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第1课时 地球的自转
基础巩固练
评价一 说出地球自转运动的方向、周期
1.关于“坐地日行八万里”解释错误的是( )
A.地球公转
B.地球自转
C.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D.地球自转周期为1天
2.属于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图的是( )
A B C D
评价二 解释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顺应天地的生存法则。据此完成3~4题:
3.“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遵循的规律是( )
A.物影变化 B.四季变换
C.昼夜交替 D.纬度差异
4.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围绕太阳旋转
B.地球本身不发光
C.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自转
D.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
能力提升练
5.临沂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操场做“立竿见影”的实验(如右图),以此观察一天中太阳方位的变化。下列装置是利用“立竿见影”实验原理制作的是( )
A.浑天仪 B.司南
C.日晷 D.鲁班尺
济南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校园中树影的变化进行了观察,以此来探究地球的运动。如图示意一天中树影的变化。读图,完成6~7题:
6.同学们对一天中树影变化与太阳照射进行记录,与事实相符的是( )
A.树影先变长后变短
B.正午时刻树影在正南
C.太阳的位置顺序为①→②→③
D.树影的变化顺序为a→b→c
7.与一天中树影的变化相关的是( )
A.地球公转 B.地球自转
C.气温变化 D.季节变换
8.某中学老师在地理课堂上组织同学们进行“演示地球自转”的实验,请你一起参与吧!
准备阶段:
(1)将教室的窗帘拉上,用手电筒的光代表太阳光,从侧面照射在地球仪上。由于地球是一个 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2)请在图中画出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并将夜半球涂上阴影。
演示阶段:
(3)将地球仪自西向东拨动,模拟地球自转。我们可以观察到:地球自转过程中,观察点不同,旋转方向也有所不同。从北极上空看,呈 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 时针方向。
(4)选择地球仪上某一地点(比如A地)进行观察。我们可以看到:随着地球自转,A地一会儿是白天,一会儿是黑夜。说明地球自转会产生 现象。
(5)选择地球仪上的两点进行观察(比如A地和B地)。我们可以看到:A、B两地中,先日落的是 (A或B)地。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第1课时 地球的自转
基础巩固练
评价一 说出地球自转运动的方向、周期
1.关于“坐地日行八万里”解释错误的是(A)
A.地球公转
B.地球自转
C.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D.地球自转周期为1天
2.属于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图的是(B)
A B C D
评价二 解释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顺应天地的生存法则。据此完成3~4题:
3.“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遵循的规律是(C)
A.物影变化 B.四季变换
C.昼夜交替 D.纬度差异
4.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C)
A.地球围绕太阳旋转
B.地球本身不发光
C.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自转
D.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
能力提升练
5.临沂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操场做“立竿见影”的实验(如右图),以此观察一天中太阳方位的变化。下列装置是利用“立竿见影”实验原理制作的是(C)
A.浑天仪 B.司南
C.日晷 D.鲁班尺
济南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校园中树影的变化进行了观察,以此来探究地球的运动。如图示意一天中树影的变化。读图,完成6~7题:
6.同学们对一天中树影变化与太阳照射进行记录,与事实相符的是(C)
A.树影先变长后变短
B.正午时刻树影在正南
C.太阳的位置顺序为①→②→③
D.树影的变化顺序为a→b→c
7.与一天中树影的变化相关的是(B)
A.地球公转 B.地球自转
C.气温变化 D.季节变换
8.某中学老师在地理课堂上组织同学们进行“演示地球自转”的实验,请你一起参与吧!
准备阶段:
(1)将教室的窗帘拉上,用手电筒的光代表太阳光,从侧面照射在地球仪上。由于地球是一个 不透明 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2)请在图中画出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并将夜半球涂上阴影。
参考答案:画图略。
演示阶段:
(3)将地球仪自西向东拨动,模拟地球自转。我们可以观察到:地球自转过程中,观察点不同,旋转方向也有所不同。从北极上空看,呈 逆 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 顺 时针方向。
(4)选择地球仪上某一地点(比如A地)进行观察。我们可以看到:随着地球自转,A地一会儿是白天,一会儿是黑夜。说明地球自转会产生 昼夜交替 现象。
(5)选择地球仪上的两点进行观察(比如A地和B地)。我们可以看到:A、B两地中,先日落的是 A (A或B)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