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17 17:01: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6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教学 目标 1.历史解释:了解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历史背景,理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2.史料实证:运用相关的历史文献、图片、影像等史料,如歌曲《松花江上》、九一八事变的报道、西安事变的相关文件等,引导学生分析、解读史料,以论证九一八事变的性质、局部抗战的表现、西安事变的背景和意义等历史问题。 3.家国情怀:通过讲述九一八事变后日本的侵华暴行和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以及西安事变中张学良、杨虎城等爱国将领的爱国行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责任感。 4.唯物史观: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这一问题的讨论,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各阶层人民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重点 难点 重点:九一八事变;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教法 学法 以“教学评一致性”教法为主,结合图示法、史料教学法、情境创设法、小组讨论法进行教学。
导 与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沈阳九一八纪念碑》图片(见课件)。教师:每一年的9月18日,沈阳总要响起长长的警报声,并且全国许多城市也会在这一天拉响防空警报,这是为了让人们铭记1931年9月18日发生的九一八事变。你知道九一八事变是怎么发生的吗 为什么这一天让我们中国人难以释怀、痛心疾首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6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教师随笔
二、新课讲授 板块一 九一八事变 1.阅读材料(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分析日本为什么要发动九一八事变。 答案:(1)日本侵略中国蓄谋已久。 (2)日本将中国东北视为生命线。 (3)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日本为摆脱危机加紧侵略中国。 (4)蒋介石积极内战,日本有机可乘。 2.观看视频《九一八事变》(见课件),识读图文资料(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概述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 答案:(1)经过: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次日清晨占领沈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2)结果:张学良执行国民党政府不抵抗政策,东北军撤至山海关内,日军相继占领东北三省。 3.识读图片(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归纳日本是如何在东北进行殖民统治的。结果如何 答案:(1)殖民统治:①1932年,日本扶植早已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企图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②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屠杀无辜人民,掠夺战略资源,推行奴化教育,实施残酷的殖民统治。 (2)结果:东北3 000万同胞过着屈辱的亡国奴生活。 过渡语: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掀起侵华战争,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奋起抗争,局部抗战开始。
导 与 学 过 程 板块二 局部抗战开始 1.识读图文资料(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归纳中国人民在东北开展局部抗战的背景和表现。 答案:(1)背景:九一八事变爆发两天后,中共中央发表宣言,率先提出武装抗日的主张。 (2)表现:①东北各族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侵略。②东北军将领马占山指挥所部在嫩江桥与日军血战。③1932年,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赵尚志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④1936年初,东北各抗日部队开始改编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与日军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 2.识读图文资料(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归纳中国人民在华北开展局部抗战的背景和表现。 答案:(1)背景:日军侵占东北后,又将侵略魔爪伸向华北。 (2)表现:①第二十九军官兵在喜峰口战斗中杀伤大量日军。②爱国将领冯玉祥、吉鸿昌等率部在察哈尔与日军作战,收复多伦等地。 过渡语:日本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中国人民掀起了新的抗日救亡运动高潮。 板块三 一二·九运动与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1.阅读材料(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分析一二·九运动发生的历史背景。 答案:(1)1935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八一宣言”中提出停止内战,集中一切国力抗日救国。 (2)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 (3)国民党政府继续对日采取不抵抗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2.结合教材知识,归纳一二·九运动的史实。 答案:(1)时间:1935年12月9日。 (2)地点:北平新华门前。 (3)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 (4)结果:手无寸铁的爱国学生遭到反动军警的暴力镇压。 (5)影响:这场爱国救亡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3.阅读材料(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爱国将领坚决抗日的史实。 答案:(1)中国共产党:①1935年底,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②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中指出,党的任务是建立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国民党将领:1936年冬,傅作义指挥所部在绥远击退日伪军进攻,取得百灵庙大捷。 过渡语:东北沦陷、华北告急,国难当头,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又一举国震惊的事变爆发了。 板块四 西安事变 1.阅读材料(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说说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 答案:(1)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沦陷,日本把侵略魔爪伸向华北,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2)蒋介石一直坚持妥协政策,引起包括国民党爱国将领在内的社会各方面的不满。 (3)西安学生举行爱国游行请愿,呼吁抗日。 教师随笔
导 与 学 过 程 2.观看视频《西安事变》(见课件),识读图片(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讲述西安事变的概况。 答案: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3.识读图文资料(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说出西安事变的结果。 答案: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条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4.阅读材料,识读图片(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分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答案:(1)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2)在抗日的前提下,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大势。 结束语: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野心由来已久。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侵占东三省;1935年,日本又把侵略魔爪伸向华北地区。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面对日本的步步侵略,中国共产党、爱国学生、国民党爱国将领掀起了空前的反日浪潮。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爱国学生发动了一二·九运动,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预示国共两党联合抗日局面的到来,成为中华民族的大幸。 教师随笔
板书 设计 从






西



当堂 达标
教学 反思   本堂课内容是让国人倍感耻辱与悲愤的九一八事变,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情感的升华,要充分利用多种资源通过恰到好处地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思考、讨论,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树立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以及正确的价值取向。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性,可以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两大知识点进行梳理,衔接好中国军民的局部抗战,梳理中国共产党面对危机所作的努力。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