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专项培优 文学文化常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24秋 费县期末)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代诗人中有“大小李杜”的称呼,“大李杜”指的是李白、杜甫,“小李杜”指的是李商隐、杜牧。
B.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是我国著名的作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受戒》《林家铺子》等是他的代表作品。
C.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同时也是整个魏晋南北朝最杰出的文学家,也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等。
D.《美丽的颜色》是艾芙 居里写的传记文章,出自她的作品《居里夫人传》。本文通过艾芙 居里的视角,形象地描述了居里夫妇发现钋和镭的过程。
2.(2024秋 明水县期末)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脸谱是京剧的一大特点,可以帮助理解剧情。简单来说,红脸代表忠勇;黑脸代表猛智:蓝脸绿脸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代表凶诈;金脸银脸代表神秘。
B.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体白话小说,小说塑造了李逵、鲁智深、武松、吴用、关羽、林冲等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C.抒情散文《白杨礼赞》,运用象征手法,以白杨树这一艺术形象歌颂西北军民朴质、坚强、团结向上的精神和意志。
D.先秦诸子散文产生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主要的著作有《论语》《孟子》《墨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其散文大多文情并茂,极具文采,善用譬喻陈说事理,论辩是非,增强了说服力,而排比、夸张等修辞的大量运用更使文章辞采缤纷。
3.(2024秋 游仙区期末)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1937年,美国作家埃德加 斯诺所著的《红星照耀中国》在英国问世,立即轰动世界。从此,西方人才开始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B.列夫 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学家、思想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 卡列尼娜》《三作家》等。其作品深刻地展现了俄国剧烈的社会变动。
C.《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D.一则新闻可分为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个部分,其中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
4.(2024秋 无棣县期末)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同为新闻作品,课文《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是一则消息,《“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则是一篇新闻特写。
B.律诗是古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根据每句字数可以分为“五律”和“七律”。王维的《使至塞上》和杜牧的《赤壁》分别是“五律”和“七律”。
C.“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的句子主干是“文化是精神命脉”或“文化是命脉”。
D.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
5.(2024秋 兰陵县期末)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名轲,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
B.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现代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品有小说《蚀》三部曲、《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阴阳,古人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愚公移山》一文“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中的“汉阴”指的是汉水的南岸。
6.(2024秋 嘉祥县期末)下列关于名著及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法布尔在《昆虫记》里写道“这位歌唱家不得已抛开自己所做的井,悄然逃走了”,这句中的歌唱家指的是“蝉”。
B.《孟子》一书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其文章以雄辩著称,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
C.《史记》是西汉司马迁编写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有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种体裁,共130篇。这部书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阴,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阳则相反。古代一些地名中,“汉阴”在汉水南岸,“河阳”在黄河北岸,“衡阳”在衡山北面。
7.(2024秋 安定区期末)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和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红红火火过大年”指的是过春节,有燃鞭炮、贴春联、拜年贺喜等活动;正月十五则是闹元旦,有赏花灯、闹年鼓、猜灯谜的传统。
B.《史记》是由西汉司马光编写的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3000多年的历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孟子是儒家学派代表,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他所著的《孟子》,和《论语》《大学》《尚书》一起合称为“四书”。
D.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和唐代韩愈、柳宗元以及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七位散文家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8.(2024秋 滨城区期末)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对联“天气大寒,霜降屋檐成小雪;日光端午,清明水底见重阳”,因其中镶嵌了五个节气名称而妙趣横生。
B.《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它与《大学》《中庸》《国语》合称为“四书”。
C.《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D.《周亚夫军细柳》是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创作的史传文。这篇文章讲述了周亚夫驻扎细柳营时,汉文帝刘邦慰问军队的事。
9.(2024秋 桓台县期末)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古代常用的敬辞和谦辞如今仍在广泛使用,例如请教他人时常说“赐教”、询问别人年龄时常说“贵庚”、发表自己见解时常说“拙见”。
B.列子是道家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对后世哲学、文学、科技、宗教等都有影响。著有《列子》,《愚公移山》选自该书。
C.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陶渊明的《饮酒(其五)》是五言律诗。
D.司马迁、西汉史学家、他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
10.(2024秋 郓城县期末)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古代“簪缨”代指达官显贵:“烽火”借指战事:“征蓬”比喻隐居不仕。
B.出自《列子》的《愚公移山》是一篇带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定毅力。
C.茅盾在散文《白杨礼赞》中运用象征的手法,借白杨树讴歌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抒发了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D.汪曾祺的散文往往选取生活中的细微事物,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平淡自然,却饶有趣味,如《昆明的雨》就是其代表作。
11.(2024秋 科尔沁区期末)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作者是宋代词人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渔家傲,词牌名。
B.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C.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
D.《愚公移山》选自《列子 汤问》这则寓言记叙了一件“改天换地”的事,愚公移山的成功,也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12.(2024秋 鄄城县期末)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B.朱自清的《背影》写了四次“背影”,“背影”凝聚着父爱,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C.孟子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
D.文章中心要明确。茅盾的《白杨礼赞》塑造了不平凡的白杨树形象,赞美了抗日军民的精神和意志。《永久的生命》短小精悍,开篇点题,直接歌颂永久的生命。
13.(2024秋 陵城区期末)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B.建安时期的作品有雄健阳刚、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曹操、曹植是其代表人物。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东汉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
D.阴,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阳则相反。地名中,“江阴”即长江的南岸,“洛阳”即洛水的北面。
14.(2024秋 东昌府区期末)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称“孔孟”,被后世尊称为“亚圣”。《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文章以雄辩著称。
B.“书”“记”“铭”“说”都是古代的文体。“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如《诫子书》《与朱元思书》等。
C.中国古典园林兴起于秦汉,繁荣于唐宋,全盛于明清,是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建筑形式,也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叶圣陶先生认为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D.成语“愚公移山”“重岩叠嶂”“沉鳞竞跃”“奇山异水”分别出自《列子 汤问》《三峡》《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
15.(2024秋 沾化区期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极为常见,运用广泛。消息最大的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
B.“书”古指“书信”,《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陶弘景在这封信中表达了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以及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C.《白杨礼赞》是中国现代作家茅盾的一篇著名散文。文章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歌颂了正在坚持抗日战争的北方农民,及其所代表的我们民族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D.“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这个句子的主语是“赞美”。
16.(2024秋 内乡县期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文学史上的“三苏”是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位列“唐宋八大家”。
B.“桃李”“烽烟”“婵娟”“纨绔”依次指代“学生”“战争”“月亮”“富家子弟”。
C.《与朱元思书》中的“书”是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赎”或“信礼”,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D.“布衣”指平民,中国古代对百姓的称呼还有黎民、庶民、黎庶、殿下、白身、氓等。
17.(2024秋 凉州区校级期末)下列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记承天寺夜游》一文的特点是对仗工整,节奏鲜明;色彩斑斓,动静结合;言简义丰,耐人寻味;情景交融,忘情山水。
B.你提醒小明活动结束后要迅速写一则消息给校报投稿,小明说:“不着急,消息的时效性不强。”
C.《渡荆门送别》是李白的一首五言绝句,首联点题叙事,颔联和颈联分别从静观和动观的视角描写了舟过荆门时所见的奇景。
D.“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四句诗的句子语气分别是陈述、疑问、祈使、感叹。
18.(2024春 滨州期末)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般说来,律诗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应是对仗句。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对后世的传记文学有深远的影响。
C.烽火连三月”中的“烽火”指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借指战事。
D.“丈夫之冠”中的“冠”指行冠礼,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19.(2024秋 邵阳期末)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的“阴阳”可以表示地理方位,“阴”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与“阳”相对。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曾评价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古时男子十八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D.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用特定称谓,如“始龀”指七八岁。
20.(2024秋 泗阳县期末)下列相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列子》是先秦散文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一部很有趣的著作,里面有大量的寓言,如:“歧路亡羊”“詹何钓鱼”“铜雀锁二乔”“九方皋相马”“愚公移山”等。
B.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其中有不少历代传诵的名言警句,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破釜沉舟”出自《史记 项羽世家》,意思是摔碎酒器,凿沉渡船,下定决心不顾一切战斗到底,决不后退,因为留有后路固然稳妥安全,但也容易使人懈怠。
D.《苏武庙》此诗是王维瞻仰苏武庙时所作,“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表露出作者对汉宣帝赐苏武爵关内侯这一做法的赞赏,热情赞扬苏武的民族气节。
期末专项培优 文学文化常识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24秋 费县期末)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代诗人中有“大小李杜”的称呼,“大李杜”指的是李白、杜甫,“小李杜”指的是李商隐、杜牧。
B.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是我国著名的作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受戒》《林家铺子》等是他的代表作品。
C.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同时也是整个魏晋南北朝最杰出的文学家,也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等。
D.《美丽的颜色》是艾芙 居里写的传记文章,出自她的作品《居里夫人传》。本文通过艾芙 居里的视角,形象地描述了居里夫妇发现钋和镭的过程。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解答此类问题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课本学习中做好积累,准确记忆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答题时要注意仔细审题,认真辨析。
【解答】ACD.正确。
B.有误,《受戒》是汪曾祺的作品。
故选:B。
2.(2024秋 明水县期末)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脸谱是京剧的一大特点,可以帮助理解剧情。简单来说,红脸代表忠勇;黑脸代表猛智:蓝脸绿脸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代表凶诈;金脸银脸代表神秘。
B.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体白话小说,小说塑造了李逵、鲁智深、武松、吴用、关羽、林冲等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C.抒情散文《白杨礼赞》,运用象征手法,以白杨树这一艺术形象歌颂西北军民朴质、坚强、团结向上的精神和意志。
D.先秦诸子散文产生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主要的著作有《论语》《孟子》《墨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其散文大多文情并茂,极具文采,善用譬喻陈说事理,论辩是非,增强了说服力,而排比、夸张等修辞的大量运用更使文章辞采缤纷。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解答此类问题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课本学习中做好积累,准确记忆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答题时要注意仔细审题,认真辨析。
【解答】ACD.正确。
B.有误,“关羽”是《三国演义》而非《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
故选:B。
3.(2024秋 游仙区期末)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1937年,美国作家埃德加 斯诺所著的《红星照耀中国》在英国问世,立即轰动世界。从此,西方人才开始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B.列夫 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学家、思想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 卡列尼娜》《三作家》等。其作品深刻地展现了俄国剧烈的社会变动。
C.《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D.一则新闻可分为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个部分,其中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识记文学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好)、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解答】ACD.正确;
B.有误,《三作家》作者是奥地利小说家茨威格。
故选:B。
4.(2024秋 无棣县期末)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同为新闻作品,课文《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是一则消息,《“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则是一篇新闻特写。
B.律诗是古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根据每句字数可以分为“五律”和“七律”。王维的《使至塞上》和杜牧的《赤壁》分别是“五律”和“七律”。
C.“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的句子主干是“文化是精神命脉”或“文化是命脉”。
D.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解答此类问题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课本学习中做好积累,准确记忆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答题时要注意仔细审题,认真辨析。
【解答】ACD.正确。
B.有误,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而非古体诗。《赤壁》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故选:B。
5.(2024秋 兰陵县期末)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名轲,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
B.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现代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品有小说《蚀》三部曲、《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阴阳,古人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愚公移山》一文“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中的“汉阴”指的是汉水的南岸。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解答此类问题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课本学习中做好积累,准确记忆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答题时要注意仔细审题,认真辨析。
【解答】A.有误,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
BCD.正确。
故选:A。
6.(2024秋 嘉祥县期末)下列关于名著及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法布尔在《昆虫记》里写道“这位歌唱家不得已抛开自己所做的井,悄然逃走了”,这句中的歌唱家指的是“蝉”。
B.《孟子》一书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其文章以雄辩著称,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
C.《史记》是西汉司马迁编写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有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种体裁,共130篇。这部书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阴,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阳则相反。古代一些地名中,“汉阴”在汉水南岸,“河阳”在黄河北岸,“衡阳”在衡山北面。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解答此类问题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课本学习中做好积累,准确记忆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答题时要注意仔细审题,认真辨析。
【解答】ABC.正确。
D.有误,阳,山的南面,水的北面。“衡阳”在衡山南面而不是衡山北面。
故选:D。
7.(2024秋 安定区期末)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和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红红火火过大年”指的是过春节,有燃鞭炮、贴春联、拜年贺喜等活动;正月十五则是闹元旦,有赏花灯、闹年鼓、猜灯谜的传统。
B.《史记》是由西汉司马光编写的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3000多年的历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孟子是儒家学派代表,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他所著的《孟子》,和《论语》《大学》《尚书》一起合称为“四书”。
D.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和唐代韩愈、柳宗元以及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七位散文家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与文化常识正误的辨析。根据平时的阅读积累作答。
【解答】A.有误,正月十五是闹“元宵”,元旦在传统节日中是指春节。
B.有误,《史记》是西汉司马迁编写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C.有误,《孟子》和《论语》《大学》《中庸》一起合称为“四书”,“四书”中没有《尚书》。
D.正确。
故选:D。
8.(2024秋 滨城区期末)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对联“天气大寒,霜降屋檐成小雪;日光端午,清明水底见重阳”,因其中镶嵌了五个节气名称而妙趣横生。
B.《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它与《大学》《中庸》《国语》合称为“四书”。
C.《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D.《周亚夫军细柳》是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创作的史传文。这篇文章讲述了周亚夫驻扎细柳营时,汉文帝刘邦慰问军队的事。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解答此类问题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课本学习中做好积累,准确记忆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答题时要注意仔细审题,认真辨析。
【解答】A.有误,上联“大寒”“霜降”“小雪”属于节气;下联“端午”“清明”“重阳”属于传统节日。
B.有误,《孟子》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为“四书”。
C.正确。
D.有误,《周亚夫军细柳》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创作的史传文。该篇讲述了周亚夫驻扎细柳营时,汉文帝刘恒慰问军队的事。
故选:C。
9.(2024秋 桓台县期末)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古代常用的敬辞和谦辞如今仍在广泛使用,例如请教他人时常说“赐教”、询问别人年龄时常说“贵庚”、发表自己见解时常说“拙见”。
B.列子是道家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对后世哲学、文学、科技、宗教等都有影响。著有《列子》,《愚公移山》选自该书。
C.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陶渊明的《饮酒(其五)》是五言律诗。
D.司马迁、西汉史学家、他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解答此类问题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课本学习中做好积累,准确记忆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答题时要注意仔细审题,认真辨析。
【解答】ABD.正确。
C.有误,近体诗是唐代出现的新诗体,包括绝句和律诗,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写于东晋时期,是五言古诗,而不是五言律诗。
故选:C。
10.(2024秋 郓城县期末)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古代“簪缨”代指达官显贵:“烽火”借指战事:“征蓬”比喻隐居不仕。
B.出自《列子》的《愚公移山》是一篇带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定毅力。
C.茅盾在散文《白杨礼赞》中运用象征的手法,借白杨树讴歌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抒发了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D.汪曾祺的散文往往选取生活中的细微事物,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平淡自然,却饶有趣味,如《昆明的雨》就是其代表作。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解答此类问题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课本学习中做好积累,准确记忆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答题时要注意仔细审题,认真辨析。
【解答】A.有误,“征蓬”意思是指飘蓬,比喻飘泊的旅人。
BCD.正确。
故选:A。
11.(2024秋 科尔沁区期末)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作者是宋代词人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渔家傲,词牌名。
B.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C.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
D.《愚公移山》选自《列子 汤问》这则寓言记叙了一件“改天换地”的事,愚公移山的成功,也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解答此类问题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课本学习中做好积累,准确记忆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答题时要注意仔细审题,认真辨析。
【解答】ABD.正确。
C.有误,《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
故选:C。
12.(2024秋 鄄城县期末)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B.朱自清的《背影》写了四次“背影”,“背影”凝聚着父爱,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C.孟子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
D.文章中心要明确。茅盾的《白杨礼赞》塑造了不平凡的白杨树形象,赞美了抗日军民的精神和意志。《永久的生命》短小精悍,开篇点题,直接歌颂永久的生命。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解答此类问题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课本学习中做好积累,准确记忆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答题时要注意仔细审题,认真辨析。
【解答】ABC.正确。
D.有误,《永久的生命》,是近现代著名作家严文井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永久的生命》在写法上,先谈生命的易逝,欲扬先抑;再谈生命的永久,正面展开;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三个层次,条理清晰,章法井然。
故选:D。
13.(2024秋 陵城区期末)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B.建安时期的作品有雄健阳刚、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曹操、曹植是其代表人物。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东汉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
D.阴,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阳则相反。地名中,“江阴”即长江的南岸,“洛阳”即洛水的北面。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理解辨析能力。结合自己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解答即可。
【解答】 ABD.正确。
C.有误,司马迁是西汉的史学家、文学家,不是东汉。
故选:C。
14.(2024秋 东昌府区期末)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称“孔孟”,被后世尊称为“亚圣”。《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文章以雄辩著称。
B.“书”“记”“铭”“说”都是古代的文体。“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如《诫子书》《与朱元思书》等。
C.中国古典园林兴起于秦汉,繁荣于唐宋,全盛于明清,是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建筑形式,也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叶圣陶先生认为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D.成语“愚公移山”“重岩叠嶂”“沉鳞竞跃”“奇山异水”分别出自《列子 汤问》《三峡》《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记忆。认真分析题干结合自己记忆作答。
【解答】ABC.正确;
D.有误,“沉鳞竞跃”“奇山异水”分别出自《答谢中书书》和《与朱元思书》;
故选:D。
15.(2024秋 沾化区期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极为常见,运用广泛。消息最大的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
B.“书”古指“书信”,《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陶弘景在这封信中表达了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以及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C.《白杨礼赞》是中国现代作家茅盾的一篇著名散文。文章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歌颂了正在坚持抗日战争的北方农民,及其所代表的我们民族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D.“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这个句子的主语是“赞美”。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文体知识以及文学常识等语文基础知识。
【解答】ABC.正确;
D.有误,这个句子的主语是“人们”,谓语是“赞美”。
故选:D。
16.(2024秋 内乡县期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文学史上的“三苏”是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位列“唐宋八大家”。
B.“桃李”“烽烟”“婵娟”“纨绔”依次指代“学生”“战争”“月亮”“富家子弟”。
C.《与朱元思书》中的“书”是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赎”或“信礼”,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D.“布衣”指平民,中国古代对百姓的称呼还有黎民、庶民、黎庶、殿下、白身、氓等。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问题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课本学习中做好积累,准确记忆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答题时要注意仔细审题,认真辨析。
【解答】ABC.正确。
D.有误,“殿下”不是中国古代对百姓的称呼,是中国古代对皇后、皇太子、公主、诸王的敬称,也指现代社会用于对君主制国家王储、王子、公主等的敬称。
故选:D。
17.(2024秋 凉州区校级期末)下列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记承天寺夜游》一文的特点是对仗工整,节奏鲜明;色彩斑斓,动静结合;言简义丰,耐人寻味;情景交融,忘情山水。
B.你提醒小明活动结束后要迅速写一则消息给校报投稿,小明说:“不着急,消息的时效性不强。”
C.《渡荆门送别》是李白的一首五言绝句,首联点题叙事,颔联和颈联分别从静观和动观的视角描写了舟过荆门时所见的奇景。
D.“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四句诗的句子语气分别是陈述、疑问、祈使、感叹。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内容主旨。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文学作品中的地理、历史知识,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等知识。
【解答】A.有误,《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对仗工整”评价错误;
B.有误,消息应该注重时效性;
C.有误,《渡荆门送别》是李白的一首五言律诗;
D.正确。
故选:D。
18.(2024春 滨州期末)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般说来,律诗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应是对仗句。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对后世的传记文学有深远的影响。
C.烽火连三月”中的“烽火”指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借指战事。
D.“丈夫之冠”中的“冠”指行冠礼,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问题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课本学习中做好积累,准确记忆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答题时要注意仔细审题,认真辨析。
【解答】ACD.正确。
B.有误,《史记》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故选:B。
19.(2024秋 邵阳期末)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的“阴阳”可以表示地理方位,“阴”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与“阳”相对。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曾评价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古时男子十八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D.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用特定称谓,如“始龀”指七八岁。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解答此类问题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课本学习中做好积累,准确记忆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答题时要注意仔细审题,认真辨析。
【解答】ABD.正确。
C.有误,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故选:C。
20.(2024秋 泗阳县期末)下列相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列子》是先秦散文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一部很有趣的著作,里面有大量的寓言,如:“歧路亡羊”“詹何钓鱼”“铜雀锁二乔”“九方皋相马”“愚公移山”等。
B.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其中有不少历代传诵的名言警句,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破釜沉舟”出自《史记 项羽世家》,意思是摔碎酒器,凿沉渡船,下定决心不顾一切战斗到底,决不后退,因为留有后路固然稳妥安全,但也容易使人懈怠。
D.《苏武庙》此诗是王维瞻仰苏武庙时所作,“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表露出作者对汉宣帝赐苏武爵关内侯这一做法的赞赏,热情赞扬苏武的民族气节。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积累。
【解答】A.有误,“铜雀锁二乔”是三国时期的典故,并非出自《列子》;
B.正确;
C.有误,“破釜沉舟”出自《史记 项羽本纪》,并非《史记 项羽世家》;
D.有误,“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表露出作者对汉宣帝赐苏武爵关内侯这一做法的不满,并非赞赏。
故选: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