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7张PPT)
第一章 地球
地球的运动 第2课时
1.3
学习目标
1 运用地球仪或软件,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说出地球的公转方向、周期。
2 结合实例,说出地球公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1.3 地球的运动 第1课时
地球的自转
回顾旧知
中心 方向 周期 现象(意义)
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
一天
昼夜更替
地方时
地球的自转使得我们形成了规律的日常作息,但还有诸如以下现象又是怎么回事呢?
南极洲的年平均气温为:
零下25℃
海南三亚的年平均气温为:
25℃~31 ℃
有时……
有时……
有些地方……
同在一个星球,为什么会这样?
01-
地球的公传
公转的特征
阅读课本23页,完成表格。
定义
中心
方向
周期
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运动
太阳
自西向东
约一年
在图中分别标出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
轨道形状:
角度:
指向:
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北极指向北极星附近
地轴倾斜角度为23.5°
轨道呈椭圆形
基本特征
23.5°
地轴是倾斜的是因为地球本身是倾斜的
1、公转的特征
02-
公转的意义
地球总是斜着身子围绕太阳公转,而且地轴的
倾斜方向保持不变。
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表面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就不同,即不同时间,地面获得太阳光热多少不同,便形成了四季。
1、四季变化
地球总是斜着身子围绕太阳公转,而且地轴的 倾斜方向保持不变。
(1)在暗室里,选择合适光源照射地球仪,模拟太阳光对地球的照射
(2)自西向东移动地球仪,使地球仪围绕光源缓慢移动,模拟地球公转。在移动地球仪的过程中,保持地轴指向不变
(3)观察同一纬度带接受太阳光照射情况的变化。
活动:演示地球公转,了解季节变化
演示地球公转运动,观察同一纬度地带接受太阳光照射情况的变化。
1.参考以下步骤和图1.24,演示地球公转
观看视频,完成以下问题
1.看右大图,说出什么是太阳直射点
2.看左上小图,说出地球在不同的位置,太阳直射点在哪里?
3.看左下小图,说出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界线在哪里?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
太阳直射点: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呈90°时的点,称为太阳直射点。
√ 太阳斜射的范围广,但地面获得热量较小;太阳直射的范围小,但热量集中,辐射更强。
思考
如果地球是直立的,也就是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夹角是90°,那太阳直射点在哪里?地球上会发生什么变化?
太阳始终直射在赤道
地球上不会出现四季交替
节气 日期 直射纬线 该日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3月21日前后
赤道
6月22日前后
北回
归线
9月23日前后
赤道
12月22日前后
南回
归线
向北
向南
向南
向北
观看地球公转动画,完成右表
仔细观察地球仪,可以发现,南北半球分别有两条纬线是虚线,它们被称为回归线或极圈。为什么有的纬线叫回归线,有的纬线叫极圈呢
原来,每年夏至日,太阳垂直照射在23.5°N,这是太阳光线能够垂直照射的最北位置。此后太阳垂直照射位置向南移。每年冬至日,太阳垂直照射在23.5°S,这是太阳光线能够垂直照射的最南位置。此后太阳垂直照射位置北移。这样23.5°N和23.5°S就成了太阳垂直照射位置“回归”的界线,所以把它们称为回归线。
极昼和极夜是南北极及其附近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一天24小时都是白天,称为极昼;一天24小时都是黑夜称为极夜。66.5°N、66.5°S是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最低纬度,所以把这两条纬线称为极圈。
思与学
地球仪上为什么有的纬线叫回归线,有的纬线叫极圈
四季变化
南半球
北半球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随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直射光线
夏至日,6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随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直射光线
北半球
南半球
北半球获得太阳光热较多,形成夏季
四季变化
南半球
北半球
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随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动。
直射光线
太阳直射赤道时,南北半球分别形成春季和秋季
四季变化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随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南半球
北半球
直射光线
北半球获得太阳光热较少,形成冬季
四季变化
春 分
夏 至
秋 分
冬 至
赤道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第二年 春分
太阳直射在_________到________之间来回移动,这里一年有_____次太阳直射。一年只有一次太阳直射的是_____________,没有太阳直射的是__________。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2
南、北回归线上
回归线以外
2、太阳直射点位置移动
北半球
南
想一想:2024年9月10日第40个教师节时,太阳直射点会位于哪个半球(南/北)?正向哪个方向移动?
66.5°N 北极圈
66.5°S 南极圈
夏至日这一天,66.5°N (北极圈)以北地区,一天24小时都是白昼,产生极昼现象。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______。
夏至日这一天, 66.5°S (南极圈)以南地区,一天24小时都是白昼,产生极夜现象。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______。
长
短
极昼
极夜
3、昼夜长短变化
春分日 3月21日前后
秋分日 9月23日前后
夏至日
6月21日前后
冬至日
12月22日
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全球昼夜平分
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长
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短
3、昼夜长短变化
北京天安门广场国旗的升降时间是根据北京的日出日落时间确定,具体时间是由北京天文台的天文专家专门计算的。早晨,当太阳的上部边缘与天安门广场所见地平线相平时,为升旗时间。日期不同,国旗的升降时间也有所差异。
时间 1.22 2.22 3.22 4.22 5.22 6.22
升旗 07:31 06:58 6:15 05:27 04:54 04:46
降旗 17:21 17:57 18:27 18:59 19:28 19:46
时间 7.22 8.22 9.22 10.22 11.22 12.22
升旗 05:03 05:32 06:01 06:31 07:06 07:32
降旗 19:37 19:02 18:12 17:25 16:53 16:52
白昼渐长,黑夜渐短
白昼渐短,黑夜渐短
思考:根据天安门广场升旗时间你有什么发现?
春分
3·21
昼夜平分
昼夜平分
秋分
9·23
夏至
6·22
昼最长
夜最长
冬至
12·22
昼>夜
昼>夜
昼<夜
昼渐长
夜渐短
夜渐长
昼渐短
以北半球为例
昼<夜
观察:归纳昼夜长短随季节的变化规律
南半球呢?
地球很大,在同一时间里 ,纬度不同的地区,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不同,冷热就有了差别。
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
热带
北温带、南温带
北寒带、南寒带
4、五带划分
自主学习:写出五带的名称以及五带分界线的名称和度数。
A:___________ B:___________ C:___________ D:___________ E:___________
1 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
北寒带
北温带
热带
南温带
南寒带
南极圈
南回归线
北回归线
北极圈
有太阳直射现象
既无太阳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现象
有极昼极夜现象
终年炎热
四季分明
终年严寒
四季分明
终年严寒
天文特征
气候特征
既无太阳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现象
有极昼极夜现象
五带的划分
五带的天文意义和气候特征
热带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气候终年炎热
温带
春
夏
冬
秋
四季变化比较明显
温带
寒带
气候终年寒冷
热
夏
6、7、8月
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较多
秋
9、10、11月
温度适宜
寒
冬
12、1、2月
温度适宜
春
3、4、5月
四季的划分(北半球)
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较少
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比夏季少,比冬季多
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比夏季少,比冬季多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40 N
日影短
日影长
夏至日
冬至日
正午太阳高度最高影子最短
正午太阳高度最低
影子最长
5、太阳正午太阳高度及影子长短
【知识拓展】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将农耕生产与天文、物候和民俗巧妙结合,确立了24个节令,称为“二十四节气”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思考:
一个月有几个节气,每个节气间隔约多少天?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
比较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时间差异
昼夜交替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动
四季变化
五带划分
昼夜长短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和影子长短
小结:
节气 日期 直射点 昼夜长短变化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完成下表。(以北半球为例)
3月21日前后
赤道
6月22日前后
北回归线
9月23日前后
赤道
12月22日前后
南回归线
昼夜平分
昼最长,夜最短
昼夜平分
昼最短,夜最长
小结: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北半球昼长夜短
北极圈极昼
南半球相反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极夜
南半球相反
太阳直射赤道
全球昼夜等长
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
昼渐长
夜渐短
昼渐短
夜渐长
昼渐短
夜渐长
昼渐长
夜渐短
小结:
1.该广场可能位于( )
A.哈尔滨 B.北京 C.上海 D.海口
2.同学们可能观察到雕像柱的影子( )
A.冬至日正午影长一年中最短 B.每天日落时投向鸡柱的方向
C.一年中会出现两次无影现象 D.一天中的长度不会超过6米
我国某城市广场修建了十二生肖柱,均匀排列成圆形,中间是6米高的雕像柱,生肖鼠位于正北方向(如下图)。一年中大多数日子的正午时刻,雕像柱影子投向鼠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随堂检测
3.“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时,酒泉( )
A.昼夜平分 B.昼长夜短 C.昼短夜长 D.出现极夜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为人类探索太空贡献了中国力量。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在甘肃省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预计将在空间站驻留约6个月,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实验、空间搭载试验和科普教育等活动。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随堂检测
4.“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结束6个月驻留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 )
A.甲乙之间 B.乙丙之间
C.丙丁之间 D.丁甲之间
5.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有利于( )
①推动科技进步②尽快实现星球移民
③提升国民科学素养④认识宇宙环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随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