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生态和谐新景观 教案 (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生态和谐新景观 教案 (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岭南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5-07-17 18:30: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生态和谐新景观》教案
学科 美术 年级册别 七年级上册 共1课时
教材 岭南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生态和谐新景观》是岭南版七年级上册的内容,它聚焦现代景观艺术设计。教材介绍了现代景观设计的风格、设计理念及不同案例,能让学生了解景观设计与多学科的融合,培养学生对景观艺术的审美和创新能力。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美术基础和审美能力,但对现代景观艺术设计了解较少。他们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喜欢探索新事物。不过,在理解抽象的设计理念和复杂的生态关系上可能存在困难。教学中可结合实例和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突破障碍。
课时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1. 能够感知现代景观艺术设计中生态、艺术、人文、科技融合之美。
2. 体会不同风格现代景观的独特审美价值。
艺术表现
1. 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描述现代景观的设计特点和风格。
2. 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代景观设计案例。
创意实践
1. 能提出具有创新性的现代景观设计思路。
2. 初步具备将生态和谐理念融入景观设计的能力。
文化理解
1. 理解现代景观设计中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2. 认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掌握现代生态和谐新景观的设计理念,如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等。
2. 了解绿色建筑与城市绿化、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3. 理解现代景观设计如何融生态、艺术、人文、科技于一体。
难点
1. 深入理解生态和谐新景观的内涵,并将其运用到实际设计思考中。
2. 分析现代景观设计与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关系及传承创新。
3. 提出具有可行性和创新性的现代景观设计方案。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知导入 介绍现代景观艺术设计
(1) 向学生讲解现代景观艺术设计是一门新兴的综合学科,它建立在人文、艺术、自然学科的基础之上。例如,在一些大型城市公园的设计中,会考虑到周边居民的活动需求(人文因素),运用各种艺术手法进行景观布局(艺术因素),同时结合当地的自然地形和生态环境(自然因素)。
(2) 强调现代景观艺术设计通过构建充满人文精神的生态空间,体现现代城市文明发展形态。比如,一些城市的广场设计,不仅有美丽的景观,还设置了休闲设施和文化展示区,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3) 展示一些现代景观艺术设计的优秀案例图片,如新加坡的滨海湾花园,它将科技与自然完美结合,打造出独特的生态景观。
(4)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问学生对这些景观的初步印象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生态和谐新景观,让学生了解本节课将探讨学习现代景观艺术设计的风格。
(6) 再次强调现代景观艺术设计的综合性和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后续的学习。
(7) 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大致内容,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的学习框架。
(8) 提醒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关注景观设计中的生态、艺术、人文等元素。 1. 认真聆听教师讲解。
2. 观察教师展示的图片。
3. 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
4.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 参与度:☆☆☆
表达能力:☆☆☆
观察能力:☆☆☆
设计意图 通过介绍现代景观艺术设计和展示案例,让学生对该领域有初步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思考交流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
(1) 提出问题:“如何理解生态和谐新景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说说自身的理解。
(2) 巡视各小组讨论情况,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
(3) 提出第二个问题:“现代景观建设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和谐共生设计?”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提醒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要结合之前看到的案例和生活中的实际景观。
(5) 邀请部分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6) 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肯定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合理观点,同时补充和完善学生的回答。
(7) 再次强调生态和谐新景观的重要性和设计的多方面性。
(8) 鼓励学生在后续学习中继续深入思考这些问题。 1. 分组进行讨论。
2. 积极参与小组交流。
3. 推选代表发言。
4. 聆听教师点评。
评价任务 讨论参与度:☆☆☆
观点合理性:☆☆☆
表达准确性:☆☆☆
设计意图 通过思考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交流能力,让学生初步思考生态和谐新景观的设计方向。
新知讲解 活动一:创新设计理念讲解 讲解生态优先理念
(1) 向学生解释现代化景观设计应当以生态为核心,保护自然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例如,在湿地景观设计中,要保护湿地的生态系统,为鸟类和其他生物提供栖息地。
(2) 展示一些以生态优先为设计理念的景观案例图片,如一些自然保护区的景观设计,让学生观察这些景观中是如何保护自然环境和促进生物多样性的。
(3)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采取的具体措施,如保留原有植被、设置生态廊道等。
(4) 提问学生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体现生态优先理念的景观。
(5) 总结生态优先理念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和具体应用方式。
(6) 强调生态优先是现代景观设计的基础和核心。
(7) 鼓励学生在自己的设计中也要优先考虑生态因素。
(8) 提醒学生要关注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性。
讲解可持续发展理念
(1) 说明结合现代技术手段,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景观,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比如,利用太阳能板为景观照明提供能源,采用雨水收集系统进行灌溉。
(2) 展示相关案例图片,如一些绿色建筑的景观设计,介绍其中运用的可持续发展技术。
(3)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技术如何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4) 提问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理解和看法。
(5) 总结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和意义。
(6) 强调可持续发展是现代景观设计的必然趋势。
(7) 鼓励学生在设计中尝试运用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和方法。
(8) 提醒学生要考虑景观的长期效益和环境影响。 1. 认真聆听教师讲解。
2. 观察教师展示的图片。
3. 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
4. 思考相关设计理念。
评价任务 理解程度:☆☆☆
分析能力:☆☆☆
参与积极性:☆☆☆
设计意图 通过详细讲解创新设计理念,让学生掌握现代景观设计的重要理念,为后续学习和实践打下基础。
新知讲解 活动二:绿色建筑与城市绿化讲解 讲解生态建筑
(1) 向学生介绍采用绿色建筑技术,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降低能耗排放,打造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建筑。例如,一些采用节能材料和智能控制系统的建筑。
(2) 展示生态建筑的案例图片,如德国的被动式房屋,介绍其采用的绿色建筑技术和节能效果。
(3)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建筑是如何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如建筑的朝向、外观设计等。
(4) 提问学生对生态建筑的优点和意义的理解。
(5) 总结生态建筑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作用和价值。
(6) 强调生态建筑是实现生态和谐新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7) 鼓励学生在设计中考虑采用生态建筑技术。
(8) 提醒学生要关注建筑与周边环境的融合。
讲解城市绿化
(1) 说明加强城市绿地建设,增加植被覆盖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景观品质。比如,建设城市公园、街头绿地等。
(2) 展示城市绿化的案例图片,如新加坡的花园城市建设,介绍其城市绿化的成果和经验。
(3) 引导学生分析城市绿化对城市生态环境和景观品质的影响。
(4) 提问学生在自己生活的城市中对城市绿化的感受和建议。
(5) 总结城市绿化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6) 强调城市绿化是提升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7)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城市绿化活动。
(8) 提醒学生要爱护城市绿化成果。 1. 认真聆听教师讲解。
2. 观察教师展示的图片。
3. 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
4. 思考相关设计内容。
评价任务 知识掌握:☆☆☆
分析能力:☆☆☆
参与度:☆☆☆
设计意图 让学生了解绿色建筑与城市绿化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新知讲解 活动三: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讲解 讲解生态保护理念
(1) 强调加强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维护生态平衡。例如,在一些自然保护区的景观设计中,要严格保护珍稀植物和动物的栖息地。
(2) 展示相关案例图片,如大熊猫栖息地的景观设计,介绍其中采取的生态保护措施。
(3)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措施如何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物种。
(4) 提问学生对生态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
(5) 总结生态保护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意义和具体做法。
(6) 强调生态保护是现代景观设计的社会责任。
(7) 鼓励学生在设计中也要考虑生态保护因素。
(8) 提醒学生要尊重自然和生命。
讲解文化传承理念
(1) 说明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借鉴传统建筑与景观设计理念,融入现代化景观中,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并存。比如,在一些历史文化名城的景观设计中,会保留和修复古建筑,同时融入现代元素。
(2) 展示相关案例图片,如苏州博物馆,介绍其如何借鉴传统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同时融入现代建筑技术。
(3)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是如何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
(4) 提问学生对文化传承的理解和看法。
(5) 总结文化传承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价值和方法。
(6) 强调文化传承是现代景观设计的灵魂和特色。
(7) 鼓励学生在设计中挖掘和运用当地的历史文化元素。
(8) 提醒学生要注重文化的内涵和表达。 1. 认真聆听教师讲解。
2. 观察教师展示的图片。
3. 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
4. 思考相关文化内涵。
评价任务 理解深度:☆☆☆
思考能力:☆☆☆
文化意识:☆☆☆
设计意图 使学生明白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艺术欣赏 对比苏州博物馆与传统苏州园林
(1) 展示苏州博物馆和传统苏州园林的图片,让学生观察两者的外观和布局特点。
(2) 引导学生对比两者的异同点,如建筑风格、空间布局、景观元素等。
(3) 提问学生对两者的感受和喜好。
(4) 讲解苏州博物馆是如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融入传统苏州园林的元素,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5) 分析现代景观设计是如何融生态、艺术、人文、科技于一体的,以苏州博物馆为例进行说明。
(6) 总结现代景观设计与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关系,强调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
(7) 鼓励学生在欣赏景观时要从多个角度去观察和思考。
(8) 提醒学生要学习传统园林艺术中的优秀设计理念和方法。 1. 观察图片。
2. 对比两者异同。
3. 回答教师问题。
4. 思考现代景观设计特点。
评价任务 观察能力:☆☆☆
分析能力:☆☆☆
审美能力:☆☆☆
设计意图 通过对比欣赏,让学生理解现代景观设计与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审美和分析能力。
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
1. 搜集1 - 2个现代生态和谐新景观的资料,分析其设计理念及如何实现和谐共生。
2. 用文字描述自己印象深刻的一个景观,并分析其优点和不足。
3. 绘制一幅简单的现代景观设计草图,体现生态和谐理念。
拓展作业
1. 与同学合作,设计一个校园景观改造方案,运用所学的设计理念。
2. 调查当地的一个景观项目,了解其设计过程和实施情况,并撰写调查报告。
3. 尝试用电脑软件制作一个简单的景观设计模型。
板书设计
生态和谐新景观
一、创新设计理念
1. 生态优先
2. 可持续发展
二、绿色建筑与城市绿化
1. 生态建筑
2. 城市绿化
三、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
1. 生态保护
2. 文化传承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情境探究法和合作探究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参与度较高。在思考交流环节,学生积极发言,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观点。
2. 结合大量实际案例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抽象的设计理念和复杂的生态关系。例如,在讲解生态优先理念时,通过湿地景观设计案例,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3. 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在艺术欣赏环节,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分析景观的特点和价值。
不足之处
1. 在教学过程中,对一些基础较弱的学生关注不够,导致部分学生在理解一些复杂的设计理念时存在困难。
2. 实践练习环节时间安排不够充裕,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完成高质量的设计作品。
3. 教学评价方式较为单一,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缺乏学生自评和互评。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