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6张PPT。二战中反法西斯力量的分与合从二战爆发历史背景(第1、2、3课)第1课:经济大危机影响各国道路的选择,一方面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一方面美国民主和平力量得到保存和发展。
第2课:一方面法西斯的侵略扩张,一方面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的展开;
第3课:一方面西方大国绥靖政策,助长法西斯侵略,导致集体安全的落空;一方面最富侵略性的法西斯轴心集团形成。
经济危机;法西斯专政;西方大国绥靖政策;局部反法西斯战争。......概括重要概念 :从历史的角度: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潜伏着各种矛盾。德、日对“凡---华”体系的仇视和不满;
②德国、日本的军国主义传统; 从现实的角度:①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激化了社会矛盾,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对外侵略扩张,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②英法美等西方大国为了自身的利益而采取的绥靖政策,苏联的中立自保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加速了大战的爆发。
③世界各国人民虽然也进行了反法西斯战争,但没有配合起来,没能制止战争的爆发,从而使局部战争走向了世界大战。分的后果探究问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2001年美国“9·11”事件发生后,恐怖主义危害人类、破坏和平的罪行激起了国际社会的公愤和反对。然而,历史并非总是如此。当德、意、日法西斯势力横行肆虐,战火蔓延,成为世界公敌的时候,人们却屡屡坐失良机,终于酿成了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的灾难。江泽民主席在1995年的一次讲话中指出:“痛苦的回忆,胜利的喜悦,深沉的思考,使人们更加清醒。……历史表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相同的国家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
(1)举例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主要大国怎样“屡屡坐失良机”,自食其果?
答案
(1)坐失良机:英法在德国吞并奥地利问题上的不干涉态度;慕尼黑阴谋;英法苏三国谈判不了了之;美国的孤立主义和中立政策;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九一八事变后国际联盟未对日本侵华实施制裁;德国突袭波兰后,英法宣而不战等。
自食其果:法国溃败;不列颠大空袭;德国突袭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分的后果 随着经济大萧条的到来,美国国内提高关税的呼声有增无减。……美国参议院于1930年4月通过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提高了近900种商品的进口关税率……
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加拿大、澳大利亚等25国的立法机构也纷纷通过新的关税法案,加征报复性关税。英国更是于1932年8月宣布,在英联邦内部施行“帝国特惠制”,对非联邦国实行关税歧视政策对其商品加征高额的进口税……
——黄安年 《20世纪资本主义研究》难道大国真的不知道分的后果吗?自保,应对危机爆发转折结束扩大苏德战场太平洋战场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合的力量 希特勒注定完了。墨索里尼注定完了。至于日本人,他们将被碾为齑粉。剩下要做的仅是正确使用占压倒优势的力量而已。 ——丘吉尔 罗斯福的“类似的总战略”指什么?
这一总战略实现的原因?形成的过程和标志是什么?产生怎样的影响?在军事、政治上是如何合作的? “德日把不帮助轴心国的一切民族和国家都当作全体轴心国的共同敌人,这就是他们简单明确的总战略。所以只有类似的总战略才能抗衡它” ——罗斯福探究问题2:总战略指: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原因:教材P65:①… ②…
③世界各国人民与法西斯国家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根本原因)
④苏德战争爆发和太平洋战争爆发的促成(直接原因)经过及标志①1939年11月,美国新《中立法》—美政策的重大转变
②1941年3月,美国通过《租借法》——经济基础
③美英确定“先欧后亚”战略
④苏德战争爆发后,英美宣布立即支持苏联;
⑤8月,英美首脑大西洋会晤,《大西洋宪章》; ——政治基础
⑥1941年9月,美英苏签订莫斯科议定书,开始联合行动。
⑦1942年元旦,苏中美英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标志影响①性质:P66
②加强了国际反法西斯力量,为最后战胜法西斯轴心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③鼓舞了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胜利信心;
④反法西斯国家互相配合,保证了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军事、政治上的合作(史实):①军事:1942年美英联军北非登陆,东西夹攻德意军队,北非战场胜利;
1943年7月,盟军西西里岛登陆,迫使意大利政变投降;
1944年6月,盟军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1945年,盟军从东西两线进入德国境内,易北河会师。迫使德国投降。
1945年8月,苏联对日作战。②政治:召开国际会议,协调反法西斯斗争。如:德黑兰会议,决定对德作战中一致行动和战后合作;雅尔塔会议,决定彻底击败德国法西斯,战后建立联合国;波茨坦会议,决定根除德国军国主义,重建德国民主政治,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合的力量!求同存异,团结合作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
得胜利的最主要原因。从反法西斯同盟内容的合作与分歧可以看到:
国家利益和综合国力是外交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和立足点。反法西斯同盟内部的合作与分歧对战后世界
国际格局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通过前面学习,你是如何理解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内部的合作与分歧的?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情况表(1)根据以上材料说明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有哪些特点?时间特别长、范围特别广、破坏性特别大(2)为什么美国经济危机会迅速地波及到其它资本主义国家?美国是世界头号经济大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3)概括这场从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产生了哪些深刻影响?对各国:加深严重的社会危机 对世界:加剧世界形势的紧张(4)资本主义世界为摆脱危机,选择了哪两种不同的方式和道路?对内改革型对外扩张型概念巩固整理1 简述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社会根源;认识其主要影响。 材料:英法尽管同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但其经济地位和军事地位仍因战争受到巨大的削弱……这种状况使得英法统治集团中的部分人士不敢同德意日的侵略扩张政策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而是试图通过满足侵略者部分贪欲的方法来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
后英法两国的国内状况也极为繁杂。《凡尔赛和约》对德国规定了颇为苛刻的条件,这不仅引起德国方面的不满,在英法两国一部分居民中也造成一种负罪感。他们对战后德国出现的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采取了一种理解的态度,对30年代德国的违约行为采取了一种容忍的立场。
根据材料归纳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概念巩固2:绥靖政策 第一次世界大战充分显示了战争的残酷性。它导致了交战国军队和人民的大量伤亡,严重破坏了交战国人民正常的经济生活,因此在英法等国中出现了一种鼓吹不惜一切代价避免战争的和平主义思潮。
30年代经济危机使英法两国政局动荡,内阁更替频繁,很难指望政府在法西斯进攻面前实行一种坚定和连续的政策。
英法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苏联的本能仇视,对弱小国家的固有蔑视……在一个时期那内,希特勒竭力造成一种似乎惟有共产国际,惟有苏联才是德国敌人的假象,英法统治集团相信了这一点。
——以上均摘自《国际关系史》答案:①英法在其实力日益衰退的情况下,为维护霸权地位所采取的策略。
②部分居民对德国采取宽容立场;
③极端和平主义思潮;
④政局动荡影响外交政策的坚定和连续性;
⑤对苏联的仇视、对小国的蔑视;
⑥希特勒的欺骗伎俩。知识整理2 了解英、法、美绥靖政策及其主要表现,分析其影响 1、含义2、表现(5)制造慕尼黑阴谋(标志?危害?) 西方大国对法西斯侵略行为姑息、纵容,以牺牲弱小国家和民族利益为代价,满足侵略者的欲望,维护自身利益,同时企图祸水东引的政策。(1)纵容日本侵略中国;(2)纵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3)纵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4)德国破坏凡尔赛和约,英法没有抗议4、绥靖政策的危害3、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