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专项培优 语法知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24秋 甘井子区期末)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书法是汉字的书写形式,汉字是书法的载体。②汉字,承载着文明的曙光,穿越了一个又一个朝代,穿越了漫漫长夜,走到了我们面前。③汉字五千年了,它依然年轻,在当今世界,独树一帜。④汉字,是华夏文明的原始基因,也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根。⑤如果说书法是汉字的舞姿,那么它摇曳的是书法家的心性,也是时代的精神气象。
A.第②句中的“漫漫”是形容词,第③句中的“年轻”是动词。
B.第③句和第⑤句中的“它”指代的内容都是汉字。
C.第③句中的“独树一帜”是褒义词,赞美了汉字的独特魅力。
D.第④句中“华夏文明的原始基因”和“中国文化的根”可以调换位置。
2.(2024秋 瓦房店市期末)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②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③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④不久,布谷鸟也来了。⑤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⑥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⑦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⑧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A.文中加点词语“萌发”“翩然”都是动词,“炎热”是形容词。
B.句①中的“沉睡”和“苏醒”是一组反义词,从词语感彩上看,它们都是中性词。
C.句⑤中的“这”是代词,指代的内容是“立春过后”。
D.句⑧是病句,修改方法是把“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中的“的景象”删掉。
3.(2024秋 铁岭期末)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忙碌”“苍白”“弯曲”“那么”都是形容词。
B.“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这句话中的“能”是动词。
C.“一时”和“第二遍”都是表示确数的数量词。
D.“《西游记》之优长,我以为尚不在它的想象的瑰奇,而在它所写的神仙精怪都是那么富有人情味”此句中的“瑰奇”和“精怪”都是形容词。
4.(2024秋 沾化区期末)加点字或者词语在句中不是动词的一项是( )
A.当我能正确的拼写这个词语时,我自豪极了。
B.沙利文老师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
C.我对他的思念又增加了不少。
D.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的驾驶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向对岸驶去。
5.(2024秋 营口期末)选出对下面一段话从语法角度表述有误的一项( )
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那么,这放弃与坚持之间,我们该如何抉择呢?我想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一套标准。但我们应该看到在各个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人们,无不是在求索路上不畏艰辛执着前行的勇士。他们的成功告诉我们:只有克服一切阻力,与执着同行,就能在前进的路上勇往直前,一路高歌。
A.“能”“克服”都是动词;“我们”“这”是代词。
B.“放弃”和“坚持”是反义词。
C.这段话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方法。
D.划线句子中把“就”改为“才”更恰当。
6.(2024秋 岳阳县期末)下列有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词性上看,“清楚”“宽阔”是形容词;从感彩上看,“精致”“见异思迁”是褒义词。
B.古代的称谓是很有讲究的,“尊君”是称自己的父亲,“垂询”是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
C.《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儒家代表著作,战国末期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
D.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诫子书》是他劝勉儿子的一封家书。
7.(2024秋 鹤城区期末)下列选项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词性判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当我最后能正确地拼写这个词时,我自豪极了。
A.动词 代词 形容词 B.动词 数词 动词
C.副词 数词 动词 D.副词 代词 形容词
8.(2024秋 秦安县校级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学期认真阅读了《西游记》”中,“这”和“我”都是代词。
B.“这学期认真阅读了《西游记》”中,“学期”和“认真”都是名词。
C.“我读着取经路上一个个怪dàn不经的画面”中,“一个”不是数量词。
D.“我读着取经路上一个个怪dàn不经的画面”中,“怪dàn不经”是贬义词。
9.(2024秋 潍坊期末)下列对文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突然,我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然后踩到了底部凌乱的岩石,扑进了爸爸强壮的臂弯里,抽噎了一下,然后令人惊讶的是,我有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A.从感彩看,“惊讶”是中性词,“骄傲”是褒义词。
B.“底部”“感觉”是名词,“凌乱”“强壮”是形容词。
C.“向下”和“抽噎了一下”的“下”都是方位词。
D.“迈”“踩”“扑”是动词,“我”是代词。
10.(2024秋 莱西市期末)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词性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爸爸说我是全家的希望”句中加点的词依次是动词、名词。
B.“我非常想知道,这次旅行的目的地在哪儿”句中加点词都是代词
C.“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中国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厚重的文化内涵”句中加点词依次是动词、形容词。
D.“他打算明天去青岛”和“我真的还不清楚他的打算”中两个“打算”,都是动词。
11.(2024秋 环翠区期末)阅读下面的文段,选择表述错误的一项( )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A.“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加点字“他”“是”“高明”的词性分别为代词、动词、形容词)。
B.“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一班”意思是一些、一群)。
C.“鄙薄技术工作”中“鄙薄”的意思是轻视,和“鄙见”一词的意思相近,轻视自己的见解。
D.“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横线□处的标点符号正确)。
12.(2024秋 绥中县期末)结合文段语境,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A.文段中多次出现的“以”“对”都是动词。
B.“高明”“极好”都是形容词,“八路”“一个”都是数量词。
C.“一班”与“一个”和“不足道”与“无出路”是两组反义词。
D.“精益求精”是褒义词,“见异思迁”是中性词。
13.(2024秋 威海期末)下面的词语,从词性上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吨
②懒惰
③他们
④嘲笑
⑤蜷伏
⑥柠檬
⑦怎样
⑧拖把
⑨善良
⑩啄食
A.①③⑦/②⑨/④⑩/⑤⑥⑧ B.①②⑨/③⑦/④⑤⑩/⑥⑧
C.①/②③⑨/⑦/④⑤⑩/⑥⑧ D.①/②⑨/③⑦/④⑤⑩/⑥⑧
14.(2024秋 辽宁期末)下列各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种子在这块土地上的生活并不那么顺利,周围的各种杂草都嘲笑它,排挤它是一粒平凡的种子。②从此,它变得沉默,只有它知道,它在默默地赚取土壤中的养料。③不久,它从泥土里探出了小脑袋,渐渐地变成了嫩芽。④当阳光洒在身上时,它更坚定了心中的信念要开出一朵鲜艳的花。
A.句①中加点的“这”“是”“一粒”依次是代词、动词、数量词。
B.句③中的“变成”是动词,句④中的“阳光”“鲜艳”依次是名词、形容词。
C.“它经受着黑暗的恐惧,暴雨的侵袭,它依然努力地生长着。”这句话接在句①后。
D.句②是病句,修改方法是把“赚取”改为“汲取”。
15.(2024秋 兴隆台区期末)下列各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鲁迅的作品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安宁静谧、绮丽、美好、真切、动人的江南水乡画面,其中充满了作者对绍兴家乡风物人情的眷恋和热爱。②在这富有情趣的佳作中,朴实的人们过着怡然自得的生活,远离了硝烟,天那么蓝,水那么清澈,一切是那么的和谐。③如果我们置身其中,一定会被这份恬静所吸引。④魏晋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找着世外桃源。⑤这样的江南水乡难道就是传说中的桃源吗?
A.文中的“静谧”“朴实”“清澈”都是形容词。
B.文中的“描绘”“充满”“远离”都是动词。
C.文中的“一幅”和“一切”是数量词,“这样”和“那么”是代词。
D.句⑤是病句,修改方法是在“就是”前加“不”。
16.(2024秋 彰武县期末)下列各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只有具备坚定信念的人才能到达那里。②世界上雄奇的景观往往在险要偏远的地方。③在创新的过程中,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不断攀登,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④在艰难险阻面前,“退”是没有出路的,“怯”是难尝胜果的,所以创新者要有愈挫愈勇、知难而上的豪气。
A.文中加点词语“愈挫愈勇”是中性词。
B.文中加点词语“景观”是名词,“陡峭”是动词,“险要”是形容词。
C.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方法是:把“才”改成“就”。
D.文中语句最恰当的排列顺序是②①④③。
17.(2024秋 龙港区期末)下列选项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此后,我生命中有很多时刻,面对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或者一个令人畏惧的情境,当我感到惊慌失措时,我都能够轻松应对——因为我回想起了悬崖上很久以前的那一课。我提醒自己不要看下面遥远的岩石,而是注意相对轻松、容易的第一小步,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直到达成了自己的目标。这个时候,再回头看,就会对自己走过的这段漫漫长路感到惊讶和骄傲。
A.“时刻”“情境”“惊讶”“骄傲”是名词。
B.“提醒”“注意”“迈”“看”是动词。
C.“轻松”“容易”是形容词;“一个”是数量词。
D.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方法是:将“悬崖上很久以前的”改为“很久以前悬崖上的”。
18.(2024秋 鞍山期末)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少年儿童时期是一生中精神成长的关键时期。②儿童阅读作为一种早期的精神体验、心灵体验,能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还能帮助他们认识世界,形成对于人生、对于未来的基本态度和价值观念。③对于少年儿童来说,培养阅读的兴趣、学会阅读的方法、养成阅读的习惯,可以滋养心灵、塑造审美、增加知识储备,因此我们需要更重视阅读对于少年儿童成长成才的价值。④只有让祖国的“花朵”爱读书、读好书,才能在童年时期打下良好的文化根基,灿烂开放,儿童阅读也才是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
A.“祖国”“帮助”“灿烂”三个词语分别是动词、名词、形容词。
B.句②中的“他们”指代的内容是“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
C.“重视儿童阅读,要让孩子们有好书可读。”这句话适合接在句②后。
D.句④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极大地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
19.(2024秋 洮北区期末)下列有关语法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从懵懂到明事,其实只是一桥之隔。这座桥,是父母温厚的爱,就像黑云经过太阳的亲吻也会变成一抹绚丽的彩霞。再笨的小孩儿,有了父母的爱来呵护,也会成长为顶天立地的栋梁。
A.“温厚”“亲吻”“绚丽”是形容词。
B.“二座桥”中的“座”和“一抹绚丽的彩霞”中的“抹”都是量词。
C.“呵护”和“成长”是动词。
D.“温厚的爱”中的“爱”与“我爱祖国”中的“爱”,二者词性不一样。
20.(2024秋 镇赉县期末)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我的手指搓捻着花叶”这句话中,“手指”“花叶”是名词,“搓捻”是动词。
B.“老猎人躲在石岩下,看到一只老虎正要下山。”这句话中第一个“下”是名词,第二个“下”是动词。
C.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学校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的活动。(修改:把句尾“的活动”删去)
D.通过改善交通条件,挖掘沈阳地方特色,增设旅游景点,使沈阳旅游发展再上新台阶。(修改:可删去“通过”或“使”)
期末专项培优 语法知识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24秋 甘井子区期末)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书法是汉字的书写形式,汉字是书法的载体。②汉字,承载着文明的曙光,穿越了一个又一个朝代,穿越了漫漫长夜,走到了我们面前。③汉字五千年了,它依然年轻,在当今世界,独树一帜。④汉字,是华夏文明的原始基因,也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根。⑤如果说书法是汉字的舞姿,那么它摇曳的是书法家的心性,也是时代的精神气象。
A.第②句中的“漫漫”是形容词,第③句中的“年轻”是动词。
B.第③句和第⑤句中的“它”指代的内容都是汉字。
C.第③句中的“独树一帜”是褒义词,赞美了汉字的独特魅力。
D.第④句中“华夏文明的原始基因”和“中国文化的根”可以调换位置。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词性的判断。
【解答】A.有误,第③句中的“年轻”是形容词;
B.有误,第⑤句中的“它”指代的内容都是书法;
C.正确;
D.有误,“华夏文明的原始基因”和“中国文化的根”不能调换位置。
故选:C。
2.(2024秋 瓦房店市期末)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②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③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④不久,布谷鸟也来了。⑤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⑥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⑦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⑧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A.文中加点词语“萌发”“翩然”都是动词,“炎热”是形容词。
B.句①中的“沉睡”和“苏醒”是一组反义词,从词语感彩上看,它们都是中性词。
C.句⑤中的“这”是代词,指代的内容是“立春过后”。
D.句⑧是病句,修改方法是把“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中的“的景象”删掉。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法知识的辨析能力。结合自己积累的知识解答即可。
【解答】A.有误,“翩然”是副词,不是动词。
B.正确。
C.有误,“这”指代的内容是“炎热的夏季”。
D.有误,这个句子没有语病。
故选:B。
3.(2024秋 铁岭期末)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忙碌”“苍白”“弯曲”“那么”都是形容词。
B.“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这句话中的“能”是动词。
C.“一时”和“第二遍”都是表示确数的数量词。
D.“《西游记》之优长,我以为尚不在它的想象的瑰奇,而在它所写的神仙精怪都是那么富有人情味”此句中的“瑰奇”和“精怪”都是形容词。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词性的判断。认真阅读题干结合自己所学知识作答。
【解答】A.有误,“那么”是个副词。
B.正确。
C.有误,“一时”是表示短暂时间的副词。
D.有误,“精怪”是名词。
故选:B。
4.(2024秋 沾化区期末)加点字或者词语在句中不是动词的一项是( )
A.当我能正确的拼写这个词语时,我自豪极了。
B.沙利文老师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
C.我对他的思念又增加了不少。
D.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的驾驶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向对岸驶去。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词性的判断。
【解答】ABC.正确;
D.有误,紧张:这个词的词性是形容词,它用来形容人的心理或者身体的某种状态。具体来说,它可以描述精神的高度准备状态,也可以描述一种激烈的、紧迫的状态,或者是供应不充分的困难情况。在本句中,它的意思是精神处于高度准备状态;不松弛。所以它是一个形容词。
故选:D。
5.(2024秋 营口期末)选出对下面一段话从语法角度表述有误的一项( )
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那么,这放弃与坚持之间,我们该如何抉择呢?我想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一套标准。但我们应该看到在各个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人们,无不是在求索路上不畏艰辛执着前行的勇士。他们的成功告诉我们:只有克服一切阻力,与执着同行,就能在前进的路上勇往直前,一路高歌。
A.“能”“克服”都是动词;“我们”“这”是代词。
B.“放弃”和“坚持”是反义词。
C.这段话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方法。
D.划线句子中把“就”改为“才”更恰当。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词性、反义词、修辞手法、修改病句、关联词语等知识点。
【解答】ABD.正确。
C.有误,这段话中“我们该如何抉择呢?”是问句,后文给予回答,所以是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故选:C。
6.(2024秋 岳阳县期末)下列有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词性上看,“清楚”“宽阔”是形容词;从感彩上看,“精致”“见异思迁”是褒义词。
B.古代的称谓是很有讲究的,“尊君”是称自己的父亲,“垂询”是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
C.《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儒家代表著作,战国末期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
D.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诫子书》是他劝勉儿子的一封家书。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词性、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认真阅读题干中每一个选项,结合自己所学作答。
【解答】A.有误,“见异思迁”是贬义词;
B.有误,“尊君”是对对方父亲的尊称;
C.有误,《吕氏春秋》是杂家著作,不是儒家代表著作;
D.正确。
故选:D。
7.(2024秋 鹤城区期末)下列选项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词性判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当我最后能正确地拼写这个词时,我自豪极了。
A.动词 代词 形容词 B.动词 数词 动词
C.副词 数词 动词 D.副词 代词 形容词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性的辨析。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解答即可。
【解答】能:表示具备某种能力,是动词。
这:指示代词,指称比较近的人或事物。
自豪:因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集体、个人取得成就等而激发出来的荣耀感,是形容词。
故选:A。
8.(2024秋 秦安县校级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学期认真阅读了《西游记》”中,“这”和“我”都是代词。
B.“这学期认真阅读了《西游记》”中,“学期”和“认真”都是名词。
C.“我读着取经路上一个个怪dàn不经的画面”中,“一个”不是数量词。
D.“我读着取经路上一个个怪dàn不经的画面”中,“怪dàn不经”是贬义词。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性及词语的感彩的辨析能力。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解答即可。
【解答】A.正确。
B.有误,“认真”不是名词,是副词。
C.有误,“一个”是数量词。
D.有误,“怪dàn不经”是中性词,不是贬义词。
故选:A。
9.(2024秋 潍坊期末)下列对文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突然,我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然后踩到了底部凌乱的岩石,扑进了爸爸强壮的臂弯里,抽噎了一下,然后令人惊讶的是,我有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A.从感彩看,“惊讶”是中性词,“骄傲”是褒义词。
B.“底部”“感觉”是名词,“凌乱”“强壮”是形容词。
C.“向下”和“抽噎了一下”的“下”都是方位词。
D.“迈”“踩”“扑”是动词,“我”是代词。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词性的辨析。
【解答】ABD.正确;
C.有误,“抽噎了一下”的“下”不是方位词,是量词;
故选:C。
10.(2024秋 莱西市期末)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词性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爸爸说我是全家的希望”句中加点的词依次是动词、名词。
B.“我非常想知道,这次旅行的目的地在哪儿”句中加点词都是代词
C.“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中国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厚重的文化内涵”句中加点词依次是动词、形容词。
D.“他打算明天去青岛”和“我真的还不清楚他的打算”中两个“打算”,都是动词。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性的辨析能力。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解答即可。
【解答】ABC.正确。
D.有误,第一个“打算”是动词,第二个“打算”是名词。
故选:D。
11.(2024秋 环翠区期末)阅读下面的文段,选择表述错误的一项( )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A.“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加点字“他”“是”“高明”的词性分别为代词、动词、形容词)。
B.“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一班”意思是一些、一群)。
C.“鄙薄技术工作”中“鄙薄”的意思是轻视,和“鄙见”一词的意思相近,轻视自己的见解。
D.“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横线□处的标点符号正确)。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语法知识。
【解答】ABD.正确;
C.有误,鄙薄:浅陋微薄,一般指轻视;看不起他人。鄙见:谦辞,称自己的见解粗俗浅薄。
故选:C。
12.(2024秋 绥中县期末)结合文段语境,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A.文段中多次出现的“以”“对”都是动词。
B.“高明”“极好”都是形容词,“八路”“一个”都是数量词。
C.“一班”与“一个”和“不足道”与“无出路”是两组反义词。
D.“精益求精”是褒义词,“见异思迁”是中性词。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词性辨析。
【解答】A.有误,“以”“对”都是介词,不是动词;
B.正确;
C.有误,“一班”与“一个”都是表数量的词,它们不是反义词;“不足道”的意思是不值得称道,不值一谈。“无出路”指没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它们不是反义词。
D.有误,“见异思迁”的意思是:看到别的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指主意不坚定,喜爱不专一,是贬义词。
故选:B。
13.(2024秋 威海期末)下面的词语,从词性上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吨
②懒惰
③他们
④嘲笑
⑤蜷伏
⑥柠檬
⑦怎样
⑧拖把
⑨善良
⑩啄食
A.①③⑦/②⑨/④⑩/⑤⑥⑧ B.①②⑨/③⑦/④⑤⑩/⑥⑧
C.①/②③⑨/⑦/④⑤⑩/⑥⑧ D.①/②⑨/③⑦/④⑤⑩/⑥⑧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词性。根据积累作答。
【解答】①数量词;②形容词;③代词;④动词;⑤动词;⑥名词;⑦代词;⑧名词;⑨形容词;⑩动词。据此分析可知,D项正确。
故选:D。
14.(2024秋 辽宁期末)下列各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种子在这块土地上的生活并不那么顺利,周围的各种杂草都嘲笑它,排挤它是一粒平凡的种子。②从此,它变得沉默,只有它知道,它在默默地赚取土壤中的养料。③不久,它从泥土里探出了小脑袋,渐渐地变成了嫩芽。④当阳光洒在身上时,它更坚定了心中的信念要开出一朵鲜艳的花。
A.句①中加点的“这”“是”“一粒”依次是代词、动词、数量词。
B.句③中的“变成”是动词,句④中的“阳光”“鲜艳”依次是名词、形容词。
C.“它经受着黑暗的恐惧,暴雨的侵袭,它依然努力地生长着。”这句话接在句①后。
D.句②是病句,修改方法是把“赚取”改为“汲取”。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词性、病句和句子衔接。
【解答】ABD.正确。
C.有误,这句话接在句②后。
故选:C。
15.(2024秋 兴隆台区期末)下列各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鲁迅的作品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安宁静谧、绮丽、美好、真切、动人的江南水乡画面,其中充满了作者对绍兴家乡风物人情的眷恋和热爱。②在这富有情趣的佳作中,朴实的人们过着怡然自得的生活,远离了硝烟,天那么蓝,水那么清澈,一切是那么的和谐。③如果我们置身其中,一定会被这份恬静所吸引。④魏晋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找着世外桃源。⑤这样的江南水乡难道就是传说中的桃源吗?
A.文中的“静谧”“朴实”“清澈”都是形容词。
B.文中的“描绘”“充满”“远离”都是动词。
C.文中的“一幅”和“一切”是数量词,“这样”和“那么”是代词。
D.句⑤是病句,修改方法是在“就是”前加“不”。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语法等知识的辨析。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解答即可。
【解答】ABD.正确;
C.有误,“一切”是副词。
故选:C。
16.(2024秋 彰武县期末)下列各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只有具备坚定信念的人才能到达那里。②世界上雄奇的景观往往在险要偏远的地方。③在创新的过程中,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不断攀登,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④在艰难险阻面前,“退”是没有出路的,“怯”是难尝胜果的,所以创新者要有愈挫愈勇、知难而上的豪气。
A.文中加点词语“愈挫愈勇”是中性词。
B.文中加点词语“景观”是名词,“陡峭”是动词,“险要”是形容词。
C.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方法是:把“才”改成“就”。
D.文中语句最恰当的排列顺序是②①④③。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语法知识积累。
【解答】A.有误,“愈挫愈勇”是褒义词。
B.有误,“陡峭”是形容词。
C.有误,划线句无语病,不需修改,
D.正确。
故选:D。
17.(2024秋 龙港区期末)下列选项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此后,我生命中有很多时刻,面对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或者一个令人畏惧的情境,当我感到惊慌失措时,我都能够轻松应对——因为我回想起了悬崖上很久以前的那一课。我提醒自己不要看下面遥远的岩石,而是注意相对轻松、容易的第一小步,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直到达成了自己的目标。这个时候,再回头看,就会对自己走过的这段漫漫长路感到惊讶和骄傲。
A.“时刻”“情境”“惊讶”“骄傲”是名词。
B.“提醒”“注意”“迈”“看”是动词。
C.“轻松”“容易”是形容词;“一个”是数量词。
D.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方法是:将“悬崖上很久以前的”改为“很久以前悬崖上的”。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词性与病句的辨析。根据平时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结合语段内容具体分析判断。
【解答】A.有误,“惊讶”“骄傲”不是名词,是形容词。
BCD.正确。
故选:A。
18.(2024秋 鞍山期末)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少年儿童时期是一生中精神成长的关键时期。②儿童阅读作为一种早期的精神体验、心灵体验,能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还能帮助他们认识世界,形成对于人生、对于未来的基本态度和价值观念。③对于少年儿童来说,培养阅读的兴趣、学会阅读的方法、养成阅读的习惯,可以滋养心灵、塑造审美、增加知识储备,因此我们需要更重视阅读对于少年儿童成长成才的价值。④只有让祖国的“花朵”爱读书、读好书,才能在童年时期打下良好的文化根基,灿烂开放,儿童阅读也才是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
A.“祖国”“帮助”“灿烂”三个词语分别是动词、名词、形容词。
B.句②中的“他们”指代的内容是“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
C.“重视儿童阅读,要让孩子们有好书可读。”这句话适合接在句②后。
D.句④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极大地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词性、修辞和句子衔接。
【解答】A.有误,“祖国”是名词,“帮助”是动词。
B.有误,“他们”是儿童。
C.有误,这句话应该接在①后面。
D.正确。
故选:D。
19.(2024秋 洮北区期末)下列有关语法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从懵懂到明事,其实只是一桥之隔。这座桥,是父母温厚的爱,就像黑云经过太阳的亲吻也会变成一抹绚丽的彩霞。再笨的小孩儿,有了父母的爱来呵护,也会成长为顶天立地的栋梁。
A.“温厚”“亲吻”“绚丽”是形容词。
B.“二座桥”中的“座”和“一抹绚丽的彩霞”中的“抹”都是量词。
C.“呵护”和“成长”是动词。
D.“温厚的爱”中的“爱”与“我爱祖国”中的“爱”,二者词性不一样。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词性的判断。根据各类词性的特点,结合句子内容分析判断。
【解答】A.有误,“温厚”“绚丽”是形容词,“亲吻”是动词;
BCD.正确。
故选:A。
20.(2024秋 镇赉县期末)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我的手指搓捻着花叶”这句话中,“手指”“花叶”是名词,“搓捻”是动词。
B.“老猎人躲在石岩下,看到一只老虎正要下山。”这句话中第一个“下”是名词,第二个“下”是动词。
C.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学校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的活动。(修改:把句尾“的活动”删去)
D.通过改善交通条件,挖掘沈阳地方特色,增设旅游景点,使沈阳旅游发展再上新台阶。(修改:可删去“通过”或“使”)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语法知识。
【解答】ABD.正确;
C.有误,不能把句尾“的活动”删去。
故选: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