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八年级历史试题
题号 一 二 总分
1—12 13 14 15
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新中国成立前夜,中国人民解放军所到达的地方,驻扎在中国领土上的外国军队被迫完全撤走……中国的海关管理权完全回到中国人的手里。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土地上的各种特权,被一一取消。”材料表明,新中国的成立…………………( )
A.赢得了民族独立 B.摧毁了封建制度
C.完成了国家统一 D.提高了国际地位
2.右图是关于1950年中央财政预算支出的两个方案,方案调整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已经结束
B.国民经济基本恢复
C.维护国家安全需要
D.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3.土地改革后,分到田地的农民在地桩上写下这样的诗句:“春雷一声平地起,斗倒地主分田地。农民翻身心欢喜,感谢恩人毛主席。”这说明土地改革后…………………………………………………………………( )
A.农村经济得到发展 B.农民成为土地主人
C.国民经济迅速恢复 D.我国走向伟大复兴
4.石家庄市1953年全市在职职工人数为81067人,1957年达到182188人,与1953年相比增长百分之五十之多。这主要得益于……………………………………( )
A.一五计划的实施 B.民主政治的进步
C.城市功能的转变 D.物质生活的改善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与时俱进,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民族复兴的制度保障。以上叙述的是中国现代政治建设的…………( )
A.背景、过程 B.背景、意义 C.特点、过程 D.特点、意义
6.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了王进喜、焦裕禄、雷锋、邓稼先等一批时代英模。2020年的春天,钟南山、张伯礼等院士临危受命,为祖国抗疫取得胜利贡献自己毕生所学。他们身上共同体现了………………………………………………………………( )
A.开天辟地、立党为公的精神 B.不怕牺牲、乐观主义的精神
C.保家卫国、英雄主义的精神 D.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7.皮皮同学带着一个研究学习课题,搜集了“利改税”“政企分开”“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他的研究性课题是………………………………( )
A.乡镇企业崛起 B.民主法制建设 C.国有企业改革 D.开放格局形成
8.英国《金融时报》说:“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1992年创业高潮点出现的背景是………( )
A.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 B.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C.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9.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建设不断取得丰硕成果,天宫遨游、蛟龙探海、天眼探空、悟空探秘、墨子传信、大飞机一飞冲天、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这一系列重大成果,主要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中的………………………………………………………( )
A.创新 B.开放 C.协调 D.共享
10.如果为下列图片所表述的内容拟一个共同主题,最准确的应是…………( )
A.民族实现独立 B.制度建设创新 C.国家完成统一 D.人民生活改善
11.下面是八年级(1)班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后提交的部分优秀调查报告,据此可知他们研学的主题是…………………………………………………………………( )
●《国庆阅兵坦克方队受阅的调查报告》 ●《辽宁舰交接入列的调查报告》 ●《歼-20战机研制过程的调查报告》 ●《导弹部队发展历程的调查报告》
A.交通通讯 B.航天航空 C.文化事业 D.国防建设
12.1978年,我国很少有家庭拥有家用汽车,2024年,我国城镇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达到75辆。我国城市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从1986年的2.5台增长到2024年的13台。这主要反映出我国…………………………………………………………………( )
A.城市建设发展 B.生活水平提高 C.传统观念更新 D.思维方式改变
二、非选择题。(13题10分,14题14分,15题12分,共36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在近代历史的前80年,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这些斗争和探索,每一次都对推动中国社会走向进步产生一定影响,但每一次的直接结局都是失败。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历史性地落到中国共产党的身上·毛泽东曾指出:“在过去28年的长时期中,我们仅仅做了一件事,这就是取得了革命战争的基本胜利。”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领导全国人民在实践中积累的正反两方面经验。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得出的重要结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各项方针政策的制定都要以初级阶段国情为基本依据。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
(1)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历史使命。(2分)
(2)据材料二,归纳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实现这一历史使命的过程中积累的基本经验。(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为实现这一历史使命所作的努力。(4分)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以1949年为节点……70多年间,中国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从封闭半封闭到迈出对外开放步伐的历史性转变。
当今天的人们探询中国现代化动力,寻找“中国奇迹”发展秘笈时,往往会陷入矛盾和纠结之中……各种观点,对诠释中国的成功都有一定的适用性,却都不是决定乾坤的根本因素。布莱克在《现代化的动力》一书中曾如此论证,“现代化的核心问题,是一个社会将固守于传统系统的政治领导转变为热心于彻底现代化的政治领导的过程。”对于新中国而言,“政治领导的决定性作用”,才是“中国奇迹”的核心因素。
——摘编自《世界通过“北京时间”感受“中国奇迹”》
(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中的“历史性转变”对应的标志性事件。(10分)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奇迹”的核心因素是什么。(2分)
(3)立足“中国奇迹”核心因素角度,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历史启示。(2分)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据材料,指出上述成果主要集中在哪两大领域?(4分)
(2)从上图所示两大领域的成果中各选一例,分别列出一位对这一成果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并从中国影响世界的角度阐述这一成果的重大意义。(8分)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八年级历史试题评分参考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A 2.C 3.B 4.A 5.D 6.D
7.C 8.C 9.A 10.B 11.D 12.B
二、非选择题。(13题10分,14题14分,15题12分,共36分)
13. (10分)
(1)近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使命是实现振兴中华(或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评分说明:意思相近即可,2分)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坚持对外开放;实事求是,总结正反经验。(评分说明:答出其中两点且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每点2分,共4分)
(3)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实行改革开放;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评分说明:答出其中两点且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每点2分,共4分)
14. (14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分)三大改造完成;(2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分)中共十四大召开;(2分)十一届三中全会(或经济特区的建立)。(2分)
(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分)
(3)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把中国带入一个繁荣富强的现代化国家;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发挥决定作用;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等均可。(评分说明:答出其中一点且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
15. (12分)
(1)外交。(2分)科技。(2分)
(2)外交举例: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2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评分说明:意思相近即可,2分)
科技举例:
培育出新型杂交水稻:袁隆平。(2分)中国的杂交水稻被推广到许多国家和地区,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评分说明:意思相近即可,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