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 3 A Day to Remember 第3课时 Section A (Grammar Foucs)教学设计(表格式)英语鲁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Unit 3 A Day to Remember 第3课时 Section A (Grammar Foucs)教学设计(表格式)英语鲁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英语
更新时间 2025-07-17 17:31: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教学设计
科目 英语 授课教材 鲁教版七年级上册
授课题目 Unit 3 A day to remember Section A (grammar focus) 课时 课型 第3课时 语法课
主题情境 人与自我 授课教师
语篇研读 【What】 本课时的语篇主要围绕一般过去时态展开,包含了一系列关于过去经历和事件的简短对话和一段叙述性文字。对话询问和描述过去动作中的应用,叙述性文字描述上周班级去井冈山旅行的经历。 【Why】 本课时选择这些对话和叙述性文字作为教学材料,旨在通过具体、生动的过去经历和事件,帮助学生全面掌握一般过去时态的语法规则,并理解其在描述过去动作、事件和体验中的功能。通过模拟过去场景中的真实对话和叙述,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一般过去时态在交流中的实际运用,从而增强他们的语言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How】 通过五段简短对话的学习,引导学生识别并模仿一般过去时态的疑问句式和肯定句式。学生找出文中的一般过去时态句子,并分析其结构和功能。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时间状语的使用,如“Last week”、“In a museum”等,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一般过去时态的时间概念。在学生对一般过去时态有了初步感知和理解后,详细解释一般过去时态的构成和用法,包括动词过去式的变化规则、时间状语的使用以及一般过去时态与现在时态的区别等。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几课已对一般过去时态有基本的了解。但学生缺乏系统化的梳理和整合能力,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使用观察和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整合,帮助学生搭好写作的脚手架。
课标要求 在语篇中围绕相关主题,在语境中运用所学语法知识描述人和物,进行简单的交流。 能够正确总结祈使句和情态动词相关知识。 在口语表达中使用较为准确的词语和表达法,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能够: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示例句子,深入理解并准确辨析一般过去时的表意功能。(学习理解) 学生能够掌握并运用一般过去时的表达规则,同时能够掌握并运用其去表达意义。(应用实践) 以询问彼此昨天的活动为情境,以小组为单位,运用一般过去时谈论昨天做的事情和实践,并在班级中汇报小组成员昨天的活动,在班级展示。(迁移创新)
教学 重难点 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并运用一般过去时的表达规则,同时能够掌握并运用其去表达意义。 难点:学生能够掌握并运用一般过去时的表达规则,同时能够掌握并运用其去表达意义。
核心语言
教学工具 PPT,教材
教学策略 情景体验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任务型教学,游戏教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Part1: 情景导入 (3min) Greeting. T guides Ss to 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in order to think about how to tell the past things in English —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se two sentences —Which action happened in the past How do you know T plays a song, and asks Ss to fill in the blanks. And then think about three questions. 学生观察图片和句子,思考如何用英语描述过去的事。 学生听歌曲完成空缺部分,空缺部分都是动词,学生通过这些动词思考过去式的变化。 考察学生是否初步了解一般过去时的定义。 通过歌曲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
效果评价:引导学生在情境和歌曲里理解主题意义,认识语法形式。
Part 2: 学习理解 (10min) T asks Ss to summarize--What is the past tense form T leads Ss to summarize how to change the verbs into the past tense form. T tells Ss the past tense form of Be. And then finish exercise. T leads Ss to observe the examples and summarize regular changes of lexical verbs. And then finish exercise. T asks Ss to think about the past tense of “sit”, thereby introducing the irregular changes of verbs. T shows Ss the irregular changes of verbs and leads Ss to find out some rules. T guides students to play a game to remember the forms. T asks students to finish the task in 3a—Read the sentences in 3a. Circle the verbs in the simple past tense. Then underline the time expressions for the past. T guides Ss to summarize the concept of the simple past tense, time markers and basic structure through the sentences in 3a.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be动词的一般过去式,完成练习。 学生根据表格的示例总结动词的规则变化。并完成练习。通过思考sit的一般过去式引出动词的不规则变化。 学生观察老师提供的不规则变化表总结能总结出的规律便于记忆。 学生通过游戏巩固知识。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在表格中观察出的规律,找出一般过去时的使用规律和区别。一般过去时主要用于描述在过去某个时间里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表示过去某一确定时间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这种用法通常与表示过去时间的状语连用。 肯定句:主语+动词过去式+其他。 否定句结构为:主语+be(was/were)+not+其他。 当句子中的动词为实义动词时,结构为:主语+didn't+动词原形+其他。 一般疑问句当句子中的动词为be动词时,结构为:Be(was/were)+主语+其他?当句子中的动词为实义动词时,结构为:Did+主语+动词原形+其他? 指导学生观察和归纳所学语法的使用场合、表达形式、基本意义、使用规则和语用功能。通过观察语法聚焦的表格,掌握一般过去时态使用方式,并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合理地使用。 通过游戏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效果评价:观察学生是否准确理解表格内容。观察学生是否能够准确识别并理解表格中列出的一般过去时的各种形式和用法,包括规则动词和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变化,以及不同时间状语的使用。观察学生是否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比分析表格中的例句,自主总结出一般过去时的主要使用规律,如描述过去发生的动作或事件、表示过去经常或反复发生的动作等。
Part 3: 应用实践(11min) T asks students to finish the task in 3b—Put the words in order. Write the sentences using the correct tenses. T asks students to finish the task in 3c--Complete the passage with the correct forms of the verbs in the box. 学生基于已了解到一般过去时的用法,完成3b练习题,连词成句,关注动词过去式的变化情况,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核对答案。 学生阅读文章,根据语境使用动词的适当形式填空,重点关注动词过去式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核对答案。 促进语言内化,从学习理解过渡到应用实践,为后面的真实表达做准备。
效果评价:观察学生是否关注一般过去时在生活场景中使用,是否具备思维品质,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并在班级前分享。
Part 4: 迁移创新 (11min) T asks students to finish 3d-- Ask about your partner’s activities yesterday and fill in the chart. Then make a report. T asks students to act out in the stage. 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先小组合作,运用所学的句式做对话,在班级前进行汇报。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思考问题,升华主题思想。 通过实际的小组合作,设置情景使每位学生都能深入角色,运用语言理解意义,促进语言内化,从学习理解过渡到应用实践,为后面的真实表达做准备。通过角色扮演使每位学生都能深入角色,完成交际任务,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语言和文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推动迁移创新。
效果评价:观察学生是否准确理解文章内容和语境,判断他们是否真正理解了文章的情节、时间背景以及动词在句子中的具体作用,这是正确选择动词过去式形式的基础。观察学生是否能运用准确的语言,得体、流畅地进行角色扮演,学生能否运用评价量表规范自己的成果表现;能否在小组内有效合作,礼貌得体地完成角色扮演,语言运用得体、正确。
Part 5: 回顾总结 (2min) Summarize the key content in this lesson. 跟随老师一起进行内容总结。 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巩固加深印象。 利用将思维导图给学生进行有序的梳理。
Part6: 考点速递 (5min) T explains language points. 将知识点做好笔记进行理解消化。 将教学落到实处,交际意识培养之后,知识点的教授也跟上,保证学生在理解的同时能够运用到具体题型中去。
Part 7: 随堂小练 (3min) T assigns the test. 完成课堂练习。 让学生在课上练习消化知识点,及时操练重点知识点和目标语言,让教师把握学情。
Part 8: 家庭作业 常规作业:1. 完成练习册第三课时; 2. 记忆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 进阶作业:用一般过去时写5句话描述上周末的活动。 拓展作业:用时间轴描述家人上周的活动(至少含2个不规则动词)。 将家庭作业做好记录。 作业布置落实双减政策,减量不减质,重视实际场景的交际应用,减轻机械操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设计围绕一般过去时态展开,通过情境导入、语法归纳和分层任务实现了“教-学-评”一致性。教学亮点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采用歌曲填词、动词变位游戏等多样化活动,有效激发七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二,通过观察对比、规则推导的发现式学习,帮助学生自主构建语法体系;其三,设置小组访谈、角色扮演等真实语境任务,促进语法知识向交际能力的转化。 需改进之处包括:对于动词不规则变化的记忆策略指导不足,可补充分类记忆法或联想记忆技巧;部分拓展作业(如时间轴制作)的操作指导需更具体,建议提供可视化范例。后续教学可增加个性化纠错环节,针对学生典型错误如助动词误用、时间状语搭配等问题进行专项强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