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帝制复辟与军阀割据
教学 目标 1.时空观念:用线索梳理形式将袁世凯帝制复辟过程呈现出来,把握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 2.史料实证:通过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准备活动,分析袁世凯专制独裁的实质。 3.历史解释:通过军阀割据的史实,分析军阀割据形成的原因及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培养历史解释能力。 4.家国情怀:认识到孙中山等民主革命者屡败屡战,体现了孙中山等人坚定的革命信仰、无私忘我的革命胸怀及愈挫愈勇的革命精神。 5.唯物史观:了解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等基本史实,正确评价袁世凯,掌握评价人物的基本方法;通过革命派的革命活动,认识民主与专制的斗争的艰巨性。
重点 难点 重点: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护国战争;军阀割据。 难点:袁世凯复辟帝制并且迅速垮台的原因;军阀割据局面形成的原因。
教法 学法 以“教学评一致性”教法为主,结合图示法、史料教学法、情境创设法、小组讨论法等进行教学。
导 与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中华民国约法》图片(见课件)。教师:观察两幅图片并思考:少了“临时”二字的《中华民国约法》是不是更民主化、制度化 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现在我们来学习第10课《帝制复辟与军阀割据》,了解上述变化的缘由。 教师随笔
二、新课讲授 板块一 帝制复辟 1.观看《袁世凯复辟帝制》视频(见课件),识读图文信息(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讲述袁世凯是如何对内对裁和对外卖国的。 答案:(1)对内独裁:①镇压二次革命后,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②下令解散国民党。③1914年初,袁世凯解散国会。④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⑤改内阁制为总统制;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 (2)对外卖国:1915年,日本向袁世凯提出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要求。袁世凯为实现皇帝梦,不惜牺牲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最终接受“二十条一”的大部分内容。 2.识读图片(见课件),阅读材料(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说说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标志是什么。 答案:1915年底,袁世凯下令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年号“洪宪”,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3.问题探究:袁世凯在当上中华民国的大总统后,为什么会想着复辟帝制当皇帝呢 答案:(1)袁世凯复辟帝制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是辛亥革命不彻底性的体现。 (2)帝国主义不会允许中国走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它们支持扶持袁世凯复辟帝制,这是帝制复辟发生的外部原因。
导 与 学 过 程 (3)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思想仍具有强大的影响,袁世凯为了称帝,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这是帝制复辟发生的思想基础。 (4)资产阶级共和国制度未能在中国真正实行,袁世凯大权独揽,推行专制独裁统治。 (5)资产阶级革命力量涣散。清帝退位后,许多资产阶级革命派人士认为革命任务已完成,对袁世凯的本质面目没有认识清楚,致使袁世凯一步步走向复辟的道路。 过渡语:袁世凯步步为营,处心积虑实现皇帝梦,不惜牺牲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举国哗然,首先扛起反袁大旗的是孙中山。 板块二 护国战争 1.观看《护国战争》视频(见课件),识读图片(见课件),阅读材料(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归纳护国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答案:历史背景:①对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举国哗然。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②本来依附袁世凯的梁启超,毅然与之决裂。他与学生蔡锷先后离开北京,前往南方筹划讨袁事宜。 2.识读图片(见课件),阅读材料(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概述护国战争的进程和结果。 答案:(1)进程:①爆发: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②经过:袁世凯的复辟行径不得人心,北洋军队人心涣散,节节败退。不少省份宣布独立,脱离袁世凯政府。 (2)结果: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 3.阅读材料(见课件)分析,为什么袁世凯最终“帝梦碎” 给我们哪些启示 答案:(1)原因:①革命党人和国内民众反对。②北洋军阀内部反对。③复辟帝制违背历史发展潮流。 (2)启示:违背民主共和的历史潮流必败 过渡语: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护国战争挫败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阴谋,恢复了民国国号,基本上实现了讨袁的预期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取得了胜利,但它并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没有使中国摆脱帝国主义的控制,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未完成。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 板块三 军阀割据 1.识读图文信息(见课件),思考袁世凯死后,中国是不是恢复了和平、民主和法治 答案:没有。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 2.识读《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割据形势图(1917—1918年)》(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说说袁世凯死后的主要军阀及其控制区域。 答案:(1)直系军阀:以冯国璋、曹锟为首,控制着直隶、江苏、江西、湖北等省。 (2)皖系军阀:以段祺瑞为首,掌握着北京政府,并控制着安徽、浙江、山东、福建、陕西等省。 (3)奉系军阀:张作霖盘踞东北。 (4)滇系军阀:唐继尧占据云南、贵州被所占。 (5)桂系军阀:陆荣廷占据广东、广西。 教师随笔
导 与 学 过 程 3.识读图表和材料(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分析军阀割据带给中国社会的影响。 答案:这些军阀为争夺地盘和巩固政权,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结束语: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后,倒行逆施,为建立独裁统治,实现自己的皇帝梦,不惜出卖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他的这种复辟行径,受到国内各界人士的强烈谴责。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奋起反抗,领导了护国战争,终于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不久袁世凯在众叛亲离中死去。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中国人民饱受苦难。 教师随笔
板书 设计
当堂 达标
教学 反思 本课主要讲述的是袁世凯一系列倒行逆施的复辟行径以及与之相对应的革命派的斗争。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教材内容中的一些历史背景,在教学时有必要进行相应的说明,如内阁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的目的、“二十一条”中的五个部分等。关于袁世凯,注意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其掌权后由独裁专制到一步步复辟帝制的内容。同时教学时要注意通过学习资产阶级革命派反袁斗争的内容,使学生认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局限性以及他们为维护民主共和而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