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 3 A Day to Remember 第4课时 Section B (1a-2d)教学设计(表格式)英语鲁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Unit 3 A Day to Remember 第4课时 Section B (1a-2d)教学设计(表格式)英语鲁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英语
更新时间 2025-07-17 17:33: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教学设计
科目 英语 授课教材 鲁教版七年级上册
授课题目 Unit 3 A day to remember Section B (1a-2b) 课时 课型 第4课时 读写课
主题情境 人与自我 授课教师
语篇研读 【What】 本课语篇是一篇记录学生农场学校旅行经历的叙述性文章,其核心内容聚焦于“农场探索 、劳动体验及由此产生的感悟”。文章通过详细的农场活动描述,劳动过程的艰辛与成就感的对比 ,以及学生对农场认识的转变,呈现了一次意义非凡的农场之旅。 【Why】 这篇文章是为了传达劳动教育意义与价值。展现了农场生活的 丰富多彩与艰辛。主题意义在于强调通过实践体验来获取知识与感悟,鼓励读者珍惜劳动 成果,培养勤劳与感恩的品质。 【How】 文章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和细腻的情感刻画,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学生们的农场旅行经历。例如,文章在描述采摘草莓时,用“The work seemed easy, but it took time to get it right. Slowly, we filled many baskets.”来展现采摘过程的不易与成就感;在描述修剪番茄植株时,用“This helps them to grow more fruit.”来解释劳动的意义与价值;在描述劳动后的感悟时,用“One thing I learned today: Farming isn't easy!”来直接表达内心的认识转变。这些描写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学生们的劳动过程与情感变化,还能体会到农场生活的独特魅力。此外,文章还通过学生们对劳动成果的珍惜与享受,如将蔬菜带回家烹饪并品尝,展现了劳动带来的幸福感与满足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在结尾部分,文章以“Today was really a day to remember.”作为总结,既表达了旅行的难忘与珍贵,又强调了通过实践体验获得成长的意义与价值,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几课已对饮食习惯的表达有基本的了解。但学生缺乏健康饮食的意识,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本课文章引导学生关注健康饮食,并鼓励学生通过改善饮食习惯来提升身心健康,同时通过篇章结构的分析,帮助学生完成写作。
课标要求 在语篇中围绕相关主题,在语境中运用所学语法知识描述人和物,进行简单的交流。 能够正确运用在一般过去时内日常活动的表达。 在口语表达中使用较为准确的词语和表达法,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能够: 识别并理解农场旅行中的活动安排、劳动体验及个人感悟,理解劳动的不易。全面了解这次农场旅行经历。(学习理解) 基于文章的信息,利用信息图表或流程图等可视化工具,梳理并概括农场旅行的关键活动及收获,使用目标语言向他人介绍农场旅行的经历,包括农场探索的过程、劳动的具体内容和感受。(应用实践) 结合个人在农场旅行中的某个特定劳动时刻,学生撰写一段文段,描述自己在这个时刻正在进行的劳动活动,并表达劳动对自己的积极影响。(迁移创新)
教学 重难点 重点:利用信息图或流程图,树立并概括 农场旅行的关键活动及收获。 难点:结合个人在农场旅行中的某个特定劳动时刻,学生撰写一段文段,描述自己在这个时刻正在进行的劳动活动,并表达劳动对自己的积极影响。
核心语言 record, skill, explore, tent, cucumber, straight, fill, basket, teach, branch, leaf, finally, grain, fresh, certainly, diary, entry, agree I had a(n) amazing / good / bad / terrible day today. Our class went on a school trip to ... What a day!
教学工具 PPT,教材
教学策略 情景体验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任务型教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Part1: 情景导入 (3min) Greeting. T asks students to think about how to record your school trip like a storyteller. T shows three ways—instagram, social media, diary. Teacher asks students qustions to review the simple pastel tense according to these ways. And then asks what’s the advantages of these ways.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有哪些途径能帮助我们记录事件。通过对这些实例的问答复习一般过去时态。并意识到各种方式的优点。 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导入主题,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深入思考规则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效果评价:观察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教师的问题,能够运用准确的语言回答问题,并阐明理由。
Part 2: 学习理解 (10min) T asks Ss to finish 1b—Read Sam's diary entry and write a one-sentence summary of what he did on that day. T introduces how to write a one-sentence summary—Formula: Who + Did What + Key Detail + Why It Mattered. T asks Ss read Sam’s diary entry. Match each paragraph with its main idea. 学生阅读文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回答问题进行运用准确的语言分享答案。 指导学生观察和归纳文章,考察学生对于文章大体的把控。 锻炼学生运用扫读策略的能力。 学生通过快速阅读、抓取关键词的方式获取信息,准确、快速地完成任务。
效果评价:观察其是否能根据文章在外信息准确回答问题,观察学生是否能理解并概括出文章结构。观察学生回答问题时使用的语言是否准确、清晰,能否用恰当的词汇和语法结构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Part 3: 应用实践(11min) T asks students to think about what order is this diary in and then t asks ss finish the task in 1c—Read the diary entry carefully and complete the flow chart with the events from the text. T asks Ss to finish the task in 1d—read the diary entry agian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学生快速浏览文章,通过文中的时间状语了解这篇日记 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第二次阅读短文,完成细节 阅读,根据文章的内容了解农场劳动的流程。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结构框架。 学生三次阅读短文,完成细节信息的抓取。 引导学生利用流程图这一工具,将文章中的 关键信息进行整合和梳理,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提高信息处理能力。促进语言内化,从学习理解过渡到应用实践,为后面的真实表达做准备。
效果评价:在学生第二次阅读短文时,观察其是否能更加细致地理解文章中的细节,并找出细节信息的答案,确保对文章信息的全面把握。
Part 4: 迁移创新 (11min) T asks ss to finish the mind map. And then retell the passage. T asks students to finish 2a--make notes about your last school trip. and finish the table. T asks students to finish 2b-- Write a diary entry about the school trip. Use your notes and the expressions to help you. T asks students to share writing in class.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思维导图。并在老师的指导下,重述课文。 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完成关于自己校园旅游的表格,用简短的句子回答问题。 学生完成一份简短的文章介绍自己的旅游经历,尝试使用语篇中精准语言,同时关注写作思路的逻辑性和语言的准确性。并在班级中进行分享。 引导学生梳理、学习和内化关键句型与重点语言,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本课所学,写出作文。引导学生通过体验、参与、自主发现、合作探究等方式解决问题,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基于自己的写作题纲和提炼的语言表达方式完成作文。
效果评价:察学生是否能在文章中运用精准的语言,信息传达明确;观察学生是否在写作过程中展现出良好的逻辑性,如先介绍规则再阐述观点,或者通过对比、举例等方式增强论述的说服力;观察学生是否能在班级分享时,条理清晰地陈述自己的文章内容,有效传达思想,同时倾听其他同学的观点,展现出良好的交流互动能力
Part 5: 回顾总结 (2min) Summarize the key content in this lesson. 跟随老师一起进行内容总结。 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巩固加深印象。 利用将思维导图给学生进行有序的梳理。
Part6: 考点速递 (5min) T explains language points. 将知识点做好笔记进行理解消化。 将教学落到实处,交际意识培养之后,知识点的教授也跟上,保证学生在理解的同时能够运用到具体题型中去。
Part 7: 随堂小练 (3min) T assigns the test. 完成课堂练习。 让学生在课上练习消化知识点,及时操练重点知识点和目标语言,让教师把握学情。
Part 8: 家庭作业 常规作业:1. 完成练习册第三课时; 2. 记忆本课时的重点表达 进阶作业:创作“旅行朋友圈”短文案,在扩展为一片小日记。 拓展作业:采访家人或朋友的旅行经历,完成一篇英文手帐。 将家庭作业做好记录。 作业布置落实双减政策,减量不减质,重视实际场景的交际应用,减轻机械操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次读写课围绕“农场劳动体验”主题,通过结构化阅读与写作训练,有效落实了“教-学-评”一致性。教学亮点体现在三方面:其一,采用流程图和思维导图可视化工具,帮助学生系统梳理文本的时间线、活动细节与情感变化,强化了信息整合能力;其二,搭建“Who+Did What+Key Detail”的摘要框架,通过三次递进式阅读任务实现从整体感知到细节提取的进阶学习;其三,创设“旅行朋友圈”创作、家庭采访手帐等多元化作业,实现了语言迁移与生活实践的结合。 需改进之处在于:部分学生撰写劳动场景时存在时态混淆与细节缺失,后续应增加过去进行时的专项训练,并提供描写劳动动作的语料库;迁移创新环节的时间分配稍显局促,可前置思维导图制作至课前预习。建议增设同伴互评量表,通过“动作描写准确度”“情感表达真实性”等维度提升写作反馈实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