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中国同盟会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中国同盟会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17 17:09: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8课 中国同盟会
教学 目标 1.历史解释:理解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2.时空观念:理清孙中山民主革命中的重大历史事件;梳理革命志士的奋斗足迹。 3.家国情怀:通过了解孙中山思想的转变,学习革命先驱将个人理想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结合的爱国精神和为中华之崛起而勇于探索献身的精神;通过学习萍浏醴起义,安庆、绍兴起义,黄花岗起义等革命志士的武装斗争,感悟革命党人敢于牺牲的奉献精神。 4.唯物史观:通过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思考孙中山成为民主革命先行者与他一系列革命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孙中山的革命之路。
重点 难点 重点: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同盟会与三民主义;黄花岗起义。 难点:同盟会纲领与三民主义的关系。
教法 学法 以“教学评一致性”教法为主,结合故事讲述、史料教学法、情境创设法、小组讨论法等进行教学。
导 与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四幅图片(见课件)。教师:中国663座城市,有超过187条中山路。中山路之命名,是为了纪念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中山路不仅仅是一条街道,更是历史传承。现在我们来学习第8课《中国同盟会》,了解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吧。 教师随笔
二、新课讲授 板块一 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1.观看与孙中山早年经历相关的视频(见课件),识读图文资料(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说说孙中山早年的人生规划有何改变。为什么会有这一改变 答案:(1)改变:弃医从政。 (2)原因:①民族危机的刺激;②受西方思想及国外生活求学经历的影响。 2.阅读材料(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指出孙中山早年的救国主张有何(政治主张)有何转变。 答案:从改革到革命,即由变法自强到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3.识读图文资料(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说说兴中会成立的概况。 答案:(1)发起者:孙中山。 (2)时间:1894年11月。 (3)地点:檀香山。 (4)宗旨:振兴中华。 (5)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6)地位: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4.识读图文资料(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说说广州起义的概况。 答案:(1)时间:1895年。 (2)地点:广州。 (3)人物:孙中山、陆皓东等人。 (4)结果:起义消息泄露,起义失败。 5.识读图文资料(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指出孙中山流亡海外的概况。 答案: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流亡海外,先后在日、美、英等国考察社会实际,发展革命组织。 过渡语:《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放弃对清政府的幻想,以“驱除鞑虏”为目标的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展开。
导 与 学 过 程 板块二 中国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1.识读图文资料(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归纳中国同盟会成立的条件。 答案:(1)政治基础:《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 (2)思想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迅速传播。①思想家及著作: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革命军》;陈天华《猛回头》和《警世钟》。②共同目标:宣传民族民主革命,号召人们起来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3)组织基础:各种革命团体纷纷成立(如华兴会、光复会等)。 (4)领导基础: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孙中山的主张逐渐得到其他革命党人的认同。孙中山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2.识读图文资料(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指出中国同盟会的成立的概况。其政治纲领、性质和机关报分别是什么。 答案:(1)概况:1905年,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团体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在成立大会上,选举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建立领导机构。 (2)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3)性质: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4)机关报:《民报》。 3.识读图文资料(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分析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历史影响。 答案: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机构和明确的奋斗目标,有力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4.识读图示(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指出三民主义的内容。 答案:“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5.识读图文(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概括三民主义的地位。 答案: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6.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三民主义与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关系是什么 答案:(1)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同盟会政治纲领的阐述和概括,也是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另一种表述方式。 (2)“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主义”;“创立民国”即“民权主义”;“平均地权”即“民生主义”。 过渡语: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有力地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革命志士有哪些不屈的奋斗呢 板块三 革命志士的奋斗  1.识读图文(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讲述萍浏醴起义,安庆、绍兴起义的史实。 答案:(1)萍浏醴起义: ①过程:1906年冬,同盟会在江西、湖南交界的萍乡、浏阳、醴陵发动武装起义。 ②结果:奋战一个多月后失败。 ③意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 (2)安庆、绍兴起义:1907年夏,光复会会员徐锡麟在安庆发动起义,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徐锡麟死难。革命党人秋瑾在浙江绍兴策应安庆起义,事发被捕,英勇就义。 2.观看《黄花岗起义》视频(见课件),识读资料(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讲述黄花岗起义的过程,分析黄花岗起义的历史意义。 答案:(1)过程:1911年4月,同盟会在广州发动起义。黄兴率领100余名革命党人攻入两广总督衙门,总督逃走。终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很多革命党人壮烈牺牲。 (2)历史意义: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教师随笔
导 与 学 过 程 3.阅读材料(见课件),分析革命党人领导的武装起义相继失败的原因及作用分别是什么。 答案:(1)失败的原因:群众基础薄弱;准备不足(人员不足、弹药缺乏、仓促起事)。 (2)作用: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为后来武昌起义一举成功准备了条件。 结束语: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他弃医从政,担负起拯救民族危亡的重任。面对腐败不堪的清政府,他毅然走上革命道路,成立兴中会,举行起义,宣传革命思想,整合革命力量,直到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从此中国革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一场影响中国乃至世界的民主革命即将来临。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了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革命党人的英勇战斗促进了广大民众的觉醒,在政治上打击了清朝统治者,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 教师随笔
板书 设计 中国同盟会
当堂 达标
教学 反思   本节课主要讲述的是孙中山先生的早年革命事迹和革命志士的早期奋斗,要凸显“三民主义”思想理论确定的实践性和曲折性。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图片、列表等各种形式,让学生明白事件发展的前后因果,着重培养学生的列表归纳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还有可以进一步提高的地方,如增加历史事件之间的前后联系性、逻辑性,让学生在理解中牢记历史知识。同时,要注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知识迁移、联系现实、学以致用的能力培养和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