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 血管与心脏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5学年生物学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4.2 血管与心脏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5学年生物学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7-17 18:55: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节 血管与心脏
1.观察血管,区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说明不同类型血管的功能及其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观察哺乳动物的心脏,辨认心脏的结构,说明心脏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3.通过比较不同血管、心脏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认同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4.通过分析不同人群心率的区别,认同体育锻炼有利于心脏的健康,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重点:1.能够分辨三种血管,了解血管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关系。
2.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难点:1.能够分辨静脉和动脉;理解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
2.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出示“医生输液”图片,提出:当我们身体出现疾病时,医生往往通过输液治疗。当护士用止血带扎紧我们的手腕时,手背上的青筋就会凸起,你知道这是什么血管吗 为什么会有凸起现象呢 通过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解 探究新知 (一)血管 过渡:自来水通过管道系统运输到各家各户,满足我们日常生活的需要,人体内也有复杂的运输网络——血管,血管遍布全身各处,是运输各种营养物质与废物的通道。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41~43页的内容,完成以下表格内容: 项目结构特点血流速度功能分布动脉管壁厚,弹性大,管腔小快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大多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静脉管壁较薄,弹性小,管腔大较慢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输送回心脏有深有浅 毛细 血管管壁只由一层细胞构成,管腔狭小,红细胞一般单行通过缓慢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最小的静脉之间,进行物质交换数量多,分布广
师生共同总结:血管分布在全身各处,是血液运输的管道。血管可以分为三类: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血管各有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课件展示静脉瓣活动示意图,学生能够理解静脉瓣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 教师补充:血液在压力较小的情况下,会出现倒流的现象,为了防止血液倒流,在人体四肢内的静脉里有一个特殊的结构——静脉瓣。 (二)心脏 过渡:血液之所以能不停地流动,被运输到全身各处,动力来自心脏。人的心脏位于胸腔中央偏左下方,在两肺之间。 通过阅读教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收集、处理和使用信息的能力,总结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血流速度和功能等。 通过观察图片,帮助学生理解静脉瓣的作用。
1.观察心脏的外形 展示心脏的外部形态图,引导学生说出人体心脏的形状和大小。 教师指出:心脏的形状像桃子,大小与本人的拳头差不多。 展示并正确摆放心脏模型,引导学生辨认心脏的左右两部分。 学生观察,回答:心壁较厚的一侧为左半部分,较薄的一侧为右半部分。 2.观察心脏的结构 演示:观察心脏,并让学生亲自体验、观察。提出问题: (1)左、右心室有哪些区别 推测这些区别的意义。 (2)心脏的结构怎样保证血液朝一个方向流动而不会倒流 学生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小组交流回答: (1)左、右心室壁的厚薄不同,可能与连接的血管有关。 (2)心脏内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结构。 教师补充: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左心室心肌发达,壁厚;右心室心肌不如左心室发达,壁较薄。左心室壁最厚,这与左心室的射血功能是相适应的,它射出的血液经主动脉运送到全身各部分。心房与心室之间有瓣膜,动脉基部有瓣膜,这两种瓣膜都只能向一个方向开放,所以血液只能向一个方向流动,即由心房到心室,由心室到动脉,不会倒流。 展示心脏结构模式图,提出问题: (1)心脏有哪几个腔 (2)这几个腔分别与什么血管相通 学生认真观察模式图,并回答: (1)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 (2)左心室连接主动脉,左心房连接肺静脉。 教师总结并补充:心脏主要由心肌组成。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同侧的心房与心室相通,不同侧的心室与心室、心房与心房之间不相通。心脏的四个腔分别连接不同的血管,左心室连接主动脉,左心房连接肺静脉,右心室连接肺动脉,右心房连接上、下腔静脉。 3.心脏的跳动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心脏的结构,当把手放在胸部,可以感触到心脏在不停地跳动,提问:为什么心脏可以不停地搏动 学生思考后回答:组成心脏的心肌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引起心脏有规律地跳动。 教师补充:心脏的一次跳动包括心脏的收缩和舒张两个过程,首先,两个心房同步收缩,血液被压出心房,穿过瓣膜进入心室;然后,两个心室同步收缩,心房与心室之间的瓣膜关闭,左心室的血液从主动脉泵出流向全身各处,右心室的血液从肺动脉泵出流向肺部;最后,心房和心室均舒张,动脉基部的瓣膜关闭,肺部的血液经肺静脉流入左心房,全身各处的血液经上、下腔静脉流入右心房。 4.心率及心脏的锻炼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46页倒数两个自然段,并提出以下问题: (1)什么叫作心率 (2)为什么参加体育锻炼有利于心脏健康呢 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并回答: (1)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叫作心率。 学生通过观察心脏的外部形态图,初步了解心脏的外形特点。 通过演示实验,初步认识心脏的结构。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等,分析比较得出:心脏中有四个腔,血液在心脏中流动的途径是从静脉到心房,从心房到心室,再从心室到动脉,启发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亲自感受心脏的跳动,为进一步理解心脏的跳动过程奠定基础。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获取、归纳信息的能力,得出心率的概念,认识锻炼对心脏的意义,培养学生积极参加锻炼的生活理念。
(2)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心肌发达,心脏搏动有力。具有强健心脏的人,一般能够较持久地工作,工作效率高,有利于健康地生活。 教师补充:(1)心率随年龄、性别和健康状况而变化。正常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平均心率约为75次/min,变动范围一般为60~100次/min。 (2)青少年经常参加适宜的体育运动,可以强健心脏,增加心脏的工作潜力。
三、巩固运用 拓展提升 医院的护士为病人输液时,常常先用一根橡皮管扎紧病人的手腕,待手背上的血管凸现出来才一针到位。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 这是利用了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的原理。当用橡皮管扎紧手腕后,血液不能流向手臂,同时静脉瓣又阻止血液倒流,这样血液就滞留在手背上的静脉中,使血管凸起,便于扎针时准确到位。
第2节 血管与心脏
一、血管
二、心脏
本节课围绕血管和心脏展开,整体教学思路清晰流畅,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给予学生展示交流的机会,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来讲,解剖观察相对复杂的心脏结构是个重点,更是个难点,通过本节课精心的设计、精彩的呈现,很好地突破了重点。另外,本节课实验、探究活动较多,可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且运用启发性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注意及时运用不同的语言鼓励学生对其肯定,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