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科学试卷
1.(2025五下·宁乡市期末)观察云层预测天气时,预示大雨的云通常是( )
A.卷云 B.积云 C.层云 D.积雨云
2.(2025五下·宁乡市期末)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
A.根 B.茎 C.叶 D.花
3.(2025五下·宁乡市期末)下列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 )
A.小麦→蝗虫→青蛙 B.阳光→草→羊
C.鱼→水草→虾 D.蚜虫→瓢虫→鸟
4.(2025五下·宁乡市期末)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融化成水 B.铁钉生锈 C.纸张撕碎 D.蜡烛熔化
5.(2025五下·宁乡市期末)沉积岩的典型特征是( )
A.有气孔 B.有层理 C.有晶体 D.质地坚硬
6.(2025五下·宁乡市期末)阳光下物体影子最短的时间是( )
A.早晨 B.中午 C.傍晚 D.夜间
7.(2025五下·宁乡市期末)下列简单机械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钓鱼竿 B.跷跷板 C.剪刀 D.方向盘
8.(2025五下·宁乡市期末)声音在( )中传播速度最快
A.空气 B.水 C.木头 D.真空
9.(2025五下·宁乡市期末)热传递的方式不包括( )
A.传导 B.对流 C.辐射 D.扩散
10.(2025五下·宁乡市期末)安全用电的做法是( )
A.湿手拔插头 B.雷雨天树下避雨
C.用绝缘胶布包裹电线破损处 D.多个电器共用插座
11.(2025五下·宁乡市期末)水循环包括蒸发、 、降水、 和 。
12.(2025五下·宁乡市期末)月食发生时,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月球进入地球的 中。
13.(2025五下·宁乡市期末)生态系统中, 和 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相互联系,维持着生态平衡。
14.(2025五下·宁乡市期末)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可用于制作 。
15.(2025五下·宁乡市期末)滑轮组既能 又能改变 。
16.(2025五下·宁乡市期末)所有微生物都对人体有害。( )
17.(2025五下·宁乡市期末)地震发生时,应立即乘坐电梯逃生。( )
18.(2025五下·宁乡市期末)铁生锈是物理变化。( )
19.(2025五下·宁乡市期末)光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
20.(2025五下·宁乡市期末)使用定滑轮可以省力。( )
21.(2025五下·宁乡市期末)绝缘体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导电。( )
22.(2025五下·宁乡市期末)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 )
23.(2025五下·宁乡市期末)土壤中的腐殖质由动植物遗体分解形成。( )
24.(2025五下·宁乡市期末)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在于是否含有金属。( )
25.(2025五下·宁乡市期末)日晷是利用光影方向变化计时的工具。( )
26.(2025五下·宁乡市期末)将左边的事物与右边对应的科学原理或作用连线。
杠杆原理 地 震
光的折射 温度计液柱升降
微生物发酵 制作酸奶
地壳板块运动 开瓶器
热胀冷缩 水中筷子"弯折"
27.(2025五下·宁乡市期末)种子萌发条件探究
实验设计:
A组:种子+水+适宜温度+光照
B组:种子+水+低温+光照
C组:种子+无水+适宜温度+光照
问题:
(1) A组与C组对比,说明种子萌发需要 。
(2) A组与B组对比,说明种子萌发需要 。
(3) 若要研究光照对萌发的影响,需增加D组:种子+水+适宜温度+ 。
28.(2025五下·宁乡市期末)斜面机械效率实验
数据记录:
斜面坡度 拉力大小(N) 直接提升力(N)
15° 1.2 2.0
30° 1.5 2.0
45° 1.8 2.0
问题:
(1) 斜面坡度越小,拉力越 。
(2) 实验说明斜面能 ,但坡度越大越 。
(3) 为什么盘山公路修成"S"形?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云的种类
【解析】【分析】天空中的云是大气状态的 “晴雨表”,不同形状、高度、的云往往预示着不同的天气变化。
A选项中的卷云常常预示着晴朗的天气,不符合题意;B选项中的积云一般表示天气晴朗,不符合题意;C选项中的层云常常会带来阴天或小雨,不符合题意;D选项中的积雨云是 “雷雨天气的标志”,会带来短时强降雨(大雨) 甚至冰雹,符合题意。因此,应选D选项。
2.【答案】C
【知识点】光合作用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是指植物的绿叶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片的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且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充分吸收光能,还有气孔等结构便于气体交换,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因此,应选C选项。
3.【答案】A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食物链的书写规则:(1)食物链通常由生产者开头,到消费者终止。生产者一般是绿色植物,如草、小麦等。(2)食物链中用箭头表示吃与被吃的关系,箭头应指向捕食者,即要从 “被捕食者” 指向 “捕食者”,体现能量的流动方向。(3)不能包含非生物因素,即阳光、空气、水等非生物不能出现在食物链中。A选项中“小麦→蝗虫→青蛙”,完全符合食物链的书写规则,符合题意;B选项中的“阳光→草→羊”,出现了阳光这个非生物因素,不符合题意;C选项中的“鱼→水草→虾”,水草是生产者(植物),应作为起点,捕食关系完全错误,不符合题意;D选项中的“蚜虫→瓢虫→鸟”,蚜虫是消费者,不能作为食物链的起点,不符合题意。因此,应选A选项。
4.【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在物质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的物质产生。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变化过程中,只改变了形态、状态等外在特征,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变化过程中,会生成与原来不同的新物质。
A选项中冰是固态的水,融化后变成液态的水,物质本身还是 “水”,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选项中铁钉生锈后,表面出现红棕色的铁锈,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选项中纸张被撕碎后,只是形状改变了,物质本身还是 “纸”,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选项中蜡烛受热后熔化,从固态变为液态,冷却后又能变回固态,物质本身还是 “蜡”,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因此,应选B选项。
5.【答案】B
【知识点】矿物的外观;矿物的硬度;矿物的组成
【解析】【分析】沉积岩是由泥沙、岩石碎屑等物质在水或空气中沉积下来,经过长时间压实、固化形成的岩石种类。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沉积的物质(如泥沙、贝壳、植物碎屑等)会分层堆积,最终形成明显的层状结构(层理)。这种 “一层一层” 的层理是沉积岩最显著的特征,就像书页一样有序排列。因此,应选B选项。
6.【答案】B
【知识点】日影与方向
【解析】【分析】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会随着太阳在空中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越高,物体影子越短;太阳位置越低,物体影子越长。早晨和傍晚时,太阳位置低,物体影子较长。中午时,太阳位置最高,物体影子最短。夜间没有阳光,有其他光源也能形成影子,但不符合题中阳光下的影子。因此,应选B选项。
7.【答案】A
【知识点】杠杆
【解析】【分析】杠杆根据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关系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
A选项中的钓鱼竿,使用过程中,支点在手握的后端,用力点在支点前方的握柄处,阻力点在最前端的鱼钩处。其动力臂用力远小于阻力臂,属于费力杠杆,符合题意;
B选项中的跷跷板,支点在中间,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相等,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属于等臂杠杆,不符合题意;
C选项中的剪刀,一般情况下,剪刀的支点在中间轴,用力点在手柄末端,阻力点在刀刃处。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属于省力杠杆,不符合题意;
D选项中的方向盘不属于杠杆,而是轮轴,不符合题意。
因此,应选A选项。
8.【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且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规律是: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状态中不存在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A选项中的空气属于气体;B选项中的水属于液体;C选项中的木头属于固体;D选项中的真空不能传声。因此,应选C选项。
9.【答案】D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传递的三种主要方式是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扩散” 是指不同物质的分子相互混合的现象(如墨水在水中散开),属于物质的运动,与 “热量传递” 无关。因此,应选D选项。
10.【答案】C
【知识点】安全用电
【解析】【分析】安全用电原则:用电时要①避免电流通过人体造成触电②远离导电环境(如水、潮湿物体)③防止电流过大导致电路过载或短路④破损的电线需及时处理以免触电。
A选项中水是导体,湿手接触插头时,电流可能通过水传导到人体,导致触电,属于危险行为;
B选项中雷电易击中高处物体(如树木),电流可能通过树干传导到附近的人,造成雷击危险;
C选项中电线破损后,金属线裸露易导致触电或短路,绝缘胶布是绝缘体,能隔绝电流,防止人体接触裸露电线导致触电,属于安全用电的做法,符合题意;
D选项中多个大功率电器共用一个插座会导致电流过大,电路负荷过大,可能引发电线过热、短路甚至火灾,属于危险行为。
因此,应选C选项。
11.【答案】水汽输送;下渗;径流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
【解析】【分析】自然界的水循环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主要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五个环节。因此,第1空应填水汽输送;第2空应填下渗;第3空应填径流。
12.【答案】本影
【知识点】月食
【解析】【分析】月食是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使月球进入地球的影子形成的。地球的影子分为两部分:本影和半影。当月球完全进入地球的本影时,会发生 “月全食”;当月球部分进入本影时,会发生 “月偏食”,人眼能够观察明显现象。而月球仅进入半影时,因仍有部分阳光照射,肉眼难以察觉明显变化,观察不到月食的发生。因此,此题应填本影。
13.【答案】生产者;消费者或 (植物;动物)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是维持生态平衡的关键,生物之间通过 “食物链” 和 “食物网” 相互联系。生物根据吃与被吃的关系可以分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生产者主要是植物(如树木、花草等),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如昆虫、鸟、兽等)。因此第1空填生产者(或植物);第2空填消费者(或动物)。
14.【答案】会聚;放大镜(或老花镜)
【知识点】凸透镜
【解析】【分析】凸透镜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当光线通过凸透镜时,会向镜片的中心方向偏折,这种现象称为会聚作用。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使它具有将物体 “放大” 的特点,实质是通过会聚光线形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根据这一特点,可以用来制作放大镜或者老花镜。所以,第1空应填会聚;第2空应填放大镜(或老花镜)。
15.【答案】省力;力的方向
【知识点】滑轮
【解析】【分析】滑轮组是由 “动滑轮” 和 “定滑轮” 组合而成的简单机械。其中,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滑轮组结合了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优点,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因此,第1空填省力;第2空填力的方向。
16.【答案】错误
【知识点】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如细菌、真菌、病毒等),不是所有微生物都对人体有害,许多微生物对人类有益,甚至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例如制作馒头、面包时用到的 “酵母菌”(属于真菌),能让面团发酵膨胀;制作酸奶时用到的 “乳酸菌”(属于细菌),能将牛奶转化为酸奶;人体肠道内的某些细菌,还能帮助消化食物、合成维生素等。因此,此题错误。
17.【答案】错误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若地震发生时在室内,应迅速躲在桌子、椅子等坚固家具下方,或墙角等安全区域;若在室外,需远离建筑物、电线杆等危险物体,到空旷地带避险。地震可能导致建筑物结构变形、电力系统中断,电梯因断电被困在楼层间,还会增加救援难度和危险,所以绝对不能乘坐电梯逃生,此题错误。
18.【答案】错误
【知识点】生锈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变化过程中,只有形态、大小等外在特征发生了改变,但物质种类没有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分等发生反应,生成了一种新的物质(铁锈),这种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而不是物理变化。因此,此题错误。
19.【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在传播过程中到两种不同物质的分界面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光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是光的反射现象的基本规律。因此,此题正确。
20.【答案】错误
【知识点】滑轮
【解析】【分析】定滑轮的轴固定不动,它的作用是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动滑轮:滑轮的轴随重物一起移动。它的作用是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因此,此题错误。
21.【答案】错误
【知识点】导体和绝缘体
【解析】【分析】绝缘体是指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如塑料、橡胶、玻璃等),而导体是指容易导电的物体(如金属、水、人体等)。导体和绝缘体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它们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绝缘体可能会变成导体。例如:干燥的木头是绝缘体,但潮湿的木头会导电。因此,此题错误。
22.【答案】正确
【知识点】滑轮
【解析】【分析】动滑轮的轴会随重物一起移动,忽略其他额外的阻力时,使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所需拉力约为重物所受重力的一半,即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它不能改变力的方向,此题正确。
23.【答案】正确
【知识点】土壤的成分、状态
【解析】【分析】土壤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其中腐殖质是土壤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形成过程是:土壤中的小动物(如蚯蚓、蚂蚁)和微生物(如细菌、真菌)会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排泄物等有机物,经过长期的腐烂、转化后,最终形成一种黑色、有黏性的物质,这就是腐殖质。因此,此题正确。
24.【答案】错误
【知识点】导体和绝缘体
【解析】【分析】导体是容易导电的物体,绝缘体是不容易导电的物体,二者的本质区别在于物体内部是否存在大量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电子),而非是否含有金属。因此,此题错误。
25.【答案】正确
【知识点】日晷
【解析】【分析】日晷是古代重要的计时工具,其工作原理是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度会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因此,此题正确。
26.【答案】杠杆原理 → 开瓶器
光的折射 → 水中筷子"弯折"
微生物发酵 → 制作酸奶
地壳板块运动 → 地震
热胀冷缩 → 温度计液柱升降
【知识点】液体的热胀冷缩;杠杆;微生物与健康;光的折射;地壳的运动
【解析】【分析】(1)杠杆是能围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开瓶器在开启瓶盖时,围绕一端的固定点转动,符合杠杆的基本特征,并利用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杠杆能省力的原理。因此,杠杆原理应与开瓶器相连。
(2)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如从空气进入水),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水中的筷子看起来 “弯折”,是因为光在水和空气的界面发生折射。因此,光的折射应与水中筷子“弯折”相连。
(3)酸奶的制作利用了乳酸菌等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微生物分解牛奶中的糖类,产生乳酸等物质,使牛奶变成酸奶。因此,微生物发酵应与制作酸奶相连。
(4)地球地壳由多个板块构成,板块之间的碰撞、挤压或张裂等运动,会引发地表震动,这是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地壳板块运动应与地震相连。
(5)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温度计正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当温度升高时,液柱(如酒精、水银)上升;温度降低时,液柱下降,从而显示温度变化。因此,热胀冷缩应与温度计液柱升降相连。
27.【答案】(1)水分
(2)适宜温度
(3)黑暗环境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种子萌发有三个必须的影响因素:充足的空气、适量的水分和适宜的温度。探究种子萌发的影响因素时需设置对比实验,使用控制变量法,即每次实验只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保持相同,以确定该条件对种子萌发的是否有影响。
(1)A 组与 C 组相比,两组唯一改变的条件是 “水分”(A 组有水,C 组无水),其他条件均相同。通过对比可发现,有水的 A 组种子更易萌发,说明种子萌发需要水分。因此,第1空应填水分。
(2)A 组与 B 组相比,两组唯一改变的条件是“温度”(A 组是适宜温度,B 组是低温),其他条件(种子、水、光照)均相同。通过对比可发现,处于适宜温度的 A 组种子更易萌发,说明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因此,第2空应填适宜温度。
(3)若要研究光照对萌发的影响,则需增设一组(D 组)与 A 组形成对比,唯一改变的条件应为 “光照”。因此,D 组的条件应为 “种子 + 水 + 适宜温度 + 黑暗环境”,与 A 组的 “光照” 形成对照,最后确定光照是否为种子萌发的必需条件。因此,第3空应填黑暗环境。
28.【答案】小;省力;费力;降低坡度,更省力
【知识点】斜面
【解析】【分析】(1)斜面是一种省力机械,斜面坡度会影响省力效果。通过对比表格中的数据发现,坡度15° 时拉力为 1.2N,坡度30° 时拉力为 1.5N,坡度45° 时拉力为 1.8N。可见,坡度越小,所需的拉力越小。所以,第1空应填“小”;(2)通过观察表格当中的数据发现,表格中 “直接提升力” 均为 2.0N,而使用斜面时的拉力分别为1.2N、1.5N、1.8N,均小于直接提升的力,说明斜面能省力。随着坡度从 15° 增大到 45°,拉力从 1.2N 增大到 1.8N,逐渐接近直接提升力,说明坡度越大,越不能省力,即越费力。因此,第2空应填“省力”;第3空应填“费力”;
(3)实验说明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盘山公路修成 “S” 形,相当于将陡峭的山坡 “拉长”,减缓了斜面的实际坡度,则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能更省力,爬坡更容易。因此,第4空应填“降低坡度,更省力”。
1 / 1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科学试卷
1.(2025五下·宁乡市期末)观察云层预测天气时,预示大雨的云通常是( )
A.卷云 B.积云 C.层云 D.积雨云
【答案】D
【知识点】云的种类
【解析】【分析】天空中的云是大气状态的 “晴雨表”,不同形状、高度、的云往往预示着不同的天气变化。
A选项中的卷云常常预示着晴朗的天气,不符合题意;B选项中的积云一般表示天气晴朗,不符合题意;C选项中的层云常常会带来阴天或小雨,不符合题意;D选项中的积雨云是 “雷雨天气的标志”,会带来短时强降雨(大雨) 甚至冰雹,符合题意。因此,应选D选项。
2.(2025五下·宁乡市期末)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
A.根 B.茎 C.叶 D.花
【答案】C
【知识点】光合作用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是指植物的绿叶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片的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且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充分吸收光能,还有气孔等结构便于气体交换,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因此,应选C选项。
3.(2025五下·宁乡市期末)下列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 )
A.小麦→蝗虫→青蛙 B.阳光→草→羊
C.鱼→水草→虾 D.蚜虫→瓢虫→鸟
【答案】A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食物链的书写规则:(1)食物链通常由生产者开头,到消费者终止。生产者一般是绿色植物,如草、小麦等。(2)食物链中用箭头表示吃与被吃的关系,箭头应指向捕食者,即要从 “被捕食者” 指向 “捕食者”,体现能量的流动方向。(3)不能包含非生物因素,即阳光、空气、水等非生物不能出现在食物链中。A选项中“小麦→蝗虫→青蛙”,完全符合食物链的书写规则,符合题意;B选项中的“阳光→草→羊”,出现了阳光这个非生物因素,不符合题意;C选项中的“鱼→水草→虾”,水草是生产者(植物),应作为起点,捕食关系完全错误,不符合题意;D选项中的“蚜虫→瓢虫→鸟”,蚜虫是消费者,不能作为食物链的起点,不符合题意。因此,应选A选项。
4.(2025五下·宁乡市期末)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融化成水 B.铁钉生锈 C.纸张撕碎 D.蜡烛熔化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在物质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的物质产生。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变化过程中,只改变了形态、状态等外在特征,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变化过程中,会生成与原来不同的新物质。
A选项中冰是固态的水,融化后变成液态的水,物质本身还是 “水”,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选项中铁钉生锈后,表面出现红棕色的铁锈,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选项中纸张被撕碎后,只是形状改变了,物质本身还是 “纸”,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选项中蜡烛受热后熔化,从固态变为液态,冷却后又能变回固态,物质本身还是 “蜡”,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因此,应选B选项。
5.(2025五下·宁乡市期末)沉积岩的典型特征是( )
A.有气孔 B.有层理 C.有晶体 D.质地坚硬
【答案】B
【知识点】矿物的外观;矿物的硬度;矿物的组成
【解析】【分析】沉积岩是由泥沙、岩石碎屑等物质在水或空气中沉积下来,经过长时间压实、固化形成的岩石种类。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沉积的物质(如泥沙、贝壳、植物碎屑等)会分层堆积,最终形成明显的层状结构(层理)。这种 “一层一层” 的层理是沉积岩最显著的特征,就像书页一样有序排列。因此,应选B选项。
6.(2025五下·宁乡市期末)阳光下物体影子最短的时间是( )
A.早晨 B.中午 C.傍晚 D.夜间
【答案】B
【知识点】日影与方向
【解析】【分析】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会随着太阳在空中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越高,物体影子越短;太阳位置越低,物体影子越长。早晨和傍晚时,太阳位置低,物体影子较长。中午时,太阳位置最高,物体影子最短。夜间没有阳光,有其他光源也能形成影子,但不符合题中阳光下的影子。因此,应选B选项。
7.(2025五下·宁乡市期末)下列简单机械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钓鱼竿 B.跷跷板 C.剪刀 D.方向盘
【答案】A
【知识点】杠杆
【解析】【分析】杠杆根据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关系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
A选项中的钓鱼竿,使用过程中,支点在手握的后端,用力点在支点前方的握柄处,阻力点在最前端的鱼钩处。其动力臂用力远小于阻力臂,属于费力杠杆,符合题意;
B选项中的跷跷板,支点在中间,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相等,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属于等臂杠杆,不符合题意;
C选项中的剪刀,一般情况下,剪刀的支点在中间轴,用力点在手柄末端,阻力点在刀刃处。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属于省力杠杆,不符合题意;
D选项中的方向盘不属于杠杆,而是轮轴,不符合题意。
因此,应选A选项。
8.(2025五下·宁乡市期末)声音在( )中传播速度最快
A.空气 B.水 C.木头 D.真空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且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规律是: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状态中不存在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A选项中的空气属于气体;B选项中的水属于液体;C选项中的木头属于固体;D选项中的真空不能传声。因此,应选C选项。
9.(2025五下·宁乡市期末)热传递的方式不包括( )
A.传导 B.对流 C.辐射 D.扩散
【答案】D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传递的三种主要方式是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扩散” 是指不同物质的分子相互混合的现象(如墨水在水中散开),属于物质的运动,与 “热量传递” 无关。因此,应选D选项。
10.(2025五下·宁乡市期末)安全用电的做法是( )
A.湿手拔插头 B.雷雨天树下避雨
C.用绝缘胶布包裹电线破损处 D.多个电器共用插座
【答案】C
【知识点】安全用电
【解析】【分析】安全用电原则:用电时要①避免电流通过人体造成触电②远离导电环境(如水、潮湿物体)③防止电流过大导致电路过载或短路④破损的电线需及时处理以免触电。
A选项中水是导体,湿手接触插头时,电流可能通过水传导到人体,导致触电,属于危险行为;
B选项中雷电易击中高处物体(如树木),电流可能通过树干传导到附近的人,造成雷击危险;
C选项中电线破损后,金属线裸露易导致触电或短路,绝缘胶布是绝缘体,能隔绝电流,防止人体接触裸露电线导致触电,属于安全用电的做法,符合题意;
D选项中多个大功率电器共用一个插座会导致电流过大,电路负荷过大,可能引发电线过热、短路甚至火灾,属于危险行为。
因此,应选C选项。
11.(2025五下·宁乡市期末)水循环包括蒸发、 、降水、 和 。
【答案】水汽输送;下渗;径流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
【解析】【分析】自然界的水循环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主要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五个环节。因此,第1空应填水汽输送;第2空应填下渗;第3空应填径流。
12.(2025五下·宁乡市期末)月食发生时,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月球进入地球的 中。
【答案】本影
【知识点】月食
【解析】【分析】月食是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使月球进入地球的影子形成的。地球的影子分为两部分:本影和半影。当月球完全进入地球的本影时,会发生 “月全食”;当月球部分进入本影时,会发生 “月偏食”,人眼能够观察明显现象。而月球仅进入半影时,因仍有部分阳光照射,肉眼难以察觉明显变化,观察不到月食的发生。因此,此题应填本影。
13.(2025五下·宁乡市期末)生态系统中, 和 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相互联系,维持着生态平衡。
【答案】生产者;消费者或 (植物;动物)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是维持生态平衡的关键,生物之间通过 “食物链” 和 “食物网” 相互联系。生物根据吃与被吃的关系可以分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生产者主要是植物(如树木、花草等),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如昆虫、鸟、兽等)。因此第1空填生产者(或植物);第2空填消费者(或动物)。
14.(2025五下·宁乡市期末)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可用于制作 。
【答案】会聚;放大镜(或老花镜)
【知识点】凸透镜
【解析】【分析】凸透镜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当光线通过凸透镜时,会向镜片的中心方向偏折,这种现象称为会聚作用。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使它具有将物体 “放大” 的特点,实质是通过会聚光线形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根据这一特点,可以用来制作放大镜或者老花镜。所以,第1空应填会聚;第2空应填放大镜(或老花镜)。
15.(2025五下·宁乡市期末)滑轮组既能 又能改变 。
【答案】省力;力的方向
【知识点】滑轮
【解析】【分析】滑轮组是由 “动滑轮” 和 “定滑轮” 组合而成的简单机械。其中,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滑轮组结合了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优点,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因此,第1空填省力;第2空填力的方向。
16.(2025五下·宁乡市期末)所有微生物都对人体有害。(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如细菌、真菌、病毒等),不是所有微生物都对人体有害,许多微生物对人类有益,甚至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例如制作馒头、面包时用到的 “酵母菌”(属于真菌),能让面团发酵膨胀;制作酸奶时用到的 “乳酸菌”(属于细菌),能将牛奶转化为酸奶;人体肠道内的某些细菌,还能帮助消化食物、合成维生素等。因此,此题错误。
17.(2025五下·宁乡市期末)地震发生时,应立即乘坐电梯逃生。(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若地震发生时在室内,应迅速躲在桌子、椅子等坚固家具下方,或墙角等安全区域;若在室外,需远离建筑物、电线杆等危险物体,到空旷地带避险。地震可能导致建筑物结构变形、电力系统中断,电梯因断电被困在楼层间,还会增加救援难度和危险,所以绝对不能乘坐电梯逃生,此题错误。
18.(2025五下·宁乡市期末)铁生锈是物理变化。(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生锈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变化过程中,只有形态、大小等外在特征发生了改变,但物质种类没有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分等发生反应,生成了一种新的物质(铁锈),这种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而不是物理变化。因此,此题错误。
19.(2025五下·宁乡市期末)光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在传播过程中到两种不同物质的分界面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光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是光的反射现象的基本规律。因此,此题正确。
20.(2025五下·宁乡市期末)使用定滑轮可以省力。(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滑轮
【解析】【分析】定滑轮的轴固定不动,它的作用是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动滑轮:滑轮的轴随重物一起移动。它的作用是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因此,此题错误。
21.(2025五下·宁乡市期末)绝缘体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导电。(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导体和绝缘体
【解析】【分析】绝缘体是指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如塑料、橡胶、玻璃等),而导体是指容易导电的物体(如金属、水、人体等)。导体和绝缘体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它们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绝缘体可能会变成导体。例如:干燥的木头是绝缘体,但潮湿的木头会导电。因此,此题错误。
22.(2025五下·宁乡市期末)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滑轮
【解析】【分析】动滑轮的轴会随重物一起移动,忽略其他额外的阻力时,使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所需拉力约为重物所受重力的一半,即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它不能改变力的方向,此题正确。
23.(2025五下·宁乡市期末)土壤中的腐殖质由动植物遗体分解形成。(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土壤的成分、状态
【解析】【分析】土壤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其中腐殖质是土壤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形成过程是:土壤中的小动物(如蚯蚓、蚂蚁)和微生物(如细菌、真菌)会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排泄物等有机物,经过长期的腐烂、转化后,最终形成一种黑色、有黏性的物质,这就是腐殖质。因此,此题正确。
24.(2025五下·宁乡市期末)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在于是否含有金属。(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导体和绝缘体
【解析】【分析】导体是容易导电的物体,绝缘体是不容易导电的物体,二者的本质区别在于物体内部是否存在大量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电子),而非是否含有金属。因此,此题错误。
25.(2025五下·宁乡市期末)日晷是利用光影方向变化计时的工具。(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日晷
【解析】【分析】日晷是古代重要的计时工具,其工作原理是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度会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因此,此题正确。
26.(2025五下·宁乡市期末)将左边的事物与右边对应的科学原理或作用连线。
杠杆原理 地 震
光的折射 温度计液柱升降
微生物发酵 制作酸奶
地壳板块运动 开瓶器
热胀冷缩 水中筷子"弯折"
【答案】杠杆原理 → 开瓶器
光的折射 → 水中筷子"弯折"
微生物发酵 → 制作酸奶
地壳板块运动 → 地震
热胀冷缩 → 温度计液柱升降
【知识点】液体的热胀冷缩;杠杆;微生物与健康;光的折射;地壳的运动
【解析】【分析】(1)杠杆是能围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开瓶器在开启瓶盖时,围绕一端的固定点转动,符合杠杆的基本特征,并利用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杠杆能省力的原理。因此,杠杆原理应与开瓶器相连。
(2)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如从空气进入水),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水中的筷子看起来 “弯折”,是因为光在水和空气的界面发生折射。因此,光的折射应与水中筷子“弯折”相连。
(3)酸奶的制作利用了乳酸菌等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微生物分解牛奶中的糖类,产生乳酸等物质,使牛奶变成酸奶。因此,微生物发酵应与制作酸奶相连。
(4)地球地壳由多个板块构成,板块之间的碰撞、挤压或张裂等运动,会引发地表震动,这是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地壳板块运动应与地震相连。
(5)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温度计正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当温度升高时,液柱(如酒精、水银)上升;温度降低时,液柱下降,从而显示温度变化。因此,热胀冷缩应与温度计液柱升降相连。
27.(2025五下·宁乡市期末)种子萌发条件探究
实验设计:
A组:种子+水+适宜温度+光照
B组:种子+水+低温+光照
C组:种子+无水+适宜温度+光照
问题:
(1) A组与C组对比,说明种子萌发需要 。
(2) A组与B组对比,说明种子萌发需要 。
(3) 若要研究光照对萌发的影响,需增加D组:种子+水+适宜温度+ 。
【答案】(1)水分
(2)适宜温度
(3)黑暗环境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种子萌发有三个必须的影响因素:充足的空气、适量的水分和适宜的温度。探究种子萌发的影响因素时需设置对比实验,使用控制变量法,即每次实验只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保持相同,以确定该条件对种子萌发的是否有影响。
(1)A 组与 C 组相比,两组唯一改变的条件是 “水分”(A 组有水,C 组无水),其他条件均相同。通过对比可发现,有水的 A 组种子更易萌发,说明种子萌发需要水分。因此,第1空应填水分。
(2)A 组与 B 组相比,两组唯一改变的条件是“温度”(A 组是适宜温度,B 组是低温),其他条件(种子、水、光照)均相同。通过对比可发现,处于适宜温度的 A 组种子更易萌发,说明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因此,第2空应填适宜温度。
(3)若要研究光照对萌发的影响,则需增设一组(D 组)与 A 组形成对比,唯一改变的条件应为 “光照”。因此,D 组的条件应为 “种子 + 水 + 适宜温度 + 黑暗环境”,与 A 组的 “光照” 形成对照,最后确定光照是否为种子萌发的必需条件。因此,第3空应填黑暗环境。
28.(2025五下·宁乡市期末)斜面机械效率实验
数据记录:
斜面坡度 拉力大小(N) 直接提升力(N)
15° 1.2 2.0
30° 1.5 2.0
45° 1.8 2.0
问题:
(1) 斜面坡度越小,拉力越 。
(2) 实验说明斜面能 ,但坡度越大越 。
(3) 为什么盘山公路修成"S"形? 。
【答案】小;省力;费力;降低坡度,更省力
【知识点】斜面
【解析】【分析】(1)斜面是一种省力机械,斜面坡度会影响省力效果。通过对比表格中的数据发现,坡度15° 时拉力为 1.2N,坡度30° 时拉力为 1.5N,坡度45° 时拉力为 1.8N。可见,坡度越小,所需的拉力越小。所以,第1空应填“小”;(2)通过观察表格当中的数据发现,表格中 “直接提升力” 均为 2.0N,而使用斜面时的拉力分别为1.2N、1.5N、1.8N,均小于直接提升的力,说明斜面能省力。随着坡度从 15° 增大到 45°,拉力从 1.2N 增大到 1.8N,逐渐接近直接提升力,说明坡度越大,越不能省力,即越费力。因此,第2空应填“省力”;第3空应填“费力”;
(3)实验说明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盘山公路修成 “S” 形,相当于将陡峭的山坡 “拉长”,减缓了斜面的实际坡度,则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能更省力,爬坡更容易。因此,第4空应填“降低坡度,更省力”。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