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自转的特征重点考点 专题练 2026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备考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球自转的特征重点考点 专题练 2026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备考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98.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7-17 17:44: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地球自转的特征重点考点 专题练
2026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备考
一、单选题
已知甲地(40°N,10°E)和乙地互为对跖点。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乙地经纬度相同的是图( )
A.① B.② C.③ D.④
2.关于①②③④地理位置的正确叙述是( )
A.①位于大西洋 B.②位于南温带 C.③位于西半球 D.④位于低纬度
发射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密切相关。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发射场中最有利于卫星发射的是( )
A.拜科努尔(46°N) B.肯尼迪(28°N) C.酒泉(40°N) D.库鲁(5°N)
4.地球同步卫星的绕地公转速度与地面对应点的自转速度比较,它们的( )
A.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同
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同 D.角速度不同,线速度相同
2024年是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2024年2月7日建成的秦岭站是继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之后的我国第五座南极科考站。下图1示意我国南极科考站分布,图2示意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秦岭站建成时,太阳直射点最接近图2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6.在不考虑海拔的情况下,下列四地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
A.中山站 B.秦岭站 C.长城站 D.昆仑站
下图为某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照片,照片中的弧线为a恒星视运动轨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据图判断,摄影师拍摄的地点最可能位于( )
A.北半球低纬地区 B.南半球低纬地区 C.北极点 D.南极点
8.摄影师在连续曝光拍摄照片期间,a恒星转过的角度约为33°,判断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长和a恒星视运动方向分别为( )
A.1个多小时、顺时针 B.2个多小时、逆时针
C.1个多小时、逆时针 D.2个多小时、顺时针
9.该星轨构成一个正圆的周期为( )
A.24时 B.24时3分56秒 C.23时 D.23时56分4秒
北京时间2025年4月24日17时17分,搭载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41°N,100°E)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点火发射时,酒泉的地方时为( )
A.17时17分 B.17时1分 C.15时57分 D.15时41分
11.神舟二十号向东南方向发射,可以( )
①节省火箭燃料 ②提高初始速度 ③避开复杂地形 ④减少空气阻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北京时间2024年4月25日20时59分,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5月28日,神舟十八号航天员成功进行了首次出舱活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时 , 纽约(西五区)的区时是( )
A.4月25日6时59分 B.4月25日7时59分
C.4月24日6时59分 D.4月26日7时59分
13.从飞船发射到航天员首次完成出舱活动期间,下列地理现象最有可能发生的是( )
A.地球公转的速度越来越快 B.地球自转的角速度越来越大
C.北京昼短夜长,且白昼变长 D.北京离直射点越来越近
下图为某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照片,照片中的弧线为a恒星视运动轨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据图判断,摄影师拍摄的地点最可能位于( )
A.北半球低纬地区 B.北极点 C.南半球低纬地区 D.南极点
15.摄影师在连续曝光拍摄照片期间,a恒星转过的角度约为27.5°,判断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长和a恒星视运动方向分别为( )
A.接近2小时、顺时针 B.2个多小时、逆时针
C.接近2小时、逆时针 D.2个多小时、顺时针
16.该星轨构成一个正圆的周期为( )
A.24时 B.24时3分56秒 C.23时 D.23时56分4秒
2024年2月7日2:00(秦岭站时间),中国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开站,秦岭站是首个面向太平洋海区的考察站。至此,中国在南极地区共建立了5个科学考察站。表2示意五个科学考察站的地理坐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科考站点 地理坐标
长城站 (62°13'S,58°58'W)
中山站 (69°22'S,76°22'E)
昆仑站 (80°25'S,77°07'E)
泰山站 (73°51'S,76°58'E)
秦岭站 (74°56'S,163°42'E)
17.地球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
A.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秦岭站>昆仑站
B.昆仑站>秦岭站>泰山站>中山站>长城站
C.长城站>秦岭站>泰山站>中山站>昆仑站
D.中山站>长城站>泰山站>秦岭站>昆仑站
18.最晚进入新一天的站点是( )
A.中山站 B.泰山站 C.昆仑站 D.长城站
19.秦岭站开站时,北京时间约为( )
A.2月6日11时 B.2月6日23时
C.2月7日11时 D.2月7日23时
北京时间2023年11月1日上午,执行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2”号在上海启程,并于北京时间2024年2月5日抵达罗斯海新站(75°S,164°E)附近海域。下图为我国南极科考站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在不考虑海拔的情况下,图示各科考站自转线速度最小的是( )
A.中山站 B.昆仑站 C.罗斯海新站 D.长城站
21.“雪龙2”号抵达罗斯海新站附近海域时( )
A.南极各站中,罗斯海新站的黑夜最长 B.地球公转位置在远日点附近
C.南半球正处于深秋时节 D.云南山洪预警等级较低
22.罗斯海新站进入极夜时,北京正午太阳高度约为( )
A.35° B.40° C.65° D.70°
二、综合题
23.下图以某极地为中心的俯视图,图中大小虚线圈分别表示回归线和极圈。此时北京时间为6月22日8时。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示半球为 (填“南”或“北”)半球,自转方向呈 (填“顺”或“逆”)时针。此日,该半球极圈内出现 ( 填“极昼”或“极夜”)。
(2)若在甲地连续两次看见某恒星位于上中天,则其时间间隔为 ,小时 ,分钟 秒。
(3)甲点经度为 ,若甲点为12时,则地方时为0时(24时)的经度是 ,若甲点为18时,乙点为 时。
(4)若此时一物体沿地表水平方向由甲向乙运动,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其运动方向可能会偏于 (填“南侧”或“北侧”)。若物体由甲向乙运动,耗时14小时,则到达乙地附近时,乙地时间为 日, 时。
24.下图中纵横相交线分别为经线和纬线,两斜交线为晨昏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海拔相同的情况下,图中各点随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的分别是 与 、 与 。
(2)若A点为黑夜,则该图反映的是 (节气)的日照状况,且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位于 (经纬度坐标),北京时间是(不需填日期) ,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范围是 。
(3)某日ACE三点同时看到日出,则该日图中各点中发现太阳从其正东方升起的有 。
(4)某飞机从C地飞往D地,途中飞机上的乘客发现太阳始终处在地平线上不升也不落,则整个飞行历时约 小时,共飞行约 km。
25.读某时刻全球太阳光照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比较图中A、B、C三点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
(2)指出图中弧线AC是晨线还是昏线,并说明判断依据。
(3)说出图示日期全球昼夜长短分布规律。
(4)该日过后,地球将逐渐靠近 (“近日点”或“远日点”),公转速度逐渐 (“变快”或“变慢”)。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D C D C A B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B D A C D A D B B
题号 21 22
答案 D C
1.D 2.A
【解析】1.对跖点指二者的经度和为180°,纬度值相等、南北半球相反的两个点。甲地为(40°N,10°E),所以乙的地点为(40°S,170°W),D正确C错误;根据经纬网的分布图,与180°经线相对应的经线为0°经线;在第一幅图中, 顺着箭头走向为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经度逐渐减小,可判断①位于西半球,再根据图中平分的原则,①经度应为45°,A错误;根据上述分析,可推断②经度为135°W,B错误。故选D。
2.结合图片信息和所学知识,①的坐标为(0°, 45°W),位于大西洋,A正确;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判断该图为北半球,②纬度为30°N,属于北温带,B错误;在东西半球的划分中,20°W向东至160°E属于东半球,其余地区属于西半球,③为110°E,在东半球的范围内,C错误;图中显示,④地的纬度值为40°,位于30°—60°之间,属于中纬度地区,D错误。故选A。
【点睛】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
3.D 4.C
【解析】3.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为了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卫星发射地纬度越低,位置越佳,四个选项中库鲁(5°N)的纬度最低,故其最有利于卫星发射,ABC错误,D项正确,故选D。
4.地球同步卫星与地面对应点相对同步,所以其绕转的角速度与地面对应点相同,但是由于同步卫星的运行半径较地球表面对应点的球面半径长得多,故其线速度较地面上对应点的线速度要快,故ABD错误,C项正确,故选C。
【点睛】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线速度约为1670干米小时)向南北两极递减(两极点为0)。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小的因素不仅包括纬度,还包括地势等因素,同一纬度地区,地势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大。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分布规律为除南北极点外均为15°时。
5.D 6.C
【解析】5.由材料可知,我国秦岭站建成时间为2024年2月7日,大约位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到春分日(3月21日前后)之间,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逐渐向北移,与图中④点位置接近,故D正确,ABC错,故选D。
6.地球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即纬度越低,自转线速度越大。读图可知,中山站、秦岭站和昆仑站位于南极圈以南,纬度较高,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北,纬度最低,因此长城站的自转线速度最大,故C正确,ABD错,故选C。
【点睛】以北半球为例,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
7.A 8.B 9.D
【解析】7. 图中恒星视运动轨迹是以北极星为中心的同心圆,且北极星略高于地平线上,只有在北半球才能观测到北极星,且在北半球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的纬度,图示可判断此地北极星的仰角较小,故摄影师拍摄的地点应位于北半球低纬地区,A符合题意,BCD错误。故选A。
8.图中星轨是地球自转所致,a恒星在星轨上转过的角度就是地球自转的角度,自转角速度约15°/小时,a恒星视运动转过角度约33°,表明拍摄此段星轨时地球自转了33°,所花时间应为2个多小时;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自转,a恒星应在星轨上东升西落呈逆时针转动。由此判断,B正确,ACD错误。故选B。
9.星轨构成正圆需要地球自转360°,对应恒星日,恒星日为23时56分4秒,故该星轨构成正圆的周期为23时56分4秒,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极点为0外,其他各地均为15°/小时。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极点逐渐减小,赤道地区大约为1667千米/小时,极点为0,其它纬度各地自转的线速度等于赤道上地球自转线速度(1670千米/时)与当地纬度的余弦值之积。
10.C 11.A
【解析】10.酒泉经度为100°E,北京时间为东八区(120°E)的地方时。两地经度差为20°,每度相差4分钟,故时间差为20×4=80分钟(即1小时20分钟)。因酒泉位于120°E以西,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需减去80分钟:17时17分-1小时20分=15时57分,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1.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向东南发射可借助地球自转线速度(赤道线速度最大),节省燃料,①正确;地球自转提供初速度,叠加火箭速度可提高初始速度,②正确;酒泉地处内陆,地形平坦,无需避开复杂地形,③错误;空气阻力与发射方向无直接关联,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地方时的计算,有两个原则:东早西晚、东加西减。即东边的地区,永远比西边的地区日出早;计算东边的地方时时用加法,计算西边地区的地方时时用减法。
12.B 13.D
【解析】12.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纽约位于西五区,比北京时间晚13个小时;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4月25日20时59分升空,此时纽约的区时为4月25日20时59分-13小时=4月25日7时59分,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3.从飞船发射到航天员首次完成出舱活动期间,即从4月25日到5月28日,此时地球公转越来越接近远日点(7月初到达远日点),公转速度越来越慢,A错误;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不变,除南北极点外,都是每小时15°,B错误;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北移动,北京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夜渐短,C错误;太阳直射点北移,此时太阳直射点距离北京越来越近,D正确。故选D。
【点睛】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若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白昼就会变长,黑夜就会变短,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的地区就会减少(12月22日~3月21日)或出现极昼现象的地区就会增多(3月21日~6月22日);若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白昼就会变短,黑夜就会变长,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的地区就会减少(6月22日~9月23日)或出现极夜现象的地区就会增多(9月23日~12月22日);南半球则反之。
14.A 15.C 16.D
【解析】14.由图可知,拍摄地点可以看到北极星,所以摄影师拍摄的地点位于北半球,CD错误;图中北极星略高于地平线上,且北半球北极星的仰角即为当地的地理纬度,北极星的仰角较小,所以该地纬度较低,可能位于低纬地区,A正确;如果在北极点,北极星应位于天顶位置,B错误。故选A。
15.地球自转角速度约为15°/小时,a恒星视运动转过27.5°,则拍摄时长应为接近2小时,BD错误;在北半球观测北极星附近的恒星视运动方向为逆时针,A错误,C正确。故选C。
16.该星轨构成正圆的周期应为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为一个恒星日,大约是23时56分4秒,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极点为0外,其他各地均为15°/小时。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极点逐渐减小,赤道地区大约为1667千米/小时,极点为0,其它纬度各地自转的线速度等于赤道上地球自转线速度(1670千米/时)与当地纬度的余弦值之积。
17.A 18.D 19.B
【解析】17.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各站纬度从低到高为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秦岭站<昆仑站,因此线速度由大到小为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秦岭站>昆仑站,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8.结合所学知识及“东早西晚”原则可知,东十二区为地球上时间最早的区域,西十二区为地球上时间最晚的区域,东时区的时间早于西时区,因此,南极五个科学考察站中,仅长城站位于西时区,应最晚进入新的一天,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9.秦岭站经度为163°42'E,属于东十一区,北京时间为东八区,时区差为3小时,当秦岭站为2月7日2:00时,北京时间为2月7日2:00-3小时=2月6日23:00,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从春分日到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从秋分日到次年的春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从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北半球白昼缩短,黑夜增加,从冬至日到次年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白昼增加,黑夜缩短。
20.B 21.D 22.C
【解析】20.结合所学知识,纬度越低(靠近赤道),线速度越大,纬度越高(靠近极点),线速度越小;在不考虑海拔的情况下,昆仑站的纬度最高,距离南极点最近,线速度最小,B正确;中山站、罗斯海新站和长城站的纬度都低于昆仑站,线速度都大于昆仑站,ACD错误。故选B。
21.“雪龙2”号抵达罗斯海新站附近海域时,是北京时间2024年2月5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南极地区昼长夜短,甚至有极昼现象,长城站纬度最低,黑夜最长,A错误;地球公转位置在近日点附近,B错误;南半球正处于夏季,C错误;云南正处于冬季,降水较少,山洪预警等级较低,D正确,故选D。
22.罗斯海新站纬度为75°S,罗斯海新站进入极夜时,太阳直射点位于15°N,北京纬度为40°N,正午太阳高度为90°-(40°-15°)=65°,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太阳方位规律的应用:(1)推知时间(季节)信息①判断季节(或节气):若太阳东北升起、西北落下,则为北半球的夏半年(夏至);若太阳东南升起、西南落下,则为北半球的冬半年(冬至);若太阳正东升起、正西落下,则为北半球的春、秋分。②判断时间:若太阳在偏东天空、太阳高度逐渐增大,则为上午;若太阳在偏西天空、太阳高度逐渐减小,则为下午。太阳位于正南或正北方向,太阳高度最大时,则为地方时12时。(2)太阳方位与物体影子①影子方向:与太阳方位相反。②影子移动方向:与太阳视运动方向相反,呈顺时针在地面上移动。
23.(1) 南 顺 极夜
(2) 23 56 4
(3) 150 E 30°W 22
(4) 北侧 22 4
【分析】本题以地球俯视图为背景材料,涉及到地球自转方向、周期、地转偏向力、地方时计算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1)东经度增加的方向为地球的自转方向,图中东经度顺时针增加,故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应为南半球,6月22日为北半球夏至日,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现象。
(2)若在甲地连续两次看见某恒星位于上中天,其时间间隔为一个恒星日,恒星日的时长为23小时56分4秒。
(3)根据第一题可知,图示半球为南半球,地球顺时针自转,因此甲地经度为150°E;若甲点为12时,则地方时为0时(24时)的经线与其相差180°,经度是30°W;图中每两条相邻的经线经度相差30°,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乙地的地方时应在甲地地方时基础上加4小时,若甲点为18时,乙点为22时。
(4)若此时一物体沿地表水平方向由甲向乙运动,受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影响,其运动方向偏于北侧。由图可知甲地经度为150°E,乙地经度为150°W,为西十区的中央经线,当北京时间6月22日8时时乙地地方时为8:00-18h=6月21日14:00,耗时14小时到达乙地,则乙地的时间为14:00+14=6月22日4:00。
24.(1) C D A B
(2) 冬至 (0°, 23°26'S) 20:00 全球
(3)ABCDE
(4) 6 9990
【分析】本题以经纬网和太阳光照图为背景材料,涉及地球运动和太阳光照图判读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详解】(1)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各地相等,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同一纬度和关于赤道对称两纬度线速度相同。读图可知,图中各点随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的分别是C与D,A与B。
(2)读图并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若A点为黑夜,则该图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北是极夜,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图示180°经线是夜半球平分的经线,即午夜0时,则0°经线是正午时刻,故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位于(0°, 23°26'S);北京时间为东八区的区时,根据时间的计算公式可知,此时北京时间是20: 00,因180°经线是0时,除东十一区外全球处于同一天,与北京都在同一天内。
(3)由题干信息可知,若某日A、C、 E三点同时看到日出,则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日出东方,故该日图中各点中发现太阳从其正东方升起的有ABCDE。
(4)读图并根据题干信息可知,C、D都在赤道上,CD间经度相差90°,时差是6小时;若某飞机从C地飞往D地,途中飞机上的乘客发现太阳始终处在地平线上不升也不落,说明飞机飞行速度与地球自转速度数值相等,角速度每小时15°,从C到D用的时间也就是6小时;赤道上经度1°实际距离相差111km,故飞机飞行距离应是90×111=9990km。
25.(1)角速度:A=B=C。 线速度:B>A>C(或C(2)图中弧线 AC是昏线。 判断依据:由图中日期范围可知,C点所处经线此时为0时,位于赤道上的B点为18时,所以弧线 AC应为昏线。
(3)赤道地区昼夜平分;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附近有极夜现象;南极附近有极昼现象等。
(4) 近日点 变快
【分析】本大题以某时刻全球太阳光照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晨昏线的判读、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和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等相关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区域定位和综合思维的综合素质。
【详解】(1)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了南北两极为0之外,其余地方都相等,为15°/小时,故图中A、B、C三点的自转角速度为A=B=C。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图中A、B、C三点的自转线速度为B>A>C。
(2)由图中日期范围可知,往东过C点所处经线日期加了一天,因此C点所处经线此时为0时。图中相邻的两条经线经度差为45°,时间相差3小时,因此位于赤道上的B点处应为18时,所以弧线AC应为昏线。
(3)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图中弧线AC是昏线,则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图中北极圈及以北出现极夜现象,因此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故图示日期全球昼夜长短分布规律为赤道地区昼夜平分;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附近有极夜现象;南极附近有极昼现象。
(4)该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为12月22日前后,之后,地球将逐渐靠近“近日点”(1月初),公转速度将逐渐变快。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