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51 第十一章 实验十六 利用传感器制作简单的自动控制装置 课件《高考快车道》2026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专版】51 第十一章 实验十六 利用传感器制作简单的自动控制装置 课件《高考快车道》2026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7-17 13:40: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第十一章 交变电流 传感器
实验十六 利用传感器制作简单的自动控制装置
实验储备·一览清
实验类型·全突破
[典例1] (教材原型实验)(2025·江苏南通模拟)某同学为定性探究光敏电阻阻值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关系,设计了如图(a)所示的电路。所用器材有:置于暗箱(图中虚线区域)中的光敏电阻RG、小灯泡和刻度尺;阻值为R的定值电阻;理想电压表 ;电动势为E、内阻为r的电源;开关S;导线若干。实验时,先按图(a)连接好电路,然后改变暗箱中光源到光敏电阻的距离d,记录电压表的示数U,获得多组数据如下表。
类型1  教材原型实验
d/cm 8.50 10.00 12.00 13.50 15.00 17.00 18.50 20.00 22.00 23.50 25.00
U/mV 271.0 220.0 180.0 156.7 114.9 114.0 94.8 89.5 78.6 72.5 65.0
回答下列问题:
(1)光敏电阻阻值RG与电压表示数U的关系式为RG=__________(用E、r、R、U表示)。
(2)在图(b)的坐标纸上补齐数据表中所给的第二组数据点,并作出U-d的非线性曲线。
R-r-R 
见解析图
(3)依据实验结果可推断:光敏电阻的阻值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小而______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
(4)该同学注意到智能手机有自动调节屏幕亮度的功能,光照强度大时屏幕变亮,反之变暗。他设想利用光敏电阻的特性,实现“有光照射光敏电阻时,小灯泡变亮;反之变暗”的功能,设计了如图(c)所示电路,则电路中______(选填“R1”或
“R2”)为光敏电阻,另一个为定值电阻。
增大
R2
[解析] (1)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R=U,解得RG=R-r-R。
(2)描点、连线如图所示。
(3)当光源距离光敏电阻越远时,光照强度越小,电压表示数越小,根据RG=R-r-R可知,光敏电阻的阻值RG越大。
(4)如果R1为光敏电阻,有光照射光敏电阻时,外电路总电阻变小,路端电压降低,灯泡变暗;当R2为光敏电阻时,有光照射光敏电阻时,外电路总电阻变小,整个电路电流强度增大,内电压升高,路端电压降低,流过R1的电流减小,因此流过灯泡的电流增大,灯泡变亮,所以R2为光敏电阻。
高考实验题是在教材实验的基础上创设新情境,通过改变实验条件、实验仪器设置题目,不脱离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体现开放性、探究性、设计性等特点,本实验创新点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类型2  实验拓展与创新
实验设计的创新

1.通过继电器和热敏电阻控制电
路制作一个简易的控温电路。
2.用衔铁的被吸合和弹开来控制电源对加热器的供电。
实验原理的创新

将房卡和干簧管设计成干路上的电键
实验器材的创新

1.如图所示,将电压传感器和电流传感器代替电压表和电流表设计描绘小灯泡的U-I曲线的电路原理图。
实验器材的创新
2.描绘等效电源的U-I图线,结合小灯泡的U-I特性曲线求出小灯泡的实际功率。


[典例2] (实验设计的创新)(2024·浙江1月选考)在探究热敏电阻的特性及其应用的实验中,测得热敏电阻Rt在不同温度时的阻值如下表:
温度/℃ 4.1 9.0 14.3 20.0 28.0 38.2 45.5 60.4
电阻/ (×102 Ω) 220 160 100 60 45 30 25 15
某同学利用上述热敏电阻Rt、电动势E=3 V(内阻不计)的电源、定值电阻R(阻值有3 kΩ、5 kΩ、12 kΩ三种可供选择)、控制开关和加热系统,设计了A、B、C三种电路。因环境温度低于20 ℃,现要求将室内温度控制在20~28 ℃的范围,且1、2两端电压大于2 V,控制开关开启加热系统加热,则应选择的电路是________,定值电阻R的阻值应选______ kΩ, 1、2两端的电压小于________ V时,自动关闭加热系统(不考虑控制开关对电路的影响)。
C
3
1.8
A.    B.    C.
[解析] 电路A中,定值电阻和热敏电阻并联,则1、2两端电压不变,故不能实现电路的控制,故A错误;电路B中,定值电阻和热敏电阻串联,温度越低,热敏电阻的阻值越大,定值电阻分得的电压越小,无法实现1、2两端电压大于 2 V,控制开关开启加热系统加热,故B错误;电路C中,定值电阻和热敏电阻串联,温度越低,热敏电阻的阻值越大,热敏电阻分得的电压越大,可以实现1、2两端电压大于2 V,控制开关开启加热系统加热,故C正确。故选C。
由热敏电阻Rt在不同温度时的阻值表可知,20.0 ℃ 的阻值为60×100 Ω=6 kΩ
由题意可知U12=E=×3 V=2 V
解得R=3 kΩ
由题意可知,当温度达到28 ℃时关闭加热系统,此时热敏电阻阻值为4.5 kΩ,此时热敏电阻两端的电压为×4.5 V=1.8 V。
[典例3] (实验器材的创新)实验室备有以下器材:电压传感器、电流传感器、滑动变阻器R1(阻值变化范围0~20 Ω)、滑动变阻器R2(阻值变化范围0~1 000 Ω)、 电动势适当的电源、小灯泡(4 V 
2 W)、开关、导线若干。
(1)要完整地描绘小灯泡的U-I曲线,
请在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并标
出所用滑动变阻器的符号。
见解析图
(2)实验中描绘出的小灯泡U-I曲线如图甲所示,由图可知,小灯泡灯丝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增大
(3)如果用上述器材测量所给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实验电路如图乙所示,图中R0是阻值为9.0 Ω的保护电阻,实验中测得多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试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等效电源的U-I图像,由图像可求出电源自身内阻约为______ Ω。
序号 1 2 3 4 5 6
U/V 4.00 3.40 2.80 2.00 1.50 0.80
I/A 0.20 0.26 0.33 0.40 0.46 0.52
见解析图
1
(4)若将上述小灯泡直接与此等效电源组成串联电路,如图丙所示,此时小灯泡消耗的电功率约为______W(保留2位有效数字)。
0.84
[解析] (1)要完整地描绘小灯泡的U-I曲线,电压与电流应从零开始变化,滑动变阻器要采用分压接法,由于灯泡的阻值较小,电流传感器应用外接法,电路图如图1所示。
(2)由题图甲所示U-I图线可知,随电压和电流的增大,灯泡实际功率增大,灯丝温度升高,电压与电流的比值增大,由此可知,灯泡灯丝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3)根据表中数据作出电源的U-I图线如图2所示,由图示图线可知,电源内阻r=-R0= Ω-9 Ω =1 Ω。
(4)由图2可知,小灯泡两端电压为2.2 V,电流为0.38 A,则小灯泡的电功率为P=UI=2.2×0.38 W≈0.84 W。
实验针对训练(十六) 利用传感器制作简单的自动控制装置
1.(教材原型实验)(2024·海门中学高三模拟)某小组研究热敏电阻阻值随温度的变化规律。根据实验需要已选用了规格和量程合适的器材。
(1)先用多用电表预判热敏电阻阻值随温度的变化趋势。选择适当倍率的欧姆挡,将两表笔________,调节欧姆调零旋钮,使指针指向右边“0 Ω”处。测量时观察到热敏电阻温度越高,相同倍率下多用电表指针向右偏转角度越大,由此可判断热敏电阻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
短接
减小
(2)再按图示连接好电路进行测量。
①闭合开关S前,将滑动变阻器R1的滑片滑到________(选填“a”或“b”)端。
将温控室的温度设置为T,电阻箱R0调为某一阻值R01。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R1,使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到某一位置。记录此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T和R01。断开开关S。
再将电压表与热敏电阻C端间的导线改接到D端,闭合开关S。反复调节R0和R1,使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与上述记录的示数相同。记录此时电阻箱的阻值R02。断开开关S。
b 
②实验中记录的阻值R01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R02。此时热敏电阻阻值RT=________。
(3)改变温控室的温度,测量不同温度时的热敏电阻阻值,可以得到热敏电阻阻值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大于
 R01-R02
[解析] (1)使用多用电表的电阻挡前应先欧姆调零,即将两表笔短接。温度越高,相同倍率下多用电表的指针向右偏转的角度越大,则电阻阻值越小,故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①闭合开关前,为了保护电路,应该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b端。②将电压表与热敏电阻C端间的导线改接到D端,调节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使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与改接前一致,则R01=R02+RT,所以R01>R02,RT=R01-R02。
2.(实验设计的创新)某同学通过实验制作一个简易的温控装置,实验电路图如图甲所示,继电器与热敏电阻Rt、滑动变阻器R串联接在电源E两端,当继电器的电流超过15 mA时,衔铁被吸合,加热器停止加热,实现温控。继电器的电阻约20 Ω,热敏电阻的阻值Rt与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t/℃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Rt/Ω 199.5 145.4 108.1 81.8 62.9 49.1
(1)提供的实验器材有:电源E1(3 V,内阻不计)、电源E2(6 V,内阻不计)、滑动变阻器R1(0~200 Ω)、滑动变阻器R2(0~500 Ω)、热敏电阻Rt、继电器、电阻箱(0~999.9 Ω)、开关S、导线若干。
为使该装置实现对30~80 ℃之间任一温度的控制,电源E应选用________(选填“E1”或“E2”),滑动变阻器R应选用________(选填“R1”或“R2”)。
E2 
R2 
(2)实验发现电路不工作。某同学为排查电路故障,用多用电表测量各接点间的电压,则应将如图乙所示的选择开关旋至________(选填“A”“B”“C”或“D”)。
(3)闭合开关S,用调节好的多用电表进行排查。在图甲中,若只有b、c间断路,则表笔接入a、b时指针________(选填“偏转”或“不偏转”),接入a、c时指针________(选填“偏转”或“不偏转”)。
C 
不偏转
偏转
(4)排除故障后,欲使衔铁在热敏电阻50 ℃时被吸合,下列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填写各步骤前的序号)。
①将热敏电阻接入电路
②观察到继电器的衔铁被吸合
③断开开关,将电阻箱从电路中移除
④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
⑤断开开关,用电阻箱替换热敏电阻,将阻值调至 108.1 Ω
⑤④②③①
[解析] (1)若要实现对30 ℃温度的控制,继电器和Rt的电压U1=0.015×(20+199.5)V≈3.29 V,因此符合要求的电源应选E2。若要实现对80 ℃温度的控制,对全电路有E2=I(R继+Rt+R),即6 V=0.015 A×(20 Ω+49.1 Ω+R),解得R=330.9 Ω,因此滑动变阻器应选R2。
(2)用多用电表测量直流电压时,选择开关应旋至C(直流电压挡)。
(3)表笔接入a、b时,a、b间电压为0,指针不偏转;接入a、c时,多用电表与电源等构成回路,指针偏转。
(4)连接电路时,先用电阻箱代替热敏电阻,调节滑动变阻器阻值,衔铁被吸合时,调节完毕,移除电阻箱换为热敏电阻即可,正确的顺序为⑤④②③①。
谢 谢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