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 机械效率 教学课件 (共42张PPT)2025-2026学年苏科版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1.5 机械效率 教学课件 (共42张PPT)2025-2026学年苏科版九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7-18 00:13: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科版 九年级上册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
五、机械效率
01
02
03
04
05
CONTENTS
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机械效率
斜面及其在机械效率的应用
学习目标
1. 实验探究比较手拉绳做功与动滑轮对钩码做功的大小;
2. 由动滑轮提升钩码活动引出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
3. 知道机械效率的概念,并学会计算机械效率;
4. 了解一些常用机械的机械效率;知道如何提高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5. 学习斜面及其应用;
6. 会分析斜面有关的机械效率问题;
7. 实验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指出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机械效率及其计算;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
3.斜面及其综合应用。
1.滑轮组、机械效率的综合应用
2.斜面、机械效率的综合应用;
3.机械效率与图像问题综合等。
教学难点:
情景引入
“振华30”正在吊装物体,吊装中使用了非常复杂的滑轮组。
机械手能模仿人类手部的动作用以抓取、搬运物件或操作工具。
机械工作的过程中,是否做的功越多,能量利用的效率也越高呢?
PART ONE
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探究新知
用动滑轮把木料拉上三楼时,手拉绳所做的功与动滑轮对木料做的功相等吗?
思考
不相等。
动滑轮对木料做功:将钩码提升一定的高度。
手拉绳所做功:①将钩码提升一定的高度;②克服摩擦力做功;③克服动滑轮所受的重力做功。
所以手拉绳所做功除了包含动滑轮对木料做功外,还包含了以上②、③。
活动11.4 再探动滑轮
做一做
1.?如图11-39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沿竖直方向匀速拉绳的一端,使挂在动滑轮下面的钩码缓缓上升。?测量绳受到的拉力F?、?绳端移动的距离s?、钩码所受的重力G?和钩码上升的高度h。
2.?改变钩码的数量,重复上述?步骤。
3.?将实验数据填入自己设计的表格中。
图11-39 用动滑轮提升钩码
4. 分别计算手拉绳做的功和动滑轮对钩码做的功。比较两者的大小, 你有什么发现?请说明其中的原因。
{FC680D74-768E-4D95-875E-14ED6C480892}
钩码所受的重力G/N
钩码上升的高度h/m
绳受到的拉力F/N
绳端移动的距离s/m
动滑轮对钩码做的功W1=Gh
/J
手拉绳做的功W2=Fs
/J



实验数据
2.0
1.3
0.05
0.1
0.1
0.13
4.0
0.05
0.1
2.3
0.2
0.23
实验结论
3.0
0.05
1.8
0.1
0.15
0.18
手拉绳做的功总大于动滑轮对钩码做的功;
原因:手拉绳所做功除了包含动动滑轮对钩码做的功外,还包含了克服摩擦力做功,克服动滑轮所受的重力做功。
在上面的活动中,将钩码提升一定的高度是我们的目的,所做的功叫作有用功,记为 W 有用。我们在使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除需克服摩擦力做功外,还要克服动滑轮所受的重力做功,这两部分功虽然并非我们所需要的,但又不得不做,我们将它叫作额外功,记为 W 额外。手拉绳所做的功叫作总功,记为 W 总。
图11-39 用动滑轮提升钩码
总功等于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即
W 总 = W 有用 +W 额外
W有用= 300 J
目的
没用但不得不做
W额外= 75 J
克服动滑轮重做功60 J
克服物体重做功300 J
克服摩擦力做功15 J
W总= 375 J
举例
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
克服机械自重和摩擦力所做的无用功,
但又不得不做。
对人们有用的功;在数值上等于直接用手对物体做的功。
有用功“W有”:
额外功“W额”:
总功“W总”:
人们总希望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例越大越好。
为了表示这个比例,物理学中引入了“机械效率”。
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W总= W有 + W额
PART TWO
机械效率
实际情况下,使用任何机械都不可避免地要做一些额外功,有用功只是总功的一部分,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比例越大,也就是机械工作的效率越高。
物理学中,将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叫作机械效率 。
械效率通常用百分数的形式表示。若用希腊字母η表示机械效率,则
机械效率
1.定义: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叫作机械效率。
2.公式:
3.意义:
表示机械做功时,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是机械性能的重要指标.
4.使用机械时,由于额外功的存在,总有 W有用机械效率一般用百分数表示,没有单位。
5.一些机械的机械效率
起重机:40%~50%
柴油机:28%~40%
滑轮组:60%~80%
{FC680D74-768E-4D95-875E-14ED6C480892}
动滑轮对钩码做的功W1=Gh
/J
手拉绳做的功W2=Fs
/J
机械效率η



0.1
0.13
0.2
0.23
实验结论
0.15
0.18
请计算“活动11.4 再探动滑轮”中不同情况下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你有什么发现?
77.0%
83.3%
87.0%
其他条件相同时,钩码重力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你认为如何才能提高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思考
适当增大物重
①减小机械自重;
使用较轻滑轮
②减小机械摩擦;
定时润滑
③增大有用功。
6.怎样才能提高机械的效率
例题:起重机把质量为0.5t的重物匀速提升了3m,而它的电动机所做功3.4×104J,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多少?g取10N/kg.
解:
起重机匀速提升重物所用的力与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相等:
F=G=mg =0.5×103kg×10N/kg=5×103N
起重机提升重物所做的有用功:
W有=Fh=5×103N×3m =1.5×104J
起重机的电机做的总功:
W总=3.4×104J
因此,起重机的机械效率:
有没有机械效率为100%的机械?为什么?
1.机械效率高低只表示有用功占总功的比值大小,不能说明做有用功多少;
2.机械效率是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只有大小,没有单位;
3.由于额外功总是存在,有用功总是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是小于1;
4.机械效率是标志机械做功性能好坏的物理量,机械效率越高,机械性能越好;
5.机械效率高低与做功多少,功率大小,是否省力,提升高度无关。
提出问题
PART THREE
斜面及其在机械效率的应用
欲将重物从地面移到高台上,可以在地面和高台间架一块长木板,沿斜面将重物拉到高台上,如图11-40所示。这里的斜面就是一种省力的简单机械。使用斜面时可以省力,但要费距离。由于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时会受到摩擦力,要做额外功,因而斜面的机械效率小于100%。
图11 - 40 用斜面提升重物
生活?物理?社会 斜面及其应用
斜面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如图(a) 所示,在一些建筑物的入口处设置了供轮椅等上下的斜坡,将轮椅沿着这种斜坡推上去比直接抬上去要省力,这体现了社会对残障人士的人文关怀。如图(b) 所示,高山上的公路修得弯弯曲曲,宛如盘龙,也是利用了同样的道理。
(a) 斜坡
(b) 盘山公路
生活中常见的斜面
试着分析一下杠杆和斜面的总功、有用功、额外功
分析杠杆和斜面的总功、有用功、额外功
有用功:
????有用=?????
?
额外功:克服杠杆自重及摩擦力所做的功
总功:????总=????????
?
有用功:????有用=?????
?
总功:????总=????????
?
额外功:克服斜面与物体之间的摩擦力所做的功
实验原理:
1.测量木块的重力,记录数据;
3.改变斜面的倾斜程度,重复步2。
2.把木块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匀速向上拉;分别记录拉力F、小车沿斜面移动的距离s、木块上升的高度h。
实验步骤:
4.斜面倾斜程度不变,在斜面上分别铺白布、毛巾.重复步2。
实验: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
斜面的倾斜程度
木块重
G/N
斜面高度h/m
沿斜面拉力F/N
斜面长
s/m
有用功
W有/J
(Gh)
总功
W总/J
(Fs)
机械效率η
较缓
较陡
最陡

0.06
1.7
1.7
1.7
0.1
0.14
0.4
0.5
0.6
0.82
0.82
0.82
0.1
0.17
0.24
0.33
0.41
0.49
30 %
41%
49 %
机械效率与倾斜程度的关系
斜面的粗糙程度一定,倾斜程度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实验记录:
实验结论:
机械效率与斜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斜面材料
小车重力G/N
斜面高度 h/m
拉力
F/N
斜面长 s/m
有用功W有/J
总功W总/J
机械
效率η
木板
2
0.1
0.8
0.82
0.2
0.66
30.3 %
棉布
2
0.1
1.2
0.82
0.2
0.98
20.4 %
毛巾
2
0.1
1.6
0.82
0.2
1.32
15.2 %
斜面的倾斜程度一定,斜面越光滑,机械效率越高.
实验记录:
实验结论:
1 .用一个动滑轮匀速提升重 200N的物体,所用拉力为125N ,物体升高高度为 3m ,则此过程中的有用功为 J ,总功为 J ,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 。
课堂练习
600
750
80%
2 .工地上,一个滑轮组经改进后机械效率提高了,用它把同一物体匀速提高相同的高度,改进后和改进前相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 ( )
A .总功变大 B .总功变小
C .有用功变大 D .额外功不变
B
3 .下列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 )
A .增加物体的质量
B .减小动滑轮的重力
C .增大提升物体的高度
D .减小滑轮转动的摩擦力
C
4.有一批花盆需要运送到 3 楼办公室,花盆总重 200N,有三种方案(如图所示)可供选择:
方案一:人直接提上去
方案二:用轻质绳、5N 的动滑轮以及 10N 的铁桶吊上去
方案三:用轻质绳、5N 的动滑轮以及 2N 的布袋吊上
三种方法中有用功最少的是 ( )
A .方案一 B .方案二
C .方案三 D .三种方案都相同
D
5. 两台机械所做的总功之比为2:1,它们的机械效率之比为
3:4,则它们所做的有用功之比为(  )
A.2:1 B.3:4
C.8:2 D.3:2
D
A .总功较大 B .有用功较大
C .额外功较大 D .机械效率较高
6.如图所示为甲、乙两机械的参数。 甲、乙相比, 甲的 ( )
D
7.如图所示,工人在斜面上将一个重为 400N 的物体匀速从斜面底端拉到顶端,沿斜面向上的拉力 F=200N ,斜面长s=5m 、高 h=2m ,关于该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有用功为 1000J
B .额外功为 400J
C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200N
D .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80%
D
8 .如图所示甲、乙两装置所用滑轮质量均相等,用它们分别将重为G1 、G2 的两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所用竖直方向上的拉力分别为F1 和F2 ,拉力所做的功分别为W1 和 W2 ,两装置的机械效率分别为η1 和η2 ,(不计绳重和摩擦),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
A .若G1 > G2 ,则一定有η1 < η2 B .若G1 < G2 ,则一定有F1 < F2
C .若F1 > F2 ,则一定有η1 >η2 D .若F1 < F2 ,则一定有η1 < η2
D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1. 某人用定滑轮将质量为20 kg 的物体匀速提升2m, 所用的拉力为220N。 求此过程中人做的有用功、总功和定滑轮的机械效率(g 取 10N/kg)。
400 J;440J ;90.9%
2. 用某杠杆将质量为18 kg 的物体缓慢提升50cm, 若此时杠杆的机械效率为90%,则提升该物体需要做的总功是多少(g取10 N/kg)?
100 J
3. 图11-42所示是塔式起重机上的一种滑轮组。已知在匀速吊起600kg的物体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0%。 使物体上升5m, 所做的有用功是多少?所做的总功是多少(g 取10N/kg)?
30000J;37500J
图11-42
感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同课章节目录