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17 16:59: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7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教学 目标 1.历史解释:理解七七事变是全民族抗战的开始。知道七七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等史实。 2.史料实证:通过查找南京大屠杀的各种相关史料,加深对南京大屠杀的认识,培养史料实证能力。 3.家国情怀:通过对佟麟阁、赵登禹、姚子青、谢晋元等爱国将领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4.唯物史观:通过学习七七事变、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等基本史实,认识日本侵华战争的残酷性。
重点 难点 重点: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淞沪会战。 难点: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认识南京大屠杀。
教法 学法 以“教学评一致性”教法为主,结合图示法、史料教学法、情境创设法、小组讨论法进行教学。
导 与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卢沟桥等图片(见课件)。教师:在北京西南郊外永定河上,横跨着一座气势如虹的石桥,它就是卢沟桥。卢沟桥始建于金代,设计科学合理,雕刻精美,是中国名桥。2005年5月19日上午10点45分,一位来自日本的耄耋老人缓步走上卢沟桥。在桥的中间,他突然双膝跪下,面向西南,默然垂首。为什么日本老兵要在美丽的卢沟桥上下跪呢 今天就让我们学习第17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教师随笔
二、新课讲授 板块一 七七事变 1.识读图文资料(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说说卢沟桥有怎样的重要性。 答案:卢沟桥横跨永定河,背靠宛平城,扼平汉铁路,是北平通往南方等地的重要通道,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 2.观看视频《七七事变》(见课件),结合教材知识,归纳七七事变发生的概况。 答案:(1)时间:1937年7月7日。 (2)地点:卢沟桥。 (3)过程: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驻军拒绝。日军悍然炮轰我军防地,驻卢沟桥和宛平城的中国守军奋起抵抗。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4)抗战将领:赵登禹、佟麟阁。 (5)结果: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失陷。 (6)影响: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过渡语:虽然驻守在卢沟桥的中国守军英勇抗战,但终因寡不敌众,卢沟桥被日军占领。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占领了中国大片领土,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国共两党将会采取何种形式进行抗战呢。 板块二 第二次国共合作 1.阅读材料(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分析,面对日本全面侵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的立场和态度分别是什么 答案:(1)中国共产党:号召全民族抗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中国国民党:决心抗日,号召全国人民坚决抗战。
导 与 学 过 程 2.识读图片(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说说中国工农红军和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是如何改编的。 答案:(1)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八路军)。 (2)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新四军)。 3.识读图文资料(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指出国共第二次合作形成的标志,并分析其意义。 答案:(1)国共合作的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 (2)意义: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形成。 过渡语:七七事变后,日军是怎样进一步扩大侵略的 在北方,日军进攻华北;在南方,日军于8月13日大举进攻上海,威胁南京。 板块三 淞沪会战  1.观看视频《淞沪会战》(见课件),识读图文资料(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说说淞沪会战的概况。 答案:(1)日军借口:一名军官在上海虹桥机场被中国守军击毙。 (2)开始时间:1937年8月13日。 (3)地点:上海。 (4)战斗:①姚子青率全营守卫宝山,与日军苦战数日,全营官兵壮烈牺牲。②谢晋元率部坚守苏州河北岸四行仓库阵地,消灭日军200多人,后奉命撤出。 (5)结果: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毙伤日军4万多人。 2.阅读材料(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思考淞沪会战对战争初期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淞沪会战持续三个月,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斗志。 过渡语:上海沦陷后,日本又将侵略矛头指向了南京,并且再次犯下了滔天罪行。 板块四 南京大屠杀 1.识读图片(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讲述南京大屠杀的概况。 答案: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日军占领南京后,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2.识读图文资料(见课件)分析,为什么要设立国家公祭日 答案:(1)为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及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杀戮的死难者。 (2)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历史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立场。 结束语:日本帝国主义经长期准备,继把东北地区变成它的殖民地的九一八事变后,寻衅发动了全面侵华的七七事变,开始了它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狂妄计划。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国共两党摒弃前嫌,携手合作,开始了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日本的侵略行为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而南京大屠杀仅仅是这无穷灾难中的一个典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必须牢记历史,警惕军国主义复活,反对战争,珍爱和平。
板书 设计 七七事变与
全民族抗战
当堂 达标
教学 反思   本堂课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问题引出材料,再以材料展开问题,并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培养学生史论结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论从史出的良好思维习惯。本课的教学遵循着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将正确的价值判断融入对历史的叙述和评价之中,使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对祖国乃至全人类的历史责任感。对于南京大屠杀的教学,要重点强调一种对历史的理性审视和反思,可以在尊重学生个人感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性而不失理性地去认识它的历史真相,从而培养学生的唯物主义历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