击音叉时音叉振动的幅度大,但音调不变,如图所示:
【分析】响度的大小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17.(2024八上·高州开学考)如图所示,在某课外活动中,小明从左至右用同样的力吹3个瓶子,发现发出的声音音调逐渐变高,请分别用直线画出图中另外两个瓶子中水位线的大致位置。
【答案】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 用同样的力吹3个瓶子 ,空气柱振动产生声音,从左向右, 音调逐渐变高 ,所以空气柱振动频率变快,水量逐渐增少。如图所示:
【分析】声音的特点:不同材料决定音色不同;振幅决定响度;振动频率决定音频;振动频率决定音频,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18.(2024八上·高州开学考)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图中刻度尺所测物体的长度为 cm,秒表记录的时间为 s
【答案】3.60;43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的末端对着的刻度线为3.60cm,起始点为0.00cm,物体的长度即为3.60cm。停表小盘指针在0min和1min之间,大盘的分度值是0.1s,所以大盘指针在43s,因此停表读数为43s。
综上 第1空、 3.60; 第2空、43.
【分析】1、停表的读数:小盘为分钟,大盘位秒钟,按照指针指向数字进行读数;
2、刻度尺的使用:使用刻度尺要注意量程和分度值,中学设计的刻度尺,分度值为0.1cm,读书时要估计到分度值后一位。
19.(2024八上·高州开学考)小林、小西和小吴在公园里玩荡秋千,如图甲小林把小西、小吴分别轻轻推一下,细心的小林发现,他们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几乎一样。那么,秋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三人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A: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人的质量m有关。
猜想B: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秋千的绳长L有关。
猜想C: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秋千的摆角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他们来到实验室,找来不同质量的小铁球(质量已知)、细绳、刻度尺、铁架台、量角器,模拟秋千,组装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还需用到的测量工具是 ;
(2)按图乙进行实验,得到表中数据:
次数 摆球质量m/g 摆角 摆长L/cm 摆球摆20次时间t总/s 摆球摆1次平均时间t/s
1 15 3° 100 40.0 2.0
2 30 3° 100 40.0 2.0
3 30 5° 100 40.0 2.0
4 30 5° 80 36.0 1.8
5 30 5° 50 28.0 1.4
①为验证猜想A,应选 两次实验数据进行比较:比较2和3两次实验数据,可知猜想C是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的;
②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单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只跟 有关;
(3)在第3、4次实验中,小宇用“保持质量、摆角不变,改变摆长”的方法来探究摆的摆动往返时间与摆长的关系,这种方法在物理实验中称为 法(选填“控制变量”或“转换”);
(4)在摆线悬挂点O的正下方固定一铁钉P,将摆球从A点释放,摆线碰到铁钉后摆球仍能继续摆动,到达B点后再摆回,如此往复,如图丙所示。若摆长为100cm,则单摆在A、B两点间来回摆动一次所需时间应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0s。
【答案】天平、停表;1、2;不正确;摆长;控制变量;等于
【知识点】时间的估测;时间及其测量;物理学方法
【解析】【解答】(1)实验中需要测量摆球的质量,摆角、摆长与摆动时间,需要测量工具为天平、量角器、刻度尺、停表,因此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天平、停表。
(2)按图乙进行实验,得到表中数据:
①为验证猜想A,要控制摆角、摆长相同,改变摆球质量,则应选1、2两次实验数据进行比较。比较2和3两次实验数据,摆球质量、摆长相同,摆角不同,摆球摆1次的时间相同,说明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与秋千的摆角无关,说明猜想C是不正确的。
②由1、2实验的数据得,单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与摆球质量无关;由2、3实验数据,说明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与秋千的摆角无关;由3、4、5实验得,单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与摆长有关,则单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只跟摆长有关。
(3)在第3、4次实验中,小宇用“保持质量、摆角不变,改变摆长”的方法来探究摆的摆动往返时间与摆长的关系,控制研究因素外的变量不变的方法为控制变量法。
(4)单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只跟摆长有关,由表格中数据得,摆长为100cm时,摆球摆1次平均时间为2.0s,当摆长为摆长为100cm,则单摆在A、B两点间来回摆动一次所需时间应等于2.0s。
故答案为:(1)天平、停表;(2)1、2;不正确;摆长;(3)控制变量;(4)等于。
【分析】本题考查了探究影响小球摆动时间的因素,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掌握控制变量法的应用认真分析表中实验数据是正确解题的关键。猜想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人的质量、秋千的绳长、秋千摆动时离开中心线最大距离有关,实验探究时应采用控制变量法,即改变其中的一个因素,保持其它因素不变,然后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20.(2024八上·高州开学考)探究声音的特征:
(1)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 ,通过探究可知: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 决定的;
A.使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
B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频有震感
C.改变薄塑料滑过梳子的速度
D.改变敲鼓时的力度
(2)在敲鼓时,用鼓锤敲击鼓面,在听到鼓声的同时,还可看见鼓面上小纸屑在跳动,用力越大,纸屑跳得越高,听到的鼓声越响,表明声源的 越大,鼓声的响度越大;
(3)如图,将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 (选填“钢尺”或“桌面被拍打”)振动发出的声音,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发现音调逐渐变“低”了,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钢尺的声音了,这是由于此时钢尺振动的频率 ,发出的声音是 (选填“超声波”、“人耳可听声”或“次声波”)。
【答案】(1)AC;频率
(2)振幅
(3)钢尺;低于20Hz;次声波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超声波与次声波;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探究音调的影响因素时,
(1)A.齿轮的齿数不同,纸板接触时振动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可以探究音调高低与振动快慢的关系,故A符合题意;
B.音叉发声时,不能看到振动,将其触及面频,感受震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故B不符合题意;
C.薄塑料滑过梳子的速度不同,梳齿振动的快慢不同,梳子发出声音的音调,可以探究音调高低与振动快慢的关系,故C符合题意;
D.改变敲鼓的力度,鼓面振动的幅度不同,声音的响度不同,可以探究声音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2)用鼓锤敲击鼓面,在听到鼓声时,看见鼓面上小纸屑在跳动,用力越大,纸屑跳得越高,表明声源的振动幅度越大,听到的鼓声越响。
(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钢尺紧按在桌面上,拨动钢尺,钢尺振动,发出声音。
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拨动钢尺力度相同,由于钢尺的振动频率小于20Hz,此时声音是次声波,人耳听不到。
【分析】(1)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2)发声体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发声体长度越大,振动越慢,频率低于20Hz,是次声波,人不能听到。
(1)[1]A.使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纸板的振动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可以探究音调高低与振动快慢的关系,故A符合题意;
B.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频有震感,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故B不符合题意;
C.改变薄塑料滑过梳子的速度,改变梳子的振动的快慢,改变梳子发出声音的音调,可以探究音调高低与振动快慢的关系,故C符合题意;
D.改变敲鼓时的力度,鼓面振动的幅度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可以研究声音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2]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2)在敲鼓时,用鼓锤敲击鼓面,在听到鼓声的同时,还可看见鼓面上小纸屑在跳动,用力越大,纸屑跳得越高,表明声源的振动幅度越大,听到的鼓声越响。
(3)[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拨动钢尺,钢尺振动,发出声音。
[2][3]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钢尺的振动频率小于20Hz,此时声音是次声波,人耳听不到。
21.(2024八上·高州开学考)(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
(2)在此实验中,小球的作用是 ,这种研究方法被称为 ;
(3)若将两个实验都移到月球上去做,则甲 看到泡沫塑料球被弹开;乙 看到泡沫塑料球被弹开(均选填“能”或“不能”)。原因是
【答案】(1)发声体在振动;空气可以传声
(2)把音叉的振动放大;转换法
(3)能;不能;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探究声音产生条件时,
(1)图甲中,敲击左边的音叉,接触音叉的泡沫塑料球被弹开,反应音叉在振动,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图乙中,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弹开泡沫塑料球,是空气能够传播声音;
(2)用泡沫塑料球的振动呈现音叉的振动,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属于转换法;
(3)若实验在月球进行,月球周围为真空,右边音叉发出的声音无法传到左边音叉,左边音叉不会振动,乙实验不能在月球上进行;而甲实验可以进行,虽然不能听到声音,但能观察到泡沫塑料球被弹起。
【分析】(1)发声的音叉弹开小球,反应发声体在振动;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2)利用小球被弹开,反应音叉振动,利用了转换法;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月球上是真空的,声音不能传播。
(1)[1][2]图甲中,轻轻敲击左边的音叉,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观察到泡沫塑料球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由图乙可知,两个音叉没有接触,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开,说明空气能够传播声音。
(2)[1][2]用泡沫塑料球的振动呈现音叉的振动,可以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在物理学中属于转换法。
(3)[1][2][3]若将实验地点换成月球表面,由于月球周围为真空,所以,右边音叉发出的声音无法传到左边音叉,左边音叉不会振动,因此乙实验不能在月球上进行;而甲实验可以进行,虽然不能听到声音,但能观察到泡沫塑料球被弹起。
22.(2024八上·高州开学考)小明在铸铁管的一端敲一下钟,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若管长510m,两次响声间隔1. 4s,如果当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求:
(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
(2)铸铁中的声速?
【答案】解:(1)由速度公式得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
(2)声音在铸铁中的传播时间
声音在铸铁中的传播速度
答:(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为1.5s
(2)铸铁中声速为
【知识点】声速
【解析】【分析】(1)根据,计算声音的传播时间;
(2)根据时间差,利用计算速度。
23.(2024八上·高州开学考)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正对山崖行驶,鸣笛后3s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求:
(1)汽车在这段时间内行驶的路程;
(2)声音在这段时间内传播的距离;
(3)听到回声时,汽车距山崖多远?
【答案】解:(1)汽车在这段时间内行驶的路程为
(2)声音在这段时间内传播的距离为
(3)听到回声时,汽车距山崖距离为
答:(1)汽车在这段时间内行驶的路程为;
(2)声音在这段时间内传播的距离为;
(3)听到回声时,汽车距山崖。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声速
【解析】【分析】(1)根据s=vt,计算路程;
(2)利用声音的速度和时间,计算声音通过的路程;
(3)结合回声和距离差,计算距离。
24.(2024八上·高州开学考)潜艇的“耳目”——声呐
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假如某一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在5~40kHz,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强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
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请回答以下问题:
(1)一般情况下,超声波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超声波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是因为声音能够传递 ;
(2)在月球上不能利用声呐测距,原因是 ;
(3)人耳能够听到该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 ;
(4)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声波信号在10s内接收到经B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1是 km;(设声波在海水传播速度为1500m/s)
(5)一艘科考船行驶在某海域,并对该海域的海底形状利用声呐系统进行了测绘:在经过该海域水平面等间距的A、B、C、D、E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s、0.16s、0.30s、0.14s、0.30s。根据时间,求出海底与海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则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如图 ___________。
A. B.
C. D.
【答案】(1)340m/s;信息
(2)月球周围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
(3)5-20kHz
(4)7.5
(5)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超声波与次声波;声与信息
【解析】【解答】(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超声波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根据超声波声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不能利用声呐测距。
(3)人耳能够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在5~40kHz,则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5kHz到20kHz。
(4)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
(5)图中,D位置接受到回收信号声的时间最短,ACE位置接受到回收信号时间相同,同一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变,由得,D位置海底深度最浅,ACE位置海底深度最深,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通过声音得知某事,是声音传递信息;
(2)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月球上不能利用声呐测量距离;
(3)人而的听声范围是20~20000Hz,结合声呐范围,判断听到的范围;
(4)根据s=vt,计算声音通过的路程;
(5)结合接收到回声的时间,判断深度,再分析合理的图像。
(1)(1)[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超声波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2]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因此超声波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
(2)声音无法在真空中传播,因此在月球上不能利用声呐测距。
(3)人耳能够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在5~40kHz,则人耳能够听到该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5kHz到20kHz。
(4)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
(5)依题意得,D位置接受到回收信号声经历的时间最短,AE位置接受到回收信号声经历的时间最长,同一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变,由得,D位置海底深度最浅,AE位置海底深度最深,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5.(2024八上·高州开学考)2023年10月28日,秋风和煦,彩旗飘扬。
(1)入场式结束后,举行了庄严肃穆的升国旗仪式,全体师生奏唱国歌,几位同学对完整播放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进行了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___________;
A.20s B.50s C.3min D.5min
(2)小刚同学注意到,学校的国旗旗杆大约有四层楼高,因此对旗杆高度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___________;
A.6m B.12m C.20m D.30m
(3)小智同学担任男子200米比赛的计时员,他用停表测量了3号选手所用的时间,如图1所示,则3号选手的成绩是 s;
(4)田赛赛场同样精彩纷呈,裁判老师使用皮卷尺来测量运动员们的跳远成绩,如图3所示,将零刻线固定在起跳线处,然后将卷尺拉出,笔直地铺在沙坑上。在试跳阶段,几位同学读出了运动员的成绩,并用不同的形式记录下来,其中肯定有误的是___________;
A.3.425m B.36.85dm C.415cm D.4375mm
(5)跳远比赛中,一名运动员落地后,身体碰到了放在一旁的皮卷尺,卷尺弯曲了一些,如果不及时调整,则测得的成绩(跳远距离)将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
【答案】(1)B
(2)B
(3)40
(4)C
(5)偏大
【知识点】时间的估测;刻度尺的使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根据实际,完整播放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大约是48s,最接近实际的是50s,B符合题意。
故选B。
(2)一层楼高约为3m,四层楼高约为:4×3m=12m,B符合题意;
故选B。
(3)图中,秒表的分针指向0min后超过半格,秒针指向40s,时间是40s,则选手的成绩为40s。
(4)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测量长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根据ABD的数据可知,这三次数据都进行了估读, C选项中数据没有估读,读数错误,B符合题意。
故选C。
(5)由于卷尺弯曲,且零刻线已固定,因为卷尺弯曲,使读出的数值偏大。
【分析】(1)升旗时间约50s;
(2)根据楼层高度和楼层数,计算升高的高度;
(3)根据秒表的分钟指针和秒钟指针位置,测量时间;
(4)测量长度时,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卷尺弯曲,使测量的长度偏大。
(1)根据我国相关法规,完整播放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大约是48s,所以最接近实际的是50s。
故选B。
(2)一层楼高约为3m,四层楼高约为
4×3m=12m
故选B。
(3)由图可知,秒表的分针指向0min,超过半格,秒针指向40s,时间是40s,此时3号选手的成绩为40s。
(4)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长度的测量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根据ABD的数据可知,这三次数据都进行了估读, C选项中数据没有估读。
故选C。
(5)由于卷尺弯曲,且零刻线已经固定在起跳点,若不及时调整会因为卷尺弯曲使读出的数值偏大。
26.(2024八上·高州开学考)雪花落水也有声
一般的常识告诉我们,雪花落水静悄悄,毫无声响。在3月份一期的《自然》杂志上,几个科学家联名发表文章,宣布了他们的结论。
首先要说明的是,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频率在50000赫到2×105赫之间,高于人们能听见的声波频率。但是,海里的海豚就能听到雪花落水所产生的声响,并且这些声响令海豚异常烦躁。然而,请不要想当然,这些声音不是雪花与水面撞击发出的,而是…… 著名的约翰·霍甫金斯大学机械工程系的普罗斯佩勒提教授是个奇才,普罗斯佩勒提断定,这些声音不是雨滴撞击水面发出,他们确实在下雨时发现水中产生气泡,这些气泡还在不断地收缩、膨胀、振动。下雨时那些噪声的频率和衰减情况确实与气泡的振动状况协调一致,从而证实他们的理论完全正确。
事情还没有结束,渔民常抱怨,在下雪时他们的声呐也常常侦听不到鱼群。一开始,他们也不信,因为雪花中含有90%以上的水,空气不多。但是,他们不是简单否认,而是要用实验来验证。在一个风雪的夜晚,他们在一个汽车旅馆的游泳池找到了证据,雪花落水时也产生气泡,同样,这些气泡也振动,从而发出声波。其实,无论是人们打水漂时所听到的细微声响,还是瀑布的隆隆震响,都不是(或主要不是)来自石块及岩石与水的碰撞,而是由于气泡。你看,大自然是何等奇妙,而从事科研的人们在发现真理的时候又是多么幸福。
(1)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属于 (选填“超声”、“次声”),正常人耳频率的范围是 Hz;
(2)声呐装置是利用仿生学原理制成的,它是利用 工作的(选填“超声波”、“次声波”), 它模仿的是下列哪种生物 ;
A. 蝙蝠 B. 猫 C. 狗 D.大象
(3)科学家们发现,不论是雪花落水,还是雨滴落水,都会引起气泡的 ,这个声音能被鲸鱼听到,说明 能传播声音。
【答案】(1)超声;20~20000
(2)超声波;A
(3)振动;液体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超声波与次声波
【解析】【解答】(1)根据短文可知:人们能听见的声波频率20~20000Hz,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频率在50000Hz~2×105Hz之间,高于人耳能听到的声波,属于超声。
(2)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和穿透力强,声呐的使用,模仿了蝙蝠利用超声定位来捕食,A符合题意。
故选A。
(3)不论是雪花落水,还是雨滴落水,都会引起气泡的振动,振动产生声音;声音能被海豚听到,说明液体能传播声音。
【分析】(1)声音的频率超过20000Hz,属于超声波;
(2)声呐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
(3)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1)[1][2]短文可知: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频率在50000赫到2×105赫之间,高于人们能听见的声波频率20~20000Hz,所以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属于超声。
(2)[1][2]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和穿透力强的特点,所以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声呐的使用,它模仿的是蝙蝠利用超声定位来捕食。
故选A。
(3)[6][7]不论是雪花落水,还是雨滴落水,都会引起气泡的振动,振动产生声音;而这个声音能被海豚听到,说明液体能传播声音。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