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科学的饮食
1.通过分析食谱、调查食品安全市场等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2.开展小组讨论,交流合理进餐、平衡膳食与食品安全的案例,锻炼批判性思维与合作能力。
3.尝试设计营养均衡的食谱,提升知识应用和实践操作能力。
4.通过关注食品安全,认同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之间的内在统一性。
重点:认同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之间的内在统一性。
难点: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将所学知识上升为意识,再将意识内化为外在行为。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出示一份早餐:一个面包、一盒牛奶、一根火腿肠、一个苹果。提出:你的早餐吃了什么 哪位同学可以分享一下 我们的早餐营养搭配是否合理呢 设置生活情境中的问题导入新课,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二、新课讲解 探究新知 (一)合理进餐 1.教师:多媒体展示不良饮食习惯图片。在生活中,有些人为了减肥不吃主食,有些人对喜爱的食物暴饮暴食,这些都是不良的饮食习惯。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7页,结合生活实际思考,你有不良的饮食习惯吗 不良的饮食习惯会对消化系统造成哪些影响 学生阅读教材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回答: 过量饮食会加重消化道的负担,影响胃的正常蠕动,使食物不能与胃液充分混合,造成消化不良,严重时会引起胃炎等疾病。 2.教师总结:消化系统受到某些不良因素的影响时,消化功能可能会减弱。长期消化不良,人体还会出现消瘦、体乏、头晕等症状。暴饮暴食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有哪些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3.引导学生“探究暴饮暴食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根据食物的消化过程,你可以作出哪些假设 学生根据消化过程中有口腔咀嚼、胃肠蠕动的参与及多种消化酶的作用,作出以下假设: (1)过量的食物会加重消化道的负担,影响食物的磨碎。 (2)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有限,不能消化过量的食物。 4.教师总结:有规律地合理进餐,有助于消化液的正常分泌,进而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对人体的健康有益。 (二)平衡膳食 1.为了帮助人们养成合理的膳食习惯,中国营养学会根据营养学原则并结合我国国情,设计了平衡膳食宝塔。出示平衡膳食宝塔图片,思考、组内讨论交流以下问题: 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营养状况。 通过分析,帮助学生认识到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直接影响营养状况。
(1)将平衡膳食宝塔每一层的食物贴图对号入座并讲解每一层主要包含哪些食物 (2)人的一日三餐中摄取量最多的和最少的食物分别是什么 (3)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对各类食物的摄取量的要求,你认为我们的日常饮食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4)联系实际,说说青少年应如何做好平衡膳食 2.师生交流总结: (1)小组代表上台展示,教师及时点评。 (2)摄入食物的比例特点:谷类、薯类最多,盐、油类最少。 (3)饮食应遵循的原则: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每天吃适量奶类及豆制品。 (4)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 3.教师进一步提出:知道一日三餐合理的饮食结构,那我们根据平衡膳食宝塔,结合实际情况给自己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吧。 设计食谱时要注意:一是要根据平衡膳食宝塔的要求设计食谱,注意合理搭配食物的种类及营养物质,使各种营养物质比例适当;二是设计食谱时应考虑人体每天对能量的需求,早餐、中餐、晚餐能量摄入比分别占25%~30%、35%~40%、30%~35%。 4.小组展示、教师评价。 5.教师进一步总结:除了合理均衡的膳食以外,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也非常重要。例如:①一日三餐,按时进食。“早上吃得好,中午吃得饱,晚饭吃得少”。②不偏食,不挑食。③不暴饮暴食。④饭后不宜立即进行剧烈运动等。⑤合理搭配三餐的量,做到坚持吃早餐和定时就餐等。 良好的饮食习惯与均衡的营养才能够保证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三)食品安全 1.教师讲述:我们要想健康成长,只具有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均衡全面的营养是不够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要注重食品安全,不安全的食品对我们身体的危害要比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和不均衡的营养大得多,食品安全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食品保存问题,二是食品原料的成分和质量问题,三是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储存、销售等环节中产生的安全问题。多媒体展示:食品安全相关问题。 2.教师针对以上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几个方面,提出以下问题: (1)生活中如何保存食品 (2)你在购买食品时有没有关注过它的安全问题 (3)如何知道我们购买的食品是安全可靠的 (4)应当关注食品包装上的哪些内容 怎样判断包装食品是否过了保质期 (5)对购买非包装食品,如蔬菜、鱼、肉时,又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呢 学生简单讨论后达成共识: (1)可以放冰箱保存。 (2)购买食品时应该关注食品安全问题。 (3)应该通过观看食品包装来判断食品是否安全可靠。 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先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然后小组间讨论交流,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归纳概括的能力。 学以致用,将平衡膳食知识运用于生活。让学生为家长设计一份食谱,有利于增进孩子与家长的情感。 通过教师补充说明,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的重要性。 通过教师讲述现实问题,不但能让学生系统地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还能培养学生学会在现实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4)应当关注食品包装上的商品名称、成分或配料、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判断包装食品是否过了保质期的方法: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5)购买非包装食品的注意事项:有无光泽,有无异味,有无食品检验合格印章等。 3.关于食品安全的问题,你还有哪些需要补充 教师引导学生从预防食物中毒、防止食品污染角度深层次认识食品安全问题,再次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多媒体展示预防食物中毒和防止食品污染的内容。 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思考,积极发言,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等。
三、巩固运用 拓展提升 某校园开放自助餐厅,某天餐厅提供以下菜单,下列菜品组合营养搭配最合理的是哪一组 并说明理由。 菜单:①米饭、②清炖排骨、③蒜蓉菜心、④水煮牛肉、⑤凉拌豆角。 第一组:①③⑤;第二组:①②③;第三组:②④⑤;第四组:②③④。 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 第二组,①米饭提供了糖类;②清炖排骨提供了蛋白质和脂肪;③蒜蓉菜心主要提供维生素、无机盐,该组菜品营养均衡。
第3节 科学的饮食
一、合理进餐
1.暴饮暴食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
2.合理进餐的意义
二、平衡膳食
1.平衡膳食的概念:要通过选择多种食物,做到膳食的搭配适当且均衡,以满足人体对能量以及营养物质的需求
2.青少年对营养物质的特殊需要
3.科学的食谱:各类食物既要比例适当、营养全面,又要注意热量合理分配
4.合理膳食的基本要求
三、食品安全
1.食品保存
2.购买食品的注意事项
3.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食品安全问题及其对策
由于这节课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所以教师很难事先预设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境,此时的教师更需要掌握高超的教育技巧,努力倾听,及时引导,敏锐捕捉课堂中发生的每一个意外情节,挖掘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教育资源,不断改变,调整自己的教学,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动态生成”。但这并不意味着放任学生,新型课堂呼唤教师转变角色,否则就会“课堂热热闹闹,学生却收获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