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自然地理基础3.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学课件(共7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自然地理基础3.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学课件(共76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43.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7-18 22:36: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6张PPT)
新课导入
材料
在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和肯尼亚马萨伊马拉之间,每年都会出现壮观的动物大迁徙。从5月中下旬开始,塞伦盖蒂的食草动物向北迁徙,七八月间来到马萨伊马拉。到了10月,它们离开马萨伊马拉向塞伦盖蒂回迁。
为什么食草动物每年离开塞伦盖蒂的时间是5月中下旬?
为什么到了10月,它们又要回迁?












区域认知
认识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差异和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差异。
地理实践力
结合材料,理解气压带、风带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
结合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危害及防御措施,认识保护全球环境的重要性。
综合思维
运用影响气候的因素,结合具体图文材料,分析气候的成因、特征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核心素养
一、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目录
CONTENTS
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学习目录
三、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四、气候与自然景观
指一个地区大气的多年平均状况,气候以冷、暖、干、湿这些特征来衡量。
温故而知新
气候概念和构成的要素
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
主要可分为气温和降水两大要素。
大气
环流
太阳
辐射
海陆
位置
地形
洋流
影响气候的自然因素
(二)影响气候的因素
1
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不同气压带控制的地区,气候特点不同。
(一)不同气压区影响下的天气状况
低压带
低压控制的地区,盛行上升气流,水汽易凝结,形成降水
高压带
高压控制的地区,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降水稀少
(二)气压带对气候形成的影响
气压带 气流方向 气候特征
低压带
高压带 暖高压
冷高压
阅读教材,填写下表
盛行上升气流
降水丰富,
气候湿润。
盛行下沉气流
炎热干燥
寒冷干燥
阅读教材,填写下表
气压带
气流运动方向
(上升或下沉)
降水多少
(多或少) 干湿状况
(干或湿) 冷暖状况
(冷或热)
极地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下沉
上升
上升
下沉





湿

湿




(二)气压带对气候形成的影响
赤道低压带与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地区全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形成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皆夏,年平均气温在26℃左右,年降水量大都在2000毫米以上,全年分配比较均匀。
南美洲亚马孙平原位于赤道附近,西边是安第斯山脉,南、北分别是高原,东向大西洋敞开,面积广大,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形成地球上面积最为广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并发育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
2
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一)风带对气候形成的影响
由于风带的气流运动方向的差异性,不同风带控制的地区,气候类型不同
阅读教材,填写下表
气流方向 性质 气候特征
从低纬度向高纬度
从高纬度向低纬度
从海洋吹向陆地
从向陆吹海洋地
气温由高变低
水汽容易凝结
降水较多
气温由低变高
水汽不易凝结
降水较少
水汽充沛
降水较多
水汽稀少
降水较少
(一)风带对气候形成的影响
阅读教材,填写下表
风带 风向
(低纬吹向高纬或高纬吹向低纬) 降水多少
(多或少) 干湿状况
(干或湿) 冷暖状况
(冷、暖
或热)
极地东风带
中纬西风带
低纬信风带
由低纬吹向高纬
由高纬吹向低纬
由高纬吹向低纬




湿




西风带与温带海洋性气候
纬度40°~60°的大陆西海岸,全年盛行西风,受海洋暖湿气团的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这里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终年湿润;气温年变化较小,冬不冷夏不热。
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通常会叠加暖流的影响,其分布范围还受地形的影响。欧洲西部平原开阔,沿岸暖流强大。
西风从海洋带来的暖湿气流可深入内陆,并且暖流还影响高纬度沿海地区,从而形成世界上范围最广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3
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一)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有些地区在一年中受到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
气候特点呈现显著的季节差异。
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与地中海气候
纬度30°~40°之间的大陆西部,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
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形成地中海气候。
地中海气候的分布范围受海陆分布、地形等影响较大。地中海沿岸地区是世界上地中海气候最典型且分布范围最广的地区。
新课导入
材料
在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和肯尼亚马萨伊马拉之间,每年都会出现壮观的动物大迁徙。从5月中下旬开始,塞伦盖蒂的食草动物向北迁徙,七八月间来到马萨伊马拉。到了10月,它们离开马萨伊马拉向塞伦盖蒂回迁。
为什么食草动物每年离开塞伦盖蒂的时间是5月中下旬?
为什么到了10月,它们又要回迁?
塞伦盖蒂和马萨伊马拉均为干、湿季分明的热带草原气候。由于赤道低压带的季节移动,每年5月中下旬,雨带向北移动,塞伦盖蒂地区进入干季,而其北侧的马萨伊马拉会延迟进入干季,食草动物便追随降水由南往北迁徙到马萨伊马拉;
每年10月前后,塞伦盖蒂重返湿季,由于草原面积较小的马萨伊马拉无法提供长期的食物,食草动物便回迁到塞伦盖蒂。
大气
环流
太阳
辐射
海陆
位置
地形
洋流
影响气候的自然因素
(二)影响气候的因素
(1)太阳辐射——气温
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
太阳辐射是地面和大气的热能源泉,对于不同地区,地面所接受的热量存在差异,因而会对气候的形成产生影响。
纬度不同所接受到的热量不同,引起不同的气候;通常情况下,纬度越高,气温越低
(二)影响气候的因素
由于海洋和大陆具有不同的比热容,使得陆地的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比海洋大
海陆分布也影响降水,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内陆地区降水较少
(二)影响气候的因素
(2)海陆位置——气温、降水
阳坡和阴坡:阳坡获取的太阳辐射较多,气温较高;反之,阴坡气温相对较低
迎风坡和背风坡: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形成雨影区
(二)影响气候的因素
(3)地形——气温、降水
洋流对大陆沿岸气候影响很大。
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澳 西部景观
澳 东部景观
东澳大利亚暖流
西澳大利亚寒流
(二)影响气候的因素
(4)洋流——气温、降水
大气
环流
太阳
辐射
海陆
位置
地形
洋流
影响气候的自然因素
(二)影响气候的因素
(1)人工造林;(2)滥伐森林,盲目开垦;
(3)兴修水利,灌区增加;(4)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
人类活动产生大量温室气体,使得温室效应加剧,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人类活动通过改变地面状况,影响局部地区气候;如人工造林可使局部地区气候有所改善,任意砍伐森林可使当地气候恶化
(二)影响气候的因素
1.了解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1)热带、温带、寒带分别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分布?
认识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和气候特征
热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温带: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寒带: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苔原气候,冰原气候
1.了解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2)以北半球为例,自赤道向极地,大陆东岸和大陆西岸分别有哪些气候类型分布?
认识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和气候特征
大陆东岸: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苔原气候,冰原气候
大陆西岸: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苔原气候,冰原气候
2.比较不同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
(1)以亚洲太平洋沿岸地区为例,比较自低纬至高纬各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的主要差异
认识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和气候特征
自南向北分别是: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苔原气候
主要表现为纬度地带性。第一,气温随纬度的增加而降低。第二,降水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少。
2.比较不同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
(2)以亚欧大陆中高纬度地区为例,比较大陆西岸、大陆内部、大陆东岸各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的主要差异。
认识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和气候特征
亚欧大陆中高纬度地区,与大陆东、西两岸相比,大陆内部年降水量少,气温年较差大;
东、西两岸相比,西岸的气温年较差小于东岸,降水的季节分配较均匀。
3.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例,对比其在北美和欧洲西部的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1)比较温带海洋性气候在北美和欧洲西部分布的位置、范围的差异。
认识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和气候特征
欧洲大西洋沿岸地区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范围大,东西宽度相对较大;
北美太平洋沿岸地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范围相对较小,东西宽度相对较小,呈南北狭长分布。
3.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例,对比其在北美和欧洲西部的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推测造成两者差异的主要原因。
认识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和气候特征
这两个地区气候的形成都受西风带的影响,但在北美太平洋沿岸西风受到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加之洋流的影响,使温带海洋性气候呈南北狭长分布;
欧洲西部海岸线曲折,平原东西延伸。在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下,西风可以深入内陆,温带海洋性气候面积广大。
4
世界气候类型
(一)读图识气候特点
最冷月均温:
0℃以上——温和、温暖(低温)
0℃以下——寒冷
-20℃以下——严寒
-30℃以下——酷寒
最热月均温:
20℃以下——凉爽
20℃以上——炎热
24℃以上——高温
月均降水量:
100mm以上——多雨
50mm~100mm——湿润
50mm以下——少雨
一般月均温:
0℃以下——寒冷
0℃~15℃——温和
20℃以上——高温
25℃以上——炎热
该地最冷的月份平均气温在10℃以上,最热的月份,平均气温在23℃以上。由此得出:该地冬季温和,夏季炎热。
该地降水量12、1、
2 月在100mm 以
上, 6、7、8 月在
30mm 以下。由此
得出:该地冬季多
雨,夏季少雨。
地气候特征:冬季温和多雨;
夏季炎
热干燥。
(一)读图识气候特点
世界气候类型主要有多少种?
从气候名称和位置中找找规律,你认为世界气候类型可以分为哪几大类?
(二)世界气候类型
(1)分布规律
10°N~10°S之间
(2)典型分布
刚果盆地
马来群岛
亚马孙河流域
(3)气候特点
全年高温多雨
(4)气候成因
全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5)特殊分布
①马达加斯加岛东侧
②澳大利亚东北部
③巴西东南沿海
④中美洲东侧地区
热带雨林气候
(二)世界气候类型
非地带性热带雨林气候
(二)世界气候类型
非地带性
热带雨林成因:
南美西部:延伸到赤道附近
① 纬度低,气温高
② 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③ 沿岸暖流增温增湿
马达加斯加东部
澳大利亚东北部
巴西东南部
墨西哥东南部
(二)世界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景观
热带草原气候
(二)世界气候类型
(1)分布规律
南北纬10~20°之间
(2)典型分布
①非洲中部
②南美洲的巴西
③澳大利亚北部和南部
④中美洲西侧地区
(3)气候特点
全年高温
一年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4)气候成因
全年受赤道低压带和
信风带交替控制控制
(5)特殊分布
东非高原
东非高原:
热带草原气候
成因:
海拔高,气温低,
对流弱,降水少
非地带性热带草原气候
(二)世界气候类型
热带草原气候自然景观
(二)世界气候类型
(1)分布规律
南北纬20°~30°之间的大陆西侧与内部
(2)典型分布
①北非撒哈拉沙漠地区
②阿拉伯半岛地区
③南非高原西侧纳米布沙漠
④澳大利亚中西部
⑤加利福尼亚湾沿岸地区
⑥智利及秘鲁西侧沿海地区
(3)气候特点
全年炎热干燥
(4)气候成因
受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控制
热带沙漠气候
(二)世界气候类型
索马里半岛:
热带沙漠气候
成因:
东南信风背风坡
(离岸风)
寒流减湿作用
南美西部:延伸到赤道附近
非地带性热带沙漠气候
(二)世界气候类型
热带荒漠自然景观
(二)世界气候类型
(1)分布规律
南北纬10°~25°之间
的大陆东部
(2)典型分布
①印度半岛
②中南半岛
(3)气候特点
全年高温,一年有明显的旱雨两季
(4)气候成因
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共同影响
热带季风气候
(二)世界气候类型
热带季雨林自然景观
(二)世界气候类型
(1)分布规律
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部
(2)典型分布
①地中海沿岸
②旧金山
③非洲南端-开普敦
④澳大利亚西南部-珀斯
⑤南美洲西部-圣地亚哥
(3)气候特点
冬季温和多雨
夏季炎热干燥
(4)气候成因
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地中海气候
(二)世界气候类型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自然景观
(二)世界气候类型
(1)分布规律
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部
(2)典型分布
①我国秦岭淮河以南
②墨西哥湾北部沿岸
③非洲东南部
④澳大利亚东南部
⑤南美洲东南部
(3)气候特点
冬季温和少雨
夏季高温多雨
(4)气候成因
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二)世界气候类型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自然景观
(二)世界气候类型
夏季暖热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2)典型分布
①我国华北、东北
②日本北部
③朝鲜半岛北部
(3)气候特点
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高温多雨
(4)气候成因
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
(1)分布规律
北纬35°~55°之间的大陆东部
温带季风气候
(二)世界气候类型
温带落叶阔叶林自然景观
(二)世界气候类型
(1)分布规律
南、北半球中纬度的大
陆内部
(2)典型分布
①亚欧大陆北部
②北美洲内部
③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
(3)气候特点
冬寒夏热
干旱少雨
(4)气候成因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温带大陆性气候
(二)世界气候类型
温带草原自然景观
(二)世界气候类型
(1)分布规律
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部
(2)典型分布
①欧洲西部
②北美洲西部地区
③澳大利亚东南部
④新西兰
⑤南美洲西部沿海
(3)气候特点
全年温和多雨
(4)气候成因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温带海洋性气候
(二)世界气候类型
温带落叶阔叶林自然景观
(二)世界气候类型
(1)分布规律
北纬50~70°之间的大陆
(2)典型分布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
(3)气候特点
冬季严寒,夏短温暖
(4)气候成因
全年受极地气团控制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二)世界气候类型
(1)分布规律
南北极圈内
(2)典型分布
苔原气候分布于北冰洋沿岸。
冰原气候分布于格陵兰岛和南极洲。
(3)气候特点
苔原气候:全年严寒,
降水少
冰原气候:全年酷寒,
降水少
(4)气候成因
纬度高,太阳辐射弱;
受极地气团和冰洋气团控制。
苔原、冰原气候
(二)世界气候类型
(二)世界气候类型
高原山地气候
(1)分布规律
高大的山地和高原
(2)典型分布
①青藏高原
②南美安第斯山脉
(3)气候特点
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气温随着高度增加而降低;景观复杂多样。
(4)气候成因
地势高,地形起伏大
热带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20° 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全年高温,干、湿季明显交替
热带季风气候 大致在10°N~25°N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全年气温高,旱、雨两季分明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纬20°~30°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全年干旱少雨
温带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温带季风气候 北纬35°~55°的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高温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北纬30°~60°的大陆内部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冬寒夏热,
干旱少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 全年受西风带控制 全年温和多雨
亚热带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亚热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25°~35°的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和寒带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北纬50°~北极圈的大陆 纬度高,且居内陆,全年受极地气团控制 冬长严寒,
夏短凉爽
苔原气候 北半球极地附近的沿海 纬度高,太阳辐射弱,受极地气团控制 全年严寒,
降水少
冰原气候 南北半球极地附近内陆 纬度最高,太阳辐射弱,地势高 全年酷寒,
降水少
温带
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带
大气环流 大洋
东侧 大陆西部 大陆中部 大陆东部 大洋
西侧 大气环流
副极地低压带
西风带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信风带
极地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赤道低压带
季风环流
暖流
寒流
寒流
暖流
冰原气候
苔原气候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
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
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亚热带
季风气候
温带
大陆性气候
90°
70°
60°
40°
30°
20°
10°

90°
70°
55°
35°
25°
10°

极地东风带
热带雨林气候
地中海气候
5
气候与自然景观
(一)影响原理
不同的气候类型有不同的水热条件,对自然景观的形成产生不同的影响
(二)典例
例1:撒哈拉沙漠
热带沙漠气候
风力作用强
荒漠景观
撒哈拉沙漠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少雨,温差大,风力作用强,空气极为干燥,风沙地貌广布,河流稀少。
这里只有少数耐干旱的植物生存,形成荒漠景观。
例2:我国南方地区
形成
我国南方
亚热带季风气候
常绿阔叶林景观
与撒哈拉沙漠地区纬度相近的我国南方地区,却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降水丰富,河网密集,流水作用强,河流地貌广泛发育。这里植被繁茂,形成常绿阔叶林景观。
(二)典例
(二)典例
例3:非洲草原
热带草原气候
草木枯黄
动物迁走
草木茂盛
动物迁来
塞伦盖蒂和马萨伊马拉均为干湿季分明的热带草原气候。
由于赤道低压带的季节移动,每年5月中下旬,雨带向北移动,塞伦盖蒂地区进入旱季而其北侧的马萨伊马拉会延迟进入旱季,食草动物便追随降水由南往北迁徙到马萨伊马拉;
每年10月前后,塞伦盖蒂重返雨季,由于草原面积较小的马萨伊马拉无法提供长期的食物,食草动物便回迁到塞伦盖蒂。
气候类型不同
水热组合状况不同
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观
(三)不同气候对应的自然带的类型
分尺度认识地理分布
我们知道,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可是,打开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就会发现,等降水量线并不是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均匀分布的,甚至其间还分布着一些降水量的高值或低值中心。可见,“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是对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特点的高度概括,关注的是我国整体,而忽略了具体地区分布的一些细节。
我国东南面向海洋,西北深入亚欧大陆腹地,季风气候显著。“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这一规律的概括,突出了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忽略了地形、下垫面等因素的影响。
然而,福建省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山地递增,其突出的是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台湾山脉的雨影效应导致福建省沿海年降水量较少。福建省自沿海向内陆,受武夷山脉对气流抬升作用的影响,年降水量递增。当然,福建省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在我国年降水量分布规律的背景下,受地形的影响而形成的。
上述事例说明,地理学研究在关注空间的同时,也关注空间的尺度。研究的空间尺度越大,越关注宏观和整体;研究的空间尺度越小,越突出微观和细节。同一地理事象的分布规律,可能因研究的空间尺度不同而不同;较大尺度空间的分布规律是对较小尺度空间分布规律的综合和概括,较小尺度空间的分布规律是在较大尺度空间分布规律背景下的具有自身特点的表现。
课堂小结
图1为某地气候特征分布图,图2为某时段全球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模式示意图(部分)。据此完成1~2题。
B
A
1.图2所示时段,图1所示地区气候特征表现为(  )
A.温和多雨 B.炎热干燥
C.高温多雨 D.寒冷干燥
2.下列关于①气压带大气的运动特点和对天气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下沉,晴朗
B.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晴朗
C.上升,多雨
D.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多雨
读下列四幅气候资料图,回答3~4题。
3.关于图中四种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B.乙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C.丙是温带季风气候 D.丁是热带季风气候
D
读下列四幅气候资料图,回答3~4题。
4.下列关于四种气候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甲气候类型只出现在亚洲 ②乙气候类型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所有大洲
③丙气候类型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④丁气候类型在南美洲分布最广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